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3)

回本書目錄

上編 (3)

1. 黃耆

(山草)補肺氣實腠理

白話文:

(山草)補肺氣,使身體組織孔隙緻密,有預防外邪入侵的作用。

黃耆(專入肺。兼入脾)。味甘性溫。質輕皮黃肉白。故能入肺補氣。入表實衛。為補氣諸藥之最。是以有耆之稱。且著其功曰。生用則能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收。是明指其表實則邪可逐。故見無汗能發。表固則氣不外泄。故見有汗能止耳。又著其功曰。熟則生血生肌。

白話文:

黃芪(專門歸入肺經,同時也歸入脾經)。味道甘甜,性溫。藥材質地輕盈,表皮呈黃色,內部肌肉呈白色。因此,黃芪能歸入肺經,補益肺氣,增強體表的防禦能力,是補氣藥物中最為出色的。因此,黃芪被稱為「耆」。另外,黃芪的功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用黃芪能夠固衛體表,沒有汗液時可以發汗,有汗液時可以斂汗。這說明瞭黃芪固衛體表的作用,外邪就可以被驅除。因此,服用生用黃芪後可以發汗。體表固護之後,氣血就不會外泄。因此,服用生用黃芪後能止汗。熟用黃芪則可以生血生肌。

排膿內托。是蓋指其氣足。則血與肉皆生。毒化膿成。而為瘡瘍聖藥矣。至於痘瘡不起。陽虛無熱。(機曰。保元湯用黃耆。原出東垣治慢驚土衰火旺之法。今藉此加減治痘。以其內固營血。外護衛氣。滋助陰陽。作為膿水。其症雖異。其理則同。故去白芍生薑。改名曰保元湯。

白話文:

化膿內積,這通常是指元氣充足,那麼血與肉都能生長,毒液化成膿液後,就成了瘡癤的聖藥了。至於痘瘡不發,是因陽虛無熱。(《醫機論》說:保元湯用黃耆,源自東垣派的治療慢性驚嚇,土衰火旺的方法。現在以此為基礎加減,治療痘瘡。因為它能內固營血,外護衛氣,滋助陰陽,生成膿水。雖然症狀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去掉白芍,加上生薑,改名為保元湯。

炙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一片。水煎服之。)書言於耆最宜。皆是取其質輕達表。功專實衛。色黃入脾。色白入肺。而能升氣於表。又言力能補腎。以治崩帶淋濁。是蓋取其補中升氣。則腎受蔭。而崩帶淋濁自止。然與人參比較。則參氣味甘平。陽兼有陰。

白話文:

炙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一片,加水煎服。書中說黃耆最適合治療浮腫。這些都是取自它質量輕、能到達體表的特點,它能專門治療實證的衛氣。黃耆的顏色是黃色的,能入脾;人參的顏色是白色的,能入肺,兩者都能讓氣上升到體表。書中還說,黃耆的力量能補腎,治療崩漏、帶下、淋濁等疾病。這是因為黃耆能補中益氣,進而讓腎臟得到滋養,崩漏、帶下、淋濁等疾病就會自然停止。然而,與人參相比,人參的氣味甘平,既有陽性又有陰性。

耆則秉性純陽。而陰氣絕少。蓋一宜於中虛。而泄瀉痞滿倦怠可除。一更宜於表虛。而自汗亡陽潰瘍不起可治。且一宜於水虧而氣不得宣發。一更宜於火衰而氣不得上達之為異耳。黃耆書言性畏防風。其功益大。蓋謂能以助耆達表。相畏而更相依。是以如斯。若使陽盛陰虛。

白話文:

黃耆的性質純陽,而陰氣極少。一種情況宜於中虛,而洩瀉、痞滿和倦怠可以消除。另一種情況是外虛,可以治療自汗、陽虛和潰瘍不能痊癒的疾病。再一種情況是水虧,氣無法宣發。還有一種情況是火衰,氣無法上升。黃耆書上說,黃耆害怕防風,但其實兩者相輔相成,作用很大。因為防風能幫助黃耆到達體表,儘管相畏但卻互相依靠。所以是這樣的。如果陽盛陰虛,

上焦熱甚。下焦虛寒。肝氣不和。肺脈洪大者。則並戒其勿用矣。出山西黎城。大而肥潤箭直良。瘦小色黑堅硬不軟者。服之令人胸滿。(震亨曰。宜服三拗湯以瀉。)茯苓為使。惡龜甲白蘚皮。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血虛肺燥。捶扁蜜炙。發表生用。氣虛肺寒。酒炒。腎虛氣薄。

白話文:

