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

《陸地仙經》~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2)

回本書目錄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2)

1. 得手

由外者,取天地之氣也,外呼吸也,以外取內,橐龠已到,喜怒哀樂見未發矣,風火雷電云見已發矣。橐龠升降,肢體動盪,無為而為,不期然而然。此時鼻內竟無呼吸,所謂內呼吸也。人既得此,其樂無比,其喜無極,其變百出,一年來亦盡受用矣。然得手以後,大通原無可喜,雖已得手,有未得者,有得之更無窮者,喜樂之念亦隔礙念也。

由內入內之功(此功第二年)

得手所喜,在內呼吸,然猶有出入,在由內者,無出入而有上下。蓋天地之所以長久,惟中氣不息。人秉中氣以生,因有官骸魂魄是為命。有生以後,能不失中氣,以合於天地之中氣,是為理。在開關時,此理入於臟腑肢竅而得極樂。為理與欲戰,欲不能勝理,久之而理著,又久之而理融。

雖曰心死神生,然死者妄也,妄死而真生,真即為理。理即為神,既得真心,則萬化從心,心忘其心,惟有神行,而存於中,此「中」非中外之「中」,四維六合之「中」,中央之「中」,兩腎中間之「中」,心下腎上肺左肝右之「中」。靜中觀照,內呼吸漸生漸長,漸融漸細,上至泥丸,下入海源,而以心領略其妙,無弗會於中宮。塵心雜念一毫不起謂之中,四大五行一毫不著謂之中。

吾神吾氣有持行之道,不可太過;有補虧之道,不可不及。故曰:寂然不動者,中之體;感而遂通者,中之用。就形以求之,心之上盡處為天,臍之下盡處為地,上盡處至下盡處計八寸四分。自上下四寸二分,自下上四寸二分之中為中,即玄門所謂規中也,規者尺也。地之去天八萬四千里,而以規合之,人處其中,為三才,人一身咸備之,天地之中氣在人身也。

無呼吸而有上下者,益融益細,每一氣從中而上,有五⊙送上,每一氣從中而下,有五⊙送下,上至於心盡之天,下至於臍盡之地。行之既久,自覺忘氣合神,欲盡理見。始也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既也精神魂魄意各安其居。中之兩頭,上下皆|,或以上|作頭,或以下|作頭,分道而行,油然融然。

其以上作頭者,|貫上泥丸,從重樓直達而不由夾脊。其以下作頭者,|貫下湧泉,從氣海直達而不由脛骨。|所到之處便是玄關,至此不復用訣⊙上下,只以訣⊙安中處,如玄門存想法。是時受用,又非復開關時景象矣。

其所以致此|者,大道猶大路也,由內之路,不以路為路而以水為路,水路既足,任其上下,當在一年之後,糧泉足乎一千八十時也,若初入手開關即思行此,則未有水路,舟安從行?故曰: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裡面居,息往息來無間斷,全胎成就合元初。天地之中氣在此,人體天地之中氣以為氣在此,生天、生地。

生人、生萬物之中氣靡不在此。

由內化內之功(此功第三年)

入道之妙,至無呼吸,天身、地身、人身,三身渾然一片,瑩然在中矣。猶有上下,則是有中間,而後有兩頭。兩則不一,上頭多|,下頭亦多|,未還於太極之⊙象,原未有上下之至一處也。無天無地無人則一矣,有天有地有人,歷不一而無不一則化矣。一從何生?生於無,自無生育,太極中一畫是也。

上一畫天,下一畫地,中一畫人,畫三為乾。三身露矣,六畫成坤,三身之配,生二生三生萬,身愈多配愈多,不可復歸於一矣。然而無處非一何也?動靜一交而兩儀生,陰陽一交而四象生。一之見於老陽者,乾一兌二;一之見於老陰者,艮七坤八;一之見於少陰者,離三震四;一之見於少陽者,巽五坎六。卦之化生無非一之分現,故曰:一者天地之根,陰陽之祖,萬物之首,乃生神也。

天地以一之根,生人而為神,人復以神之靈,生天生地生萬而歸於一,得一畢萬,確有其驗也。由內入內後,亦既得一而未化也。化者即從前之「中」,今去其上|、下|、並去其○,豎者作橫,以一頓於中,而用訣⊙五數,自左之一頭,以訣運轉,自左下轉至為上,四五訣,五也。運轉行訣,微微綿綿,純一不己,此其時也。

一者剛也,陽也。五訣運動,而柔之,而陰之,忽焉五初如豆,漸如日如月,欠得天左旋之體,自然而然,運轉如車輪,分頭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歷毛孔,迨其止也,忽然不見,而不知何所去。千變萬化,其妙不可言,又非復由內入內時快活矣。和合三家,混一三元,攢簇五行,鑿開七竅,調和五臟,返氣三田,周流六虛,一得永來,與玄門家到頭化境,總之一理。道家三乘,禪家五派,儒家五教,見為分別,實無分別。

譬之燈然,處處光照,千燈萬燈,共成一火,是為歷不一而無不一,則化一之說也,故曰道一生,蓋水藏也。由外由內,兩年足乎七百二十斤之數,然後者,可得運轉,其化如龍,龍不得水,何以神其變化耶?

