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正宗》~ 上篇·學說辯正 (10)
上篇·學說辯正 (10)
1. 第二節·溫病專書之概論
此乃葉派之金針,而為陸九芝所鄙棄者也。
相繼而起者,則有薛生白之《濕熱條辨》,乃治濕溫之法,首載於佛尼勒所刊之《醫師秘笈》,繼則吳子音刊之於《溫熱贅言》,名之為《濕溫症條例》,不題生白之作,而署寄瓢子述。章虛谷易其名為《薛生白濕熱條辨》,刊之於《醫門棒喝》,並略釋之。王孟英刊之於《溫熱經緯》,又易其名為《濕熱病篇》,更詳註之。
宋佑甫刊之於《南病別鑑》,又易其名為《濕熱論》。吳錫璜刊之於《中西溫熱串講》,仍名之《濕熱病篇》,更增注之,注中之最精詳者也。此書孟英疑其非薛作,而陸九芝更極闢之,謂其自條自辨,薛氏決無此不合體例,且其語句、藥物,均與《溫證論治》大略相同,難保非顧景文一流人偽託云。
此外,陳平伯之《溫熱病指南》,乃治風溫之法。吳子音刊之於《溫熱贅言》,篇名《溫熱病大意》,不題平伯之名,亦署寄瓢子述,與薛氏《濕熱條辨》合為一人之作。王孟英刊之於《溫熱經緯》,題為《陳平伯外感溫病篇》,並加按語。吳錫璜之《中西溫熱串講》亦刊之,且於王注之外,更增按語。此書是否陳氏所作,孟英亦以為疑。
由是觀之,溫病專書欲求其盡善者,實不可得。蓋真理既淆,立論自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嗚呼!評論者能不為之痛心也哉!
白話文:
這是葉天士學派的精華,卻被陸九芝所不屑。
後來出現的,有薛生白所著的《濕熱條辨》,是治療濕溫病的方法,最早刊載於佛尼勒的《醫師秘笈》,之後吳鞠通又將其收錄於《溫熱贅言》,改名為《濕溫症條例》,未署薛生白之名,而署名寄瓢子述。章虛谷將其改名為《薛生白濕熱條辨》,刊載於《醫門棒喝》,並略加解釋。王孟英將其收錄於《溫熱經緯》,再次改名為《濕熱病篇》,並作了更詳細的註釋。
宋佑甫將其收錄於《南病別鑑》,又改名為《濕熱論》。吳錫璜將其收錄於《中西溫熱串講》,仍稱《濕熱病篇》,並增加了更詳盡的註釋,其中註釋最為精詳。此書王孟英懷疑並非薛生白所作,陸九芝更極力否認,認為其自成一體,薛生白絕不會寫出這種不合規範的文章,而且其文字、藥物都與《溫證論治》大致相同,很難保證不是顧景文等人偽託之作。
此外,還有陳平伯的《溫熱病指南》,是治療風溫病的方法。吳鞠通將其收錄於《溫熱贅言》,篇名為《溫熱病大意》,未署陳平伯之名,同樣署名寄瓢子述,與薛氏《濕熱條辨》被認為是同一人所作。王孟英將其收錄於《溫熱經緯》,題為《陳平伯外感溫病篇》,並加了按語。吳錫璜的《中西溫熱串講》也刊載了此書,並在王孟英的註釋之外,又增加了按語。此書是否為陳平伯所作,王孟英也表示懷疑。
由此可見,溫病專著想要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實在是無法做到。因為真理已經混淆,論點也自相矛盾,基礎都不穩固,還能有什麼建樹呢?唉!評論者怎能不為此感到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