《扁鵲心書》~
1. 卷上
2. 當明經絡
諺云:「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傳變。如傷寒三陰三陽,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經脈可定死生。既講明其經絡,然後用藥徑達其處,方能奏效。昔人望而知病者,不過熟其經絡故也。俗傳遇長桑居,授以懷中藥,飲以上池之水,能洞見臟腑,此虛言耳。
今人不明經絡,止讀藥性病機,故無能別病所在。漫將藥試,偶對稍愈,便爾居功,況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對,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經絡故也。(近世時醫失口,言經絡部位乃外科治毒要法,方脈何藉於此。嗟嗟!經絡不明,何以知陰陽之交接,臟腑之遞更,疾病情因從何審察。
夫經絡為識病之要道,尚不肯講求,焉望其宗主《內經》,研究《傷寒》,識血氣之生始,知榮衛之循行。陰陽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機或出或入之道不識,師徒授受唯一《明醫指掌》、《藥性歌括》,以為熟此儘可通行,用藥誤人全然不辨。或遇明醫,枝梧扯拽,更將時事俗情亂其理談,常恐露出馬腳,唯一周旋承奉。
彼明理人焉肯作惡,只得挽回數言,以蓋其誤。如此時醫,誠為可恥。)
白話文:
有句老話說:「學醫不懂經絡,一開口一動手就錯。」這意思是如果不懂經絡,就無法認識疾病的本源,也無法深入理解陰陽的變化。例如,像傷寒這種病,它在三陰三陽中的表現都有其特定的模式,所有疾病都可以通過十二經脈來判斷生死。只有弄清楚了經絡,用藥才能直接作用到病竈,治療才會有效。古人之所以看一眼就知道病在哪,不過是因為他們對經絡瞭如指掌罷了。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有人得到長桑居士送的懷中藥,喝上池之水,就能看透人的臟腑,這都是空穴來風。
現在的人不懂經絡,只看藥性病機,所以無法確定病在哪。隨便拿藥試,碰巧對了病就好轉一些,然後就自以為功勞大,但實際上可能並沒有完全治好;如果藥不對症,反而可能引起其他病,這都是不懂經絡的結果。(近來有些醫生認為經絡部位是外科治病的重要方法,對於內科和脈診來說沒什麼用。唉!不懂經絡,如何知道陰陽的交換,臟腑的更替,疾病的緣由又從何審視。
經絡是認識疾病的重要途徑,卻不願去學習研究,怎麼能指望他們精通《內經》,研究《傷寒論》,理解血氣的生成,知道營衛的運行。陰陽的內在和外在關係不清楚,神機的出入原理也不明白,師傅教徒弟只有一本《明醫指掌》、《藥性歌括》,以為熟悉這些就可以通行無阻,用藥害人卻一點都不自覺。偶爾遇到真正懂醫學的人,只能東拉西扯,再把些世俗的雜事牽扯進來,打亂正常的理論討論,總是擔心被揭穿,只好不斷應付奉承。
那些明白道理的人怎麼肯做壞事,只能收回幾句話,來掩蓋自己的錯誤。像這樣的醫生,實在是讓人羞愧。)
3. 須識扶陽
道家以消盡陰翳,煉就純陽,方得轉凡成聖,霞舉飛昇。故云:「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斃傷。」又云:「陰氣未消終是死,陽精若在必長生。」故為醫者,要知保扶陽氣為本。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必死。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壽丹,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今人只是愛趨死路,動云:我有火病,難服熱藥。所延之醫,悉皆趨承附和,不言上焦有火,即雲中、下積熱,及至委頓,亦不知變遷。或遇明眼之醫,略啟扶陽之論,不覺彼此搖頭,左右顧盼,不待書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
生今之世,思欲展抱負,施姜附尚且難入,而丹藥、灼艾之說,斷乎其不可行也。)
白話文:
【必須認識扶陽的重要性】
道家認為,只有消滅所有的陰暗,鍛煉出純粹的陽性能量,才能從平凡的人蛻變成聖人,最終達到羽化飛昇的境界。所以有句話說:「如果陽性的精華強壯,就能活到千歲;陰氣如果過盛,必定導致身體損傷甚至死亡。」又說:「陰氣如果沒有完全消除,終究會走向死亡;只要有陽性精華存在,就必然能長生不老。」因此,作為醫生,必須知道保護和扶助陽氣是治病的根本。
人到了老年,陽氣開始衰退,所以手腳不再溫暖,下半身感到疲倦乏力,行動也變得困難。一個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死亡,這口氣就是由陽氣產生的,所以當陽氣耗盡,生命也就結束了。
