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宣

《溫病正宗》~ 下篇·正宗輯要 (31)

回本書目錄

下篇·正宗輯要 (31)

1. 十八、論溫熱症辨似要義

凡病俱以虛實寒熱四字為大綱,溫熱症何獨不然?但虛實寒熱之真者易辨,似者難辨。有實症似虛,虛症似實,熱症似寒,寒症似熱者,不可不細辨也,故特逐論而詳述之。

所謂實症似虛者,即以表症論之,頭痛發熱,邪在表也。其脈當浮,症當無汗,而反自汗,脈無力,用發表藥,而身反疼痛,則似虛矣。故人惑於多自汗,而誤用桂枝湯者有之;惑於脈無力,而引仲景《太陽篇》發熱惡寒脈微弱為無陽,而誤用小建中湯者有之;惑於身疼痛,而引仲景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溫其里,誤用四逆湯者有之。

不知伏邪之在表,其自汗者,邪熱自里蒸出於表,非表虛也;其脈無力者,熱主散漫,散漫則脈軟,非比寒主收斂而脈緊也;身體反疼者,伏邪自里而漸出於表,非比陽虛不任發表也。此在表之實症似虛者也。

又以半表半裡論之,寒熱往來,胸脅滿,邪在半表半裡也。其脈當弦,其口當渴,而脈反沉,口不渴,則似寒矣。故人惑於脈沉,而以胸脅滿為太陰,口不渴為內寒,而誤用理中湯,不知伏邪之半表半裡,其脈沉者,邪伏於膜原而未出表,故脈不浮,非陽虛也。其不渴者,邪未傳變,未入胃腑,故不能消水,非內寒也。

此半表半裡之熱症似寒者也。又以里症論之口燥咽乾不得臥,邪在裡。其脈當洪,其身當熱,其便當結,而脈反沉微澀弱,身反四肢厥冷,大便自利,則全似虛寒矣。人惑於脈微澀弱,而用參耆者有之;惑於厥逆,而用桂附者有之;惑於自利,而用參、朮、乾薑者有之。不知伏邪在裡,其脈沉微澀弱者,乃邪熱結於腸胃,氣不達於營衛也;其身反厥冷者,邪熱結於裡,而不達於外,氣結於下,而不通於上也;其自利者,乃熱結旁流也。此在裡之實症似虛、熱症似寒者也。

總之,溫熱為伏火,與風寒之寒因大異。故脈症雖有似虛似寒之時,而一一辨其為溫熱症,則屬邪盛而反見虛寒之假象,明眼人不當為其所惑也。

所謂虛症似實者,即以表症論之,頭痛、發熱、身疼痛、自汗、脈浮大,邪在表也。而屢用清涼表散,其症不減者,非藥力之不專,乃正氣不能使藥力達表,陰液不能隨陽氣作汗也。此伏邪在表時,虛症之似實者也。氣虛者,加參耆於表藥中即汗;陰虛者,加潤劑於表藥中即汗。若不知其氣血之兩虧,而宣表不已,勢必暴厥而脫。

更以半表半裡論之,胸脅滿、耳聾、嘔吐、如瘧狀、脈弦,邪在半表半裡也。而屢用和解消導,其症更加者,非藥力之不到,乃中焦脾胃傷而氣不運,肝陰傷而火更燥也。此伏邪在半表半裡時,虛症之似實者也。必合四君、六君(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薑、棗,為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於和解藥中,合四物(當歸、生地、芍藥、川芎)於清解藥中,始能戰汗而解。若更消導清解不已,必至胃氣絕而死。

白話文:

所有疾病都以虛、實、寒、熱四個字為總綱,溫熱病當然也不例外。但是,真實的虛實寒熱容易分辨,相似的就難以分辨。有實證看起來像虛證,虛證看起來像實證,熱證看起來像寒證,寒證看起來像熱證的情況,絕對不能不仔細分辨,因此特別逐一討論並詳細說明。

