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論治 (15)

1. 少陰經

乾燥發渴

少陰以君火主令,足少陰以癸水而化氣於君火,陽盛則丁火司權而化熱,陰盛則癸水違令而生寒,故百病之在少陰多是寒,而惟溫病之在少陰則化寒為熱。以其冬不藏精,水虧火泄,春夏感病,更值火旺水虛之候。其經貫腎絡肺而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腎者主水,人身水火對列,水枯而火亢,則人亡矣。

是宜清散皮毛,泄君火之亢而益腎水之枯也。紫玉丹主之。

紫玉丹,治少陰口燥舌乾,發熱作渴。

浮萍(三錢),生地(四錢),知母(二錢,酒洗),元參(三錢),炙草(一錢),天冬(二錢,去心),生薑(三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一方加丹皮、花粉,去知母、甘草名浮萍天冬湯。治同。

白話文:

【乾燥發渴】

在中醫理論中,少陰經主要受心火的影響,而足少陰經則由腎水調節,並在心火中轉化氣息。當陽氣旺盛時,丁火會佔據主導地位,產生熱象;反之,若陰氣過剩,癸水會違背正常運行,導致寒象。因此,發生在少陰經的疾病大多屬於寒性,但若是溫病影響到少陰經,則可能將寒象轉化為熱象。這是由於冬天未能妥善儲存精氣,導致腎水不足,心火過旺,到了春夏兩季,身體受到病邪侵襲,又逢心火旺盛、腎水虛弱的時機。由於少陰經貫穿腎臟,連接肺部,與舌頭根部相聯,所以會出現口乾舌燥、口渴的症狀。腎臟負責調節體內水分,人體的水與火必須保持平衡,一旦水分枯竭,火氣過旺,人就會陷入危急狀態。

對於這種情況,應採用清熱散風的方法,抑制心火的過度亢進,同時滋補腎臟的水分。治療此病症,可以使用紫玉丹。

【紫玉丹】,適用於治療少陰經引起的口乾舌燥、發熱口渴。

配方如下:浮萍(3錢)、生地(4錢)、知母(2錢,先用酒清洗)、元參(3錢)、炙草(1錢)、天冬(2錢,去除核心部分)、生薑(3錢)。

使用清水煎煮至大約半杯的量,趁熱服用,並蓋上衣物保暖。另一種配方是加入牡丹皮和花粉,去掉知母和甘草,稱為浮萍天冬湯,具有相同的療效。

2. 厥陰經

煩滿囊縮

厥陰以風木主令,手厥陰以相火而化氣於風木,治則木達而化溫,病則火鬱而生熱。以厥陰乙木原胎丁火,故厥陰之經,最易病熱,瘟病衛閉而遏營血,營郁是以發熱。而營藏於肝,方隆冬火泄,營血已傷騰沸,春夏感病,衛閉營遏,血熱更劇。其經自足走胸,行身之側,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手厥陰之火,扇以足厥陰之風,風烈火炎,煎迫營血,枯槁命殞,是宜清散皮毛,泄相火之炎,而滋風木之燥也。蒼霖丹主之。

蒼霖丹,治厥陰煩滿囊縮,發熱作渴。

浮萍(二錢),生地(四錢),芍藥(二錢),當歸(二錢,酒洗),丹皮(二錢),甘草(錢五),生薑(二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

厥陰發斑

瘟病傳至厥陰,邪熱斯甚,若木榮血暢,經臟潤澤,營熱不能內傳,六經既遍,別無出路,則鬱極外發而見紅斑。若營虛不能透發,過時斑見而色帶紫黑,營血敗傷,多至不救。是宜解表涼血,使其營熱發達,亦蒼霖丹主之。

吳又可用達原飲治瘟疫,善矣。但瘟之愈,終由汗解,往往有下後,而仍自解以汗者,是瘟疫之需汗也,恐急矣。因思能發瘟疫之汗者,莫過於浮萍,其性涼散,入肺經,達皮膚,發汗甚於麻黃,本草載之詳矣。間嘗以之治瘟疫,輒效。後又質諸北海老醫黃玉楸,頗與余意合。

