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宣

《溫病正宗》~ 下篇·正宗輯要 (42)

回本書目錄

下篇·正宗輯要 (42)

1. 二、溫病辨脈

又脈法之辨,以洪滑者,為陽為實,以微弱者,為陰為虛,不待問也。然仲景曰: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內經》曰:脈大四倍以上,為關格。皆為真虛;陶氏曰:不論浮沉大小,但指下無力,重按全無,便是陰脈。此洪滑之未必盡為陽也實也。景岳曰:其脈如有如無,附骨乃見,沉微細脫,乃陰陽潛伏閉塞之候;陶氏曰:凡內外有熱,其脈沉伏,不洪不滑,指下沉澀而小急,是為伏熱。此微弱之未必盡為陰也虛也。

白話文:

二、溫病辨脈

脈象的辨別,以脈洪大滑利者,屬於陽氣盛實;以脈微弱者,屬於陰氣虛弱,這些都不需要詢問病人就能判斷。但是張仲景說:如果脈浮大,是氣盛血虛;《內經》說:脈搏比正常大四倍以上,稱為關格,都是真氣虛弱的表現。陶弘景說:不論脈浮沉大小,只要指下按之無力,用力按壓也完全感覺不到,就是陰虛的脈象。所以,脈洪滑的並不一定都是陽盛實證。張景岳說:如果脈象若有若無,貼近骨頭才能感覺到,沉微細弱,脈象將要消失,這是陰陽潛伏閉塞的徵兆;陶弘景說:凡是內外有熱邪,脈象卻沉伏不顯,不洪不滑,指下按之感覺沉澀而略微急促,這就是伏熱的脈象。所以,脈微弱的並不一定都是陰虛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