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望

《瘴瘧指南》~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瘴瘧五臟俱病

夫人身自胸膈至頭為上焦,其氣象天;自胸膈至腹為中焦,其氣象人;自腹至足為下焦,其氣象地。以五行論之,上焦屬丙丁火,中焦屬戊己土,下焦屬壬癸水。在五臟,心肺陽也居上,脾陰坤土也居中,腎肝陰也居下必也。陰能升,陽能降,以成水火之既濟,天地之交泰,則為平人。

若夫發瘴之地,秋冬多熱,則人身陰陽之氣,上者自上,下者自下,而成水火之未濟,天地不交之否。故一觸外邪,五臟俱病,其病多上熱下寒,外熱內寒。何也?天氣通於肺,天氣熱,故肺熱極,所以大渴引飲,小便頻數或遺尿,氣逆胸中痞悶,或衄血。心在上焦火位,天氣熱,故心熱極,所以心煩悶亂,狂言譫語,神識昏沉,瞀不知人,或吐血飲冷,舌黑麵紅,口唇生瘡。

脾為中州坤土,天氣熱,則地中陽氣恆浮而不降,地下無陽則寒,故脾土虛,所以鼻尖涼,多痰,肌肉削,不能食,麵黃,四肢無力,或嘔或泄,中焦虛痞氣倦怠。肝腎居下焦,地之分,天氣熱,陽氣不降,地下無陽,故肝腎虛寒,所以腰重腳弱,筋骨痛,腿足寒厥,或吐蛔或吐沫。瘴病一作,五臟之症俱見,非若傷寒之傳經,傳一經方見一經之症也。

知此則知傷寒汗吐下之法,不當施於瘴瘧矣。而治瘴之法,當知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而逆之之理,必使心肺之陽,降於下焦,俾下元溫暖。下元者人身之根本也,溫暖則根本固,根本固則邪熱退,諸病息矣。

白話文:

人的身體從胸膈到頭部這段區域,我們稱之為上焦,它的運作方式就像天一樣;從胸膈到腹部的區域是中焦,運作方式像人一樣;而從腹部到雙足的部分則是下焦,運作方式類似地。如果我們用五行理論來解釋,上焦屬於火性,中焦屬於土性,下焦則屬於水性。在五臟之中,心臟和肺臟是陽性,位於上方;脾臟是陰性的坤土,位於中部;而腎臟和肝臟是陰性,位於下方。必須知道的是,陰性能量能夠上升,而陽性能量能夠下降,這樣才能完成水與火的調和,天地的交流,達到身體的平衡狀態。

然而,在容易產生瘴氣的地方,秋冬時節往往氣溫偏高,導致人體的陰陽之氣,上方的仍然在上方,下方的仍然在下方,造成水火未達平衡,天地無法交感的情形。因此,一旦受到外界病原體的侵襲,五臟就會同時生病,且病情常表現為上半身過熱、下半身過冷,或是外表熱而內部冷。這是因為肺部與天空相通,當空氣過熱,肺部也會過熱,因此會有極度口渴、頻繁小便甚至失禁、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或流鼻血等症狀。心臟位於上焦的火位,空氣過熱,心臟也會過熱,導致心情煩躁、精神混亂、胡言亂語、意識模糊、或吐血、喝冷水、舌頭變黑、臉色紅潤、嘴脣長瘡。

脾臟是位於中焦的坤土,空氣過熱,地中的陽氣始終浮動無法下降,地下沒有陽氣就會寒冷,所以脾臟虛弱,導致鼻子末端感覺涼、多痰、肌肉消瘦、食慾不佳、臉色蒼黃、四肢無力、可能嘔吐或腹瀉、中焦虛弱、胸悶氣短。肝臟和腎臟位於下焦,屬於地的部分,空氣過熱,陽氣無法下降,地下沒有陽氣,所以肝臟和腎臟虛弱且寒冷,導致腰部沉重、腳步虛弱、筋骨疼痛、腿部冰冷、或嘔吐蛔蟲或泡沫。

當瘴氣疾病發生時,五臟的症狀都會出現,不像普通感冒那樣,只有一種症狀。瞭解這些後,就知道普通感冒的治療方法,如出汗、催吐、瀉藥,不適合用於治療瘴氣疾病。對於治療瘴氣疾病的方法,我們要明白陰陽升降的道理,利用寒熱溫涼的原則,必須讓心臟和肺臟的陽氣下降到下焦,使下焦保持溫暖。下焦是人體的根本,溫暖的下焦可以使根本穩固,根本穩固了,邪熱就會退去,各種疾病也就會消失。

