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卷之三·雜疫 (7)
卷之三·雜疫 (7)
1. 羊毛疔
(與前瘟疫兼痧並羊毛掙大同小異,三症治各不同,故並存之。)
萬曆間金臺有婦人,以羊毛遍鬻於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內唯有羊毛。有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荍麥末塗之,毛落而愈。(荍,音喬。疑即北方之蕎麥。)
白話文:
萬曆年間,金臺(今陝西西安)有一名婦人,以羊毛遍賣於市集,突然消失不見。隨後,城中百姓紛紛長出泡瘤,這些泡瘤逐漸變大,疼痛難忍,許多人因此而死。奇怪的是,這些泡瘤裡面都含有羊毛。
有一位道人傳授了一個方子,以黑豆和蕎麥末塗抹患處,就能使羊毛脫落,病癒。
2. 纏喉風
其症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楊氏一字散。
雄黃(水洗),蠍稍,枯礬,藜蘆,牙皂(炙焦,各等分)
上共為細末,用一豆大納鼻中,搐之立效。
白話文:
患者喉嚨堵塞,飲食無法吞嚥,牙關緊閉,昏迷不醒。可用雄黃(水洗)、蠍子尾、枯礬、藜蘆、牙皂(烤焦,各等份)研磨成細粉,取一豆粒大小塞入鼻孔,迅速見效。
3. 赤瞎
其症兩目突然紅腫疼痛,此亦時疫也。救苦湯治之。
桂枝,連翹(去隔),紅花,細辛,歸尾,甘草(各一錢五),蒼朮(泔浸,焙),膽草(各七分),羌活,黃芩,麻黃,柴胡,防風,藁本,黃柏(各一錢),黃連(五分),生地,知母(炒,各一錢),白芍(二錢)
食遠服。
白話文:
患者出現雙眼突然紅腫疼痛的症狀,這也是時疫的表現。可以用救苦湯治療。
藥方如下:
- 桂枝、連翹(去隔)、紅花、細辛、歸尾、甘草(各一錢五分)
- 蒼朮(泔浸,焙)、膽草(各七分)
- 羌活、黃芩、麻黃、柴胡、防風、藁本、黃柏(各一錢)
- 黃連(五分)
- 生地、知母(炒,各一錢)
- 白芍(二錢)
4. 神鬼箭打
其症身痛有青筋,以亂髮擦痛處,髮捲成團而硬者方是此症。用金銀花濃煎湯飲之。不愈,再加甘草。發不卷不硬者非此症,不必服,另察脈與兼症治之。
白話文:
如果身體疼痛且出現青色血管凸起的情況,可以用凌亂的頭髮擦拭疼痛部位。如果是病症的話,頭髮會形成一團並變得堅硬。可以使用金銀花煮出濃厚的茶水來喝。如果不見好轉,可以在加入一些甘草。如果不是這種病症,頭髮不會變成這樣,就不用服用這個藥物,而是要根據脈象和其他症狀進行治療。
5. 霧氣
其症心煩少氣,頭痛項急,起則目眩欲倒,身微熱,戰掉不自安,時復憎寒,心中欲吐,吐時無物。新豬糞(不拘多少。)入上好黃酒中攪開,用細白絹濾出青汁,頓熱服之,盡劑。鋪厚,上蓋暖,覆臥取汗,天寒房內生炭,常令暖毋寒,寒則不汗。如汗出,候乾乃起,慎風冷,兼治瘧及風勞蟲毒。
白話文:
患者感到心煩意亂、呼吸短促、頭疼脖子僵硬,起身時頭昏眼花,想倒下,身體微微發熱,發抖不安,偶爾又怕冷,心裡想吐,但吐出來卻沒有東西。取新鮮豬糞(多少不拘),放入上等黃酒中攪拌均勻,用細白絹布過濾出青色的汁液,趁熱一次喝下。喝完後,蓋上厚被,用暖物覆蓋,臥床取汗。天冷時房間裡要生炭火,保持溫暖,不要讓患者著涼,否則不會出汗。如果出汗,等汗液乾了再起床,注意防風避寒。此方也可治療瘧疾、風勞和蟲毒。
6. 化金疫
其症初覺即昏不知人,不治即死。急以生豆令嚼,甘美不腥即是。以幕上有河字錢一文,放入喉中即化,有化至三四枚而愈者。
白話文:
當出現這種病症時,如果剛開始就感到昏迷、失去知覺,如果不治療就會死亡。可以嘗試用生豆子讓患者咀嚼,如果有甜美的味道且沒有腥味就是對症下藥了。在一個寫著“河”字的硬幣上放一枚錢,把它放到患者的喉嚨裡,它會立即融化掉。有些病人吞食到三、四個硬幣後就能康復。
7. 抱心疔
其症肚痛連心,兩脅脹滿,脊背痛,上連頭痛,痛極渾身強直,昏暈欲死。視其臍上必有紅絲一條,照心口蔽骨下二指挑斷其絲。又於兩肋骨端亦挑兩處,如前法。又於脊上對臍腎俞穴,上下各指半,再挑二處,如前法,皆將盤絲挑盡斷,皆以皂礬末納挑眼內令滿,以手揉之即愈。忌腥冷、豆腐、諸豆,並一切蔓生之物。三日後食發物,發所挑瘡口。
白話文:
患者腹痛劇烈,痛到胸口,兩側肋骨脹滿,背部疼痛,痛感蔓延至頭部,疼痛難忍,全身僵硬,昏昏欲睡,快要昏死過去。觀察患者肚臍上方,必有一條紅色絲線,這條絲線直通心口,在心口下方兩指處,將絲線挑斷。同樣方法,在兩側肋骨末端各挑斷兩處。再於背部對應肚臍的腎俞穴上下各半指處,再挑斷兩處,將所有絲線挑斷,並將皂礬末塞滿挑破的傷口,用手揉搓,即可痊癒。忌食腥冷、豆腐、豆類以及所有蔓生的植物。三日後,不可食用發物,以免挑破的傷口再次發作。
8. 瘟痧
