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乘

《壽世青編》~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療心法言

《秋聲賦》云: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此士大夫通患也。又曰: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人常有多思多憂之患,方壯遽老,方老遽衰。反此亦長生之法。

孫思邈曰: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多言則氣乏,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語溢,多喜則妄錯昏亂,多怒則百節不定。

《小有經》曰:才所不勝而強思之,傷也;力所不任而強舉之,傷也;深憂而不解,重喜而不釋、皆傷也。

《淮南子》曰:太喜墜陽,太怒破陰,是以君子有節焉。

《玄珠》曰: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脈絡傷,傷陽則衄血,傷陰則下血。

《書》曰:行走勿語,傷氣,語多則住而再語。笑多則腎轉腰疼。

《神仙傳》曰:養壽之道,但莫傷之而已。

《素問》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真訓》曰: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眾則牖閉。面者神之庭,發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減則發素。精者體之神,明者神之寶,勞多則精散,營竟則明消。

《妙真經》曰:視過其目者明不居,聽過其耳者精不守,愛過其心者神不居,牽過於利者動則懼。

《真誥》曰:鏡以照面,智以照心,鏡明則塵垢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

《陰符經》曰: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世之人不能秉靈燭以照迷情,持慧劍以割愛欲。流浪生死之海,害生於恩也。

《河圖帝視萌》曰:侮天地者凶,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壽考無窮。

《西山記》曰: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乎天地,應乎萬類,和之於始,和之於終,靜神災想,生之道也。

《衛生訣》云:凡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減之一息則寒,加之一息則熱。臟腑不和,諸疾生焉。故元氣在保養,穀神在守護。

呂洞賓曰: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精生氣,氣生神,神自靈也。是故精絕則氣絕,氣絕則命絕也。是故精氣神,人身之內三寶也。

齊丘子曰:喬松所以能凌霜雪者,藏正氣也;美玉所以能犯烈火者,蓄至精也。是以大人晝運靈旗,夜錄神芝,覺所不覺,思所不思,可以冬御風而不寒,夏御火而不熱。故君子藏正氣,可以遠鬼神,伏奸佞。蓄至精者,可以保生靈,躋福壽,是以貴乎養氣也。

《素問》曰: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長有天命。

又曰:食風者靈而延壽算,食谷者多智而勞形神,食草者癡愚而力足,食肉者勇鄙而多嗔,服氣者常存而得道。

《傳》曰:雜食者,百病妖邪所鍾。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所以服氣者千年不死,故身飛於天,食谷者千百皆死,故形歸於地。

白話文:

療心法言

《秋聲賦》說:唉!總是憂慮自己能力達不到的地方,煩惱自己智慧做不到的事。於是,原本紅潤的臉色變得枯槁,原本烏黑的頭髮變得花白。這是士大夫們共同的毛病。又說:百種憂慮困擾著心神,萬件事物勞累著身體。心中有所感觸,精氣神必然受到影響。人總是容易有多思多慮的毛病,年輕時就迅速衰老,年老時就更快衰敗。反之,這也是長生的方法。

孫思邈說:多思慮則傷神,多念想則智慧散亂,多慾望則神智昏沉,多操勞則傷身,多說話則氣力不足,多笑則傷內臟,多愁善感則心神受驚,多快樂則言語過度,多喜悅則神志恍惚,多憤怒則身體百骸不安。

《小有經》說:能力達不到卻勉強去思考,會受傷;力量不足卻勉強去做,會受傷;深陷憂慮而不解脫,沉溺喜悅而不釋懷,都會受傷。

《淮南子》說:過度喜悅會損傷陽氣,過度憤怒會損傷陰氣,所以君子要有所節制。

《玄珠》說:生活起居不規律,用力過度,就會損傷經絡,傷了陽氣就會流鼻血,傷了陰氣就會出血。

《書經》說:走路的時候不要說話,會傷氣,說話多了就應該停下來休息再說。笑太多會傷腎,導致腰疼。

《神仙傳》說:養生的方法,就是不要損傷身體而已。

《素問》說: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胡亂勞作,這樣才能使形體和精神都健康,並且活到天年。

《真訓》說:眼睛是身體的鏡子,耳朵是身體的窗戶,看太多東西則眼睛昏花,聽太多聲音則耳朵遲鈍。臉是精神的庭院,頭髮是腦髓的花朵,心悲則臉色憔悴,腦髓減少則頭髮變白。精氣是身體的神,神明是精神的寶物,勞累過度則精氣散失,耗盡精力則神明衰退。

《妙真經》說:看東西超過眼睛的承受能力,光明就不會長久;聽聲音超過耳朵的承受能力,精氣就不會保全;愛慾超過心的承受能力,精神就不會長久;被利益牽引過度,行動就會充滿恐懼。

《真誥》說:用鏡子照面容,用智慧照心靈,鏡子明亮則塵垢不會沾染,智慧明亮則邪惡不會滋生。

《陰符經》說:淫聲美色,是摧毀骨骼的斧鋸。世人不能秉持智慧的光明照破迷亂的情慾,手持智慧的利劍斬斷愛慾。在生死之海中漂泊,禍害都源於情愛。

《河圖帝視萌》說:違背天地規律就會倒霉,順應天時就會吉祥。春夏居住在山高的地方,秋冬居住在低洼隱蔽的地方。這樣就能吉祥如意,多福多壽,長命百歲。

《西山記》說:人體的盛衰消長,都與天地相通,與萬物相應,從開始就要保持協調,到結束也要保持協調,保持心神平靜,不去胡思亂想,這就是長生的方法。

《衛生訣》說:人一天一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少呼吸一次就感覺寒冷,多呼吸一次就感覺發熱。臟腑不協調,各種疾病就會產生。所以元氣需要保養,谷神需要守護。

呂洞賓說:少說話可以養氣,少思慮可以養神,少慾望可以養精。精生氣,氣生神,神自然靈驗。所以精氣耗盡則氣息斷絕,氣息斷絕則生命結束。所以精氣神是人體內的三寶。

齊丘子說:高聳的松樹之所以能傲雪凌霜,是因為它蘊藏著正氣;美好的玉石之所以能抵禦烈火,是因為它積蓄著精華。所以大人白天運轉精氣,晚上吸納天地精華,感知平常感知不到的,思考平常思考不到的,這樣就能冬天抵禦寒風而不寒冷,夏天抵禦炎熱而不炎熱。所以君子蘊藏正氣,就能遠離鬼神,降伏奸邪。積蓄精華,就能保全生命,獲得福壽。所以養氣非常重要。

《素問》說:謹慎調和五味,骨骼正直筋脈柔韌,氣血流通,肌膚緻密,就能長壽。

又說:吃風的人聰明而且長壽,吃穀物的人聰明但容易勞累身心,吃草的人愚笨但體力充沛,吃肉的人勇敢但容易暴怒,練氣功的人經常保持健康並能得道。

《傳說》說:雜食的人,容易招致百病和妖邪。吃得越少,心胸越開闊,壽命越長;吃得越多,心胸越狹窄,壽命越短。所以練氣功的人能活千年不死,甚至能羽化登仙;吃穀物的人幾百歲就死了,身體就歸於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