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

《陸地仙經》~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2)

回本書目錄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2)

1. 得手

由外者,取天地之氣也,外呼吸也,以外取內,橐龠已到,喜怒哀樂見未發矣,風火雷電云見已發矣。橐龠升降,肢體動盪,無為而為,不期然而然。此時鼻內竟無呼吸,所謂內呼吸也。人既得此,其樂無比,其喜無極,其變百出,一年來亦盡受用矣。然得手以後,大通原無可喜,雖已得手,有未得者,有得之更無窮者,喜樂之念亦隔礙念也。

由內入內之功(此功第二年)

得手所喜,在內呼吸,然猶有出入,在由內者,無出入而有上下。蓋天地之所以長久,惟中氣不息。人秉中氣以生,因有官骸魂魄是為命。有生以後,能不失中氣,以合於天地之中氣,是為理。在開關時,此理入於臟腑肢竅而得極樂。為理與欲戰,欲不能勝理,久之而理著,又久之而理融。

白話文:

外在的呼吸,是吸取天地之氣,稱為外呼吸。當外呼吸的能量運送到體內,喜怒哀樂等情緒尚未顯露,就像風火雷電、雲雨等自然現象尚未出現一樣。隨著呼吸的升降,肢體也隨之運動,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無為而為。此時鼻內已沒有明顯的呼吸,這就是所謂的內呼吸。

當人掌握了內呼吸,就會感到無比的喜悅和快樂,變化無窮,一年四季都充滿活力。然而,即使內呼吸已得手,也不必過於欣喜,因為還有更深層的境界可以追求,喜樂之念也會阻礙修行。

第二年的修煉,則注重由內入內的功法。

內呼吸的喜悅,來自於內在的能量運作,但仍有出入的狀態。由內入內的境界,則沒有出入,只有上下升降。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中氣不斷運作。人體秉承中氣而生,並因此有了五臟六腑、形骸、魂魄,這就是命。人生下來之後,如果能保持中氣不失,與天地之中的氣息相合,這就是理。

在開關時,這個理進入臟腑、肢竅,讓人達到極樂境界。理與慾望交戰,慾望無法戰勝理,時間久了,理就會穩固,再過一段時間,理就會融入身心。

雖曰心死神生,然死者妄也,妄死而真生,真即為理。理即為神,既得真心,則萬化從心,心忘其心,惟有神行,而存於中,此「中」非中外之「中」,四維六合之「中」,中央之「中」,兩腎中間之「中」,心下腎上肺左肝右之「中」。靜中觀照,內呼吸漸生漸長,漸融漸細,上至泥丸,下入海源,而以心領略其妙,無弗會於中宮。塵心雜念一毫不起謂之中,四大五行一毫不著謂之中。

吾神吾氣有持行之道,不可太過;有補虧之道,不可不及。故曰:寂然不動者,中之體;感而遂通者,中之用。就形以求之,心之上盡處為天,臍之下盡處為地,上盡處至下盡處計八寸四分。自上下四寸二分,自下上四寸二分之中為中,即玄門所謂規中也,規者尺也。地之去天八萬四千里,而以規合之,人處其中,為三才,人一身咸備之,天地之中氣在人身也。

白話文:

雖然說心死神生,但死去是虛妄的,妄死而真生,真即為道理。道理就是神,得到真心,就能萬事隨心所欲。心忘掉自身,只有神在運作,存在於內心之中。這個「中」不是內外之間的「中」,不是四方上下六合的「中」,不是中央的「中」,不是兩腎之間的「中」,也不是心下腎上肺左肝右的「中」。在靜止中觀照,內呼吸漸漸產生並延長,漸漸融合並細微,向上到達泥丸,向下進入海源,用心領悟其中的奧妙,沒有什麼不能在中宮領悟。塵心雜念絲毫不起就叫做中,四大五行絲毫無著也叫做中。

我的神我的氣有運行之道,不可過度;有補益虧損之道,不可不及。所以說:寂靜不動,是中的本體;感受而通達,是中的作用。從形體上來說,心的上方盡頭是天,臍的下方盡頭是地,上方盡頭到下方盡頭一共八寸四分。從上下各四寸二分處,就是中,也就是玄門所說的規中,規就是尺。地離天八萬四千里,用規來衡量,人處於其中,是天地人三才,人一身俱備天地,天地之中的氣存在人身。

