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

《陸地仙經》~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2)

回本書目錄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2)

1. 身法

故有一坐數日,一睡數年,即千百年猶是也,此已至仙之化境也。初學者不可效,何也?蓋閉息之功,妙在不動心,若忍住不出則心氣阻抑,神先囂矣。已動之心而復阻其息,內氣既亂,必招之疾。人心上千頭萬緒便是千生萬死。無生子仙師開示由外入內之功:由外者,由鼻息入也。

吞液以來,將訣⊙頓在心上,數息一百以調和氣息,然後將前所頓在心上之訣⊙取出,安在兩鼻孔內,每一吸有五訣⊙,綿綿而進,至於呼則聽其自出。行之純熟,此時之心但能領略惟是皈依道訣,自無暇作別想,不收心而心自收。其妙在頓,初猶知有五進,已覺氣脈和暢,及至融貫,竟似不出,漸至不知有進,並不知有訣,乃是合外於內,而內之瑩然者出焉。五數,且二五,漸至三五、四五、五五,自然而進,毫無勉強。

有從此得忘者,是云坐忘,靜極則忘,道根乃生;有從此得睡者,是云坐睡,精氣不倒,魂魄乃靈。忽然有氣自丹田起,湧至喉間為橐,漸至泥丸,氣衝下為龠。橐龠既見,其聲如雷,是云內呼吸。內呼吸已至,便不用鼻息,並無暇用訣。以由外入者,以外呼吸觸取內呼吸,今內呼吸已至,則外者可廢矣。

世人無一事不用心,自用訣頓心,此如爐中火焰正飛,忽以一物頓於其上,焰自不起,而火之力皆為所頓之物之所用。頓心亦猶是,其以五數送入,如有聲者,即以鼻為口;其以五數輪轉,悉能照者,即以鼻為心。心死而神生,譬之汞然。汞之體無刻不動,有法以死之,汞死而寶成。

此數在身為五官,在天為五行。儒體天之教,而以五倫治天下;佛出天之外,而空五蘊見吾心。不觀之易數乎?一三五七九,陽數也,天數五五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陰數也,地數六五得三十。天地之數,合五十有五。蓋以乾二五成十者,一九合也,坤二五成十者,四六合也;巽兌二五成十者,二八合也;震艮二五成十者,三七合也;離單得五,坎二五成十,坎離無偶。總之五十有五,不離五數也。

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大易衍五,天地之數,咸備人身。五官在父母胎中,官官皆⊙象。今訣以一⊙還一⊙,每一吸還五官,原自⊙之數而還之,既久仍自歸一,如大易五數之相生是為真息。故曰:息心明理儒之極,息氣凝神道之玄,息玄達本禪之機。古詩曰:諦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若於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勞力。

其歸一者,一水也,道水一也。水之數原是五數,觀之土德一氣,火德三氣,金德七氣,木德九氣,而水德五氣,其數皆以單行,要不外二五成十之數。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杳兮冥兮,此何物也?⊙也。⊙內取真汞,⊙內採真陽。爐何在?太極是也;丹母何在?清淨是也:龍虎鄞鄂何在?無所為而為,不期然而然是也。行住坐臥皆可見此⊙。行之時,形動神凝,住之時,休靜神照;坐之時,心死神生;臥之時,氣精神一,是之謂真息。

白話文:

身法

所以說,有人能坐上幾天,睡上幾年,就算千百年也一樣,這已經達到神仙的境界了。初學者不能模仿,為什麼呢?因為閉氣的功夫,妙在於不動心,如果勉強忍住不出氣,心氣就會受阻,精神就會先紊亂。已經動了的心,又去阻礙呼吸,內氣就會混亂,必然會招致疾病。人心的雜念如同千生萬死。無生子仙師開示由外而內修煉的功夫:由外,就是從鼻息開始。