  • 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肝氣不和,肺脈洪大的人。那麼並告誡他不要用茯苓。

  • 產於山西黎城大而肥潤、箭桿直良。瘦小色黑堅硬不軟的,服用它會讓人胸滿。(震亨說。應該服用三拗湯來瀉下。)

  • 茯苓作為使藥。惡龜甲、白蘚皮。相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 血虛肺燥。打扁蜜炙。發表生用。

  • 氣虛肺寒。酒炒。

  • 腎虛氣薄。

鹽湯蒸潤。切片用。

白話文:

鹽湯蒸潤。切片用。

2. 當歸

(芳草)

白話文:

芳草

  • 艾葉:味辛、苦,性溫。治陰寒腹痛,驅寒暖宮,溫經止血。
  • 薄荷:味辛涼,性微寒。清頭目,利咽喉,疏肝解鬱,消暑止渴。
  • 荊芥:味辛,性溫。散風寒,解表發汗,通竅透疹。
  • 菊花:味甘,性微寒。清肝明目,散風熱,消腫止 pain。
  • 荷葉:味苦,性平。清熱利尿,降脂降壓,解暑安神。
  • 金銀花:味甘寒,性微寒。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消炎。
  • 連翹:味苦辛,性微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散結消瘡。
  • 牛蒡子:味苦辛,性溫。散風寒,除濕邪,消瘡腫。
  •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消炎止痛。
  • 蟬蛻:味甘鹹,性微寒。清熱息風,利尿通淋,退翳明目。

當歸(專入心)。辛甘溫潤。諸書載為入心生血上品。緣脈為血府。諸脈皆屬於心。心無血養。則脈不通。血無氣附。則血滯而不行。當歸氣味辛甘。既不慮其過散。復不慮其過緩。得其溫中之潤。陰中之陽。故能通心而血生。號為血中氣藥。故凡一切血症陰虛。陽無所附。

白話文:

當歸:歸心經。辛甘溫潤。諸多書籍記載它是補血養心的上品。脈為血之府,各脈均屬於心。心無血養,脈絡就不通暢;血無氣附,血就凝滯而不行。當歸氣味辛甘,既不用擔心它太過於分散,也不用擔心它太過於緩慢。它具有溫中的潤澤,陰中的陽氣,所以能通心而生血。被稱為血中之氣藥。所以,一切血癥陰虛,陽無所附的情況,就可以用它。

而見血枯血燥血閉血脫等症。則當用此主治。按當歸頭則止血上行。身則養血中守。尾則破血下流。全則活血不走。(出東垣)古方合白芍芎藭地黃同用。名為四物湯總劑。蓋謂得芎以為長養生髮之機。地黃以為滋補化源之自。白芍以為救陰斂陽之本。則血始能以生。(張景岳曰。

白話文:

如果看到血枯、血燥、血閉、血脫等症狀,就應該用這味藥方治療。依據《東垣試效方》所說,當歸頭可以止血,上行;當歸身可以養血,中守;當歸尾可以破血,下流;整株當歸可以活血,不走。古代的藥方會將白芍、川芎、生地黃一起使用,稱為「四物湯」。總的來說,這是因為川芎可以生髮長養,生地黃可以滋補化源,白芍可以救陰斂陽,這樣血纔能夠生長。(張景嶽說:)

治血之劑。古人多以四物為主。然亦有宜與不宜者。蓋補血行血。無如當歸。但當歸之性動而滑。凡因火動血者忌之。因火而嗽。因濕而滑者。皆忌之。行血散血。無如川芎。然川芎之性升而散。凡火帶血上者忌之。氣虛多汗。火不歸元者。皆忌之。生血涼血。無如生地。斂血清血。

白話文:

治療血證的藥物,古人大多以四物湯為主。然而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情況。補血行血,沒有什麼比當歸更好的了。但當歸的性質輕浮滑利,凡是因火熱導致血證者宜忌用。因火熱而咳嗽的,因濕邪而致滑利者,都應忌用。行血散血,沒有什麼比川芎更好的了。但川芎的性質上升而發散,凡火熱挾血上衝者宜忌用。氣虛多汗,火不歸元者,都應忌用。生血涼血,沒有什麼比生地黃更好的了。收斂清淨血證,沒有什麼比白芍更好的了。

無如芍藥。然二物皆涼。凡陽虛者非宜也。脾弱者非宜也。脈弱身涼。多嘔便溏者。皆非宜也。故凡用四物以治血者。不可不察。)若血虛而氣不固。則當佐以人參黃耆。血熱佐以條芩梔連。血積佐以大黃牽牛。與夫營虛而表不解。則當佐以柴葛麻桂。衛熱而表不斂。則當佐以大黃。

白話文:

沒有什麼比得上芍藥。然而芍藥和生地這兩種藥物都是涼性的。凡是陽氣虛弱的人不適合服用。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服用。脈搏虛弱,身體發涼的人不適合服用。經常嘔吐、腹瀉的人不適合服用。凡是用四物湯治療血虛證的人,不可不注意這些禁忌。如果血虛而氣不固,那麼就應該加入人參和黃耆來輔佐治療。血熱的,就加入條芩、梔子、連翹來輔佐治療。血積的,就加入大黃、牽牛來輔佐治療。如果營氣虛弱而表證沒有解除,則應加入柴胡、葛根、麻黃、桂枝來輔佐治療。衛氣熱盛而表證沒有收斂,則應加入大黃來輔佐治療。

隨其病之所向。以為出入加減。要使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枯能潤。血亂能撫。俾血與氣附。氣與血固。而不致散亂而無所歸耳。書命其名曰歸。即是此意。是以氣逆而見咳逆上氣者。則當用此以和血。血和而氣則降矣。寒鬱而見瘧痢腰腹頭痛者。則當用此以散寒。寒散而血則和矣。

白話文:

依照疾病的症狀,針對性地增減藥物。目的是暢通血滯,補充血虛,滋潤血枯,撫慰血亂,讓血液和氣相輔相成,氣血固守,不會散亂無歸。所以,這本書取名為《歸》,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對於出現咳嗽、喘逆之類的氣逆症狀者,就應該用這個方子來調和氣血。氣血調和後,氣就會順暢了。對於出現瘧疾、痢疾、腰腹疼痛、頭痛之類的寒鬱症狀者,就應該用這個方子來散寒。寒氣散後,氣血就會調和了。

血虛而見風痓無汗者。則當用此以養血。血養而風則散矣。他如瘡瘍癰疽而見痛苦異常。肌肉失養而見皮膚不潤。並衝脈為病而見氣逆裡急。帶脈為病而見腹痛腰如坐水。(衝脈起於腎下。出於氣街。俠臍上行至胸中。上頄顙。滲諸陽。灌諸精。下行入足。灌諸絡。為十二經脈之海。

白話文:

如果血虛並且出現風癓而無汗的症狀,那麼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子來養血。血養足了,風就會散去。其他像瘡瘍癰疽而出現異常痛苦。肌肉失養而出現皮膚不滋潤。以及衝脈出現病症而出現氣逆裡急。帶脈出現病症而出現腹痛、腰部像坐水一樣。(衝脈起始於腎臟下方,從氣街出來,沿著肚臍往上行走到胸中,再往上到額頭、鼻樑,分佈到全身陽經,灌溉全身的精華,往下行走到足部,灌溉全身的經絡,是十二經脈的海洋。)

主血。帶脈橫圍於腰。如束帶。總約諸脈。)亦何莫不因血虛。氣無所附之意。得此則排膿痛止。癰消毒去。膚澤皮潤。而無枯槁不榮之患矣。然此味辛則散。氣虛火盛者切忌。味甘則壅。脾胃虛寒者則忌。體潤性滑。大腸泄瀉者則忌。不可不熟晰而明辨耳。至書既言當歸入心。

白話文:

當歸主要滋補血液。帶脈橫繞腰部,像束帶一樣,總括了所有脈絡。因此,所有疾病幾乎都是由於血虛,氣無所附造成的。服用當歸就能排膿止痛,消腫消毒,使皮膚紅潤光澤,不會枯槁、無光澤。然而,當歸味辛,容易散發,氣虛火旺的人一定要避免服用。當歸味甘,容易壅滯,脾胃虛寒的人也要避免服用。當歸質地滋潤,性味滑利,大腸泄瀉的人也要避免服用。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才能辨別服用。書上說當歸歸屬心經。

而又曰入肝入脾。無非因其血補。而肝與脾皆有統藏之意。(脾統血。肝藏血。)秦產(秦州汶州所出。)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名馬尾當歸。其性力柔善補。川產尾粗堅枯。名鑱頭當歸。其性力剛善攻。只宜發散。收貯曬乾。乘熱紙封甕內。宜用酒洗。畏菖蒲海藻生薑

白話文:

又有人說當歸既能補肝又能補脾,無非因爲它有補血的功效,而肝和脾都有統攝和貯藏的功用。(脾統治血液,肝臟貯藏血液。)秦產(秦州汶州所產的)當歸圓,尾部較多,顏色紫紅,氣味芳香,肥潤,又稱馬尾當歸。它的性情柔和,擅長補益。川產當歸尾部粗硬,乾枯,稱鑱頭當歸。它的性質剛烈,擅長攻補,只宜於發散。採收後曬乾,趁熱裝入紙袋,放進甕中封存。用酒浸泡時,忌諱用菖蒲、海藻、生薑。

惡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