2. 冷瘴

其症惡寒發震發熱。頭或痛或不痛。或嘔吐或不嘔吐。胸膈痞悶。身重腰痛腳軟。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寒時雖厚衣被不能溫。熱時雖臥冷地不能涼。或大渴飲水。或一日一發。發時多。退時少。或間日三日一發。所兼之症極多。不能盡述。惟以其有寒。謂之冷瘴。有陰有陽。

故諺有云。冷瘴必不死。此瘴之輕者也。其脈或寒時微遲。熱時弦數。或來六七至。或陽症見陰脈。治法先用感應丸十四粒。薑湯送下。次用陳皮半夏湯三四服。或不換金正氣散三四服。重者七八服。方用和解湯三四服或七八服。加厚桂更好。得寒熱間斷多時。後用截瘧丸。

酒送截之。或養胃湯。不已。四獸飲。此常法也。

如往來寒熱。痰逆嘔吐。頭痛及身腰痛如被杖。汗多煩躁。引飲自利。小便赤或如中風者。姜附湯主之。如寒熱往來。煩渴手足冷。鼻尖涼。身重舌黑。渴欲飲水。自利嘔逆。汗出惡風者。乾薑附子湯主之。如上半身熱極。下半身冷。腿足寒厥者。沉附湯主之。或送養正丹。黑錫丹。靈砂丹。

如發熱手足厥冷煩渴悶亂上吐下瀉者。附子理中湯主之。

如發熱咽嗌乾燥焦煩大渴飲水不止者。冷湯主之。或既濟湯理之。渴甚者。奪命散加附子主之。

如發熱腹痛。頭目昏沉。四肢疼痛。大便自利。小便或澀或利。或嘔或咳者。真武湯主之。如發熱惡寒嘔不止者。藿香正氣散主之。夫瘴病多嘔。病因飲食傷脾而得。又炎方之病。氣多上逆。痰與氣並而上。故多嘔。如因食生冷太過。嘔而惡食。頭目昏沉肢體拘急。痰多腹痛者。養胃湯加附子沉香主之。嘔甚送來復丹。或治中湯主之。

如嘔吐膨脹者。二陳湯送感應丸。

如嘔而胸膈不快。脅筋脹滿。心腹刺痛。食少多痰。吞酸噎氣。及見症不一者。以嘉主散主之。

如寒熱往來。噁心嘔吐。吞酸噫腐。腹痛痰痞不能食。紅丸子主之。如大便秘者。先服和解湯。自然通利。或秘甚者。用嘉禾散加蜜主之。又有多日不通者。看病勢何如。得大便利而後病方得愈。方可用蜜導法。若不甚急。只以治瘴為主。得熱瘴不來。大便自然通利矣。

如寒熱臍腹刺痛。脅痛煩亂。引飲霍亂。手足厥冷者。冷香湯主之。

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其人平日虛弱。七棗湯主之。

如神思昏亂。狂言譫語。不知人事者。輕則養胃湯加附子沉香。重者二陳湯加沉附。若甚者。沉附湯主之。

如脈代者。此病甚不宜代脈。看大便如何。如大便照常。養胃湯加附子主之。

如大便不利。可與正氣散或和解散加桂。大便行則代脈去矣。

如發熱頭痛。小便不利。煩躁飲水。水入即吐者。五苓散主之。若引飲自汗。小便赤澀者。不得服五苓散。汗出更利小便。必亡陽也。況滲泄之劑。下虛者尤忌之。如四肢厥冷。頭額虛汗。咳逆脈促。其症甚危。三建湯主之。

如症候不一。多所變怪者。和解湯主之。

如瘴止後腰痛腳軟者。加減五積散主之。

如瘴止後汗多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如瘴止後食少體倦者。異功散主之。

如瘴止後多痰及食入而心下飽悶者。香砂六君湯。或吞養脾丸。

如瘴止後虛煩不得眠。心膽虛怯。觸事易驚者。溫膽湯主之。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特徵是患者會感到極度寒冷並伴隨顫抖,接著發燒。頭痛或不痛,有時會出現噁心、嘔吐,有時不會。患者可能感覺胸部壓抑悶堵,身體沉重,腰痛且腳部無力。有時先冷後熱,有時則相反。在寒冷階段,即使穿著厚重衣物或蓋著棉被也無法感到暖和;在發熱階段,即使躺在冰冷的地面上也無法感到涼爽。有些患者極度口渴想喝水,病情可能一天發作一次,發作時間長,緩解時間短,或每兩天或三天發作一次。併發症多種多樣,無法一一詳述。由於這種病會讓人感到寒冷,所以稱之為「冷瘴」,有陰性與陽性之分。