在沒生病的時候,經常做關元、氣海、命關、中脘等穴位的灸療,再配合服用保元丹、保命延壽丹,雖然不能保證長生不老,但至少可以確保活過一百歲。
然而,現在的人總是往死亡的路上走,常說自己有火氣,不敢服用溫熱的藥物。請來的醫生也都順應這樣的觀念,不是說上焦有火,就是說中下焦有積熱。等到病情嚴重,也不知道改變治療方法。偶爾遇到明眼的醫生,稍微提到扶陽的理論,病人和家屬就會互相對視,露出懷疑的表情,還沒等醫生開處方,心裡已經有了抵觸情緒。
生活在這個時代,想要施展抱負,即使想用薑和附子這樣的溫補藥物都難以被接受,更別提丹藥和灸療這種方法了。
4. 住世之法
紹興間劉武軍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後入重湖為盜,曾遇異人,授以黃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潤。辛卯年間,岳陽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後被擒,臨刑,監官問曰:汝有異術,信乎?曰:無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飢。
至今臍下一塊,如火之暖。豈不聞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後,刑官令剖其腹之暖處,得一塊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故《素問》云: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六十陽氣大衰,陰痿,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即服保命丹、延壽丹,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六十三時,因憂怒,忽見死脈於左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壯。
五十日後,死脈不復見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乃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籛壽算更如何。(先生三法實為保命之要訣,然上策人多畏懼而不肯行;中策古今痛掃,視為險途;若下策用之早而得其當,亦可十救其五。予遵行歷年,不無有效、有否。
效則人云偶中,否則讒謗蜂起,此非姜附之過,乃予熱腸之所招也。吾徒不可以此而退縮不前,視人之將死可救而莫之救也。)
白話文:
在紹興時期,有一位名為王超的步兵,他原是太原人,後來到重湖成為盜賊。他曾經遇到一位奇人,傳授他一種可以使身體保持健康,甚至長壽的祕術。他活到了九十歲,但仍然精神矍鑠,身體健壯。
在辛卯年間,他在嶽陽對當地居民造成了許多困擾,甚至有能力一天與十個女子發生關係而精力不減。最終他被逮捕,臨刑前,監獄官員問他是否真的擁有特殊的祕術,他回答說沒有,只是依靠一種叫「火力」的方法。每年夏秋之交,他會在自己的關元穴上進行千次的艾灸,久而久之,他不再畏懼寒冷或酷熱,甚至可以數日不吃東西也不餓。
直到現在,他的肚臍下方仍有一塊地方像火一樣溫暖。難道你不知道泥土燒成磚,木材燒成碳,可以千年不腐爛,這都是火的力量嗎?他去世後,刑官下令剖開他腹部那塊溫暖的地方,發現了一塊既不是肉也不是骨頭的堅硬物質,這就是長期艾灸的效果。
因此,《素問》中提到,人在四十歲以後,陽氣開始衰退,活動力也下降;到了五十歲,身體開始沉重,聽覺和視覺開始減退;六十歲,陽氣大幅衰退,男性功能衰退,各種器官功能下降,淚水和鼻涕都可能不由自主地流出來。
人的真氣是身體的主宰,如果真氣旺盛,人就強壯;真氣虛弱,人就會生病;真氣耗盡,人就會死亡。
保護生命的法則:首先,艾灸是最有效的;其次,丹藥;再來,附子。人到了三十歲,可以每三年在肚臘下方艾灸三百次;到了五十歲,可以每兩年艾灸三百次;到了六十歲,可以每年都艾灸三百次,這樣可以使人長生不老。在五十歲之後,我常常在關元穴艾灸五百次,同時服用保命丹和延壽丹,逐漸地,我的身體變得更加輕盈健康,食慾也增加了。在我六十三歲時,因為憂慮和憤怒,我在左手寸部發現了死亡的脈象,每十九次心跳就有一次停頓,於是我在關元穴和命門穴各艾灸五百次。
五十天後,死亡的脈象不再出現。我每年都這樣做,所以即使年老也能保持健康。因此我寫了一首歌:「一年的辛苦只為了三百次的艾灸,艾灸關元穴的效果卻非常顯著,讓身體健康無病痛,就算彭籛的壽命又如何呢?」(這三個方法確實是保護生命的重要訣竅,然而,對於最有效的艾灸,人們往往因為恐懼而不敢嘗試;對於丹藥,古今以來都被視為風險極高的方法;如果早期使用附子,並適當應用,至少可以挽救一半的生命。我遵循這些方法多年,有時有效,有時無效。
