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上編 (2)

回本書目錄

上編 (2)

1. 人參

(山草)補肺氣以生陰

人參(專入肺。兼入脾)。性稟中和。不寒不燥。形狀似人。氣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氣於垂絕之鄉。(馮楚瞻曰。人參能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李時珍曰。人參年深。浸漸長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謂之人參神草。參字從浸。亦浸漸之義。參即浸字。從世因字文繁。

遂以參星字代。從簡便爾。繡按其說亦是。),第世畏乎其參者。每以參為助火助氣。凡遇傷寒發熱。及勞役內傷發熱等症。(發熱內傷外感皆有。惟察脈見浮數有力為外熱。沉大有力為內熱。脈而沉細有力為實。脈而浮大無力為虛。熱而脈盛為傷熱為實。熱而脈浮為傷暑為虛。

熱而能言有力者為實。熱而懶言無力者為虛。熱而口乾酷飲冷水者屬實。熱而口乾微飲湯者屬虛。熱而久按益熱。是裡熱徹表為實。熱而久按不熱。是里陽浮表為虛。熱而火烙。時常不減。頭足身體一樣為實。熱而乍作乍止。頭熱不烙。足冷為虛。熱而無汗。二便閉塞為實。

熱而有汗。二便通調為虛。熱而見有里症為裡熱。熱而見有表症為表熱。熱而時當秋冬。收斂閉藏多實。熱而時當春夏。升發浮散多虛。)畏之不啻鳩毒。以為內既發熱。復以助火助熱之藥入而投之。不更使熱益甚乎。詎知參以補虛。非以填實。其在外感。正氣堅強。參與耆朮附桂同投。

誠為助火彌熾。若使元氣素虛。邪匿不出。正宜用參相佐。如古參蘇飲、敗毒散、小柴胡湯、白虎加人參湯、石膏竹葉湯、黃龍湯。皆用人參納入。領邪外出。(喻嘉言曰。傷寒宜用人參。其辨不可不明。蓋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驅之。惟元氣壯者。外邪始乘藥勢以出。若素弱之人。

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重者反隨元氣縮入。發熱無休矣。所以體虛之人。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湧而出。全非補養衰弱之意也。)矧有並非外感。止因勞役發熱。而可置參而不用乎?夫參之所以能益人者。以其力能補虛耳。

果其虛而短氣。虛而泄瀉。虛而驚恐。虛而倦怠。虛而自汗。虛而眩暈。虛而飽悶食滯等症。固當用參填補。即使虛而嗽血。虛而淋閉。虛而下血失血。與夫虛而喘滿煩燥口渴便結等症。又何可不以虛治而不用以參乎?況書有云。參同升麻則可以瀉肺火。同茯苓則可以瀉腎火。

同麥冬則可以生脈。同黃耆甘草則可以退熱。(出元素)是參更為瀉火之劑。則參曷為不用。惟在虛實二字。早於平昔分辨明確。則用自不見誤耳。(治病要著。)潔古謂其喘嗽不用。以其痰實氣壅之故。若使腎虛氣短喘促。豈能禁而不用乎?仲景謂其肺寒而嗽勿用。以其寒束熱邪。

壅滯在肺之故。若使自汗惡寒而嗽。豈能禁而不用乎?東垣謂其久病鬱熱在肺勿用。以其火鬱於內不宜用補之故。若使肺虛火旺。氣短汗出。豈能禁而不用乎?丹溪謂其諸痛不宜驟用。以其邪氣方銳不可用補之故。若使裡虛吐利。及久病胃弱。與虛痛喜按之類。豈可禁而不用乎?節齋謂其陰虛火旺吐血勿用。

以其血虛火亢之故。若使自汗氣短。肢寒脈虛。豈可禁而不用乎?夫虛實二字。最宜相較。(言聞曰。凡人面白麵黃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腎氣不足。可用也。面赤面黑者氣壯神強。不可用也。脈之浮而芤濡虛大遲緩無力。沉而遲澀弱細結代無力者。皆虛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長緊實滑數有力者。

