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

《陸地仙經》~ 總論(共百字二十句五言) (2)

回本書目錄

總論(共百字二十句五言) (2)

1. 總論(共百字二十句五言)

子午固關元

關元乃人氣海也,修養家名曰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乃元氣所蓄。人每心意一動則耗元氣。子午二時洗心靜坐,鼻息調勻,反觀內顧於關元之所,則一時有元氣復長之機矣。年友鄭公曰:子乃陽長之候,屬腎;午乃血生之時,屬心。年六十以上者宜守此穴,則大便密而小便少,且能耐老。

托踏應無病

兩手上托如舉千斤之重,兩腳踏地如豎石柱之直,盡力上托,閉氣不出,待氣促,徐徐呵之。每清晨或食後,不拘何時常常行之,百病皆除。

三眠魂自安

病龍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龜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則心自定。大凡臨睡時,萬念俱絕,閉口瞑目,勻息側身而臥,甚妙。蓋人自寅而申,應事接物精神已倦,惟一睡乃心神歇息之頃,如有事,可卻之度外。如有掛心事,必著衣端坐,秉燭應之,不可枕上懸思,大耗元氣。

飲食必節制(飲食有節,脾土不泄)

道經三世上有四百種病,惟有宿食為根本。晚飯少吃,自無宿食之患矣。城中人語曰:莫問馬家食,十人餓得九人死,蓋以此也。

起居要慎焉

邵子四不出,謂大風、大雨。大暑、大寒。周子云:切記寅時怒,損肺又傷肝,夏月宜早起,冬天要遲眠,春綿漸漸減,秋夾徐徐添。

多行陰騭事

陰騭不在修寺設醮、看經唸佛,只在人身上打點,若當惻隱之處,勉力行之,如魏犨嫁女,而有結草之報,宋郊救蟻,而有及第之祥;馮高善德,而有三元之嗣;燕山賢人,而得五子之榮。但行陰騭之事,不可有望報之心。

莫作身後冤

作惡事則身後冤也。周蓮峰云:惟世宦世豪之家多作此冤,寒微之人何由而作?

遵行勿間斷

自「淡食」至「莫作」一十六條,遵而行之,不可忽焉。

可為陸地仙

縱不能飛昇,亦能延壽十紀,真陸地仙矣。

此書為馬齊作。按《先正事略》:馬齊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敏果公米思翰之次子,由廕生受員外郎,累遷內閣學士河督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改保和殿進太保贈太傅一等伯爵,諡文穆,以乾隆四年薨,年八十有八。銜條與此書頗合,但賜進士第不實了。

白話文:

總論

關元穴是人體元氣的根本,修養家稱之為丹田,位於肚臍下約一寸三分處,是元氣儲存的地方。人只要心意一動就會消耗元氣。在子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和午時(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兩個時辰,洗心靜坐,呼吸調勻,將注意力放在關元穴,就能讓元氣慢慢恢復。鄭公說:子時是陽氣生長的時候,與腎臟相關;午時是血液生成的時辰,與心臟相關。六十歲以上的人更應該守住這個穴位,就能大便次數減少,小便量也減少,還能延年益壽。

雙手向上托舉,感覺像舉著千斤重物,雙腳踏地,像豎立的石柱一樣穩固,用力向上托舉,閉住呼吸,直到氣喘吁吁,再慢慢呼氣。每天清晨或飯後,任何時間都可以練習,這樣就能去除百病。

病龍眠是屈膝而臥;寒猿眠是抱膝而臥;龜息眠是腳跟貼近膝蓋而臥,手腳蜷曲,則心神安定。睡覺時,要摒除雜念,閉口閉眼,呼吸均勻,側臥,這樣最好。人從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到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一直應付事情,精神已經疲倦,只有睡眠才能讓心神休息,如果有事,可以推到第二天處理。如果有心事,必須穿好衣服端坐,點亮蠟燭處理,不可躺在床上胡思亂想,這樣會大量消耗元氣。

道經上說,世上存在四百多種疾病,但根本原因都是宿食。晚餐少吃,就不會有宿食的困擾了。俗話說:「別問馬家吃得飽不飽,十個人有九個餓死。」就是這個道理。

邵雍說四種情況不要外出:大風、大雨、酷暑、嚴寒。周敦頤說:一定要注意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不要發怒,否則會損傷肺臟和肝臟;夏天應該早起,冬天應該晚起;春天要慢慢減少衣物,秋天要慢慢增加衣物。

行善積德不在於修寺廟、做法事、念經,而在於幫助別人。在需要惻隱之心的地方,努力去做,就像魏徵嫁女,得到了結草報恩;宋郊救蟻,金榜題名;馮諼行善,子孫三元及第;燕山賢人,五子登科。行善積德,不要抱著希望得到回報的心態。

做壞事就會招致身後之災。周蓮峰說:只有達官貴人容易招致這種災禍,普通老百姓很難遇到。

從「飲食必節制」到「莫作身後冤」這十六條,都要堅持去做,不可間斷。

即使不能成仙,也能延壽幾十年,成為真正的陸地神仙。

此書為馬齊所著。根據《先正事略》記載:馬齊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敏果公米思翰次子,由廕生官至員外郎,累遷內閣學士、河督、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太保,贈太傅,一等伯爵,諡號文穆,乾隆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八歲。書中內容與他的生平經歷頗為吻合,但賜進士一事則不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