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秘籍》~ 養性延命錄 (1)
養性延命錄 (1)
1. 教誡篇第一
《神農經》曰:食谷者智慧聰明,食石者肥澤不老(謂煉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氣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是故食藥者,與天相翼日月並列。《混元道經》曰:穀神不死(河上公曰:谷,養也,能養神則不死。神為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
五臟盡傷則五神去),是謂玄牝(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地,天於人為鼻;牝,地也,地於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滯,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
白話文:
《神農經》說:吃五穀的人聰明智慧,吃五石的人肥壯不老(指的是煉製五石藥),吃靈芝的人延年不死,吃元氣的人地不能埋、天不能殺。因此,吃藥的人,可以與天地相呼應,日月並存。
《混元道經》說:穀神不死(河上公說:穀,養也,能養神則不死。神為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臟全部受傷,五神就會離開),這就是所謂的玄牝(指的是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地,天對人而言是鼻子;牝,地也,地對人而言是嘴巴。天以五氣滋養人,從鼻子進入,藏於心。五氣清微,是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與天相通,所以鼻子為玄。地以五味滋養人,從嘴巴進入藏於胃。五味濁滯,是形骸、骨肉、血脈、六情。
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與地通,故口為牝也)。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門,乃是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若存(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混元道德經》曰:出生(謂情欲出於五內。
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欲入於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類,各十有三,謂之九竅而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也,動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慾求生動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
白話文:
鬼魂稱為魄,魄是陰性的,出入於口與地相通,所以口是陰門。玄牝之門,就是天地之根,指的是鼻口,是天地元氣往來的通道。呼吸要綿綿細微,像是有又像沒有,運用時要輕鬆,不要急促勞累。《混元道德經》說:情欲從五臟而出,魂魄安定,所以能活著;情欲進入胸臆,精氣散失,神志迷亂,所以會死亡。活著的人有十種方法,死亡的人也有十種方法,指的是九竅和四關。活著的人,眼不亂看,耳不亂聽,鼻不亂聞,口不亂說,手不亂拿,腳不亂走,精氣不亂用;死亡的人則相反。人要活著,但動作行為卻有十種會導致死亡。
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也(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厚也。遠道反天,妄行失紀)。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莊子·養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稟,各有極也),而智也無涯(嵇康曰:夫不慮而欲,性之動也;識而發感,智之用也。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餘,智從感不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恆在於智困,不在性動也)。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尋無趣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於智矣,又為智以救之者,又殆矣)。莊子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向秀曰:生之所無以為者,分外物也。