無呼吸而有上下者,益融益細,每一氣從中而上,有五⊙送上,每一氣從中而下,有五⊙送下,上至於心盡之天,下至於臍盡之地。行之既久,自覺忘氣合神,欲盡理見。始也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既也精神魂魄意各安其居。中之兩頭,上下皆|,或以上|作頭,或以下|作頭,分道而行,油然融然。

其以上作頭者,|貫上泥丸,從重樓直達而不由夾脊。其以下作頭者,|貫下湧泉,從氣海直達而不由脛骨。|所到之處便是玄關,至此不復用訣⊙上下,只以訣⊙安中處,如玄門存想法。是時受用,又非復開關時景象矣。

白話文:

沒有呼吸卻有上下起伏的,氣息越來越柔和細膩,每一次吸氣都從丹田向上,經過五臟六腑的輸送,每一次呼氣都從丹田向下,經過五臟六腑的輸送,向上到達心臟頂端的天部,向下到達臍下地部。這樣練習久了,自然而然忘記呼吸,身心合一,達到忘我的境界。一開始,精神、魂魄、意念各安其位,到最後,精神、魂魄、意念各安其所居。身體中間的兩個頭部,上下都流通,或者向上流通,頭部作為主導,或者向下流通,頭部作為主導,分開道路運行,自然而然,柔和而融洽。

向上流通的,氣息貫穿頭頂泥丸宮,從重樓穴直達,而不經過夾脊穴。向下流通的,氣息貫穿腳底湧泉穴,從氣海穴直達,而不經過脛骨。氣息到達的地方就是玄關,到了這裡就不再需要運用呼吸的訣竅上下運行,只需要運用呼吸的訣竅安定在丹田處,就像玄門存想一樣。此時的感受,已經不是開關時的景象了。

其所以致此|者,大道猶大路也,由內之路,不以路為路而以水為路,水路既足,任其上下,當在一年之後,糧泉足乎一千八十時也,若初入手開關即思行此,則未有水路,舟安從行?故曰: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裡面居,息往息來無間斷,全胎成就合元初。天地之中氣在此,人體天地之中氣以為氣在此,生天、生地。

生人、生萬物之中氣靡不在此。

由內化內之功(此功第三年)

入道之妙,至無呼吸,天身、地身、人身,三身渾然一片,瑩然在中矣。猶有上下,則是有中間,而後有兩頭。兩則不一,上頭多|,下頭亦多|,未還於太極之⊙象,原未有上下之至一處也。無天無地無人則一矣,有天有地有人,歷不一而無不一則化矣。一從何生?生於無,自無生育,太極中一畫是也。

白話文:

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好比大路一般,從內而行,不以路為路,而是以水為路。水路充足後,任其上下流動,大約一年之後,糧食充足,達到一千八十之數。如果剛開始就想要走這條路,卻沒有水路,船從何處行駛?所以說:經營身體虛無,將元神安放在裡面,呼吸往來無間斷,成就完整元初。天地之氣都在這裡,人體也以天地之氣為氣,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氣無處不在。

這是一種由內化內的功夫,要經歷三年才能達成。

入道的奧妙,達到無呼吸的境界,天身、地身、人身三身渾然一體,晶瑩剔透地存在於內。如果還有上下之分,就代表還有中間,然後才會有兩端。兩端不一致,上頭多,下頭也多,還沒有回到太極的圓滿狀態,原本就沒有上下統一的境界。沒有天、地、人,就合一了;有天、地、人,雖然不一致,但卻無處不一致,就化為一體了。一從哪裡來?生於無,從無中生有,太極中的一畫就是如此。

上一畫天,下一畫地,中一畫人,畫三為乾。三身露矣,六畫成坤,三身之配,生二生三生萬,身愈多配愈多,不可復歸於一矣。然而無處非一何也?動靜一交而兩儀生,陰陽一交而四象生。一之見於老陽者,乾一兌二;一之見於老陰者,艮七坤八;一之見於少陰者,離三震四;一之見於少陽者,巽五坎六。卦之化生無非一之分現,故曰:一者天地之根,陰陽之祖,萬物之首,乃生神也。

