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宣

《溫病正宗》~ 下篇·正宗輯要 (13)

回本書目錄

下篇·正宗輯要 (13)

1. 十九、論溫熱五種辨法

一辨氣:風寒之氣,從外收斂入內,病無蒸氣觸人。間有作蒸氣者,必待數日後,轉入陽明腑症之時。溫熱及濕溫症,其氣從中蒸達於外,病即有蒸氣觸人,輕則盈於床帳,重則蒸然一室,以人身臟腑氣血津液,得寒氣則內斂,得火氣則上炎。溫熱火氣也,人受之自臟腑蒸出於肌表,氣血津液逢蒸而敗,因敗而溢,溢出有盛衰,充達有遠近,非鼻觀精者不能辨之。辨之既明,治之毋惑。

知為溫熱而非傷寒,則凡於頭痛發熱諸表症,不得誤用辛溫發散,於諸里症當清當下者,亦不得遲迴瞻顧矣。

二辨色:風寒主收斂,斂則結,面色多繃結而光潔;溫熱主蒸散,散則緩,面色多鬆緩而垢晦。人受蒸氣,則津液上溢於面,頭目之間多垢滯,或如油膩,或如煙燻,望之可憎者,皆溫熱之色也。一見此色,雖頭痛發熱,即不得用辛熱發散。一見舌黃煩渴諸里症,即宜攻下,不可拘於下不厭遲之說。

三辨舌:風寒在表,舌多無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由白而黃,轉燥而黑。溫熱一見頭痛發熱,舌上便有白苔,且厚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或兼二三色,或白苔即燥。又有至黑不燥,則以兼濕挾痰之故,然必按之粗澀,或兼有朱點有罅紋,不可誤認為裡寒陰結也。治溫熱者,能先於表症辨之,不用辛溫發散,一見里症,即用清涼攻下,斯得之矣。

四辨神:風寒之中人,令人心知所苦,而神自清,如頭痛寒熱之類,皆自知之。至傳裡入胃,始或有神昏譫語之時,緣風寒為病,其氣不昏而神清。溫熱初起,便令人神情異常,而不知所苦,大概煩躁者居多,甚或如癡如醉,擾亂驚悸。及問其何所苦,則不自知,即間有神清而能自知者,亦多夢寐不安,閉目若有所見,此即譫語之根也。或亦以始初不急從涼散,遷延時日,故使然耳。

五辨脈:溫熱之脈,傳變後與風寒頗同,初起時與風寒迥別。風寒從皮毛而入,一二日脈多浮,或兼緊兼緩兼洪,無不浮者。傳裡始不見浮脈,然其至數亦清楚,而不模糊。溫熱從中道而出,一二日脈多沉。迨自里出表,脈始不沉而數。或兼弦,或兼大,然總不浮,其至數則模糊而不清楚。

凡初起脈沉遲,勿誤作陰症。沉者,邪在裡,遲者,邪在臟也。脈象同於陰寒,而氣、色、舌苔、神情,依前諸法辨之,自有不同者,或數而無力,亦勿作虛視,因其熱蒸氣散,脈自不能鼓指,但當解熱,不當補氣。受病之因各殊,故同脈而異斷。

2. 二十、溫熱有外感有伏邪

太陽病,發熱而渴為溫病,是少陰伏邪、出於太陽,以其熱從內發,故渴而不惡寒。若外感溫病,初起卻有微惡寒者,以風邪在表也;亦不渴,以內無熱也;似傷寒而實非傷寒,如辨別不清,多致誤治。

3. 二十一、論溫病與傷寒病情不同治法各異

冬月傷寒,邪由皮毛而入,從表入里。初見三陽經證,如太陽病,則頭項強痛而惡寒之類。三陽不解,漸次傳入三陰。其中有留於三陽而不入三陰者;有結於胃腑而不涉他經者;亦有不必假道三陽而直中三陰者。凡此傷寒之證,初起悉系寒邪見象。迨發作之後,漸次化熱內傳,始有熱象。

故初起治法,必以通陽祛寒為主。及化熱之後,始有泄熱之法。此傷寒病之大較也。若夫溫病,乃冬時寒邪伏於少陰,迨春夏陽氣內動,伏邪化而為熱,由少陰而外出,如邪出太陽,亦見太陽經證,其頭項強痛等象,亦與傷寒同。但傷寒里無鬱熱,故惡寒不渴,溲清無內熱;溫邪則標見於外,而熱鬱於內,雖外有表證,而裡熱先盛,口渴溲黃,尺膚熱,骨節疼,種種內熱之象,皆非傷寒所有。其見陽明、少陽,見症亦然。

初起治法,即以清泄裡熱,導邪外達為主,與傷寒用藥一溫一涼,恰為對待。蓋感寒隨時即發,則為傷寒,其病由表而漸傳入里;寒邪郁久化熱而發,則為溫病,其病由里而鬱蒸外達。傷寒初起,決無裡熱見證;溫邪初起,無不見裡熱之證。此傷寒溫病分證用藥之大關鍵,臨證時能從此推想,自然頭頭是道矣。

4. 二十二、論伏氣發溫與暴感風溫病源不同治法各異

冬時伏邪,鬱伏至春夏,陽氣內動,化熱外達,此伏氣所發之溫病也。《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又云: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難經》云:傷寒有五,有溫病,有熱病。《傷寒論》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凡此皆指伏邪所發之溫病言也。

另有一種風溫之邪,當春夏間,感受溫風,邪鬱於肺,咳嗽發熱,甚則發為痧疹,《內經》所謂風淫於內,治以辛涼;葉氏《溫熱論》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者,皆指此一種暴感風溫而言也。伏氣由內而發,治之者以清泄裡熱為主。其見證至繁且雜,須兼視六經形證,乃可隨機立法。

暴感風溫,其邪專在於肺,以辛涼清散為主。熱重者兼用甘寒清化。其病與伏溫病之表裡出入,路徑各殊,其治法之輕重深淺,亦屬迥異。近人專宗葉氏,將伏氣發溫之病置而不講,每遇溫邪,無論暴感伏氣,概用葉氏辛涼輕淺之法,銀翹、桑菊,隨手立方,醫家病家,取其簡便,無不樂從;設有以伏氣之說進者,彼且視為異說,茫然不知伏溫為何病,嗟乎!伏溫是外感中常有之病,南方尤多,非怪證也;其病載在《內經》、《難經》、《傷寒論》諸書,非異說也。臨證者竟至茫然莫辨,門徑全無,醫事尚堪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