白話文: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追求生命的慾望太強烈了。所以才會走向死亡之地,因為他們過於執著於求生和求活。遠行違背天命,妄行失紀律,都是這個道理。古人說,善於養生的人,陸地行走不會遇到犀牛老虎,進入軍隊也不會被刀劍傷害。犀牛找不到地方用它的角,老虎找不到地方用它的爪,刀劍也找不到地方用它的鋒刃。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死亡之地,因為他們不犯上十有三種致命的錯誤。
《莊子·養生篇》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慧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智慧,實在是太危險了。已經因為追求智慧而感到疲憊了,還用智慧去救助自己,那就更加危險了。莊子說:明白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追求超出生命所能承受的事物。
張湛曰:生理自全為分外,所為此,是以有涯隨無涯也)。達命之情者,不務智之所無奈何(時秀曰:命盡而死者是。張湛曰:乘生順之理,窮所稟分,豈智所知何也)。
《列子》曰:少不勤行,壯不競時,長而安貧,老而寡欲。閒心榮形,養生之方也。《列子》曰: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萬類(張湛曰:人與陰陽通氣)。和之於始,和之於終。靜神滅想,生之道也(始終和則神志不散)。
《混元妙真經》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黃老經玄示》曰:天道施化,與萬物無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轉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於神。不以生施,故能與天合德;不與神化,故能與道同式。
白話文:
《列子》說:年輕時不勤奮修行,壯年時不努力奮鬥,年長時安於貧窮,年老時減少慾望。放鬆身心,使身體精神煥發,這是養生的方法。《列子》說:身體的盛衰變化,都與天地相通,與萬物相應(張湛說:人與陰陽相通氣息)。從一開始就保持和諧,一直到最後都保持和諧。靜心沉思,摒除雜念,這是長壽之道(從始至終保持和諧,則精神意志就不會消散)。
《混元妙真經》曰
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
《混元妙真經》說:人經常迷失正道,而不是正道拋棄了人。人經常離棄生命,而不是生命拋棄了人。因此,養生的人要小心不要迷失正道;追求正道的人要小心不要離棄生命。讓正道與生命相守,生命與正道相保。
《黃老經玄示》曰
天道施化,與萬物無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轉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於神。不以生施,故能與天合德;不與神化,故能與道同式。
《黃老經玄示》說:天道化育萬物,與萬物同在,永無止境。人道化育,則形神消亡。以精神轉化為精氣,精氣耗竭就會衰老,形體本來是生出精氣的,精氣又源於精神。不以生命為追求,就能與天道合德;不以精神變化為追求,就能與道同等。
《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類,神與形離,二者不俱,遂象飛鳥,入海為蛤而隨季秋陰陽之氣。以氣化者,生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嚴君平《老子指歸》曰:遊心於虛靜,結志於微妙,委慮於無欲,歸計於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大有經》曰:或疑者云,始同起於無外,終受氣於陰陽,載形魄於天地,資生長於食息。
而有愚有智、有強有弱、有壽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長而滋味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年未可量。
白話文:
玄示篇
《玄示》說:用形體轉化的人,如同屍解一類,神魂與形體分離,兩者不能共存,於是像飛鳥一般,入海變成蛤蜊,隨着秋天的陰陽之氣變化。用精氣轉化的人,還有生存的希望;用形體轉化的人,非常可怕。
嚴君平在《老子指歸》中說:心神遊於虛靜之中,志向寄託於微妙之處,放下憂慮,無欲無求,歸於無為。因此能夠達到長生久視,與道同壽。
大有經
《大有經》說:有人疑惑,認為人生命最初都源於無形,最終都受陰陽之氣的影響,形體載於天地之間,依靠飲食呼吸而生存。
然而人有愚有智,有強有弱,有壽有夭。這是天意還是人為?解惑者說:形體生出愚智,是天意;強弱壽夭,是人為。天道自然運行,人道由自己掌控。
最初胎氣充盈,出生後乳食充足,長大後口味清淡,壯年時聲色有度,這樣的人強壯且長壽;最初胎氣虛弱,出生後乳食不足,長大後口味重,壯年時放縱聲色,這樣的人虛弱且短命。
生命成長充足,加上適當的調養,壽命不可估量。
《道機》曰: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泆無度,忤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河圖帝視萌》曰:侮天時者,凶;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壽考無窮。《洛書·寶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潤以元氣,藥不辛不苦,甘甜多味。