皆火鬱內實。不可用也。)果其氣衰火熄。則參雖同附桂。可投。如其火旺氣促。則參即同知柏。切忌。至於陰氣稍虛。陽氣更弱。陰不受火熏蒸者。則可用參為君。陰氣稍衰。陽氣更弱。而火稍見其盛者。則可用參為佐。蓋陽有生陰之功。陰無益陽之理。參雖號為補陽助氣。

而亦可以滋陰生血耳。是以古人補血用四物。而必兼參同用者。義實基此。(杲曰。古人血脫者益氣。蓋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陽生則陰長。血乃旺也。若單用補血藥。血無由而生矣。素問言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補氣須用人參。血虛者亦須用之。

)非若黃耆性稟純陽。陰氣絕少。而於火盛血燥不宜。沙參甘淡性寒。功專瀉肺。而補絕少。玄參苦鹹寒滑。色黑入腎。止治腎經無根之火攻於咽喉。不能於氣有益。葳蕤甘平。雖能補中益氣。而質潤味淡。止能潤肺止嗽。兼治風濕。仍非肺分氣藥耳。故書載參益土生金。明目開心。

益智添精助神定驚止悸。(正氣得補。邪火自退。)解渴除煩。(氣補則火不浮。而煩自除。氣補則津上升。而渴自止。)通經生脈。(氣補則血隨氣以行。而脈自至。)破積消痰。(氣運則食自化。而積可破。氣旺則水可利。而痰自消。)發熱自汗。(氣補而陽得固。)多夢紛紜。

(氣補而神克聚。)嘔噦反胃。虛咳喘促。(氣補而肺與胃克安。)久病滑泄。(氣補而清得上升。)淋瀝脹滿。(氣補而濁得下降。)中暑中風。(氣補而邪得外解。)一切氣虛血損之症。(氣補而血得內固。)皆所必用。至云參畏靈脂。而亦有參同用以治月閉。是畏而不畏也。

參惡皂莢。而亦有參同用以名交泰丸。是惡而不惡也。參反藜蘆。而亦有參同用以取湧越。是蓋藉此以激其怒。雖反而不反也。然非深於醫者。不能以知其奧耳。(出言聞氏)但參本溫。積溫亦能成熱。故陰虛火亢咳嗽喘逆者為切忌焉。參以黃潤緊實似人者佳。上黨雖為參產道地。

然民久置不採。(時珍曰。上黨今潞州也。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採取。今所用者。皆是遼參。)今有所云黨參者。皆是假物。(時珍曰。偽者皆以沙參薺苨桔梗。採根造作亂之。沙參體虛無心而味淡。薺苨體虛無心。桔梗體堅有心而味苦。人參體實而味甘。微帶苦。)其次百濟所出。

力薄上黨。又其次高麗遼東所出。力薄百濟。用皆忌鐵。久留經年。須用淋過灶灰曬乾。及或炒米同參納入瓷器收藏。參鬚性主下泄。與紫菀當歸之尾破血意義相同。滑脫則忌。參蘆功主上湧。氣虛火炎亦忌。但體虛痰壅。用之可代瓜蒂。山西太行新出黨參。其性止能清肺。

並無補益。與於久經封禁真正之黨參。絕不相同。另有義詳黨參論內。所當並考參觀。

白話文:

人參(主要作用於肺,也兼顧脾),藥性平和,不偏寒也不偏燥。外形像人,是藥草中的佼佼者,能夠將肺中幾乎耗盡的元氣恢復。有人說人參能將瀕臨消散的陽氣挽回,並在短時間內驅除虛弱導致的邪氣。還有人說,人參經過多年生長,根部會長得像人形,具有神效,所以被稱為「人參神草」。 「參」字有「浸漸」的意思,代表慢慢滲透發揮作用。因為「浸」字寫起來比較複雜,所以後來就用「參」字代替,這是為了簡化文字。