用之數年,歷有成效,始敢筆之於書。並添三陰經治法,以補又可之所未及。第醫者,意也。茲不過規矩焉已耳。但有是方,未必有是病。神而明之,則又在存乎其人矣。

白話文:

【煩悶與睪丸收縮】

中醫認為厥陰經主要受風和木影響,手厥陰經則由相火轉化氣息,正常狀態下會促進木氣生長,溫和身體;生病時則會導致火氣鬱積,產生熱氣。由於厥陰經本身就有木胎火的特性,所以厥陰經最容易出現熱病。瘟病會讓身體防禦系統關閉,阻礙血液運行,血液鬱積因而發熱。而血液儲存在肝臟,冬天時肝火洩出,血液已經受到損傷,到了春夏之際如果再感染疾病,防禦系統關閉,血液被阻礙,熱度會更加劇烈。此經脈從腳延伸到胸部,沿著身體側邊行走,環繞生殖器官,連接肝臟,因此會出現煩悶與睪丸收縮的症狀。

手厥陰的火氣,加上足厥陰的風力煽動,風力強烈,火勢熾熱,煎熬血液,身體機能衰竭,應該要清熱散風,減緩皮膚的火氣,滋潤風木的乾燥。蒼霖丹是治療此症狀的主要藥物。

【蒼霖丹】,治療厥陰經引起的煩悶、睪丸收縮、發熱口渴。

藥材包含浮萍(二錢),生地(四錢),芍藥(二錢),當歸(二錢,先用酒清洗),丹皮(二錢),甘草(一錢五分),生薑(二錢)。

以清水煎煮成大半杯,趁熱服用,然後蓋上衣服,讓身體出汗。

【厥陰經爆發紅斑】

瘟病傳到厥陰經,邪惡的熱氣會非常嚴重。如果血液流動順暢,經脈和臟腑都得到滋潤,熱氣就不會向內傳播,六經都已經遍佈全身,沒有其他出口,那麼熱氣就會向外爆發,形成紅斑。如果血液虛弱無法爆發,過了時間纔出現紅斑,且顏色偏紫黑色,這表示血液已經受損,很多情況下無法挽救。應該要疏導表層,冷卻血液,讓血液的熱氣得以釋放,同樣使用蒼霖丹治療。

吳又可用達原飲來治療瘟疫,效果不錯。但是,瘟疫最終還是要靠汗水來解熱,有時候即使已經排便,仍然會自然出汗來解熱,顯示瘟疫確實需要汗水。我認為能夠引發瘟疫汗水的藥材,首推浮萍,它的性質涼散,可以進入肺部,達到皮膚,發汗的效果甚至比麻黃還要強烈,本草綱目有詳細記載。我曾經用它來治療瘟疫,效果顯著。後來我向北海的老醫生黃玉楸請教,他認為我的想法很合理。

使用多年,效果良好,我纔敢寫入書籍。同時我也補充了三陰經的治療方法,彌補吳又可的不足。醫學是一門藝術,這裡只是提供規則而已。但是有這種藥方,不一定會遇到這種病。要靈活運用,就看個人的智慧了。

3. 瘟症雜症治略

蓋聞粗舉其凡曰略。瘟疫中雜症亦復不少,而略之可乎?是蓋有說焉。吳又可《瘟疫論》中已言者不載,傷寒雜症門中治法,可以裁取通融者不載,未曾經驗與抄襲他人者不載。除此四者,雖欲不略而不能矣。蓋未敢師心也,無庸多贅也,若諱言略而詳之,是為畫蛇添足。

白話文:

聽說如果簡單地概括就是所謂的「略」。在瘟疫中的各種併發症也不少,難道我們可以簡單帶過嗎?這當中有它的道理。吳又可在《瘟疫論》中已經提到的內容就不重複提及,對於傷寒和其他綜合症狀的治療方法,如果能適應和融合的也不再列舉,還有那些沒有經過實踐驗證,或者只是抄襲他人的內容,同樣不會被包含進來。除了以上四點,即使想詳細說明也不可能了。因為不敢憑自己的主觀去闡述,也沒有必要添加太多冗餘的內容,如果故意避開「略」字而去詳細描述,那就是多此一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