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秘籍》~ 西山群仙會真記 (2)

回本書目錄

西山群仙會真記 (2)

1. 識人

上清玄格曰:大道似不肖盛。德若不足,韜光晦跡,自衛其身,人不知也。道未足於己,言已輕於人;事未充於內,驕已見於外,好勝於人,人不知也。修真之士,識人為先務。當其取士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及其求法也,察其理而驗其功。勿以人而廢言,防其大辯若訥者;勿以言而用人,防其善為說辭者。

或大醇而小疵,始愚而終聖。修真之士,亦有知人之鑑,不可不奉無上之道也。

《西山記》曰:古今賢聖,雖有兼人之智、普照之明,未嘗不先求於人,謂務學而不如務求師;師,人之模範也。黃帝求赤松子,半年方得中戒經,止於防外行之失。劉安玉師王道原,終年始得小術法,又不言修養之事。陰長生不以馬明生久病而怠其志,葛稚川不以鄭思遠家法而晦於人耳。

白話文:

上清玄格曰:

大道如同不肖之人,盛極而衰。德行不足者,會隱藏光芒、掩蓋蹤跡,以自保其身,他人也無法察覺。道行尚未充實自身,言語卻輕浮地對待他人;事務未曾內化於心,驕傲卻已顯露於外,喜好勝過他人,他人也無法察覺。

修真之人,識別他人為首要任務。在選擇人才時,要聆聽其言並觀察其行;當其尋求法門時,要審察其道理並驗證其功效。不可因個人偏見而輕視其言,要防備那些辯論滔滔卻不務實的人;不可只憑言語就使用人才,要防備那些善於言辭的人。

有些人表面醇厚卻暗藏瑕疵,初時愚鈍卻最終成聖。修真之人,也應該擁有識人之明鑑,不可不遵循無上之道。

《西山記》曰:

古今賢聖,縱使擁有兼人之智、普照之明,也未曾不先求於人,認為勤於學習不如勤於尋求師長;師長,是人的典範。

黃帝尋求赤松子,花了半年時間才得中戒經,以防範外在行為的失誤。劉安向王道原學習,終年才得小術法,卻未提及修養之事。陰長生不因馬明生久病而懈怠其志,葛稚川不因鄭思遠的家法而隱藏於人耳。

朱度胡氏而始終如一,方昉遇金華而遠近相隨。張夢乾三遇海蟾,方得三乘之法。解志一一見旌揚,盡授九轉之功。王猛見長壽大仙,談笑之間而識破大道。梅福遇大洞真君,步趣之次而訣盡天機。歷古非神仙以入南洲,然修真之士不遇者,於識人之際不明也。其或道貌古顏,辯辭利口者,始謂得神仙,悠久始知常俗之輩。

學而不遇,一也。或業重福薄,不信天機,輕命重財,甘為下鬼。錄人纖惡,棄人大善,雖見其人,不聽其言,雖聽其言,不納其理,終無所得,仙凡自隔。遇而不得,二也。或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縱得真訣,自生懈怠。悅須臾,厭持久,朝為夕改,坐望立成。得而不守,三也。

白話文:

朱度胡氏始終如一,方昉遇金華,遠近皆隨之。張夢乾三次遇到海蟾,才得到三乘之法。解志一一見旌揚,盡授九轉之術。王猛見長壽大仙,談笑間便識破大道。梅福遇大洞真君,步趣之時,便領悟天機。歷代以來,凡能入南洲者,皆非神仙,然而修真之士卻常常遇不到,是因為他們在識人方面不明。有些人雖然道貌古顏,口齒伶俐,一開始讓人以為是神仙,但時間一長,便知他們只是常人。

學而不遇,其一也。有些人福薄業重,不信天機,輕視性命,貪戀財富,甘願做下等鬼魂。他們只記錄別人的缺點,而放棄別人的優點,即使看見他們,也不聽他們的言論,即使聽了他們的言論,也不接受他們的道理,終究一無所得,仙凡之間自成隔閡。遇而不得,其二也。有些人博學篤志,勤奮好學,即使得到真訣,也自生懈怠。喜歡一時的快樂,厭煩長久的修行,朝令夕改,坐等立成。得而不守,其三也。

又況交接狂徒,搜尋異論,廢時亂日,何以成功?古人上士,始也博覽丹書,次以遍參道友,以道對言,所參無異論,以人合道,所師無狂徒。嗟!愚而自專,賢否不辨,賤而自用,邪正不分。論識人之去就,不可勝舉也。故古今上聖真人,未修煉,先修養。故曰:沐浴不可當風。

若幽室靜房,閉目冥心,伸身正坐,使元氣上升,通滿四大,上入泥丸,此真沐真浴,萬倍於外之水火也。又曰:不欲遠唾以損氣,不欲疾步以損筋,不欲極視而昏精,不欲疾聽而傷腎,不欲久立而傷骨,不欲久臥而傷肉。多睡濁神,頻醉散氣.多汗損血,力困傷形。奔車走馬,氣亂而神驚;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飛。

