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宣

《溫病正宗》~ 下篇·正宗輯要 (21)

回本書目錄

下篇·正宗輯要 (21)

1. 三、論葉派治溫熱之誤

魏晉六朝、隋唐五季,以逮宋金元明,固無人不知仲師《傷寒論》為通治四時而設,獨至康雍以降,別創溫熱之論,而傳足傳手、六經三焦。妄生畛域,遂致後人之讀其書者,誤信首先創議之人大名炫赫,無不一例盲從,乃使世人之病溫熱者,皆不得一嘗仲聖方藥,以致於危殆,何莫非妄分溫熱、傷寒為兩事者有以殺之。

嗚呼!自葉香岩《溫熱》一論,盛行於時,而後賢繼起互有發明,間亦可以少補仲師《傷寒論》所未備,而初不料首先提倡之葉老,及首先著書之鞠通,屏絕仲師成法,謬制新方,滋膩戀邪,有百害而無一利。舉世不察,相沿成俗,誤盡蒼生,而終其身不一覺悟。則香岩一人,實為溫熱病中,功之首而罪之魁。

然究其貽禍之源,皆由於誤認《傷寒論》一書為專治冬傷於寒之一念,有以成此厲階,而殺人遂不可勝數,是誠二百年之浩劫也。哀哉!至用犀角、地黃、玄參、麥冬諸物,最是葉老慣伎。《臨證指南》及顧氏所述之《溫熱論》,同符合轍,所見一誤,而其禍蔓延遍於全國,流毒至今,作俑二字,斷不容為此老諱。

彼吳子音之偽撰《三家醫案》、《醫效秘傳》、《溫熱贅言》,及吳鞠通之《條辨》,則皆奉行此催命靈符,而充作鉤魂之大使者也。近賢王氏孟英治案,能不受葉派拘束,不愧一大方家。

然《溫熱經緯》猶於葉氏作應聲之蟲,模模糊糊,汨沒真性,且有溫熱亦傳足經而手經先受之語,亦隱隱為此老魔力吸住,不能自脫,則此老誤人之罪,那不上通於天耶?又按葉氏所以倡為三焦之論者,蓋亦明知溫病、熱病,必多陽明在經在腑之症,無如既經一口咬定溫熱傳手不傳足,則胃是足經,必不能自圓其說,於是無聊極思,提出三焦二字,冀與六經之說互為雄長。

而又恐本作自造無以取信於天下,乃更信口雌黃,偽託河間先有此說,隱隱然以自己所提之肺病、心病歸於上焦,而即以世間恆有之陽明胃病歸之中焦。掩耳盜鈴,其計不可謂不狡。然自欺欺人,終不能使天下後世不一讀河間之書,則河間三焦之語,果何所本,臆說那不立窮?作偽而敢於厚誣古人,直是栽臟陷害手段。陸九芝謂嘉言論溫三篇,可剮可殺,愚謂亦當移贈葉老。

鞠通不學,竟以讕言作為鴻秘,尤其可笑。然耳食之徒,皆奉此兩家,寶若兔園冊子,而所謂葉派者,遍於中國。此溫熱之病在陽明者,所以一病一死,十病十死,而幾於百不一愈也。哀哉!

白話文:

從魏晉六朝到隋唐五季,再到宋金元明,人們普遍認識到張仲景的《傷寒論》是用來治療四季各種疾病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到了清朝康熙、雍正時期,卻有人另闢蹊徑,創立了溫熱病的理論,並且提出溫病傳遞的途徑是手足、六經和三焦。這種狹隘的觀點,導致後來讀這些書的人,因為迷信最先提出這些理論的大人物的威名,盲目跟隨,結果使得患溫熱病的人都無法使用張仲景的方藥,導致病情加重,這一切的禍根都是因為他們錯誤地將溫熱病和傷寒病視為兩種不同的疾病。

自從葉香巖的《溫熱論》開始流行,後世的醫學家們也陸續有所發明,這些發明偶爾也能補充《傷寒論》中的不足,但始料未及的是,葉香巖和最早寫書的鞠通,拋棄了張仲景的成熟理論,製造出一些新方,這些方子滋膩助邪,對患者有百害而無一利。全世界都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導致這種風氣逐漸成為常態,誤導了無數人的生命,而他們終其一生都未曾醒悟。因此,葉香巖一個人,實際上成了溫熱病領域中的首功和首惡。

然而,追根溯源,所有災難的源頭,都來自於對《傷寒論》一書的誤解,認為這本書專門用於治療冬季因寒冷引發的疾病,正是這種誤解造成了無數人的死亡,這無疑是兩百年來的一大浩劫。至於使用犀角、地黃、玄參、麥冬等藥物,這是葉香巖常用的手段。《臨證指南》和顧氏的《溫熱論》都遵循了這種方法,一次誤解,卻讓災難蔓延至全國,直到今日仍持續影響,對於創始者的責任,絕對不能避而不談。

吳子音偽造的《三家醫案》、《醫效祕傳》、《溫熱贅言》以及吳鞠通的《條辨》,都遵循這種致命的原則,成了奪命的使者。近代的醫學家王孟英,在治療案例中,能夠不受葉派理論的束縛,堪稱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

然而,《溫熱經緯》仍然像應聲蟲一樣,對葉氏的理論模模糊糊,喪失了真理,甚至有溫熱病也會傳至足經,而手經會先受到影響的說法,這顯示出他被葉老的魔力深深吸引,無法自拔,這位老人誤導他人所犯下的罪過,怎能不令人感到憤怒呢?

再來說葉氏為何提出三焦理論,他清楚知道溫病、熱病多半會有陽明經和腑的症狀,但既然堅定地認為溫熱病只會傳至手部,不會傳至足部,那麼胃是足經,他就無法自圓其說。於是,他無奈之下,提出了三焦理論,希望與六經理論相互抗衡。

但他又擔心自己的理論無法取信於天下,於是信口開河,偽造劉完素先有此說,隱晦地把肺病、心病歸為上焦,而將常見的陽明胃病歸為中焦。掩耳盜鈴,他的策略不可謂不狡猾。然而,自欺欺人,最終無法阻止天下後世的人不去閱讀劉完素的書,那麼劉完素的三焦理論,到底源自何處,虛構的說法怎能不立刻被揭穿?偽造事實,敢於嚴重污衊古人,這無疑是一種栽贓陷害的手段。陸九芝認為李中梓的論溫三篇,可以刪除,我認為同樣應該送給葉老。

鞠通缺乏學識,竟然將謬誤當作珍貴的祕密,這尤其讓人捧腹。然而,那些只聽表面的人,都奉行這兩家的理論,將其視為珍貴的知識,所謂的葉派,遍佈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在陽明經的溫熱病患者,一旦患病就幾乎無一倖免,十個病人就有十個死亡,幾乎沒有痊癒的可能。真是悲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