有效時,人們會說我只是碰巧猜中;無效時,謗言四起,這並不是附子的問題,而是我熱心所致。我們不能因此退縮,看到有人快要死了,明明可以救卻不去救。)
5. 大病宜灸
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針艾故也。世有百餘種大病,不用灸艾、丹藥,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如傷寒、疽瘡、勞瘵、中風、腫脹、泄瀉、久痢、喉痹、小兒急慢驚風、痘疹黑陷等證。若灸遲,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陽氣不絕,性命堅牢。
又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故《銅人針灸圖經》云: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補接真氣,即此法也。若去風邪四肢小疾,不過三、五、七壯而已。仲景毀灸法云: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余觀亙古迄今,何嘗有灸傷筋骨而死者!彼蓋不知灸法之妙故爾。
(《靈樞》論虛而至陷下,溫補無功,借冰臺以起陷下之陽耳。若仲景所言微數之脈,慎不可灸。脈而至於微矣,似有似無,則真陽已漓,又至於數矣,則真陰已竭,陰陽漓竭,灸亦無益。但有炎焰而無溫存,寧不焦骨傷筋而血難復?非毀灸也。)
孫思邈早年亦毀灸法,逮晚年方信,乃曰:火灸,大有奇功。昔曹操患頭風,華佗針之,應手而愈,後佗死復發。若於針處灸五十壯,永不再發。或曰:人之皮肉最嫩,五百之壯,豈不焦枯皮肉乎?曰:否。已死之人,灸二三十壯,其肉便焦,無血榮養故也。若真氣未脫之人,自然氣血流行,榮衛環繞,雖灸千壯,何焦爛之有哉。
故治病必先別其死生,若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唯是膏粱之人,不能忍耐痛楚,當服睡聖散,即昏不知痛,其睡聖散余自用灸膝神效,放心服之,斷不誤人。(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所謂見身說法,其言誠真,其心誠切,其論誠千古不磨之論,無如天下之不信何。)
白話文:
[大病宜灸]
在醫學中使用艾灸來治病,就像是烹飪需要柴火一樣重要。現在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治療大病,主要是因為不懂得針灸和艾灸的運用。世界上存在著一百多種的大病,如果不使用艾灸、丹藥,怎麼可能挽救生命,擊退疾病呢?例如傷寒、膿瘡、肺結核、中風、腫脹、腹瀉、慢性痢疾、咽喉炎、兒童急性和慢性驚風、痘疹陷黑等症狀。如果艾灸太晚,真氣已經流失,就算艾灸也無濟於事;如果能夠及早進行艾灸,自然可以保持陽氣不絕,生命會更加穩固。
然而,社會上普遍的艾灸,不過是三五十次而已,這並不足以治療重病。小病可能會好轉,但要保住生命根柢卻非常困難。因此,《銅人針灸圖經》提到:對於大病,應該在肚臍下方艾灸五百次。這是為了補充和接續真氣的方法。如果是去除風邪和四肢的小病,通常只需三到七次即可。張仲景曾批評艾灸法,認為火氣雖小,但內攻的力量卻很大,可能燒焦骨骼,傷害筋腱,血液也難以恢復。然而,我從古至今,何曾聽過有人因艾灸而傷及筋骨致死的案例!他可能是不知道艾灸的妙處。
孫思邈早年也曾批評艾灸法,但到了晚年才開始相信,他說:艾灸有著奇特的功效。過去曹操患有頭痛,華佗為他針灸,立刻就痊癒了,但是後來華佗去世,病情再次復發。如果當時能在針灸的地方再艾灸五十次,病情就不會再復發。有人說:人的皮肉是最柔嫩的,五百次的艾灸,難道不會燒焦皮肉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已經死亡的人,艾灸二十到三十次,肉就會燒焦,這是因為沒有血液滋養的緣故。然而,對於真氣尚未流失的人,自然血液循環良好,即使艾灸上千次,又怎麼可能會有燒焦的情況呢?
因此,在治病之前,必須先判斷病人是生是死。如果真氣已經流失,就算艾灸也無濟於事。尤其是那些富貴人家,他們往往無法忍受疼痛,應該服用「睡聖散」,這樣就能昏睡過去,不會感到疼痛。我親自用「睡聖散」艾灸膝蓋,效果非常好,請放心服用,絕對不會誤人子弟。以救助自己的心態,去救助他人,這就是所謂的「見身說法」,他的言語真實,心意真摯,他的理論是千古不朽的真理,可惜的是,世人往往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