有一句俗語說:「得了冷瘴不一定會死」,這是指較輕微的冷瘴。脈象在寒冷階段可能稍微遲緩,在發熱階段可能弦數,或者每分鐘跳動六七次,或是在陽性症狀中出現陰性脈象。治療方法首先是服用感應丸14粒,薑湯送服。接著服用陳皮半夏湯三四次,或不換金正氣散三四次,重症患者需服用七八次。再使用和解湯三四次或七八次,加入厚桂效果更佳。當寒熱交錯的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後,可以使用截瘧丸,以酒送服以截斷瘧疾。如果病情仍未好轉,可使用四獸飲。這些都是常規療法。

如果患者寒熱交替,痰多且嘔吐,頭痛以及身體、腰部劇烈疼痛如同被杖打,大量出汗,煩躁不安,口渴且頻繁排尿,小便色赤或表現出類似中風的症狀,應使用薑附湯。如果患者寒熱交替,口渴、手足冰涼,鼻尖發涼,身體沉重,舌頭變黑,口渴想喝水,自行排便且嘔吐,出汗且畏風,應使用乾薑附子湯。如果患者上半身極度發熱,下半身卻冰冷,腿部和腳部冰冷,應使用沉附湯,或服用養正丹、黑錫丹、靈砂丹。

如果患者發熱,手足冰冷,口渴、心煩且混亂,上吐下瀉,應使用附子理中湯。如果患者發熱,咽喉乾燥,口渴且不停喝水,應使用冷湯,或使用既濟湯。如果患者極度口渴,應使用奪命散加附子。

如果患者發熱,腹痛,頭目昏沉,四肢疼痛,自行排便,小便可能不通暢或過於順暢,或嘔吐或咳嗽,應使用真武湯。如果患者發熱,畏寒且嘔吐不止,應使用藿香正氣散。瘧疾多伴有嘔吐,通常是由飲食傷害脾胃引起,再加上炎熱環境導致氣體上逆,痰與氣一起上升,因此容易嘔吐。如果因為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嘔吐且對食物失去胃口,頭目昏沉,肢體僵硬,痰多且腹痛,應使用養胃湯加附子和沉香。嘔吐嚴重的患者可服用來復丹,或使用治中湯。

如果患者嘔吐且腹部脹大,胸膈不舒適,脅部脹滿,心腹刺痛,食慾不振且多痰,吞酸噎氣,以及症狀各異,應使用嘉主散。如果患者寒熱交替,噁心、嘔吐,吞酸,腹痛,痰痞且不能進食,應使用紅丸子。如果患者便祕,可以先服用和解湯,自然會通便。如果便祕嚴重,可以使用嘉禾散加蜂蜜。如果患者多日未排便,應根據病情進行評估,只有在大便通暢後,病情才會好轉,此時可以使用蜂蜜導法。如果情況不緊急,應以治療瘧疾為主,當熱瘴不再出現,大便自然會通暢。

如果患者寒熱交錯,肚臍周圍和腹部劇烈疼痛,脅部疼痛,煩亂,口渴,霍亂,手足冰冷,應使用冷香湯。如果患者寒冷多於發熱,或僅僅感到寒冷,且平時身體虛弱,應使用七棗湯。

如果患者精神混亂,胡言亂語,失去意識,輕度症狀可使用養胃湯加附子和沉香,重度症狀可使用二陳湯加沉香和附子,如果非常嚴重,應使用沉附湯。

如果患者脈搏不整,病情嚴重時不應該出現脈搏不整的情況。應檢查大便是否正常,如果大便正常,可以使用養胃湯加附子。如果大便不暢,可以使用正氣散或和解散加肉桂。當大便順暢後,脈搏不整的情況就會消失。

如果患者發熱,頭痛,小便不暢,煩躁不安,喝水後立即嘔吐,應使用五苓散。如果患者口渴且自行排汗,小便色赤且排尿困難,不能服用五苓散。出汗後再排尿,可能會導致陽氣耗盡。況且五苓散是一種滲透利尿藥物,對於下部虛弱的患者尤其要避免使用。如果患者四肢冰冷,額頭虛汗,咳嗽且脈搏加速,病情非常危險,應使用三建湯。

如果患者症狀各異,變化多端,應使用和解湯。

如果瘧疾停止後腰痛和腳部無力,應使用加減五積散。如果瘧疾停止後大量出汗,應使用黃耆建中湯。如果瘧疾停止後食慾不振且疲倦,應使用異功散。如果瘧疾停止後多痰且食後心下飽悶,應使用香砂六君湯,或吞服養脾丸。

如果瘧疾停止後虛煩難眠,心膽虛弱,易受驚嚇,應使用溫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