天地以一之根,生人而為神,人復以神之靈,生天生地生萬而歸於一,得一畢萬,確有其驗也。由內入內後,亦既得一而未化也。化者即從前之「中」,今去其上|、下|、並去其○,豎者作橫,以一頓於中,而用訣⊙五數,自左之一頭,以訣運轉,自左下轉至為上,四五訣,五也。運轉行訣,微微綿綿,純一不己,此其時也。

白話文:

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三者合一為乾。三身相合,六畫成坤,三身互相配對,生出二,生出三,生出萬物。身體越多,配對越多,再也無法回到最初的單一狀態。然而,為何萬物皆源於一呢?動靜交合產生兩儀,陰陽交合產生四象。一體現於老陽,為乾一兌二;一體現於老陰,為艮七坤八;一體現於少陰,為離三震四;一體現於少陽,為巽五坎六。卦象的演化生長,皆是“一”的分裂顯現,因此說:“一”是天地之根,陰陽之祖,萬物之首,乃生神也。

天地以“一”為根,生出人,人以神之靈,生出天地,生出萬物,最終又歸於一。得到“一”,便擁有了萬物,確有驗證。從內入內後,也得到了“一”,但尚未化為“一”。化為“一”則需從之前的“中”,去掉上、下,並去掉“○”,將豎線變成橫線,以“一”頓於中,並用訣⊙五數,從左邊起頭,以訣運轉,從左下轉到上面,四五訣,五!就是了。運轉行訣,輕輕綿綿,純粹不息,這就是關鍵時刻。

一者剛也,陽也。五訣運動,而柔之,而陰之,忽焉五初如豆,漸如日如月,欠得天左旋之體,自然而然,運轉如車輪,分頭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歷毛孔,迨其止也,忽然不見,而不知何所去。千變萬化,其妙不可言,又非復由內入內時快活矣。和合三家,混一三元,攢簇五行,鑿開七竅,調和五臟,返氣三田,周流六虛,一得永來,與玄門家到頭化境,總之一理。道家三乘,禪家五派,儒家五教,見為分別,實無分別。

譬之燈然,處處光照,千燈萬燈,共成一火,是為歷不一而無不一,則化一之說也,故曰道一生,蓋水藏也。由外由內,兩年足乎七百二十斤之數,然後者,可得運轉,其化如龍,龍不得水,何以神其變化耶?

白話文:

一是指堅硬,陽性。五訣運動,要柔化它,陰化它,一下子就完成五個步驟!一開始像豆子那麼小,漸漸像太陽像月亮一樣大,缺少了天體左旋的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運轉,像車輪一樣。然後分頭進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布全身毛孔,等到停止的時候,突然消失不見,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千變萬化,它的奇妙之處難以言喻,也和從內部進入時一樣快樂。融合三家,統一三元,聚集五行,打開七竅,調和五臟,返還元氣,周流六虛,一旦得到就會永恆存在,與玄門家最終的境界相同,總歸是一個道理。道家三乘,禪家五派,儒家五教,看似不同,其實並無差別。

比喻燈火燃燒,到處照亮,千燈萬燈,共同構成一團火,這就是歷經不同卻又無處不一的道理,這就是化為一體的說法,所以說道生一,就像水隱藏在裡面。從外部到內部,兩年足足有七百二十斤的數量,然後才能開始運轉,其變化如同龍一般。龍離開水,怎麼能顯現出它的變化呢?

2. 進步

入內化內,行之三年,足乎糧泉。此時靜中受用,靜中體認,於極樂無比處,見陰陽之根,於極樂無比渾忘處,入混沌之竅。周身是理,不戰而勝,三尸六賊,不殺自殺。不滅自滅矣。然採取時,一千八十是液之精華;烹煉時,一錢八釐為丹之糟粕。其分頭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歷毛孔,千變萬化者,液也,即丹也。

而非丹之化而神,神而生,生而復化,化而復神者也,夫陰之氣,至亥而極,一陽乃生,故曰活子。人一身之氣之神,由午歷亥,陰濁不堪用,子時乃清。是時清神靜坐,清也,活也,皆水也,慮有道外之想,棼吾靜念,故曰息棼。息棼之息即胎息之息。息棼飲泉,行三線之功,曏者但卷赤龍,今則舌至線上,略存一存,存而後攪,攪而復存。

