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讀》~ 後敘
後敘
1. 後敘
上古之聖人,仰觀天之六氣,俯察地之五行,論草木、金石、禽獸之性,而合於人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著有《本草經》,詞古義深,難於窺測。漢季張長沙《傷寒論》、《金匱要略》,多采中古遺方,用藥之義,悉遵《本經》,應驗如響。自李唐而後,《千金》、《外臺》等書,有驗有不驗者;蓋與《本經》之旨,有合有不合也。
沿及宋、元諸家,而師心自用,藥品日增,經義日晦,只云某藥治某病,某病宜某藥,因陋就簡,愈趨愈下。而流毒之最甚者,莫如宋之雷斆,竊古聖之名,著為《炮製》,顛倒是非,不知《本經》為何物。潔古、日華、東垣輩因之,而東垣純盜虛名,無稽臆說流傳至今,無有非之者。
李瀕湖《綱目》卷帙浩繁,徒雜採世俗之說,以多為貴,不無喧客奪主之嫌。汪訒庵照《綱目》而約為《備要》,逐末忘本,不足道也。余友孝廉陳修園精通醫學,起死回生指不勝屈。前著有《本草經注》六卷,字櫛句解,不遺剩義;繕本出,紙貴一時。茲復著《本草經讀》四卷,視前著又高一格,俱從所以然處發揮,且以《內經》之旨,《金匱》、《傷寒》之法融貫於中,一書堪為醫林之金書,洵神農之功臣也。
余自髫年,以慈闈多病,矢志於醫。因本草向無繕本,集張隱菴、葉天士、陳修園三家之說,而附以管見,名為《本草經三注》,而集中唯修園之說最多。今得修園之《本草經讀》,則余《三注》之刻,可以俟之異日矣。喜其書之成而為之序。
白話文:
古代的聖人,他們抬頭觀察天空中氣候的變化,低頭研究大地上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並且探討草木、金石、鳥獸的特性,將這些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相互結合,撰寫了《本草經》。這本書的文字古奧,含義深遠,難以完全理解。漢朝的張仲景,他所著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大多採用了古代流傳下來的藥方,用藥的道理都遵循《本草經》,效果非常顯著。自唐朝之後,像《千金方》、《外臺秘要》等醫書,有的有效,有的沒效,是因為它們有的符合《本草經》的宗旨,有的不符合。
到了宋朝、元朝的醫家,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想法,藥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本草經》的道理卻越來越模糊。他們只說某種藥能治某種病,某種病適合用某種藥,簡單粗暴,越來越偏離正道。其中危害最嚴重的,莫過於宋朝的雷斆,他盜用古代聖賢的名義,寫了一本《炮製論》,顛倒是非,完全不了解《本草經》的內容。後來的潔古、日華、東垣等人也跟著他這樣做,而東垣更是純粹盜取虛名,毫無根據的說法流傳至今,竟然沒有人指出錯誤。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篇幅浩大,只是雜亂地收集民間的說法,以數量多為貴,有喧賓奪主的問題。汪昂將《本草綱目》簡化為《本草備要》,只注重細枝末節,忘記根本,不值得一提。我的朋友陳修園,他精通醫學,救活的病人數不勝數。他之前寫了《本草經注》六卷,逐字逐句解釋,不放過任何遺漏的含義,書籍出版後,風靡一時。現在他又寫了《本草經讀》四卷,比之前的著作更高明,都能從根本的道理出發,並且將《黃帝內經》的宗旨、《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的方法融合在其中。這本書堪稱醫學界的寶典,是神農氏的功臣。
我從小時候,因為母親多病,就立志學醫。因為《本草經》一直沒有好的版本,所以我收集了張隱菴、葉天士、陳修園三家的說法,再加入我個人的見解,寫成了《本草經三注》,其中以陳修園的說法最多。現在我得到了陳修園的《本草經讀》,那麼我《三注》的出版就可以暫緩了。我為他的書完成感到高興,所以寫了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