白話文:

如果在幽靜的房間裡,閉目養神,伸展身體端坐,讓元氣上升,充滿四肢百骸,直達頭頂泥丸宮,這才是真正的沐浴,遠勝於外在的用水火洗滌。又說:不要用力吐唾,以免傷氣;不要快步行走,以免損傷筋骨;不要過度用眼,以免昏花精氣;不要急速聽聲,以免傷腎;不要長時間站立,以免傷骨;不要長時間臥床,以免傷肉。睡眠過多會使神志昏沉,經常醉酒會散失元氣;出汗過多會損傷血液,體力勞累會傷身。乘坐快速車輛或騎馬,會使氣息紊亂,精神驚慌;攀登高山,會使魂魄散失,精氣神耗損。

養形之道,安而不勞,勞而不乏其力;靜而不撓,撓而不亂其氣。外有所補,內有所益。然後識五行以保全沖和之氣,外固內真,兩皆得趣,可以長久矣。

白話文:

養生的原則是保持舒適而不疲憊,勞動而不消耗過度;寧靜而不受幹擾,即使受幹擾也不打亂體內的氣息。外部有補充,內部有獲益。然後理解五行理論以保護和保全平和與調和的體質,外部強壯,內部真實,兩者都能得到樂趣,這樣就可以實現長期的健康。

2. 識時

《洞玄經》曰:有形者不能無名,有名者難逃於數。大則天地陰陽,升降不失其宜;明則日月魂魄.往來自有其度。差之毫米,失之顛倒。陰陽有愆伏,則四序亂而不能升成萬物;寒暑無代謝,則八候差而不能運轉一氣。人為萬物之貴,一氣之靈。大則取象乎天地,無乖升降之宜;明則取法乎日月,不亂經營之度。定之以時,應之以數。於道也,夫何遠哉!

《西山記》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溫涼寒暑,一年一交合,交合不失其時,一年之後有一年。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弦望晦朔,一月一往來,往來不失其時,一月之後有一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勿謂春生夏長也,而梅豔菊芳;勿謂秋收冬藏也,而柏實松茂。因時日受氣,因氣發生,無知之草木,如是最靈。

白話文:

洞玄經:

《洞玄經》說:凡是有形體的,就一定有名字;而有名字的,就難逃於數的規律。

宇宙間廣大的天地陰陽,升降交替,都有一定的規律,不能隨意改變;明亮的日月星辰,運行往返,也有固定的軌跡,不能毫厘偏差。

如果陰陽失衡,就會導致四季紊亂,無法孕育萬物;如果寒暑交替不正常,就會導致八候失調,無法運行天地之氣。

人作為萬物之靈,擁有天地之氣,也必須遵循天地法則。

因此,人要效法天地陰陽,順應升降之理;要效法日月星辰,不違經營之度。

只要能定時而行,按數而應,便能契合大道,何其遠哉!

西山記:

《西山記》說:大道無形,卻創造了天地萬物。

溫暖、涼爽、寒冷、炎熱,一年四季循環交替,不失其時,年復一年。

大道無情,卻運行著日月星辰。

盈虧朔望,月月往返,不失其時,月復一月。

大道無名,卻滋養著萬物。

不要以為只有春天生長、夏天茂盛,才會有梅花盛開、菊花芬芳;也不要以為只有秋天收穫、冬天收藏,才會有柏樹結果、松樹繁茂。

草木無知,卻能依時令而受氣,依氣而生長,這才是真正的靈性。

而為人者,胡不順養真性而修煉形軀耶?鶴知夜半,燕識戊己。因陰感陽,緣水避土。蛇於巳日不過道,鶯於春時自出谷。無識之禽獸,如是最貴。而為人者,何不順時養元陽而收藏真氣耶?嗟!無知之徒,自氣足之後,走失耗散,八百一十丈,元氣久久而損。豈知真氣大運隨天: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腎。

元氣小運隨日:子在腎,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天地之春夏秋冬,日月之弦望晦朔,人之子午卯酉,正相合也。冬,陰也。陰中陽生而為溫,則曰春也。是陽為主而陰為客。陽中又陽生而為熱,則曰夏也。夏,陽也。陽中陰生而為涼,則曰秋也。是陰為主而陽為客。陰中又陽,生而為寒,則曰冬也。

白話文:

真氣的小運則隨著每天的變化: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在腎,卯時(凌晨5點到7點)在肝,午時(中午11點到1點)在心,酉時(下午5點到7點)在肺。天地有春夏秋冬,日月有弦望晦朔(指月相變化),人也有子午卯酉,這些都是相互符合的。冬天,是陰氣主導,陰氣中陽氣生長而帶來溫暖,稱為春天。此時,陽氣為主,陰氣為輔。陽氣中再有陽氣生長,就變得炎熱,稱為夏天。夏天,是陽氣主導,陽氣中陰氣生長,帶來涼爽,稱為秋天。此時,陰氣為主,陽氣為輔。陰氣中再有陽氣生長,就變得寒冷,稱為冬天。

