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卷上 (2)
卷上 (2)
1. 瘴瘧內傷辨
內傷飲食勞役過度之病,其發熱惡寒,與瘴瘧相似,若以瘴瘧,而用內傷勞役之藥治之,則神識昏亂,譫語如狂,其熱愈劇,服多亦至不起,由不細察其症候耳。
今細辨之,內傷勞役之病,其惡寒也,見風見寒居陰處,無日陽處則惡之,若避風寒,居溫暖處,或添衣被,則不惡也。或雖發寒,一暖便已;其發熱也,蒸蒸然,上徹頭頂,旁徹皮毛,下至腰足,渾身燥熱,若袒衣被,近寒涼處則已,或熱極而汗出亦解,若涼片時,即惡寒,添衣被,則不惡寒,又發熱,直至甘溫之劑,進多則病已。
其他頭痛,身重,手心熱,口渴,心煩,舌黑,妄語,妄有見聞,大便秘或沸,小便赤澀或嘔,口不知味,其脈氣口洪大,或兼各臟形症,內傷之病如此。
瘴瘧之作,其寒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領腰杳俱痛,雖重衣厚被,滾湯熱火,不能溫,寒去則內外皆熱,渴欲飲冷,雖袒去衣被,重冰泉水不能寒;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或一日二三發,此是冷瘴,其脈洪弦數,冷瘴與內傷,其寒熱不同又如此。
惟熱瘴熱未間斷時,又當細辨之,內傷之熱,渾身上下皆熱,熱瘴之熱,惟額極熱,胸腹極熱,腰以下則不熱,足發厥,又易辨之,亦有足熱者,雖熱亦不甚。內傷之熱,袒去衣被即解片時;熱瘴之熱,即臥於冷地亦不解。內傷之脈,氣口獨洪大而六至;熱瘴之脈,六脈俱弦洪而七八至,或陽症而見陰脈。
要之,兼症雖多,惟以寒熱及脈,潛心分別,則瘴瘧內傷若冰炭矣。苟誤認瘴瘧為內傷,而用補中益氣湯,則熱愈劇而神愈昏。蓋瘴因陽氣不降而然,升麻柴胡,乃輕清升藥,使不降之陽氣,愈飛越矣。
瘴乃類天時,天氣鬱蒸,得雨方解,瘴之熱悶,欲俟下元溫固,自然出汗方舒,黃耆白朮斂腠理藥也,使腠理閉塞,汗不得出,愈加熱悶神昏矣;若是內傷,此藥一進,病勢即漸減,縱不減亦不加,病之疑難如此。
醫者不明望聞問切之理,不分別其內傷瘴瘧傷寒,而妄為施治者,屠劊之流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瘴瘧內傷辨]主要在區分內傷和瘴瘧兩種疾病的差異。
內傷疾病,通常是由於飲食過量或勞累過度引起的,其發熱惡寒的症狀,可能與瘴瘧類似。然而,如果誤將內傷診斷為瘴瘧,並使用了治療勞役過度的藥物,患者可能會出現神智混亂、胡言亂語如瘋狂般的情況,熱度會更加嚴重,甚至會導致病情惡化到無法救治。這是因為沒有詳細觀察病徵的結果。
內傷勞役導致的疾病,當患者感到寒冷時,接觸到風、寒或待在陰暗的地方就會感到更冷,但只要避免風寒,待在溫暖的地方,或增加衣物被褥,就不會感到寒冷。或者即便發冷,只要一暖和就會好轉;當發熱時,全身都會感到燥熱,從頭頂到皮膚,再到腰部和腳部,如果能脫掉衣物,待在較涼爽的地方,或熱度達到極點而出汗,症狀就會緩解,但如果待在涼快的地方一段時間,就會再次感到寒冷,需要增加衣物被褥,然後再次發熱,直到服用足夠的甘溫藥物,病狀才會得到緩解。