吞咽津液後,將訣竅記在心上,數息一百次來調和氣息,然後將之前記在心上的訣竅取出,放在兩個鼻孔內,每一次吸氣有五個訣竅,綿綿不斷地吸入,呼氣則聽其自然。如果做到純熟,此時的心只領悟皈依道家訣竅,就沒有閒暇去想其他的事情,不刻意收攝心神,心卻自然收斂。其妙處在於記住訣竅,開始時還知道有五次吸氣,之後感覺氣脈通暢,等到融會貫通,竟然感覺不到吸氣了,漸漸地不知道有吸氣這回事,也不知道有訣竅了,這是將外在的融入內在,而內在的清淨之氣就自然流露出來。從五次開始,再到十次,漸漸地增加到十五次、二十次、二十五次,自然而然地增加,一點也不勉強。

有些人從此達到忘我的境界,這叫做坐忘,靜極生忘,道根由此而生;有些人從此睡著了,這叫做坐睡,精氣不耗散,魂魄就靈敏了。忽然感覺丹田有氣上升,湧到喉嚨,如同風箱,漸漸上升到泥丸宮,氣又衝下來,如同龠(音約,古代樂器)。風箱和龠出現了,其聲音如同雷鳴,這叫做內呼吸。內呼吸出現後,就不需要鼻息了,也沒有時間去使用訣竅了。因為開始是通過外呼吸來引導內呼吸,現在內呼吸已經出現了,那麼外呼吸就可以停止了。

世人沒有任何事情不用心,如果用訣竅記在心上,這就像爐子裡的火焰正旺盛地燃燒,突然用東西壓在上面,火焰就不會再燒得那麼旺了,而火的能量都被壓在上面的東西所利用。記在心上的訣竅也是一樣,如果五次吸氣有聲音,就以鼻子當作嘴巴;如果五次吸氣循環往復,都能夠感覺到,就以鼻子當作心。心死了而神生了,好比水銀一樣。水銀的狀態是時刻都在運動的,卻有方法讓它停止運動,水銀停止運動了,寶物就形成了。

這個數目,在人身上是五官,在天是五行。儒家遵循天的教化,用五倫來治理天下;佛家超越天之外,捨棄五蘊而見本心。難道不值得觀察這個易數嗎?一、三、五、七、九是陽數,天數是五五二十五;二、四、六、八、十是陰數,地數是六五三十。天地之數,合起來是五十五。因為乾卦二五成十,是一九相合;坤卦二五成十,是四六相合;巽、兌二五成十,是二八相合;震、艮二五成十,是三七相合;離卦單獨是五;坎卦二五成十,坎離沒有配偶。總之是五十五,不離開五的倍數。

呼氣連接天根,吸氣連接地根,大易衍生出五,天地之數,都在人身上具備。五官在父母懷胎的時候,官官都有其象徵意義。現在這個訣竅是用一個象徵意義來歸還一個象徵意義,每一次吸氣都歸還五官,從象徵意義的數目來歸還它,時間久了就自然歸於一,如同大易五數的相生一樣,這就是真息。所以說:息心明理是儒家的極致,息氣凝神是道的玄妙,息玄達本是禪的機要。古詩說:仔細研讀三教聖人的書,呼吸這一個字最簡潔,如果在呼吸上下功夫,成佛成仙都不費力。

其歸於一者,是一,是水,道的本質也是一。水的數目本是五,觀察土德是一氣,火德是三氣,金德是七氣,木德是九氣,而水德是五氣,其數目都是單數,歸根結底也不離二五成十的數目。

寂靜空虛,恍惚迷茫,杳杳冥冥,這是什麼呢?是訣竅。訣竅中取真汞,訣竅中採真陽。爐在哪裡?太極就是;丹母在哪裡?清淨就是;龍虎在哪裡?無所作為而作為,不期然而然就是。行走坐臥都能見到這個訣竅。行走時,形體動而神凝;站立時,休息靜養而神光照耀;坐著時,心死神生;睡著時,氣精神合一,這就是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