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秘籍》~ 西山群仙會真記 (1)

回本書目錄

西山群仙會真記 (1)

1.

序曰:性非生知,學道者,必資於切問。道難言傳,立教者不尚於明文,藏機隱意,恐輕泄於聖言;比物囑辭,乃密傳於達士。世有讀書而五行俱下,開卷則一覽無遺,聲名喧世,孰知不死之方;頭角摩天,豈悟希夷之理。必也訪道尋真,求師擇友,覽仙經之萬卷,不出陰陽;得尊師之一言,自知真偽。

水火木金土,五行也,相生而為子母,相剋而為夫婦,舉世皆知也。明顛倒之法,知抽添之理者,鮮矣。上、中、下、精、氣、神,三田也。精中生氣,氣中生神,舉世皆知也;得反復之義,見超脫之功者,鮮矣。知五行顛倒,方可入道;至於抽添,則為有道之人也。得三田反復,方為得道,至於超脫,則為成道之人也。

白話文:

序言說:人的天性並非天生就懂得道理,學習道術的人,必須依靠不斷的詢問。道難以用言語傳授,創立教派的人不重視明確的文字,而是將精妙的道理隱藏在文字之中,擔心輕易洩露聖人之言;藉由比喻事物和委婉的詞語,才能將真諦秘密傳授給有悟性的人。世上有些人讀書卻一無所獲,一打開書本就以為自己全懂了,名聲也因此響徹世間,殊不知他們並未掌握長生不老的秘訣;有些人學識淵博,卻不明白道家深奧的道理。真正要學習道術,必須尋道求真,尋找良師益友,閱讀仙家經書,但必須跳脫陰陽的局限;從尊師的一句話中,就能分辨真偽。

水、火、木、金、土,這五種元素,稱為五行,它們相互生長如同母子,相互剋制如同夫妻,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真正明白五行顛倒之法,知道抽添之理的人卻很少。上、中、下,精、氣、神,這三者稱為三田。精氣神之間的關係是:精生氣,氣生神,這也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真正明白三田反復的道理,見證超脫之功的人卻很少。了解五行顛倒之法,才能入門道術;至於抽添之理,則是真正有道之人才能掌握的。明白三田反復,才是真正得道;至於超脫,則是成就道術之人才能達到的境界。

古先達士,無不道成;委成道者,百無一二。今來後學,徒有道名;委入道者,十無八九。欲論得道而超脫者,西山十餘人矣。遂同前聖後聖,秘密參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體之數;每卷五篇,應一氣純陽之義。開明至道,演說玄機,因誦短篇,發明鍾呂、太上至言。庶得將來有悟,勤而行之,繼僕以出塵寰,為蓬瀛之侶。

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序。

白話文:

古時候的賢達之人,沒有不成就道業的,然而真正能夠委身於道業的人,卻是百中無二。如今後來的學者,只空有道的名聲,真正能夠委身於道的人,十之八九都沒有。想要論及得到道業而超脫世俗的人,恐怕只有西山十餘人而已。因此,我將與前聖後聖的秘密,參同彙集在一起。

本書共分五卷,取五行之數;每卷五篇,應一氣純陽之義。我將開明至道,演說玄機,藉由吟誦短篇,闡明鍾呂、太上至言。希望後來的學者能夠有所領悟,勤奮修煉,繼承我的道業,脫離塵世,成為蓬萊仙島的伴侶。

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序。

2. 識道

葛仙翁曰:天下無二道,殊途而同歸;聖人無兩心,百慮而一致。古今一道,聖賢同心。逮夫道原既判,心識自分。談道者,強自分別,同流異派,摘葉尋枝,自為見鮮,以獨立教門。萬物之理,既不能窮,一己之性,胡為而盡?如釋子殢於頑空,乃以今世求於後世;儒者執於見在,遂以少年榮為老年。殊不知先聖之行道,存乎一心也。

《西山記》曰:呂先生言:初習儒業,長好性宗,修天爵而棄人爵,鄙頑空而悟真空。天爵止於人事,真空不離因緣。

葛仙翁曰:以五常言道,止得其緒餘;用三乘見性,難窮其根蒂。是知道不疏於儒、釋,儒、釋自疏於大道。歷古及今,聰明有識之士,莫不留心清虛而志在玄元也。迨以安樂延年,次以長生不死,默盜天機,當為己用。自人昇仙而為天官,何止儒者之虛榮於當年?由百歲延而及萬年,何同釋子之因報於後世?修真者邪正不可辨也。欲識大道,三教中太上為先,一身之外,更何求也?