常能服之,津流五臟,系在心肺,終身無患。《孔子家語》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類),食氣者神明而壽(仙人、靈龜是也),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無思慮)。
傳曰:雜食者,百病妖邪所鍾,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損焉。太史公司馬談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神形早衰,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託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
白話文:
《道機》曰:
人生的壽命長短,並非天注定,而是因為人們不注意養生,飲食不節制,縱慾無度,違背自然規律,魂魄不守,精氣耗竭,導致身體衰弱,百病叢生,最終不能善終。《河圖帝視萌》曰:
違背天時者,必遭凶禍;順應天時者,則吉祥安泰。春夏時節,宜居高處,秋冬時節,宜居低處,隱藏起來,這樣才能吉祥多福,長壽無極。《洛書·寶予命》曰:
古人治病的方法,以甘甜的泉水滋養身體,以精氣滋潤五臟,藥物不辛不苦,甘甜可口。
經常服用這樣的藥物,能滋潤五臟,連結心肺,終身無病。《孔子家語》曰:
吃肉的人勇猛而凶悍(如同虎狼之類),吃氣的人精神清明而長壽(如同仙人、靈龜之類),吃五穀的人智慧而短命(如同人),不吃任何東西的人不會死亡,而且神通廣大(如同只靠呼吸而無思慮的聖人)。
傳言說:雜食的人,容易招致百病和妖邪,吃得越少,心靈越開闊,壽命越長;吃得越多,心靈越冷酷,壽命越短。太史公司馬談曰:
精神是生命的根本,形體是生命的載體。精神过度使用就會消耗殆尽,形体过度劳累就會死亡。精神和形體過早衰老,想要與天地同壽,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有精神;而精神依託於形體。精神和形體分離就會死亡,死人無法復活,分離的東西也無法再合在一起。
故乃聖人重之。夫養生之道,有都領大歸,未能具其會者,但思每與俗反,則暗踐勝轍,獲過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歟?《小有經》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志,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臟,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憔煎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無多者,幾乎真人。大計奢懶者壽,慳勤者夭,放散劬恡之異也。
田夫壽,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驗也。處士少疾,遊子多患,事務繁簡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胡昭曰: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醜穢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氣,口不欲嘗毒刺之味,心不欲謀欺詐之事,此辱神損壽。又居常而嘆息,晨夜而吟嘯,干正來邪也。夫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
白話文:
因此聖人非常重視養生之道。養生的道理,有著總體的綱領,無法完全領悟的人,只要記住凡事都要與世俗相反,便是在無意中踏上了正確的道路,也能獲得一半的功效。有心之人,怎能不仔細思考呢?《小有經》中說: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做到這十二少,便是養生的根本法則。
多思則精神疲憊,多念則意志渙散,多欲則損害志氣,多事則身體疲乏,多語則氣息爭鬥,多笑則傷損臟腑,多愁則心神驚懼,多樂則情緒過於充溢,多喜則容易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失調,多好則專心迷戀不務正業,多惡則憔悴煎熬,毫無歡樂。這十二多不除,便是喪失生命的根本。不多的,幾乎等同於真人。總體來說,奢華懶散者長壽,刻苦勤勞者短命,這是放縱與勞碌的差別。
農夫長壽,富貴人家短命,這是嗜欲少多驗證的結果。隱居之人少生病,遊子多病患,這是事務繁簡的差異。因此,世俗之人爭名逐利,道士卻很少經營世俗之事。胡昭說:眼睛不應該看不正當的顏色,耳朵不應該聽醜陋污穢的言語,鼻子不應該聞羶腥的氣味,嘴巴不應該嚐毒刺的味道,心不應該謀劃欺詐之事,這些都會辱沒神靈,損害壽命。而且,經常嘆息,早晚吟嘯,都是招引邪氣,違背正道。凡人不可能沒有慾望,也無法不做事。
但當和心少念,靜身捐慮,先去亂神犯性,此則嗇神之一術也。《黃庭經》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名曰飲食自然。自然者,則是華池;華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則不飢也。《老君尹氏內解》曰:唾者湊為醴泉,聚為玉漿,流為華池,散為精浮,降為甘露。