白話文:

經過三年苦修,終於達到了糧泉充足的境界。此時心境平靜,能從中領悟,在極樂無比的狀態下,洞悉陰陽的根源;在忘卻一切的境界中,進入混沌的奧妙。全身充滿道理,不戰而勝,三尸六賊不需消滅,自然消亡。雖然如此,煉丹時仍需將一千八百份藥材萃取精華,最終只有一錢八釐的丹藥殘渣。這些丹藥分佈到五臟六腑、九竅、四肢,甚至遍及毛孔,千變萬化,這就是液,也是丹。

然而,這並不是丹藥的轉化而產生神,而是神而生,生而復化,化而復神。陰氣在亥時達到極點,一陽初生,故稱活子。人體一身的氣與神,從午時到亥時,陰濁不堪用,只有子時才清淨。這時清神靜坐,清淨、活潑,皆屬水性。若有雜念,就應摒除雜念,專心靜坐,故稱息棼。息棼的息就是胎息。息棼飲泉,行三線之功,之前只是卷起赤龍,現在則將舌頭放到線上,稍微停留片刻,停留後再攪動,攪動後再停留。

此時之液,即一千八十菁華所升,其液較向時每一錢加重一分,是以當伸頸仰面,以力送下,向用吞,如日用飲食;今用咽,宜汩然有聲。已清之神,神之最靈動處為意,存誠神化之意,原非從心上起的,是為死心以後,去妄存真之意。意即道水,水活意活,水清意清。

以此意送所攪之水,由重樓規中,從容送入臍下丹田,隨於丹田中,略存一存,運訣⊙,自左至右五數,覺有暖氣發動,然後以訣將者拽橫分開為兩頭,向後分入兩腎,復合為一,穿入命門,略存一存,然後以訣⊙作。五數,引直而上,歷轆轤、夾脊、玉枕上泥丸,以訣⊙作五數,覺有冷氣旋轉,意以為有水下至上,以舌頂上齶,迎入三線為一轉,又照前行起。

白話文:

此時的液體,是從一千八百菁華上升而來的,這種液體比平常每錢還要重一分,所以要伸長脖子仰起臉,用力送下去,以前是用吞,就像平常吃東西一樣;現在是用咽,應該要發出汩汩的聲音。已經清淨的神,神靈動的地方就是意念,要存著誠心神化之意,這不是從心裡發起的,而是死心以後,去掉妄念存住真心之意。意念就是水,水活則意念活,水清則意念清。

用這種意念送下攪動的水,從重樓規中,慢慢地送入臍下丹田,在丹田中稍微停留一下,運轉訣竅,從左到右五次,感覺有溫暖的氣息發動,然後用訣竅將之拉開分為兩頭,向後分入兩腎,再合為一,穿入命門,稍微停留一下,然後用訣竅作,五次,向上引導,經過轆轤、夾脊、玉枕,到達泥丸,用訣竅作五次,感覺有冷氣旋轉,意念認為是有水從下而上,用舌頭頂住上顎,迎入三線為一轉,再按照前面一樣繼續進行。

初行九轉為率,後至二九三九至九九,其數以行功三日,乃如一九。初以意為有水下至上齶者,非真有也,訣也。行之九九,液中有菁華,菁華中有神化,入內化內之入丹田者,一千八十灌滿丹田,太極圈中不容空缺也,九九之入丹田者,一錢八釐猶嫌其多,損之又損,混淪圈中不著一毫也。三年所積,自一毫至十至百至千,而今九九功成,多者少之,少者微之,微者神之。

去其千百十而復歸於一毫,此一毫為水中金,他處容不得,故仍歸氣海之母,乃丹田中,並此一毫容不得毛,猶有倫是也。又煉之至於微,微而無,無而神,神而復生,生而復化,丹之中,實無有丹,而真丹成矣,是之謂聖胎寶珠。其珠上升泥丸,有真水一點。香美不可名言,下於上齶,為真玉醴真金漿,即以此一點入三線,又攪又煉,此時有自然而然之功,不復用意與訣,而自然有聲,達至丹田。所至之路,其路以水為路,小則五湖,大則四海;而百川細流無不具。