但世人對人參有所畏懼,常常認為人參會助長火氣。凡是遇到傷寒發熱、過度勞累或內傷導致的發熱等情況,都認為不能使用人參。(發熱的原因有內傷、外感之分,要仔細觀察脈象:脈象浮數有力是外熱,沉大有力是內熱;脈象沉細有力是實證,浮大無力是虛證;發熱且脈搏強盛是傷熱導致的實證,發熱且脈象浮大是中暑導致的虛證;發熱但說話有力是實證,發熱且懶言無力是虛證;發熱且口渴喜歡喝冷水是實證,發熱且口乾只喝少許湯水是虛證;按壓皮膚後發熱加重,是裡熱透到表面的實證,按壓皮膚後發熱不變,是陽氣虛浮在表面的虛證;發熱且身體持續發燙是實證,發熱時有時無,頭部不發燙,手腳冰冷是虛證;發熱且無汗,大小便不通暢是實證,發熱且有汗,大小便正常是虛證;發熱且有內在病症是裡熱,發熱且有表面病症是表熱;發熱發生在秋冬季節,多屬實證,發熱發生在春夏季節,多屬虛證。)他們害怕人參如同害怕毒藥,認為身體已經發熱,再服用助火的藥物,豈不是火上澆油?殊不知人參是補虛的,不是用來增強實證的。如果屬於外感,身體正氣還很強盛,此時與黃耆、附子、桂枝等一起使用,確實會助長火勢。但如果本身元氣虛弱,導致邪氣潛藏不出,就應該用人參來輔助治療。例如古方的參蘇飲、敗毒散、小柴胡湯、白虎加人參湯、石膏竹葉湯、黃龍湯等方劑,都使用了人參,幫助身體將邪氣排出。(有人說,傷寒應該使用人參,但必須明辨虛實。外感邪氣時,通常要通過發汗將邪氣驅出。只有元氣強盛的人,才能借助藥力將邪氣排出。如果本身體質虛弱,藥力雖然向外發散,但體內元氣卻衰弱,輕則邪氣無法完全排出,重則邪氣反而隨著元氣縮回體內,導致發熱持續不斷。因此,體虛的人,必須在發散表邪的藥物中加入少量人參,用以扶助元氣,幫助驅逐邪氣,而不是為了補養虛弱的身體。)更何況,有些人並非外感,只是因為過度勞累而發熱,難道也不用人參嗎?人參之所以能使人受益,是因為它能夠補虛。如果出現因虛導致的氣短、腹瀉、驚恐、疲倦、自汗、眩暈、腹脹食積等症狀,當然應該使用人參來填補。即使出現因虛導致的咯血、小便不暢、出血、以及因虛導致的氣喘、煩躁、口渴、便秘等症狀,又怎麼能不用人參來治療虛症呢?而且,古書說,人參與升麻同用可以瀉肺火,與茯苓同用可以瀉腎火,與麥冬同用可以生脈,與黃耆、甘草同用可以退熱。可見人參也能作為瀉火的藥物,那為什麼不用呢?關鍵在於辨別虛實,只要平時能明確分辨,用藥就不會出錯。

有醫家認為,咳嗽氣喘不宜使用人參,是因為痰多氣壅所致。但如果腎虛氣短、喘息急促,豈能不用人參?還有醫家認為,肺寒咳嗽不宜使用人參,是因為寒氣束縛熱邪,阻塞在肺所致。但如果自汗惡寒、咳嗽,又豈能不用人參?也有醫家認為,久病導致肺部鬱熱不宜使用人參,是因為火鬱在內,不適合補益。但如果肺虛火旺,氣短出汗,又豈能不用人參?還有醫家認為,各種疼痛都不宜貿然使用人參,是因為邪氣正盛,不適合補益。但如果因虛導致的嘔吐、腹瀉,以及久病導致的脾胃虛弱,或虛痛喜按等情況,又豈可不用人參?還有醫家認為,陰虛火旺導致的吐血不宜使用人參,是因為血虛火氣旺盛所致。但如果自汗氣短、四肢冰冷、脈象虛弱,又豈能不用人參?虛實二字,最需要仔細辨別。有人說,面色蒼白、萎黃、青黑的人,都是脾、肺、腎氣不足,可以使用人參。面色紅潤、黝黑的人,則是氣壯神強,不宜使用人參。脈象浮而無力、虛弱、遲緩,或沉而遲澀、微弱、結代無力的,都是虛弱不足,可以使用人參。脈象弦長、緊實、滑數有力的,都是火氣內鬱,不宜使用人參。