白話文:

葛仙翁說:天下只有一條道,雖然方法不同,但最終都指向同一目標;聖人只有一顆心,即使思考百種方法,最終都指向一致的結果。古今之道,聖賢之心,都是一樣的。然而,道之源頭既已分判,人心識也各自不同。談論道的人,硬要分出彼此,形成不同派別,只注重枝微末節,自以為找到了獨特的見解,就建立自己的門派。萬物的道理,根本無法徹底窮究,個人的天性,又怎麼可能完全明瞭?就好比佛家迷戀於空虛,只追求來世;儒家執着於眼前,只在乎當世的榮耀。殊不知,先聖修道,都是源自於一心。

《西山記》記載:呂先生說:最初學習儒學,長久喜好性理,追求天爵而拋棄人爵,看不起空虛而領悟真正的空寂。天爵只存在於人事,真正的空寂並非脫離因緣。

葛仙翁說:用五常來談論道,只能得到道的一部分;用三乘來認識本性,難以窮究道的根本。由此可知,道並非疏遠儒釋,而是儒釋自身疏遠了大道。從古至今,有智慧有識見的人,都留心清虛,志向在於玄妙之道。追求安樂長壽,進而追求長生不死,暗中偷取天機,為己所用。從凡人修煉成仙,成為天官,豈止是儒者當年虛榮所能比擬?從百歲延壽到萬年,又豈是佛家追求來世因果所能相比?修真者,正邪難辨。想要了解大道,三教之中,太上道為先,自身之外,別無所求。

3. 識法

《太上隱書》曰:法本無法,理歸自然。心因境亂,法本心生。立法之意,救補已失而防於未萌。故三千六百法,養命數十家。三千六百法者,十年之期;養命數十家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五行之陽數,二、四、六、八、十,五行之陰數。

大道分而為二氣,二氣裂而為五行。大而為天地,明而為日月,靈而為人。莫不稟二氣而生五行,運五行而貫三才也。

《西山記》曰:華佗觀五禽之戲而作導引,以為人之久逸而氣滯血凝,故屈體勞形,使榮衛通暢。後人因之名為般運。欲求超脫,誤矣。昔陳義遺女於道,久餓而學龜之吐納,得終年不死。後人因之名為服氣。欲求丹藥,誤也。張紹審五味之亂人真液,一臟好而一臟惡,一氣盛而一氣弱,故罷五味而素且淡之。

白話文:

《太上隱書》曰

法本無定法,道理遵循自然規律。心因外境紛亂而生,法則也隨心意而起。立法的用意,在於補救已有的失誤,並預防問題於未然。所以三千六百種法,都源於養命之道。三千六百種法,指的是十年的修煉時間;養命之道則分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共十種。其中一、三、五、七、九屬於五行之陽數,二、四、六、八、十屬於五行之陰數。

大道分化為陰陽二氣,二氣再分化為五行。天地之大,日月之明,人之靈,無不依賴陰陽二氣而生,運轉五行而貫通天地人三才。

《西山記》曰

華佗觀察五禽戲的動作,創立了導引術。他認為人長期安逸,氣血就會瘀滯凝固,所以要通過屈體勞形,使經絡通暢。後人因此將此術稱為「般運」。想要藉此求得超脫,就錯了。

昔日陳義將女兒遺棄於山林,女兒因飢餓而學習龜息吐納之法,得以延年益壽。後人因此將此術稱為「服氣」。想要藉此煉丹求藥,也錯了。

張紹觀察五味對人真液的影響,發現一臟好而一臟惡,一氣盛而一氣弱,因此他摒棄五味,主張素食清淡。

後人因之名為休糧,誤也。劉洞知真陽真陰,有餘則引其子,不足則殺其鬼,補且瀉之也。後世因以採日精月華,取天地正氣,誤也。

昔廣成子教黃帝房中之術,恐走失真氣而虧修養之宜,止欲禦敵可欲之境,不說採戰有功而奪婦人之氣。後人因之以為人補人,採氣還精,損人害己,以望長生,誤也。

廣成子教黃帝依法修養,久不見功。於崆峒山,凡以內事為法則,煉外丹以補久虛積傷之損。後人因之以無情金石,鍛鍊於煙焰之中,分胎見寶,欲餌之以求上升或不死延年,誤也。

扁鵲解《靈樞》,以鼻引清氣,口吐濁氣,留之二十四息為一。兩火以煉真鉛如戲蕊而曰陽胎,煉真汞如含蓮而曰陰胎。胎在息住,息住神存,可以留形住世,積而入聖超凡。後人因之以多入少出,欲聚氣為胎,閉息為法,誤也。《九仙經》言:病大用火,病小用水。用火則納氣復升於身,真氣遍於四大,陰鬼邪魔望之不敢近也。