故口為華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臟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節毛髮,宗之而生也。《中經》曰: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減壽;躁而能養,延年。然靜易御,躁難將。盡順養之,宜者則靜亦可養,躁亦可養。韓融元長曰:酒者五穀之華,味之至也,亦能損人。
白話文:
只要能保持心境平和,不去胡思亂想,讓身體放鬆,減少憂慮,首先要清除雜念,讓心神安寧,這就是養神的方法之一。
《黃庭經》說:「玉池裡的清水灌溉著靈根,如果你能真正修煉,就能長生不老。這叫做飲食自然。自然,就是華池;華池,就是口中的唾液。按照正確的方法呼吸,將唾液嚥下去,就不會感到飢餓。」
《老君尹氏內解》說:「唾液聚集起來就成了醴泉,積聚起來就成了玉漿,流動起來就成了華池,分散開來就成了精氣,下降就成了甘露。」
所以,口是華池,裡面有醴泉。漱口然後將唾液嚥下去,可以滋養五臟六腑,潤澤身體,讓全身經脈暢通,化生養育各種神氣,使四肢百骸和毛髮得到滋養,從而保持生機。
《中經》說:「心靜的人長壽,心躁的人短命。靜而不養,會減少壽命;躁而能養,卻能延年益壽。然而,靜易於控制,躁卻難以駕馭。要順應養生之道,無論是靜還是躁,都應該適當修養。」
韓融元長說:「酒是五穀之精華,味道也是最好的,但也會損害身體。」
然美物難將而易過,養性所宜慎之。邵仲湛曰:五穀充肌體,而不能益壽;百藥療疾延年,而不甘口。甘口充肌者,俗人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寶。《素問》曰: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百歲而動作不衰(謂血氣猶盛也),今時之人,年始半百,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將人之失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房中交接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度,不妄動作,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壽過百歲。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
不知持滿,不識御神,務快其心。遊於陰陽,生活起居無節無度,故半百而衰也。老君曰: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用小炷與大耳。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煩而我少記,眾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仕祿之業,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
白話文:
美好的事物容易讓人沉迷而過度享受,養生之道應謹慎。邵仲湛說:五穀能填飽肚子,卻無法增壽;百藥能治病延年,但卻苦口難嚥。甘甜的食物能充實身體,是普通人所珍愛的;苦味的食物能延年益壽,是道士所珍惜的。《素問》記載:黃帝問岐伯說:我聽說上古的人,都能活到百歲,行動自如(意思是血氣仍然旺盛),而現在的人,不到五十歲就行動衰退,這是時代不同了,還是人們失去了什麼?岐伯回答:上古的人,懂得遵循陰陽之道,精通房中術數,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動,所以形神俱佳,活到天年,壽命超過百歲。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以酒當水,放縱無度,喝醉了就縱慾,耗損精氣,揮霍真氣,不懂得保全精華,也不知如何控制精神,只顧著滿足自己的慾望,在陰陽之間放縱,生活起居沒有節制,所以不到五十歲就衰老了。老子說:人生的壽命,一百歲為限,懂得節制的人,可以活到千歲,就像燃燒油燈,用小火苗比用大火苗更持久。世人夸夸其談,我卻話少;世人煩惱多,我卻記性差;世人急躁暴躁,我卻不怒。我不被人事煩擾,不追求功名利祿,淡泊無為,精神充盈,認為這就是不死的藥方,天下人都不懂我。
無謂幽冥,無知人情;無謂闇昧,神見人形。心言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千,地收人形。人為陽善,吉人報之;人為陰善,鬼神報之。人為陽惡,賊人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響。老君曰:人修善積德而遇其凶禍者,受先人之餘殃也。
犯禁為惡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餘慶也。《名醫敘病論》曰:世人不終耆壽,咸多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貶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擁,肉理空疏,唯招蠱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異舉滄波以注爝火,頹華嶺而斷涓流。