總結

這段中醫古代文字主要闡述了人體的元氣與天地日月陰陽的關係,強調順應自然規律,保養真氣的重要性。它也說明了真氣的運作規律,以及季節變化與臟腑的關係。

此天地之四時矣。旦則暗也,魄中魂生而為明,則曰上弦。上弦之後,魂為體而魄為用,魂中又魂生而曰望矣。望則明也,魂中魄生而為暗,則曰下弦。下弦之後,魄為體而魂為用,魄中又魄生而曰晦矣。是日月之四時矣。天地有三百六十日,日月有三百六十時,人有三百六十度。

天地有二十四氣,日月有二十四度,人有二十四時。自子至午,氣生之時,陽也。自午至子,氣謝之時,陰也。寅辰午申子戌,陽生之六時;卯巳未酉亥醜,陰生之六時;甲丙戊庚壬,五行之陽時;乙丁己辛癸,五行之陰時。辰則太陽而卯則陽明,寅則少陽而醜則太陰,子則少陰而亥則厥陰,戌則太陽而酉則陽明,申則少陽而未則太陰,午則少陰而巳則厥陰。午則腎氣交心氣,從下而上,三陽氣聚之時。

白話文:

天地有二十四節氣,日月有二十四個角度變化,人體有二十四個時辰。從子時到午時,氣生之時,屬陽氣。從午時到子時,氣謝之時,屬陰氣。寅、辰、午、申、子、戌六個時辰,屬陽氣生發之時;卯、巳、未、酉、亥、醜六個時辰,屬陰氣生發之時;甲、丙、戊、庚、壬,屬五行之陽氣;乙、丁、己、辛、癸,屬五行之陰氣。

辰時屬太陽,卯時屬陽明,寅時屬少陽,丑時屬太陰,子時屬少陰,亥時屬厥陰,戌時屬太陽,酉時屬陽明,申時屬少陽,未時屬太陰,午時屬少陰,巳時屬厥陰。午時,腎氣交心氣,從下而上,三陽氣聚之時。

注釋

  • "魄中魂生",指魄中生出魂,代表事物由陰轉陽的過程。
  • "魂中魄生",指魂中生出魄,代表事物由陽轉陰的過程。
  • "三百六十度",指人體的經絡系統,有三百六十個穴位。
  • "二十四氣",指二十四節氣,代表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
  • "二十四度",指日月運行軌跡中的二十四個重要位置。
  • "二十四時",指一天中的二十四個時辰。
  • "陽生之六時"、"陰生之六時",指一天中六個陽氣旺盛的時辰和六個陰氣旺盛的時辰。
  • "五行之陽時"、"五行之陰時",指一天中五行之陽氣旺盛的時辰和五行之陰氣旺盛的時辰。
  • "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指六個不同的陰陽氣象,代表人體不同的氣血運行狀態。
  • "腎氣交心氣",指午時腎氣與心氣交合,代表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子則心氣交腎氣,從上而下,三陰氣聚之時。魂為陰中之陽,其氣生於卯初;魄為陽中之陰,其氣生於酉末。養陽不在春夏,春夏所以養陽者,以氣在心與肝也;養陰不在秋冬,秋冬所以養陰者,以氣在腎與肝。夏至之後,真汞積於絳宮;冬至之後,真鉛積于丹田。木運交天霐二十五度,是時巽也,以陽交陽,當此收之而成大藥。

金運交靈符二十五度,是時乾也,以陰交陰,當此煉之而號還丹。煉形起火,須在氣升之前;聚火還元,必用陰降之際。煉形住世,以氣為先,用五行相剋之時,煉氣超凡,以時為先,使三田往返之候。修真之士不見功者,以旺時不收,損時不補,散時不聚,合時不取,無時不求,還時不煉。

不知交會之時,又無採取之法,蹉時亂日,不見尺寸之功,安得比天地長久、日月堅固哉?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中醫養生之道,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 時間與氣機: 闡述了子時、卯時、酉時等時間段與心、腎、肝、魂、魄等氣機的關係。
  • 五行與季節: 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並與五行木、金的運作相結合。
  • 真汞真鉛: 說明夏至後心臟積聚真汞,冬至後丹田積聚真鉛,這可能是指人體能量的轉化。
  • 煉丹修真: 介紹了煉丹的時機和方法,以及煉形、煉氣的步驟,強調要把握時機、順應自然規律。
  • 修真失敗的原因: 总结了修真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掌握好時機,没有把握好收、補、聚、取、煉等步驟。

總的來說,這段文字強調了時間、五行、氣機、時機在修真養生中的重要性,提醒人們要順應自然規律,才能達到修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