白話文:

開始修煉時,以九轉為法則,接著逐漸增加,從第二十九轉到第九十九轉,每個階段都需要修煉三天,才能達到與第一轉相同的效果。一開始,心中想像有水從下往上流到上顎,這不是真的有水,而是訣竅。修煉到第九十九轉時,液體中會出現精華,精華中會出現神化,融入內部,最終進入丹田。一千八百次灌滿丹田,太極圈中不容許有空缺。第九十九轉進入丹田的精華,一錢八釐都嫌多,要不斷減少,完全融入太極圈中,不留下一絲痕迹。三年累積下來,從一毫到十、到百、到千,如今九十九轉功成,多的減少,少的微乎其微,微小的變成神化。

去除千百十,回到最初的一毫,這一毫是水中金,其他地方容不下,所以回到氣海之母,也就是丹田。這一毫容不下任何物質,就像是有規律一樣。繼續煉化到微小,微小到無,無到神,神而復生,生而復化,丹田之中,實際上沒有丹藥,但真丹卻已經形成,這就是所謂的聖胎寶珠。寶珠上升到泥丸宮,有一點真水,香美無比,無法用語言形容,從上顎流下,成為真玉醴、真金漿。用這一點真水進入三線,攪拌煉化,這時會有自然而然的效果,不再需要刻意用意和訣竅,自然會發出聲音,到達丹田。所經過的道路,以水為路,小則五湖,大則四海,百川細流都包含其中。

其聲以空為聲,五音八音,大塊噫氣,迦陵梵聲無不具。行之九九,以丹之中為無物,而物外有物,以丹之中為有物,而不物於物。無無有有,生生化化。神乎!神乎!言仙必加神,故曰神仙。人生甲子當去世,成丹以後,多留數十年,謂龜身難得,從此當愈加修煉也。

進步之說,去凡步而仙步也。進則不復退轉,無上之門也,前篇服活時之旨,原該浹死晝在內,復申言之。六陽至巳而絕,至午則梏亡而化為煙。煙從火,午者,火盡熾,既熾不名為火,名為煙。

子之水不收拾而涸,午之火不收拾而煙,一也,其法亦照活時,清神靜坐,攪三線,水含於口中,未即行咽,而以意引起規中以上,至於心盡之天之火,其火之化而煙者,原是死心以後未盡滅之根,其火之可不化為煙,而仍還於水者,即是化內以來所最真之息。此火引起上重樓,而頓於中線,以一火而與三線之水交,水火濟,陰陽生,漸至少陰少陽,復歸老陰老陽。三水亦化為火,而純陽成,梏者浹之,死者生之,煙盡火明,是煉火之法也。

白話文:

聲音如同虛空,包含了五音八音,天地間的嘆息,乃至天籟之音,無所不包。修煉九九之數,以丹藥之內為虛無,卻在虛無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奧妙。以丹藥之內為有物,卻不拘泥於外物。無中生有,化生無窮,神乎其神!稱之為仙,必加神字,所以稱為神仙。人生不過百年,煉成丹藥後,可延年益壽數十年,如同得道成仙,從此更應精進修煉。

進步之道,便是脫離凡俗,步入仙境。一旦進步,便永不退轉,這是無上的境界。前文提到服藥時要做到“活時之旨,原該浹死晝在內”,如今再次強調。六陽之氣在巳時達到極盛,然後衰退,至午時則消亡,化為煙氣。煙氣從火中產生,午時火勢最旺,極度熾盛之後便不再名為火,而稱為煙。

子時之水若不珍惜,便會枯竭;午時之火若不控制,便會化為煙,道理相同。方法也和活時一樣,清心靜坐,調和三線,將口水含在口中,不要馬上吞咽,用意念將之引至規中之上,到達心火所在的天火之位。火化為煙,是因為死心之後,其根基未完全消滅。而火能不化為煙,轉而歸於水,則是化內以來最真實的呼吸。將此火引至上重樓,停留在中線,用一團火與三線之水交融,水火相濟,陰陽相生,逐漸轉化為少陰少陽,最終歸於老陰老陽。三水也化為火,最終成就純陽之體,消除了死亡,帶來新生,煙氣散去,火光明亮,這就是煉火之法。