語其易也,甚於茲矣。彭祖曰: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不思色、不思勝、不思負、不思失、不思得、不思榮、不思辱,心不勞,形不極,常導引、納氣、胎息爾,可得千歲。欲長生無限者。當服上藥。仲長統曰:蕩六情五性,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體而不以之安。
白話文:
不必在意鬼神幽冥,不必瞭解世俗人情;不必害怕黑暗,神明能看見人的形狀。心裡所想的話,即使是小聲細語,鬼神都能聽到。犯了禁令,累積到一千次,地府就會收取人的形狀。人行陽善之事,得到好報應;人行陰善之事,鬼神會報應。人行陽惡之事,賊人會懲治;人行陰惡之事,鬼神會懲治。所以天不欺人,以影子來印證;地不欺人,以回聲來印證。老君說:人修善積德卻遭遇兇禍,是受到祖先的餘殃。
犯禁為惡卻遭遇福報,是蒙受祖先的餘慶。《名醫敘病論》說:世上人不能終享長壽,大多早夭死亡,都是因為不愛惜自己,爭強好勝,追求名利,積聚毒氣傷害精氣神。內傷骨髓,外損肌肉。血氣將盡,經脈阻塞,肉體空虛,只會招來蠱病,正氣日衰,邪氣日盛。就像用海水澆灌火堆,在山嶺上阻斷涓涓細流一樣,非常容易。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彭祖說:修道不需煩惱,只要做到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不思色、不思勝、不思負、不思失、不思得、不思榮、不思辱,心不勞累,形體不疲憊,經常導引、納氣、胎息,就能活到千歲。想要長生不老,就要服用上藥。仲長統說:摒除六情五性,心裡有想法卻不刻意去想,有嘴巴卻不刻意去說,有身體卻不刻意去安逸。
安之而能遷,樂之而不愛,以之圖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其彭祖、老聃,庶幾不然。彼何為與人者同類而與人者異壽?陳紀元方曰: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多則切傷,少則增益)。
張湛云:凡脫貴勢者,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死亡(非妖禍外侵,直由冰炭內煎,則自崩傷中嘔血也)。始富後貧,雖不中邪,皮焦筋出,委闢為攣(貧富之於人,利害猶於權勢,故痾疹損於形骸而已)。動勝寒,靜勝熱,能動能靜,所以長生。精氣清靜,乃與道合。莊子曰:真人其寢不夢。
白話文:
能夠安於現狀,又能適應變化;能夠享受快樂,卻不沉溺其中;能以這種態度去規劃未來,卻不察覺時間的流逝,也不意識到萬物的變化。像彭祖、老聃這樣長壽的人,可能就是因為如此吧。他們為何和普通人同屬人類,卻能擁有如此不同的壽命?
陳紀元方說:百般疾病和意外死亡,大多源於飲食。飲食的危害,比聲色更甚。聲色可以斷絕一年以上,飲食卻不可一日廢棄。飲食既能滋養身體,也可能造成傷害(吃太多容易傷身,吃太少則可能導致虧損)。
張湛說:凡是失去權勢地位的人,即使沒有受到邪氣侵襲,也會因為精神受傷而死亡(不是妖魔鬼怪的外來侵害,而是內心如同冰炭交煎,最終導致內傷吐血而亡)。從富有變成貧窮的人,即使沒有受到邪氣侵襲,也會因為營養不良而導致皮膚乾燥、筋骨萎縮,最終變得行動不便(貧富對於人的影響,如同權勢利害對人的影響,都會造成疾病和損害身體)。
運動可以克服寒冷,靜養可以克服炎熱,能動能靜,才是長壽之道。精氣神清靜,才能與道相合。莊子說:真正的高人,睡眠時不會做夢。
慎子云:晝無事者夜不夢。張道人,年百數十,甚翹壯也。云: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憂愁,莫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仙經》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由恣意極情,不知自惜,故虛損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風即折;將崩之岸,值水先頹。
今若不能服藥,但知愛精節情,亦得一二百年壽也。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以往,義可略焉。青牛道士言:人不欲使樂,樂人不壽。但當莫強健,為力所不任,舉重引強,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
白話文:
慎子說:白天沒有事情做,晚上就不會做夢。張道人,活了一百多歲,身體非常健壯。他說:養生的道理,不要長時間走路、長時間坐著、長時間躺著、長時間看東西、長時間聽聲音。不要暴飲暴食,不要沉醉於酒色,不要過度憂愁,不要過度哀傷,這就是所謂的「中和」。能夠做到中和,一定能長壽。《仙經》上說: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中,不在天命。只不過愚蠢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是生命最重要的法則,所以才會患上百病和風邪。都是因為縱情恣意,不懂得珍惜自己,才導致身體虛損。就像枯朽的樹木,遇到風就會折斷;將要崩塌的岸堤,遇到水就會先垮掉。
