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六·運氣

2. 五運詳註

陰陽化生五行,(木火土金水。)流為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運化於五方位。(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分為五運。)

木為初運,火為二運,土為三運,金為四運,水為五運。此乃主運,年年不移。

白話文:

陰陽兩種力量轉化生成了五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木、火、土、金、水。這些五行再進一步衍生成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天干在天地間的五個方向上運作變化。

具體來說,甲和乙屬木,代表東方;丙和丁屬火,代表南方;壬和癸屬水,代表北方;戊和己屬土,代表中央;庚和辛屬金,代表西方。這就是五行運行的基本模式,我們稱之為「五運」。

其中,木被視為第一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這就是所謂的主運,每年的運行規律都不會改變。

3. 天干陰陽配合化為五運

甲與己合,化土之歲,土運統之。乙與庚合,化金之歲,金運統之。

丙與辛合,化水之歲,水運統之。丁與壬合,化木之歲,木運統之。

戊與癸合,化火之歲,火運統之。

此乃客運,每歲迭遷。

白話文:

[天干的陰陽相合轉化為五運]

甲和己相合的年份,是土運主導的一年,由土運來統管。

乙和庚相合的年份,是金運主導的一年,由金運來統管。

丙和辛相合的年份,是水運主導的一年,由水運來統管。

丁和壬相合的年份,是木運主導的一年,由木運來統管。

戊和癸相合的年份,是火運主導的一年,由火運來統管。

這是每年輪流更替的運氣,每年都會有不同。

4. 六氣詳註

陰陽化生地支十二。(子寅辰午申戌,六陽年;醜卯巳未酉亥,六陰年。)

白話文:

在中醫學理論中,陰陽兩種力量轉化生成了十二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這六個屬於陽年;醜、卯、巳、未、酉、亥則是六個陰年。)

5. 陰陽配合五行運化五方位

寅卯屬春,東方木也。巳午屬夏,南方火也。申酉屬秋,西方金也。亥子屬冬,北方水也。辰戌丑未四季,中央土也。

白話文:

「寅時和卯時代表春季,對應的是東方的木元素。巳時和午時代表夏季,對應的是南方的火元素。申時和酉時代表秋季,對應的是西方的金元素。亥時和子時代表冬季,對應的是北方的水元素。辰時、戌時、醜時和未時則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轉換期,對應的是中央的土元素。」

這裡的「時」可以理解為季節中的特定時間段。在古代中國,一天被劃分為十二個時辰,與十二地支相對應,而這十二地支又與四季和五行相聯繫。

6. 陰陽剛柔對衝化為六氣

(風火暑濕燥寒也)

子午之歲,少陰君火司天陽,卯酉陽明燥金在泉陰

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陰,辰戌太陽寒水在泉陽

寅申之歲,少陽相火司天陽,巳亥厥陰風木在泉陰

卯酉之歲,陽明燥金司天陰,子午少陰君火在泉陽

辰戌之歲,太陽寒水司天陽,丑未太陰濕土在泉陰

巳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陰,寅申少陽相火在泉陽

白話文:

在子午年,少陰的君火主宰著天上的陽氣,而卯酉年的陽明燥金則在地底影響著陰氣。

在醜未年,太陰的濕土主宰著天上的陰氣,辰戌年的太陽寒水則在地底影響著陽氣。

在寅申年,少陽的相火主宰著天上的陽氣,而巳亥年的厥陰風木則在地底影響著陰氣。

在卯酉年,陽明的燥金主宰著天上的陰氣,子午年的少陰君火則在地底影響著陽氣。

在辰戌年,太陽的寒水主宰著天上的陽氣,醜未年的太陰濕土則在地底影響著陰氣。

在巳亥年,厥陰的風木主宰著天上的陰氣,寅申年的少陽相火則在地底影響著陽氣。

這六種氣候,分別是風、火、暑、濕、燥、寒,就是由這些陰陽剛柔相互對衝轉化而成的。

7. 六氣分主客

主氣以其年年不移,故謂之主。

厥陰風木為初之氣,主大寒至春分。少陰君火為二之氣,主春分至小滿。

少陽相火為三之氣,主小滿至大暑。太陰濕土為四之氣,主大暑至秋分。

陽明燥金為五之氣,主秋分至小雪。太陽寒水為六之氣,主小雪至大寒。

客氣加於主氣之上,以其年年遷轉,故謂之客。

子午之歲,少陰君火司天,卯酉陽明燥金在泉。

初之客氣,太陽加厥陰之上。二之客氣,厥陰加少陰之上。三之客氣,少陰加少陽之上。四之客氣,太陰加太陰之上。五之客氣,少陽加陽明之上。六之客氣,陽明加太陽之上。

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辰戌太陽寒水在泉。

初之客氣,厥陰加厥陰之上。二之客氣,少陰加少陰之上。三之客氣,太陰加少陽之上。四之客氣,少陽加太陰之上。五之客氣,陽明加陽明之上。六之客氣,太陽加太陽之上。

寅申之歲,少陽相火司天,巳亥厥陰風木在泉。

初之客氣,少陰加厥陰之上。二之客氣,太陰加少陰之上。三之客氣,少陽加少陽之上。四之客氣,陽明加太陰之上。五之客氣,太陽加陽明之上。六之客氣,厥陰加太陽之上。

卯酉之歲,陽明燥金司天,子午少陰君火在泉。

初之客氣,太陰加厥陰之上。二之客氣,少陽加少陰之上。三之客氣,陽明加少陽之上。四之客氣,太陽加太陰之上。五之客氣,厥陰加陽明之上。六之客氣,少陰加太陽之上。

辰戌之歲,太陽寒水司天,丑未太陰濕土在泉。

初之客氣,少陽加厥陰之上。二之客氣,陽明加少陰之上。三之客氣,太陽加少陽之上。四之客氣,厥陰加太陰之上。五之客氣,少陰加陽明之上。六之客氣,太陰加太陽之上。

巳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寅申少陽相火在泉。

初之客氣,陽明加厥陰之上。二之客氣,太陽加少陰之上。三之客氣,厥陰加少陽之上。四之客氣,少陰加太陰之上。五之客氣,太陰加陽明之上。六之客氣,少陽加太陽之上。

白話文:

[六氣分主客]

主氣因每年都不變動,所以稱之為主。

厥陰風木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氣節,主管從大寒到春分。少陰君火為第二個氣節,主管從春分到小滿。

少陽相火為第三個氣節,主管從小滿到大暑。太陰濕土為第四個氣節,主管從大暑到秋分。

陽明燥金為第五個氣節,主管從秋分到小雪。太陽寒水為第六個氣節,主管從小雪到大寒。

客氣加在主氣上,因為每年都會轉換,所以被稱為客。

在子午年,少陰君火主宰天空,而卯酉年的陽明燥金則在地下。

第一個客氣,是太陽加在厥陰之上。第二個客氣,是厥陰加在少陰之上。第三個客氣,是少陰加在少陽之上。第四個客氣,是太陰加在太陰之上。第五個客氣,是少陽加在陽明之上。第六個客氣,是陽明加在太陽之上。

在醜未年,太陰濕土主宰天空,辰戌年的太陽寒水則在地下。

接下來的六年,按照這種模式,每種氣節都會在不同的位置上出現。例如,在寅申年,少陽相火主宰天空,而在巳亥年,厥陰風木則在地下;在卯酉年,陽明燥金主宰天空,子午年的少陰君火則在地下;在辰戌年,太陽寒水主宰天空,醜未年的太陰濕土則在地下;在巳亥年,厥陰風木主宰天空,寅申年的少陽相火則在地下。每種氣節會根據其位置產生不同的影響。

8. 司天在泉左右間氣

開列於下

白話文:

然而,這樣的翻譯僅是根據該詞語的一般理解,如果您的原始文本中有更詳細的描述,請提供,以便進行更精確的翻譯。

9. 司天在泉解

司天在泉四間氣者,乃客氣之六部也。凡主歲者為司天,位當三之氣。司天之下,相對者為在泉,位當終之氣。司天之左,為天之左間,右為天之右間。每歲客氣始於司天前二位,乃地之左間,是為初氣,以至二氣、三氣,而終於在泉之六氣,每氣各主一步。然司天主行天之氣令,其位在上,自大寒節起,主上半年;在泉主地之氣化,其位在下,自大暑節起,主下半年。歲運居上下之中,主氣交之化。

故天氣欲降,則運必先之而降;地氣欲升,則運必先之而升。又論曰:初之氣、二氣、三氣盡,天氣主之;四氣、五氣、終氣盡,地氣主之。此即上下卦之義。然則三氣、四氣是一歲之氣交也。天地氣交之時,自四月終,至八月終,共四個月。一百廿日之間,而歲之旱潦豐儉,物之生長收成,皆系乎此。