火含口中,與三線交,約用訣⊙五五之數,然後以意送下,汩然有聲,照前以意送所煉之火,由重樓規中,從容送入丹田,略存一存,運訣⊙自左至右五數,覺有冷氣發動,然後以訣將者橫分為兩頭,向後分入兩腎,復合為一,穿入命門,略存一存,然後以訣⊙作五數,引直而上至泥丸、以訣⊙作五數,覺有暖氣旋轉,意以為有火下至上齶,以舌頂上齶,迎入三線,水火相見為一轉,至九九為率。

此法與服活時,子午每日兼行,俟其自然而然,不見為水,不見為火,並不必行活時死晝之功,斯入聖矣。

玄門下手時,即攪華池,抵上齶,用子午功,鼻吸清氣,嚥下有聲,以意會及心,送至臍下,穿腎堂,過夾脊、陶道、天柱、風府、玉枕,透入泥丸,與服活時氣亦用意相似。而今用意何以在三年化境之後也?蓋玄門家所以誤人,在初下手即用意。

白話文:

將火氣含在口中,與三條經脈交會,按照訣竅,以五五之數,用意將火氣送下,會聽到汩汩的聲音。接著用意將煉化的火氣,從重樓規中,慢慢送入丹田,稍微停留一下,再按訣竅,從左至右以五數運氣,感覺到一股寒氣運作,然後用訣竅將寒氣分成兩股,分別送入左右兩腎,再合為一股,穿入命門,稍微停留一下。之後再按訣竅,以五數引導寒氣直上至泥丸,再按訣竅以五數運氣,感覺到一股暖氣旋轉,想像著火氣從下往上到上顎,用舌頭頂住上顎,迎接火氣進入三條經脈,水火交融形成一個循環,直到九九之數。

這種方法與服活時相同,子午時分每日都要練習,等到自然而然,既看不到水,也看不到火,就不用再刻意練習活時死晝之功,這便是入聖的境界了。

玄門下手之時,便要攪動華池,抵住上顎,運用子午之功,吸入清氣,嚥下時有聲音,用意將氣送到心臟,再送至臍下,穿過腎堂,經過夾脊、陶道、天柱、風府、玉枕,透入泥丸,這與服活時的運氣方法用意相似。然而,為何要等到三年化境之後才用意呢?因為玄門家會誤導人,從一開始下手就用意。

意者火也,火動阻氣,氣鬱生疾,不開關猶可言也,若開關則夾脊一路,通道泥丸,天一之水,混沌已破,從此閉精,可得中法,倘欲念一動,其水已不能自安,加之媾淫一泄,其腦髓即從夾脊直流,下至腎堂,一泄無餘,為患將不可言矣。無生仙師道妙,在三年化境以後,始用此意,是為死心來、去妄存之意。

意即道水,以訣⊙行之,訣不過引路,初猶有訣,水之既行,並從前訣一毫不用,存誠神化,可以了生死矣。故不死者死者也,死者不死者也。可以在家,享用一切,而為不損其真之至人;可以出家,抱藥飛昇,而成金身不壞之仙子。

白話文:

意念如同火焰,火焰燃燒阻礙氣機流通,氣機鬱結便會生病。如果只是思緒閉塞還好,但一旦打開思緒的閘門,意念便會沿著脊柱一路向上,貫穿泥丸宮,衝破先天之水,打破混沌狀態。從此封閉精氣,才能修煉正法。然而,只要念頭一動,先天之水就會不安定,再加上縱慾泄精,腦髓就會從脊柱流向下方的腎臟,精氣完全耗散,危害極大。因此,無生仙師教導的妙法,必須在三年化境之後才能運用,這是要以死心來、去妄存之意。

道即水,用訣竅引導它運行,訣竅只不過是引路的工具,最初還有訣竅可循,但水一旦運行起來,就完全不再需要任何訣竅,只要存心誠懇,神化自然,就能了脫生死。所以,不死者其實是死者,而死者卻能不死。可以在家享受一切,成為不損真氣的至人;也可以出家修行,抱持著藥物飛昇,成就金身不壞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