現在如果不能服用藥物,只要懂得愛惜精氣,節制情慾,也能活上一兩百年。張湛在《養生集》中說道:養生的主要內容,第一是節制精神,第二是愛護氣息,第三是保養形體,第四是導引運動,第五是言語得當,第六是飲食有節,第七是房事適度,第八是逆轉世俗,第九是藥物輔助,第十是禁忌事宜。除此之外,其他的就不必多說了。青牛道士說:人不要刻意追求快樂,追求快樂的人活不長。只不過不要過於強健,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舉重物、用力過猛、挖土苦幹、勞累不停,就會導致筋骨疲憊。
然於勞苦,勝於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之,此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者,以其勞動數故也。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不爾,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面目黧皯,必損年壽也。皇甫隆問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達),其養性法則,可施用大略云: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捐喜怒,除馳逐,慎房室。
武帝行之有效。彭祖曰:人之受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理,常壽之一百二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小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復微加藥物,可得四百八十歲(嵇康亦云:導養得理,上可壽千歲,下可壽百年)。彭祖曰:養壽之法,但莫傷之而已。夫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
白話文:
勞動比安逸更利於健康。能從早上到晚上,經常做些事,使自己保持忙碌,就會感到快樂,即使感到疲倦,休息之後又繼續去做,這就如同導引運動一樣。流水不會腐爛,門樞不會朽壞,都是因為它們不斷運動的緣故。吃飽飯不要久坐或臥床,應該起來走動做事,讓食物消化。否則,人就會積聚病氣,導致手腳麻木無力、臉色蒼白,最終損害壽命。皇甫隆曾向青牛道士(姓封,字君達)請教養生之道,道士說:身體要經常勞動,飲食要適度節制,勞動不要過度,飲食也不要過於清淡。要遠離肥膩的食物,少吃鹹酸的食物,減少思慮,摒棄喜怒哀樂,戒絕追逐名利,謹慎房事。
漢武帝依此法則而身體健康。彭祖說:人出生後,即使不懂得養生之道,只要按照養生法則去做,就能活到一百二十歲。做不到這一點的人,都會損害自己的健康。稍微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可以活到二百四十歲。再配合一些藥物,可以活到四百八十歲(嵇康也說:按照養生之道去做,最多可以活到一千歲,最少也能活到一百歲)。彭祖說:養生的法則,就是不要損害身體。冬天要保暖,夏天要涼爽,不要違背四季的變化,這樣才能順應自然,適應身體的需要。
彭祖曰:重衣厚褥,體不勞苦,以致風寒之疾。厚味脯臘,醉飽厭飫,以致聚結之病。美色妖麗,嬪妾盈房,以致虛損之禍。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遊觀,弋獵原野,以致發狂之失。謀得戰勝,兼弱取亂,以致驕逸之敗。蓋聖賢或失其理也。然養生之具,譬猶水火,不可失適,反為害耳。
彭祖曰:人不知道,徑服藥損傷,血氣不足,肉理空疏,髓腦不實,內已先病。故為外物所犯,風寒酒色以發之耳。若本充實,豈有病乎?仙人曰: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讒。此三者,禍之車,小則危身,大則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精,命夭殘;勿大溫,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慼;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長生。
白話文:
彭祖說:穿太多厚重的衣服,身體不勞動,會導致風寒的疾病。吃太多肥美的食物,喝醉飽食,會導致積聚結塊的病症。美麗的女人,房裡滿是姬妾,會導致虛弱和損傷。淫蕩的音樂,讓人愉快而聽到,會導致迷亂的迷惑。駕馭馬匹,遊覽觀賞,射獵平原,會導致精神失常。謀劃得到勝利,佔領弱者,取得混亂,會導致傲慢和放縱的敗績。聖賢也可能違反這些道理。然而,養生的方法,就像水和火一樣,不能失衡,否則會造成危害。
彭祖又說:人們不曉得這些道理,直接服用藥物,導致血氣不足,皮膚空洞,髓腦不實,身體已經有病。所以被外界的事物侵犯,風寒、酒色等引發疾病。如果本來就充實,怎麼會生病呢?仙人說:沒有比淫蕩更大的罪過,沒有比貪婪更大的災禍,沒有比讒言更大的錯誤。這三種行為,就像是災難的車輪,小則危及自身,大則危及家庭。如果想要延長壽命減少疾病,請記住不要濫用精氣,讓生命短暫;不要過熱,消磨骨髓;不要過冷,傷害肌肉;不要咳嗽吐痰,失去潤滑液;不要突然呼喚,驚嚇靈魂;不要長時間哭泣,使神靈悲傷;不要憤怒,使靈魂不快樂;不要念念不忘,使意志模糊。能夠遵循這些道路,可以達到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