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26)
卷之二·論治 (26)
1. 腹痛
瘟疫雖屬熱症,而腹痛則有寒熱之殊,但熱則其常,而寒則其變也。寒痛多有所因,或服涼藥過多,或不宜用涼藥而妄投,或恣意大食生冷物,或汗下後正氣虛而感寒,皆能致痛。或因病中惱怒氣滯,積食者亦有之,無故而痛者絕少。即有之亦必因腹素有積,因瘟病而觸發之者也。
凡腹痛,但將涼水與飲而試之,若飲水痛稍可者屬熱,痛劇者屬寒。若繞臍鞕痛,大便結實,煩滿而渴,氣粗噎氣者,皆屬燥屎與實熱痛也,急用承氣等下之。因食積痛者,更有惡食噁心,噫氣腐臭等症,治亦同。若小腹鞕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黃者,屬蓄血,亦用寒劑加行血藥,下盡黑物自愈。
凡實熱痛,必脈來沉實有力。若微弱者,仍當詳審,從緩治之。若飲水愈痛,或時綿綿微痛,不甚亦不止,重按則愈,腸鳴泄利,澄澈清冷,口吐苦涎,此為寒痛,當用溫藥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嘔吐瀉利者,急用熱藥救之,(瘟病殊少此症。如有,必因過服涼藥生冷,感寒。
)但須詳脈之有力無力。如腹痛而兼身大發熱,惡飲水,嘔惡,腸鳴如流水聲,此表熱(邪熱。)內寒也,先溫其里,次解其表。
白話文:
【腹痛】
儘管瘟疫通常屬於熱性疾病,但腹痛的情況卻分為寒性和熱性兩種,其中熱性是較常見的情況,而寒性則相對較罕見,是一種異常狀態。寒性腹痛通常有其特定原因,可能是服用過量的寒涼藥物,或是不適合使用涼藥卻胡亂服用,又或者是大量食用冰冷的食物,再者,可能是在出汗或排便後身體正氣虛弱時感受寒氣,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腹痛。另外,有些腹痛是由於生病期間情緒煩躁或生氣導致氣滯,或是食物積滯所引起,無緣無故出現的腹痛非常少見。即便偶爾發生,也往往是因為腹部原本就有積聚,因感染瘟疫疾病而被引發出來。
對於任何腹痛的情況,可以嘗試讓患者飲用冷水來判斷,如果飲水後疼痛稍微減輕,則屬於熱性腹痛;如果疼痛加劇,則屬於寒性腹痛。若疼痛圍繞肚臍周圍,且大便乾硬、固結,伴有煩躁、口渴、呼吸急促以及打嗝等症狀,這都是乾燥的糞石或是實熱引起的腹痛,應立即使用承氣湯等藥物進行通便。因食物積滯導致的腹痛,通常會伴有厭食、噁心、打嗝時散發腐臭味等症狀,治療方式相同。若是小腹部疼痛,小便順暢,但大便黑色,同時伴有黃疸的現象,這屬於血液淤積所致,應使用寒性藥物加上活血化瘀的藥物,將黑色物質排出後,病情自然痊癒。
對於實熱性腹痛,脈搏通常呈現沉實有力的特徵。但如果脈搏微弱,則需進一步詳細檢查,並採取緩慢的治療方法。如果飲水後疼痛加重,或是持續不斷地出現微弱的疼痛,且在按壓腹部時疼痛減輕,伴隨腸鳴、腹瀉,排泄物清澈冷冽,口中吐出苦澀的口水,這屬於寒性腹痛,應使用溫熱藥物調理。如果調理後仍無改善,且出現四肢冰涼、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使用熱性藥物急救。(在瘟疫的情況下,這種症狀很少出現。如果出現,通常是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或食用生冷食物,導致感受寒氣。)
在判斷腹痛時,必須詳細檢查脈搏是否有力。例如,腹痛同時伴有高燒,拒絕飲水,嘔吐,腸鳴聲如流水,這是表面熱性(邪熱)而內部寒性的表現,應先調理內部,再解除表面的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