其他的症狀包括頭痛、身體沉重、手掌心發熱、口渴、心情煩躁、舌頭變黑、胡言亂語、幻覺,大便乾硬或沸騰,小便赤色且排尿困難,或者嘔吐,口裡失去味道,脈象可能在氣口部位顯得強烈且大,或者伴隨各臟器的特定症狀。這些都是內傷疾病的特徵。
而瘴瘧的發作,其寒冷感首先從皮毛開始,打哈欠或伸懶腰時會感到寒顫,脖子和腰部會感到疼痛,即使穿著厚重的衣服和被子,喝熱水或靠近火源,都無法感到溫暖,等到寒冷過去,身體內外都會感到灼熱,渴望喝冷水,即便脫掉衣服或靠近冰冷的水源,都無法感到涼爽;也可能先是感到寒冷再後續發熱,或是先發熱後再感到寒冷,可能一天發作一次,或隔天發作一次,或一天發作兩三次,這是冷瘴的特徵,脈象可能強烈且頻率高,冷瘴與內傷的寒冷和發熱方式不同。
對於熱瘴,當熱度未間歇時,我們需要更細致地辨別。內傷導致的熱度,全身上下都會感到熱,而熱瘴的熱度,只有額頭和胸部腹部極度發熱,腰部以下卻不會感到熱,腳部可能會感到冰冷,這是容易辨識的特徵,雖然也有腳部發熱的情況,但熱度不會太嚴重。內傷導致的熱度,只要脫掉衣物就能暫時緩解;熱瘴的熱度,即便躺在冰冷的地面上也不會得到緩解。內傷的脈象,只在氣口部位強烈且頻率高;熱瘴的脈象,全身六脈都可能強烈且頻率更高,甚至出現陰性脈象。
總的來說,儘管併發症可能很多,但只要用心區別寒熱和脈象,就能像冰炭一樣清楚地區分瘴瘧和內傷。如果誤將瘴瘧診斷為內傷,並使用補中益氣湯,熱度會更加嚴重,神智也會更加混亂。這是因為瘴瘧是由於陽氣無法下降所導致的,升麻和柴胡是輕清升藥,會讓無法下降的陽氣更加飄忽不定。
瘴瘧類似於天氣,當天氣鬱悶蒸騰時,需要降雨才能得到解脫,同樣地,瘴瘧的熱悶感需要等到下元溫暖和固守,自然出汗才能感到舒適。黃耆和白朮是收斂腠理的藥物,如果腠理被封閉,汗液無法排出,就會感到更加熱悶和神智混亂;如果是內傷,服用這些藥物後,病情就會逐漸減輕,即使沒有改善也不會加重,病情的複雜程度就在此。
醫生如果不明白望聞問切的道理,不能區別內傷、瘴瘧和傷寒,而隨意治療,就如同屠夫一般。
2. 諸瘧瘴瘧辨
或曰。傷寒內傷瘴瘧之不同。已知之矣。敢問瘴與瘧。何以辨之。 予曰:有三陽經瘧。三陰經瘧。五臟瘧。又有以寒多熱少者。及單寒者。名寒瘧。寒熱相半者。名溫瘧。單熱不寒者。名單瘧。胸膈痰痞心下脹滿氣逆煩嘔為痰瘧。噫氣吞酸胸腹脹吐酸惡食為食瘧。惡風自汗筋骨痛抽搐為風瘧。
面垢口渴心煩多汗為暑瘧。三日一發。久而不愈為痎瘧。表裡俱虛。客邪未散。真氣不復。間一日連二日發。或疾雖間。遇勞即發。久而不瘥為勞瘧。進退無時。進則神昏。退則如常為鬼瘧。久而不瘳。膈下結塊為瘧母。發於陽者為牡瘧。發於陰者為牝瘧。雖種種不同。其大略不外於一日一發。
或二日一發。三日一發。有間一日連二日發。有一日兩發。有日與夜各發。有上半日發。有下半日發。有有汗。有無汗。此一定之規。若瘴瘧只是三症。以有寒者為寒瘴。單熱者為熱瘴。不語者為啞瘴。其始發也。多不間斷。重者七日方間斷。其間斷也。一日十二時。只間一二時。
即發亦有間斷半日者。退去時。莫起動則可。若起動則發。又終屬難退。即退去。胸腹之熱尚在。或間一日一發者。其發時去死一間。其退去之時。渾身上下筋骨。若無其難過也。不可以言語形容。非若諸瘧退去之時。即如平人。又或先輕後重。或先重後輕。或先間斷而後反不間斷。