故曰: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也。

岐伯曰:上而司天,下而在泉,中而氣交,人之居也。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本者,天之六氣,風火暑濕燥寒也。位者,地之六步,木火土金水火也。言天者求之本,即六氣之勝衰,而上可知也。言地者求之位,即六部之終始,而下可知也。人在天地之中,故求於氣交,則安危亦可知矣。

又論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一升一降,氣交於中,人居之則生萬物,皆氣交之使然。蓋天無地之升則不能降,地無天之降則不能升。天地互相升降,循環之道也。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中而當先也。如司天生克中運為順,中運生克司天為逆,在泉亦然。

順分生克之殊,逆有大小之別,此古人舉運氣之端倪耳。若其二氣相合,象變迥異,變化無窮。如四時有非常之化,常外更有非常。四時有高下之殊,殊中又分高下。百步內晴雨不同,千里外寒暄非一。故察氣候者必因諸天,察方宜者必因諸地。圓機之士,當因常以察變,因此以察彼。

庶得古人未發之妙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管理天空與掌管泉水的四間氣,實際上指的是客氣的六個部分。每年的主宰被稱為「司天」,它的位置在第三個氣候。與司天相對的則是「在泉」,它位於一年的最後一個氣候。司天的左邊被稱為天的左間,右邊則為天的右間。每個年份的客氣開始於司天前兩個位置,這是地的左間,稱為初氣,直至二氣、三氣,最終到達在泉的第六氣,每個氣候各自掌握一個步驟。然而,司天負責執行天空的氣候命令,它位於上方,自大寒節開始,掌控上半年;在泉則負責地面的氣候變化,它位於下方,自大暑節開始,掌控下半年。歲運則處於上下之間,主管氣候的交換。

所以,當天空的氣候想要下降時,歲運會先一步下降;當地面的氣候想要上升時,歲運也會先一步上升。再進一步討論,初氣、二氣和三氣結束,天空的氣候就會接管;四氣、五氣以及最後的氣候結束,地面的氣候就會接管。這就是上下卦的含義。由此可見,三氣和四氣是整年氣候交換的關鍵。天地氣候交換的時間,從四月底到八月底,總共四個月。在這一百二十天裡,一年的乾旱、洪水、豐收或歉收,所有生物的生長、成熟、收穫,都取決於此。

因此,氣候交換的時刻,人類的健康會跟隨,萬物的成長也會依賴。岐伯說,上是司天,下是在泉,中是氣候交換,這是人類居住的地方。談論天空要追尋其根本,談論地面要關注其位置,談論人類要觀察氣候交換。根本指的是天空的六種氣候,包括風、火、暑、濕、燥和寒。位置指的是地面的六個階段,包括木、火、土、金、水和火。談論天空要追尋其根本,即是六種氣候的盛衰,從而可以瞭解上部的情況。談論地面要關注其位置,即是六個階段的開始和結束,從而可以瞭解下部的情況。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所以如果觀察氣候交換,就可以知道安全和危險。

再進一步討論,天空的氣候下降,地面的氣候上升,一升一降,氣候在中間交換,人類生活在其中,萬物得以生存,這都是氣候交換的作用。因為天空沒有地面的上升就不能下降,地面沒有天空的下降就不能上升。天地之間互相升降,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天空的氣候不足,地面的氣候就會跟隨;地面的氣候不足,天空的氣候就會補充,運氣位於中間且應先行動。例如,如果司天剋制中運,那就是順利的;如果中運剋制司天,那就是逆境,對於在泉來說也是如此。

順利和逆境有著不同的生克關係,逆境也有大小之分,這只是古人對運氣初步的觀察。如果兩種氣候相結合,其現象和變化會截然不同,變化無窮。例如,四季有非正常的氣候變化,除了正常之外還有非常。四季有高低之差,差異中又有高低之分。在一百步之內,晴雨可能不同;在一千里之外,冷暖也可能不一樣。因此,觀察氣候的人必須考慮天空的因素,觀察地域適宜性的人必須考慮地面的因素。有智慧的人,應該根據常態來觀察變化,通過這個來觀察那個。

這樣,也許能理解古人尚未揭示的微妙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