所謂實證看起來像虛證,就拿表證來說,頭痛發燒,邪氣在表,脈象應該是浮的,症狀應該是沒有汗,反而自己出汗,脈搏無力,用發表的藥,身體反而更疼痛,這就看起來像虛證了。因此,有人被多汗的現象迷惑,而誤用桂枝湯;有人被脈無力的現象迷惑,而引用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篇中發熱惡寒脈微弱為陽氣不足的說法,而誤用小建中湯;有人被身體疼痛的現象迷惑,而引用張仲景的若病不癒,身體疼痛,應溫補裡面的說法,而誤用四逆湯。

他們不知道潛伏在表的邪氣,其自汗的原因,是邪熱從裡往外蒸發到表,並不是表虛;其脈搏無力的原因,是熱的性質散漫,散漫則脈搏軟弱,不是寒的性質收斂而脈搏緊;身體反而疼痛的原因,是潛伏的邪氣從裡漸漸向外發散,不是陽氣虛弱不能承受發表。這是表證的實證看起來像虛證的情況。

再以半表半裡來說,忽冷忽熱,胸口和脅肋脹滿,邪氣在半表半裡。脈象應該是弦的,口應該是渴的,反而脈搏沉,口不渴,這就看起來像寒證了。因此,有人被脈沉的現象迷惑,而把胸脅滿當作太陰病,口不渴當作內寒,而誤用理中湯。他們不知道潛伏在半表半裡的邪氣,其脈搏沉的原因,是邪氣潛伏在膜原還沒出來,所以脈搏不浮,並不是陽虛;其口不渴的原因,是邪氣還沒有傳變,還沒進入胃腑,所以不能消耗水分,並不是內寒。這是半表半裡的熱證看起來像寒證的情況。

再以裡證來說,口乾舌燥睡不著,邪氣在裡。脈象應該是洪大的,身體應該是發熱的,大便應該是乾結的,反而脈搏沉微細弱,身體反而四肢冰冷,大便拉稀,這就完全像虛寒了。有人被脈微細弱的現象迷惑,而用人參黃耆;有人被四肢冰冷的現象迷惑,而用桂附;有人被拉稀的現象迷惑,而用人參、白朮、乾薑。他們不知道潛伏在裡的邪氣,其脈搏沉微細弱的原因,是邪熱結在腸胃,氣不能到達營衛;其身體反而冰冷的原因,是邪熱結在裡面,不能發散到外面,氣結在下面,不能通到上面;其拉稀的原因,是熱邪結在裡面,從旁邊流出。這是裡證的實證看起來像虛證、熱證看起來像寒證的情況。

總之,溫熱是潛伏的火,和風寒引起的寒完全不同。所以脈象和症狀雖然有時看起來像虛像寒,但只要能仔細辨別是溫熱病,就屬於邪氣旺盛而反出現虛寒的假象,明眼人不應該被這種假象迷惑。

所謂虛證看起來像實證,就拿表證來說,頭痛、發燒、身體疼痛、自汗、脈浮大,邪氣在表。但多次使用清涼發散的藥物,症狀沒有減輕,不是藥力不專,而是正氣不能使藥力到達體表,陰液不能隨著陽氣發汗。這是潛伏的邪氣在表時,虛證看起來像實證的情況。氣虛的,在發表藥中加入人參黃耆就會出汗;陰虛的,在發表藥中加入滋潤的藥物就會出汗。如果不知道是氣血兩虛,還不斷用發散藥,一定會突然昏厥而脫虛。

再以半表半裡來說,胸脅滿、耳聾、嘔吐、像瘧疾一樣、脈弦,邪氣在半表半裡。但多次使用和解消導的藥物,症狀反而加重,不是藥力不到,而是中焦脾胃受損而氣機不暢,肝陰受損而火更旺。這是潛伏的邪氣在半表半裡時,虛證看起來像實證的情況。必須在和解藥中加入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在清解藥中加入四物湯,才能夠使邪氣發散而解。如果還一直使用消導清解的藥物,一定會導致胃氣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