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三·雜疫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疫 (7)

1. 羊毛疔

(與前瘟疫兼痧並羊毛掙大同小異,三症治各不同,故並存之。)

萬曆間金臺有婦人,以羊毛遍鬻於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內唯有羊毛。有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荍麥末塗之,毛落而愈。(荍,音喬。疑即北方之蕎麥。)

2. 纏喉風

其症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楊氏一字散

雄黃(水洗),蠍稍,枯礬,藜蘆,牙皂(炙焦,各等分)

上共為細末,用一豆大納鼻中,搐之立效。

3. 赤瞎

其症兩目突然紅腫疼痛,此亦時疫也。救苦湯治之。

桂枝連翹(去隔),紅花細辛,歸尾,甘草(各一錢五),蒼朮(泔浸,焙),膽草(各七分),羌活黃芩麻黃柴胡防風藁本黃柏(各一錢),黃連(五分),生地,知母(炒,各一錢),白芍(二錢)

食遠服。

4. 神鬼箭打

其症身痛有青筋,以亂髮擦痛處,髮捲成團而硬者方是此症。用金銀花濃煎湯飲之。不愈,再加甘草。發不卷不硬者非此症,不必服,另察脈與兼症治之。

5. 霧氣

其症心煩少氣,頭痛項急,起則目眩欲倒,身微熱,戰掉不自安,時復憎寒,心中欲吐,吐時無物。新豬糞(不拘多少。)入上好黃酒中攪開,用細白絹濾出青汁,頓熱服之,盡劑。鋪厚,上蓋暖,覆臥取汗,天寒房內生炭,常令暖毋寒,寒則不汗。如汗出,候乾乃起,慎風冷,兼治瘧及風勞蟲毒。

6. 化金疫

其症初覺即昏不知人,不治即死。急以生豆令嚼,甘美不腥即是。以幕上有河字錢一文,放入喉中即化,有化至三四枚而愈者。

7. 抱心疔

其症肚痛連心,兩脅脹滿,脊背痛,上連頭痛,痛極渾身強直,昏暈欲死。視其臍上必有紅絲一條,照心口蔽骨下二指挑斷其絲。又於兩肋骨端亦挑兩處,如前法。又於脊上對臍腎俞穴,上下各指半,再挑二處,如前法,皆將盤絲挑盡斷,皆以皂礬末納挑眼內令滿,以手揉之即愈。忌腥冷、豆腐、諸豆,並一切蔓生之物。三日後食發物,發所挑瘡口。

8. 瘟痧

其症惡寒發熱,或腹痛,似瘧非瘧,氣急喘逆,頭面腫脹,胸腹飽悶脹滿,或泄瀉下痢膿血。輕者牽連彌月,重者危急一時。治宜放痧,消食積為主,俟痧毒已泄,然後和解清理除其寒熱,健脾養血補其中虛。

9. 宜識痧筋

凡痧有青筋、紫筋,或現於數處,或現於一處。必用針去其毒血,然後據症用藥。(按:輕者針即見效,不用服藥。)

10. 放痧十則

一在頭頂心百會穴。一在兩眉中間印堂。一在兩眉稍窪陷處太陽穴。一在結喉兩旁。一在舌底下筋之兩旁。一在雙乳。(以上俱斜挑。)一在兩手背十指尖當中近甲薄肉。一在兩臂灣。一在兩足背十指尖當中近甲薄肉。一在兩腿灣。(以上但直刺。)

11. 放痧法

(原作刺痧,今改作放字,兼挑與刺二字言之。)

腿灣上下有細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紅色者便是。(皮白嫩者方顯紫紅色。)刺之則有紫黑毒血。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無毒血,反令人心煩,兩腿邊硬筋上筋不可刺,(硬筋,腿之大粗筋。其上筋,乃指靠皮之小筋言。)刺之恐令人筋吊,(縮也。)手臂筋色亦如此辨之。

至於宜針挑者,唯取挑破皮略見血。(如無血,手擠之。)至於指尖刺之太近指甲,令人頭眩。凡刺不可太深,銀針方佳,鐵性有毒。

錦按:兩腿灣、兩臂灣,止此二處宜尋痧筋刺之。余處亦不言痧筋,是無痧筋也。只按穴放之可耳。法有直刺、斜挑之異,故以放字該之。至於挑法,亦當有隨症施治者,如頭痛則挑印堂及太陽穴,胃痛則挑心窩,腹痛則繞臍挑之。脅痛則密挑兩肋以及挑肩井穴,挑背挑項,挑耳尖耳輪,挑腰挑軟肋,(數處皆諸痧必挑之穴。)俱用針斜挑皮擠血。

至於少商穴及兩手足指尖,乃系直刺,如無血亦須擠之。

12. 刮痧法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脅兩肩背臂之痧,用錢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紗線或㖦麻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痧,用食鹽以手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