其症惡寒發熱,或腹痛,似瘧非瘧,氣急喘逆,頭面腫脹,胸腹飽悶脹滿,或泄瀉下痢膿血。輕者牽連彌月,重者危急一時。治宜放痧,消食積為主,俟痧毒已泄,然後和解清理除其寒熱,健脾養血補其中虛。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些疾病的症狀:患者會感到寒冷、發燒、腹部疼痛,但又不像瘧疾那樣典型;還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咳嗽、面部浮腫、胸部和腹部不適、拉肚子甚至便血等情況。病情嚴重的人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陷入危險。
治療方法是先用刮痧法排出毒素,再配合飲食調理來消除食物堆積的情況。等到病人的痧毒已經排出了之後,可以使用一些藥物或者草本植物進行緩解,去除身體中的冷熱之感,同時也可以通過增強脾胃功能以及滋養血液等方式來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如果病情較輕的話,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康復;而對於那些病情比較嚴重的人來說,則可能會面臨生命危險的情況。
9. 宜識痧筋
凡痧有青筋、紫筋,或現於數處,或現於一處。必用針去其毒血,然後據症用藥。(按:輕者針即見效,不用服藥。)
白話文:
當出現痧症時,如果看到皮膚上有青色或者紫色的血管,這可能是痧症引起的毒素積聚在血液中的表現。需要用針刺出這些有毒的血液,再根據病情使用相應的草藥治療(注:輕微的情況下,只需要進行針灸就可以有效果,不需服用草藥)。
10. 放痧十則
一在頭頂心百會穴。一在兩眉中間印堂。一在兩眉稍窪陷處太陽穴。一在結喉兩旁。一在舌底下筋之兩旁。一在雙乳。(以上俱斜挑。)一在兩手背十指尖當中近甲薄肉。一在兩臂灣。一在兩足背十指尖當中近甲薄肉。一在兩腿灣。(以上但直刺。)
白話文:
頭頂百會穴、兩眉間印堂、兩眉稍太陽穴、結喉兩旁、舌下筋兩旁、雙乳,這些部位都斜著扎針。兩手背十指尖、兩臂灣、兩足背十指尖、兩腿灣,這些部位則直著扎針。
11. 放痧法
(原作刺痧,今改作放字,兼挑與刺二字言之。)
腿灣上下有細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紅色者便是。(皮白嫩者方顯紫紅色。)刺之則有紫黑毒血。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無毒血,反令人心煩,兩腿邊硬筋上筋不可刺,(硬筋,腿之大粗筋。其上筋,乃指靠皮之小筋言。)刺之恐令人筋吊,(縮也。)手臂筋色亦如此辨之。
至於宜針挑者,唯取挑破皮略見血。(如無血,手擠之。)至於指尖刺之太近指甲,令人頭眩。凡刺不可太深,銀針方佳,鐵性有毒。
錦按:兩腿灣、兩臂灣,止此二處宜尋痧筋刺之。余處亦不言痧筋,是無痧筋也。只按穴放之可耳。法有直刺、斜挑之異,故以放字該之。至於挑法,亦當有隨症施治者,如頭痛則挑印堂及太陽穴,胃痛則挑心窩,腹痛則繞臍挑之。脅痛則密挑兩肋以及挑肩井穴,挑背挑項,挑耳尖耳輪,挑腰挑軟肋,(數處皆諸痧必挑之穴。)俱用針斜挑皮擠血。
至於少商穴及兩手足指尖,乃系直刺,如無血亦須擠之。
白話文:
腿彎上下如果有細筋,顏色深青、紫色或深紅色,就是痧筋(皮膚白嫩的人才會顯現紫紅色)。用針刺這些痧筋就會流出紫黑色的毒血。腿上粗大的筋不能刺,刺了也不會流出毒血,反而會讓人心煩。腿邊兩側的硬筋和靠近皮膚的小筋也不能刺,刺了可能會造成筋攣(肌肉收縮)。手臂的筋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辨別。
針挑痧筋時,只要挑破皮膚稍微見血即可(如果沒有出血,可以用手擠一擠)。手指尖太靠近指甲的地方不能刺,會讓人頭暈。刺痧時不要刺得太深,用銀針比較好,鐵針有毒。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腿彎和手臂彎這兩個部位才會有痧筋可以刺。其他部位沒有痧筋,只要按照穴位放血即可。放血的方法有直刺和斜挑兩種,所以用「放」字來概括。挑痧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選擇,例如頭痛就挑印堂和太陽穴,胃痛就挑心窩,腹痛就繞著肚臍挑,脅痛就密集地挑兩側肋骨以及肩井穴,背痛就挑背部和頸部,耳痛就挑耳尖和耳輪,腰痛就挑腰部和軟肋,這些都是必須挑痧的穴位。這些穴位都要用針斜挑皮膚,擠出血液。
至於少商穴和兩手足指尖,則要用直刺,即使沒有出血也要擠壓。
12. 刮痧法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脅兩肩背臂之痧,用錢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紗線或㖦麻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白話文:
背部、頸部骨骼以及胸部和腋下的痧症,可以用銅板沾取香油來刮除;頭部、前額和腿部上的痧症,可以使用棉花織品或者麻布沾取香油來刮除;腹部和腰部肌肉中的痧症,則可用食用鹽用手搓揉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