如果屬於氣衰火息的情況,人參即使與附子、桂枝同用也可以;如果是火旺氣促的情況,人參即使與知母、黃柏同用也要避免。如果陰氣稍微虛弱,陽氣更加衰弱,陰氣無法承受火氣的熏蒸,則可以使用人參作為主要藥物。如果陰氣稍微衰退,陽氣更加衰弱,且火氣稍微旺盛,則可以使用人參作為輔助藥物。因為陽氣具有產生陰氣的功能,而陰氣沒有增益陽氣的道理。人參雖然號稱補陽助氣,但也可以滋陰生血,所以古人用四物湯補血時,必定會搭配人參使用。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血虛要通過益氣來生血,因為血不能自行產生,必須借助生陽氣的藥物才能產生。陽氣產生,陰氣才能增長,血液才會旺盛。如果只用補血的藥物,血液就無法產生。古書說「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所以補氣必須使用人參,血虛也要使用人參。

人參不像黃耆,藥性偏於純陽,陰氣極少,不適合用於火盛血燥的情況。沙參藥性甘淡偏寒,專門瀉肺火,補益作用很少。玄參藥性苦鹹寒涼,顏色黑而入腎,只能治療腎經無根之火引起的咽喉腫痛,對氣沒有幫助。葳蕤藥性甘平,雖然能補中益氣,但質地滋潤、味道平淡,只能潤肺止咳,兼治風濕,並非肺部的補氣藥。所以古書記載人參能夠「益土生金」,「明目開心」,「益智添精」,「助神定驚」,「止悸」,(正氣得到補益,邪火自然消退),「解渴除煩」,(氣補足,火就不會上浮,煩躁自然消除;氣補足,津液就會上升,口渴自然停止),「通經生脈」,(氣補足,血會隨著氣的運行而流通,脈搏自然恢復),「破積消痰」,(氣運行,食物就能消化,積食可以消除;氣旺盛,水液可以運行,痰液自然消除),「發熱自汗」,(氣補足,陽氣得到固護),「多夢紛紜」,(氣補足,精神能夠凝聚),「嘔噦反胃」,「虛咳喘促」,(氣補足,肺和胃能夠安和),「久病滑泄」,(氣補足,清氣能夠上升),「淋瀝脹滿」,(氣補足,濁氣能夠下降),「中暑中風」,(氣補足,邪氣能夠向外發散),所有氣虛血損的病症,都必須使用人參。

至於有人說人參畏懼五靈脂,但也有用人參與五靈脂同用來治療閉經的情況,可見畏懼而不一定畏懼。有人說人參厭惡皂莢,但也有用人參與皂莢同用的交泰丸,可見厭惡而不一定厭惡。有人說人參與藜蘆相反,但也有用人參與藜蘆同用來催吐的情況,這是借助藜蘆來激發人參的藥力,雖然相反卻不真的相反。但如果不是對醫理有深入了解的人,是無法知道這些奧妙的。

人參本身藥性偏溫,過度溫補也會產生熱,所以陰虛火旺、咳嗽氣喘的人一定要避免使用人參。品質好的人參應當呈現黃潤、緊實、像人形的狀態。上黨雖然是人參的產地,但當地人長期不採摘人參。現在所用的都是遼參。現在所謂的黨參,都是假冒的。(偽造的人參都是用沙參、薺苨、桔梗的根部偽造的,沙參體質虛弱沒有中心,味道清淡;薺苨體質虛弱沒有中心,桔梗體質堅硬有中心,味道苦澀;人參體質堅實,味道甘甜,稍微帶有苦味。)其次是百濟所出產的人參,藥力比上黨人參弱。再其次是高麗、遼東所出產的人參,藥力又比百濟人參弱。使用人參都要避免接觸鐵器。存放多年的人參,要用淋過灶灰的水洗過,曬乾,或者用炒米與人參一起放入瓷器中保存。人參鬚的藥性是向下泄的,與紫菀、當歸尾的破血作用類似。所以容易滑脫的人不宜使用。人參蘆的藥性是向上湧的,氣虛火旺的人也不宜使用,但如果體虛痰壅,可以用人參蘆代替瓜蒂來催吐。山西太行山新出產的黨參,藥性只能清肺,沒有補益作用,與長期封禁的真正黨參截然不同。還有關於黨參的詳細論述,應該一併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