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青編》~ 卷上 (5)
卷上 (5)
1. 養肺說
肺者臟之長也,心之華蓋也,其藏魄,其主氣,統領一身之氣者也。《經》曰: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充之則耐寒暑,傷之則百邪易侵,隨事痿矣。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七情之害,皆氣主之也。
直養無害,而後得其所以浩然者,天地可塞,人之氣與天地之氣可一也,道氣可配,人之氣與天地之氣可通也。先王以至日閉關,養其微也。慎言語,節飲食,防其耗也。
白話文:
[關於養護肺部的說明]
肺是我們身體內臟中的領導者,它像心臟上方的華麗遮蓋,負責藏納魄力,主導全身的氣息,是整體氣息的總管。古籍有記載,當我們失去重要的事物,或是追求的目標無法達成時,會引發肺部的異響,這時肺部會變得燥熱,如同枯焦的葉片。肺部功能強壯時,能讓人抵抗嚴寒和酷暑;但若受損,則容易被各種疾病侵襲,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因此,憤怒會使氣上衝,高興時氣息會放緩,悲傷時氣會消散,恐懼時氣會下沉,驚嚇時氣會混亂,過度勞累會消耗氣,思慮過多會讓氣凝結。這些情緒的影響,都是由氣來主宰的。
若能正確地養護,不讓其受到傷害,就能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到那時,即使天地阻塞,人的氣息也能與天地的氣息合一,達到與天地之道相配的境界,人的氣息便能與天地的氣息相通。古時的賢明君王會在至日那天封閉城門,以養護體內微弱的氣息。謹慎言談,節制飲食,防止氣息的流失。
2. 養腎說
腎者先天之本,藏精與志之宅也。《仙經》曰:借問如何是玄牝,嬰兒初生先兩腎。又曰: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是故人未有此身,先生兩腎,蓋嬰兒未成,先結胞胎,其象中空,一莖透起,形加蓮蕊。一莖即臍帶,連蕊即兩腎也,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脈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
人資以為始,豈非天地之根乎,而命寓焉者。故又曰:命門天一生水,故曰坎水。夫人慾念一起,熾若炎火,水火相剋,則水熱火寒,而靈臺之焰,藉此以滅矣。使水先枯涸,而木無所養,則肝病。火炎則土燥而脾敗,脾敗則肺金無資,咳嗽之症成矣。所謂五行受傷,大本已去,欲求長生,豈可得乎!《莊子》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間不知戒者故也,養生之要,首先寡欲。嗟乎!元氣有限,情欲無窮。
《內經》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此當戒也,然人之有欲,如樹之有蠹,蠹甚則木折,欲熾則身亡。《仙經》曰:無勞爾形,無搖爾精,無使爾思慮營營,可以長生,智者鑑之。
白話文:
【養腎論】
腎,是人體的先天根本,是儲存精力和意志的地方。根據古籍《仙經》記載,如果問什麼是生命的根源,答案就是嬰兒出生時最先形成的兩腎。又說,生命的門戶,正是這天地的根本。因此,在人尚未形成具體形態之前,最先生成的就是兩腎。因為在胎兒尚未完全發育時,就已經形成了像一個中空的胞胎,從中延伸出一根似蓮蕊的組織,這根就是臍帶,連接的蕊就是兩腎。兩腎是五臟六腑的基礎,十二經脈的起源,控制著呼吸,是三焦的源頭。
人從生命開始就依賴於它,這不正是天地的根本嗎?生命就寄寓在其中。因此,又有人說:命門由天一生水的概念而來,所以稱之為坎水。當人的慾念一起,就像烈火一般熾熱,水與火相互剋制,水熱火寒,而心靈的火焰,就靠這種平衡來熄滅。假使水先枯竭,而木無所養,那麼就會導致肝臟疾病。火勢過旺則會讓土乾燥,脾臟衰弱,脾臟衰弱則肺部失去滋養,咳嗽的症狀就會產生。這就是所謂的五行受損,根本已失,想要追求長壽,怎麼可能呢!《莊子》曾說:人們最應當畏懼的是,牀笫之間卻不知道自我警醒,養生的關鍵,首先要節制慾望。唉!人的元氣有限,而慾望卻無止境。
《黃帝內經》提到:把酒當作飲料,把狂妄當作日常,醉酒後進入房事,耗盡精力,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然而人的慾望,就像樹木中的蛀蟲,蛀蟲太多樹木就會折斷,慾望太強盛人也會喪命。《仙經》上說:不要勞累你的身體,不要消耗你的精力,不要讓你的思想終日紛擾,這樣就可以長生不老,聰明的人應該以此為鑒。
3. 齋說
夫世之持齋,往往以齋之說為誤,何也?茹素而已,不復知有齋之實事。意謂茹素可以弭災集福,卻病延年,則謬矣,《玉華子》曰:齋者,齊也。齊其心而潔其體也,豈僅茹素而已。所謂齊心者,澹志寡營,輕得失,勤內省,遠葷酒;潔其體者,不履邪徑,不視惡色,不聽淫聲,不為物誘。入室閉戶,燒香靜坐,方可謂之齋也。
誠能如是,則身中之神明自安,升降不礙,可以卻病,可以長生,可以迪福弭罪。
白話文:
現在來看看世人對於齋戒的理解,常有人認為齋戒的概念被誤解,為什麼呢?他們以為齋戒就是單純吃素食,並不知道齋戒真正的含義。有人認為只要吃素就能避禍求福,延年益壽,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玉華子》一書中提到:齋戒,指的是讓心靈平靜,身體清潔,絕不僅限於吃素食。
所謂的心靈平靜,是指淡泊名利,減少物質慾望,看淡得失,勤於內心反省,遠離葷食和酒精;身體清潔,指的是不涉足不正當的路徑,不看不雅的畫面,不聽靡靡之音,不被外物所誘惑。進入房間關上門,焚香靜坐,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在齋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這樣,那麼身體內的精氣神自然會平穩,氣血循環無阻,能夠防病,能夠延長生命,甚至能招福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