2. 進步

入內化內,行之三年,足乎糧泉。此時靜中受用,靜中體認,於極樂無比處,見陰陽之根,於極樂無比渾忘處,入混沌之竅。周身是理,不戰而勝,三尸六賊,不殺自殺。不滅自滅矣。然採取時,一千八十是液之精華;烹煉時,一錢八釐為丹之糟粕。其分頭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歷毛孔,千變萬化者,液也,即丹也。

而非丹之化而神,神而生,生而復化,化而復神者也,夫陰之氣,至亥而極,一陽乃生,故曰活子。人一身之氣之神,由午歷亥,陰濁不堪用,子時乃清。是時清神靜坐,清也,活也,皆水也,慮有道外之想,棼吾靜念,故曰息棼。息棼之息即胎息之息。息棼飲泉,行三線之功,曏者但卷赤龍,今則舌至線上,略存一存,存而後攪,攪而復存。

此時之液,即一千八十菁華所升,其液較向時每一錢加重一分,是以當伸頸仰面,以力送下,向用吞,如日用飲食;今用咽,宜汩然有聲。已清之神,神之最靈動處為意,存誠神化之意,原非從心上起的,是為死心以後,去妄存真之意。意即道水,水活意活,水清意清。

以此意送所攪之水,由重樓規中,從容送入臍下丹田,隨於丹田中,略存一存,運訣⊙,自左至右五數,覺有暖氣發動,然後以訣將者拽橫分開為兩頭,向後分入兩腎,復合為一,穿入命門,略存一存,然後以訣⊙作。五數,引直而上,歷轆轤、夾脊、玉枕上泥丸,以訣⊙作五數,覺有冷氣旋轉,意以為有水下至上,以舌頂上齶,迎入三線為一轉,又照前行起。

初行九轉為率,後至二九三九至九九,其數以行功三日,乃如一九。初以意為有水下至上齶者,非真有也,訣也。行之九九,液中有菁華,菁華中有神化,入內化內之入丹田者,一千八十灌滿丹田,太極圈中不容空缺也,九九之入丹田者,一錢八釐猶嫌其多,損之又損,混淪圈中不著一毫也。三年所積,自一毫至十至百至千,而今九九功成,多者少之,少者微之,微者神之。

去其千百十而復歸於一毫,此一毫為水中金,他處容不得,故仍歸氣海之母,乃丹田中,並此一毫容不得毛,猶有倫是也。又煉之至於微,微而無,無而神,神而復生,生而復化,丹之中,實無有丹,而真丹成矣,是之謂聖胎寶珠。其珠上升泥丸,有真水一點。香美不可名言,下於上齶,為真玉醴真金漿,即以此一點入三線,又攪又煉,此時有自然而然之功,不復用意與訣,而自然有聲,達至丹田。所至之路,其路以水為路,小則五湖,大則四海;而百川細流無不具。

其聲以空為聲,五音八音,大塊噫氣,迦陵梵聲無不具。行之九九,以丹之中為無物,而物外有物,以丹之中為有物,而不物於物。無無有有,生生化化。神乎!神乎!言仙必加神,故曰神仙。人生甲子當去世,成丹以後,多留數十年,謂龜身難得,從此當愈加修煉也。

進步之說,去凡步而仙步也。進則不復退轉,無上之門也,前篇服活時之旨,原該浹死晝在內,復申言之。六陽至巳而絕,至午則梏亡而化為煙。煙從火,午者,火盡熾,既熾不名為火,名為煙。

子之水不收拾而涸,午之火不收拾而煙,一也,其法亦照活時,清神靜坐,攪三線,水含於口中,未即行咽,而以意引起規中以上,至於心盡之天之火,其火之化而煙者,原是死心以後未盡滅之根,其火之可不化為煙,而仍還於水者,即是化內以來所最真之息。此火引起上重樓,而頓於中線,以一火而與三線之水交,水火濟,陰陽生,漸至少陰少陽,復歸老陰老陽。三水亦化為火,而純陽成,梏者浹之,死者生之,煙盡火明,是煉火之法也。

火含口中,與三線交,約用訣⊙五五之數,然後以意送下,汩然有聲,照前以意送所煉之火,由重樓規中,從容送入丹田,略存一存,運訣⊙自左至右五數,覺有冷氣發動,然後以訣將者橫分為兩頭,向後分入兩腎,復合為一,穿入命門,略存一存,然後以訣⊙作五數,引直而上至泥丸、以訣⊙作五數,覺有暖氣旋轉,意以為有火下至上齶,以舌頂上齶,迎入三線,水火相見為一轉,至九九為率。

此法與服活時,子午每日兼行,俟其自然而然,不見為水,不見為火,並不必行活時死晝之功,斯入聖矣。

玄門下手時,即攪華池,抵上齶,用子午功,鼻吸清氣,嚥下有聲,以意會及心,送至臍下,穿腎堂,過夾脊、陶道、天柱、風府、玉枕,透入泥丸,與服活時氣亦用意相似。而今用意何以在三年化境之後也?蓋玄門家所以誤人,在初下手即用意。

意者火也,火動阻氣,氣鬱生疾,不開關猶可言也,若開關則夾脊一路,通道泥丸,天一之水,混沌已破,從此閉精,可得中法,倘欲念一動,其水已不能自安,加之媾淫一泄,其腦髓即從夾脊直流,下至腎堂,一泄無餘,為患將不可言矣。無生仙師道妙,在三年化境以後,始用此意,是為死心來、去妄存之意。

意即道水,以訣⊙行之,訣不過引路,初猶有訣,水之既行,並從前訣一毫不用,存誠神化,可以了生死矣。故不死者死者也,死者不死者也。可以在家,享用一切,而為不損其真之至人;可以出家,抱藥飛昇,而成金身不壞之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