白話文:

扁鵲解讀《靈樞》,認為應該用鼻子吸入清氣,用嘴巴呼出濁氣,保持二十四息為一個循環。用兩火煉真鉛,如同戲蕊一樣稱為陽胎,煉真汞,如同含蓮一樣稱為陰胎。胎藏於呼吸停止之時,呼吸停止而神明依然存在,便能留形住世,積累功德,最終達到聖人超凡的境界。後世人因此誤以為要多吸少呼,以聚氣成胎,閉息為法,這是錯誤的。《九仙經》說:病重用火,病輕用水。用火則吸收真氣,讓它返回身體,真氣遍布全身,陰鬼邪魔見到就會害怕,不敢靠近。

總結

以上文字主要批判了後世人對一些中醫理論的誤解,包括休糧、採氣還精、煉外丹和閉息等,強調了真陽真陰、內修外煉和真氣的重要性。

用水則納氣而復升於身,氣透水如湧泉,定中以意送在所病之處,氣血通流,自無滯礙。後人因之而獨坐閉氣,以舌為轆轤,左旋右攪,收斂余津,漱而咽之,復隨腸胃傳送於外,乃曰澆灌以長黃芽,欲為大藥,誤也。《通玄真經》云:守無為之道,得自然之理。清而不濁,靜而後動,移神於希夷之域,保形於仁壽之途。

一念不生,萬惑俱息,長生延年,安閒自樂。後人因之不悟擇靜絕跡,默默忘機,終年竟不見功,誤也。《靈室內觀經》曰:外境不入,內境不出,神志自守,閉目內視。降君火於下田,布黃云於四大,笙簧車騎,羅列往來,自得壺中之趣。後人因之形如槁木,必若死灰,謹守頑空,失於昏寂,陰靈出於天門,止於投胎就舍,誤也。

白話文:

用水就能吸收氣,讓氣再回到身體,氣穿透水如同泉水湧出。在靜坐中用意念將氣送往患病部位,氣血流通,自然不會阻塞。後人模仿這個方法,獨自坐著閉氣,用舌頭像轆轤一樣,左旋右攪,收斂口水,漱口後吞下,再隨著腸胃傳送出去,便稱之為澆灌滋長黃芽,想要以此作為仙丹妙藥,這是錯誤的。《通玄真經》說:遵循無為之道,就能領悟自然法則。清淨不混濁,靜止後纔行動,將神識移到虛無縹緲的境界,保持身體在仁慈長壽的道路上。

一念不生,萬種迷惑自然消除,就能長生久視,安閒自在。後人模仿這個方法,卻不明白要選擇靜定,消除雜念,默默無為,整天卻不見成效,也是錯誤的。《靈室內觀經》說:外界的景象不進入內心,內心的思緒也不外露,神志自行守護,閉目內視。將心火降到丹田,將精氣散佈到四肢百骸,就像笙簧車騎,在內心世界來來往往,自然就能體會到壺中之樂。後人模仿這個方法,卻變得像枯木一樣,如同死灰,嚴格遵守空無,陷入昏沉狀態,陰靈從頭頂天門出去,投胎到另一個身體,也是錯誤的。

又有開頂縮龜,住山識性,燒煉看讀,布施供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是少識無知之徒,自生小法旁門,互相授受,迷惑後來,致使大道日遠日疏。殊不知仰視俯察,默合天地陰陽升降之宜,日月魂魄往來之理。一氣初浮,識自己之陰陽;五行既分,交自己之水火。火中有水,水中有火。

火上負陰,恍恍惚惚,其物為真一之水;水上抱陽,杳杳冥冥,其精力正陽之氣。二氣交媾,結成內藥,養就金丹,可為陸地神仙者也。

白話文:

有些人自以為聰明,鑽研一些奇怪的偏方,例如開頂縮龜、住山識性、燒煉看讀、布施供養等等,不僅毫無益處,反而有害。這些人缺乏知識,自創一些旁門左道,互相傳授,迷惑後人,導致大道越來越遙遠。他們根本不懂得仰觀俯察,默契天地陰陽升降的規律,日月魂魄往來的道理。

一開始,人們只感知到自身陰陽的氣息,然後五行分化,自身的水火交融。火中藏水,水中有火,火上承載著陰氣,虛無缥缈,這就是真一之水;水上包容著陽氣,深奧莫測,這就是正陽之氣。二氣交合,形成內藥,滋養金丹,最終成就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