或先不間斷而後間斷。變怪不常。非若諸瘧作息自有定期。以此辨別。皎若日星。其治諸瘧。用藥錯者尚可救。療瘴瘧。用藥一錯。禍如反掌。瘴最忌者。汗吐下及小柴胡湯。柴苓湯。解肌湯。其故何也。蓋瘴因陽氣外泄而然。發汗之藥多驅內陽外泄。是重虛其內。所以多死。
瘴因陽氣不降於下焦。吐則陽氣愈上升。下元無陽氣。是無根也。故死。瘴疾是下真寒而上假熱。下藥太寒。一下咽則中寒大作。陽氣隨之即脫。所以死極速。瘴病外雖熱而內實寒。故人謂瘴疾為脾寒。正謂瘴也。故小柴胡柴苓解肌之類。其性俱大寒。服之則外熱不降。而內寒更甚。
故至外熱微時。裡外俱無陽氣。所以難救。欲治斯病。醫者自首至尾。不同妄用一藥。只遵大法。溫中鎮下。正氣相解。且攻且守。主病者無責速效。病者能慎疾。則治自愈。萬不失一矣。若夫啞瘴。當歸之天命。千百中可救一二。非人力之所能為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傷寒、內傷以及瘴瘧的不同,我們已經知道了,但我敢問,瘴和瘧,該如何區分呢?
我回答說,有三陽經的瘧疾,也有三陰經的瘧疾,還有五臟引起的瘧疾。再者,有寒多熱少的,以及單純寒冷的,這種叫做寒瘧;寒熱相等的,叫做溫瘧;單純發熱不冷的,叫做單瘧;胸膈痰盛、心下脹滿、氣逆煩嘔的,叫做痰瘧;噁心、胃酸、胸腹脹滿、噁心不想吃東西的,叫做食瘧;畏風自汗、筋骨疼痛、抽搐的,叫做風瘧。
臉色污垢、口渴心煩、多汗的,叫做暑瘧;每三天發作一次,久久不能痊癒的,叫做痎瘧;表裡都虛弱,邪氣未散,正氣未復,隔一天或連著兩天發作,或者雖然發作間隔,但一遇到勞累就再次發作,久久不能好轉的,叫做勞瘧;病情進退無定時,進展時精神混亂,退去時如常人一般的,叫做鬼瘧;久久不能痊癒,在膈下形成結塊的,叫做瘧母;發於陽的,叫做牡瘧;發於陰的,叫做牝瘧。儘管種種不同,但大致上不離一天發作一次。
或者每隔一天發作一次,或者每三天發作一次,或者隔一天連續兩天發作,或者一天發作兩次,或者白天和夜晚各發作一次,或者上半天發作,或者下半天發作,有的會出汗,有的不會出汗,這些都是一定的規律。至於瘴瘧,只有三種情況,有寒的叫做寒瘴,單純熱的叫做熱瘴,不能說話的叫做啞瘴。開始發作時,多數不會間斷,嚴重的要到七天才會間斷。即便間斷,一天十二個小時,只間斷一兩個小時。
即便發作,也可能會間斷半日,退去時,如果不起來活動還好,如果起來活動就會再次發作,而且非常難以退去。即便退去,胸腹的熱度依然存在。或者隔一天發作一次,發作時,距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退去的時候,全身上下筋骨,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無法用語言形容,不像其他瘧疾退去時,就和平常人一樣。或者先是輕微後變嚴重,或者先是嚴重後變輕微,或者先是間斷後反而不間斷,或者先是不間斷後間斷,變化多端,不像其他瘧疾發作和停止都有固定的時間。通過這些來辨別,就像日月星辰那樣清晰。
