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一·述古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述古 (4)

1. 卷之一·述古

松峰曰:藏精者,百病不生,豈第不病溫而已哉。

論疾診尺篇曰: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松峰曰:出字謂邪不入里,將解散也。

張仲景溫病篇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音旱。鼻息如雷。)語言難出。(自發汗已至此,言大發其汗之害。)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臟氣不固,故失溲。

此四句言誤下之害。)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癇,音閒。俗云羊羔風,其聲如羊。瘛瘲,音熾縱,抽拉發搐。此四句言用火逼汗,劫取之害。)若火薰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表熱無寒,故不宜汗。裡熱無實,故不宜下。表裡俱熱,尤不宜火。

若誤汗、下、火劫則逆,一逆尚可延引時日,再逆第二次,則陰立亡而死。)

經曰:春應暖而復大寒,夏應熱而反大涼,秋應涼而反大熱,冬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劉南瑛曰:四時氣候不正為病,謂之時症,與傷寒、溫、暑、寒疫等症不同,唯秋從未見有病者。

《素問》:四時不節,則生大疫。

《傷寒論》曰:陽脈洪數,陰脈實大,遇溫熱變為溫毒。(陽主表,陰主裡,洪數實大皆熱也。兩熱相合,變為溫毒。)

又曰: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瘟病由不正之氣散行諸經,難別何經所受,必審其病之屬於何經,而後可以施治。)

熱病須得脈浮洪,細小徒自費神功,(陽病當得陽脈。細小,陰脈也。屬死症,不治。)汗後脈靜當便瘥,喘熱脈亂命應終。(汗後邪退即生,邪盛即死。)

松峰曰:熱病而脈細小,雖云不治,然有脈厥者,不在此例。

陽毒健亂四肢煩,面赤生花作點斑。狂言妄語見神鬼,下痢頻多喉不安。汗出遍身應大瘥,魚口開張命欲翻。有藥不辜(負也。)但與服,能過七日始能安。(陽症宜汗解,如失汗則邪傳入臟,故有健亂等危症。病傳在裡不當汗,又加之遍身自汗,口如魚口開張者死。能過七日乃過經,陽熱退,方有可救之理。)

松峰曰:七日能安之說,不過言方有可救之理,非云愈也,總不可泥。

熱病未汗,脈須浮洪;既汗,脈當安靜。倘有散漫之脈或不汗而愈,(不汗而愈,謂之干瘥。)其平復未可全許也。

瘟疫,眾人一般病者是。又謂之天行時疫。治法有三,宜補、宜散、宜降。熱甚者,宜服童便。

松峰曰:補者,如四損不可正治及老幼與本來虛弱者是也。(四損解,見諸論中。)散者,清涼解散是也。(瘟症不宜溫散。)降者,從大小便驅逐其邪是也。

白話文:

松峰說:藏精的人,百病不生,哪裡只是不生病而已呢!

《論疾診尺篇》說:尺膚(手腕尺脈部位)很熱,脈象盛而躁動的,是溫病。脈象盛而滑利的,病情將要好轉。

松峰說:「出」這個字指的是邪氣沒有入侵內臟,將要消散了。

張仲景《溫病篇》說:太陽病,發熱且口渴但並不惡寒的,是溫病;發汗後,身體灼熱的,叫做風溫。風溫的病症,脈象陰陽都浮,自汗出,身體沉重,嗜睡,鼻息鼾聲如雷,說話困難。(從發汗後到這個地步,說明大量發汗的危害。)如果誤用下瀉的方法治療,小便不利,甚至尿失禁。(臟腑功能失調,所以尿失禁。這四句話說明誤用下瀉法的危害。)如果誤用溫熱的方法治療,皮膚略微發黃,嚴重則像驚癇發作,時而抽搐。(癇,音閒。俗稱羊羔風,聲音像羊叫。瘛瘲,音熾縱,抽搐發作。這四句話說明用溫熱逼汗、耗傷正氣的危害。)如果用溫熱的方法逼汗,一次錯誤尚可延緩病情,二次錯誤就會加速死亡。(表證有熱無寒,所以不應該發汗;裡證有熱無實證,所以不應該下瀉;表裡都有熱,更不應該用溫熱的方法。誤用發汗、下瀉、溫熱等方法,就會導致病情逆轉,一次逆轉尚可延緩時日,二次逆轉,陰氣就會立即耗竭而死。)

經書上說: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寒冷,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這些都是非其時節卻出現了這種氣候,所以一年之中,老少疾病很多都相似,這就是時行之氣(流行病)。

劉南瑛說:四季氣候不正而引起的疾病,稱為時症,與傷寒、溫病、暑病、寒疫等症不同,唯獨秋天從未見過這種病症。

《素問》說:四季不調,就會發生大疫。

《傷寒論》說:陽脈洪大而數,陰脈沉實而大,遇到溫熱就會變成溫毒。(陽主表,陰主裡,脈象洪大而數,都屬於熱證。兩種熱證結合,就會變成溫毒。)

又說:溫病的脈象,運行在各個經絡,不知道哪個經絡受邪,應該根據邪氣所在經絡來診斷治療。(瘟疫是由不正之氣散佈到各個經絡,很難區分哪個經絡受邪,必須仔細判斷疾病屬於哪個經絡,然後才能施治。)

熱病必須脈象浮洪,脈象細小只是徒勞無功。(陽病應該有陽脈。脈象細小是陰脈,屬於危急症狀,不治。)發汗後脈象平靜就應該痊癒,喘息、發熱、脈象紊亂則將要死亡。(發汗後邪氣退卻則痊癒,邪氣盛則死亡。)

松峰說:熱病脈象細小,雖然說不治,但是有脈厥的,不在此列。

陽毒邪氣侵犯四肢,煩躁不安,面部發紅,出現紅點斑疹。病人狂言妄語,見到鬼神,下痢頻多,咽喉不舒服。汗出遍身應該痊癒,如果口如魚嘴張開,生命垂危。有藥不妨服用,能度過七天才能平安。(陽證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不佳,則邪氣會入侵臟腑,所以會有煩躁不安等危急症狀。如果邪氣入侵內臟而不宜發汗,又加上遍身自汗,口如魚嘴張開,就會死亡。能度過七天就過了危險期,陽熱退卻,才有救治的可能。)

松峰說:七天平安的說法,只是說有救治的可能,並不是說痊癒了,總之不能拘泥於此。

熱病未發汗,脈象必須浮洪;發汗後,脈象應該平靜。如果脈象散漫或者不發汗而痊癒,(不發汗而痊癒,稱為干瘥。)其恢復情況難以完全肯定。

瘟疫,許多人都患同一种疾病,又稱為天行時疫。治療方法有三種:補益、疏散、下瀉。熱盛者,宜服用童尿。

松峰說:補益,比如四損(損傷四肢)不能用正治方法治療以及年老體弱者。(四損的解釋,見於其他論述。)疏散,就是清熱解表。(瘟疫不宜溫熱疏散。)下瀉,就是通過大小便排出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