治療各種瘧疾,如果用藥錯誤,還可以挽救。但是治療瘴瘧,如果用藥一有差錯,就像翻手之間的災禍。瘴瘧最忌諱的就是出汗、嘔吐、瀉下以及小柴胡湯、柴苓湯、解肌湯等。這是因為瘴瘧是由於陽氣外泄所致,而發汗的藥物大多會驅使體內的陽氣外泄,使得體內更加虛弱,所以很多人因此死亡。
瘴瘧是因為陽氣不下降到下焦,嘔吐會使陽氣更加上升,下元沒有陽氣,就像無根之木,所以會死。瘴瘧疾病是下真寒而上假熱,如果藥物過於寒涼,一旦下嚥,體內的寒氣就會大發,陽氣隨之脫離,所以死亡速度極快。瘴瘧疾病雖然表面看來熱,但實際上體內非常寒冷,所以人們認為瘴瘧是脾寒,正是指的這個意思。所以小柴胡湯、柴苓湯、解肌湯等,性質都非常寒涼,服用之後,表面的熱度並不會下降,而體內的寒冷卻會更加嚴重。
所以到了表面熱度稍微減弱的時候,體內外都沒有陽氣,所以很難救治。想要治療這種疾病,醫生從頭到尾都不能隨意使用任何藥物,只能遵循大的原則,溫中鎮下,調理正氣,攻守兼備,患者不要期望立竿見影的效果,患者能夠謹慎對待疾病,那麼治療自然就能痊癒,萬無一失。至於啞瘴,這只能歸咎於天命,千百個病人中可能只能救活一兩個,這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
3. 傷寒瘴瘧分南北辨
或曰:「如子之言,傷寒因於寒,瘴瘧因於熱,則北地多寒,傷寒乃北方之病,南地多熱,瘴瘧乃南方之病歟?」
予曰:「子言亦有理。上古聖人,亦有異法方宜之論,然不可執一不通。第曰北方傷寒病多,南方瘴瘧病多,則可;若曰北方無瘴瘧,南方無傷寒,則不可。蓋天道無常,假令北方暑熱過多,秋時暴熱數日,北人感此氣,亦多病瘴。廣之東南,設有冬時大寒數日,南方素無寒,若感此氣,亦多病傷寒。
故醫者當上察天時四時溫涼寒熱,上明五運六氣司天在泉之理,下察四方風土之宜,中辨病人平日之性,宜涼宜熱,平日是何脈,再審今病,或外傷風寒暑濕,或內傷飲食勞役七情男女,或感乖戾之氣而為瘴灼,見其病之在何經何臟,宜補宜瀉宜吐宜汗宜溫宜和解,萬舉萬全,庶不愧為醫矣。」
白話文:
有人問說:「照你這樣講,傷寒是由寒冷引起的,瘴瘧是由熱度引起的,那麼北方因為寒冷,傷寒應該就是北方常見的疾病,南方因為熱度高,瘴瘧應該就是南方常見的疾病嗎?」
我回答說:「你的想法也有道理。古代的醫學家確實有不同地區適用不同療法的理論,但是我們不能太固執,認為某種疾病只會出現在特定的地方。只能說北方傷寒的病例比較多,南方瘴瘧的病例比較多;但不能說北方不會出現瘴瘧,南方不會出現傷寒。因為自然界的規律並非一成不變,比如北方如果夏季過熱,秋季又有幾天酷熱,北方人受到這種氣候影響,也可能大量出現瘴瘧的病情。同樣的,假如東南沿海地區冬季突然嚴寒,南方本來就少見寒冷,如果人們感受到這種氣候,也可能大量出現傷寒的病情。
因此,醫生應當觀察天氣與四季的溫度變化,理解五行運行和六氣的原理,瞭解各地的風土民情,判斷病人的日常體質,適合冷調還是熱調,平時的脈象如何,再進一步診斷當前的病情,是外部受到風、寒、暑、濕的影響,還是內部受到飲食、勞累、情緒、性事的影響,或是受到異常氣候的影響而產生瘴熱,看清楚病情出現在哪條經絡、哪個臟器,需要補還是瀉,需要催吐還是出汗,需要溫補還是和解,這樣治療才能萬無一失,纔不愧為一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