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卷之三·雜疫 (5)
卷之三·雜疫 (5)
1. 老鼠掙
其症唇黑紫腫,咽喉腫痛,或胸膈膨脹。挑眉須角,(須疑作鬢。)見血即愈。或再挑兩肩中心。(句疑有錯誤。)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描述了一種病症:嘴脣黑色、紫色且腫脅喉嚨疼痛,胸部和上腹部感到不適。治療方法是用針刺眉毛和頭髮之間的地方,看到出血就表示治癒了。如果還沒有好轉,可以再次在肩膀中央進行針刺。需要注意的是,最後一句可能有些問題,可能存在誤寫或者遺漏的情況。
2. 蝦蟆掙
其症腹脹滿或疼痛。將肚臍周圍挑之,又挑小腹三四針即愈。
3. 海青掙
其症頭痛,掤頭打滾。用帶子扎住頭,然後將眉際、眼根、咽窩、頂心各處挑之即愈。忌風三日。(眼根即大眼角。)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如果出現了頭痛且有掄動身體的情況,可以使用繩索束緊頭部,接著在眉毛邊緣、眼睛內角、喉嚨凹陷和頭頂等部位進行刮痧治療,這樣就能痊癒。需要注意的是,在接下來三天要避免受涼風吹。其中「眼根」指的是大眼角的位置。
4. 眠羊掙
其症似睡,眉眼不開,轉身疼痛發脹,喝氣疼痛。治法挑尾巴骨根出血即愈。
白話文:
這種病症表現為像是在睡覺,雙眉和眼睛無法張開,翻身時會感到疼痛並伴有腫脹,吸氣時也會感到疼痛。治療的方法是挑刺尾骨的根部,使其出血,這樣就可以痊癒。
5. 野雀掙
其症渾身發紅,或前後心有紅黑紫眼,頭痛,脅脹。挑腋下六針,發一針而愈。(發字上下疑有落字。)用莧菜種煮水洗浴甚良。
白話文:
症狀是全身發紅,或是前胸和後背心部有紅、黑、紫的痣或斑,還有頭痛和肋部脹痛。在腋下針灸六針,針刺其中一針就能痊癒。使用莧菜的種子煮水洗澡效果很好。
6. 狐貍掙
其症頭痛,或乾噦發嘔,不思飲食,頭仰,渾身出汗,張口亂呼,譫語。用針挑咽窩、並前後心則愈。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描述的是:患者有頭痛、或者乾咳嘔吐的情況,不想吃東西,頭向上仰起,全身出汗,嘴張開胡言亂語。治療方法是使用針刺咽喉部位和前胸及背部的心腧穴,這樣就可以痊癒了。
7. 猿猴掙
其症坐臥不寧,心窩脹滿,口舌發青,指甲青,小腹疼。挑陰囊線即愈。
白話文:
這位患者表現出不安定的情緒和姿勢,感到胸悶、口腔和手指甲呈現青色,並且腹部疼痛。如果切開陰囊中的神經線,就能痊癒。
8. 莽牛掙
其症肚脅脹痛,心痛。翻起唇來挑裡邊,挑唇上牙花即愈。
9. 鷹嘴掙
其症肚脹疼,頭暈,眼黑,心內脹。用白礬水灌之,再挑後心及耳稍即愈。(又方,胡椒七粒,生薑七片,陳麥糠一撮,同研爛酒煎,去渣,調四錢服。)
松峰按:諸掙挑刺,隨即將惡血捻出為妙。有病深重者,挑刺無血,必用手極力捻之,見血即愈。諸掙遇有口噤不開者,用烏梅揩擦牙齦,涎出即開。蓋酸先入筋,木能剋土,使牙關痠軟則開矣。若用鐵器等攪之,恐傷其齒。
上諸掙症治,余得之岱宗石壁間,錄而藏諸篋笥,遇患是疾者,如法施治,歷有奇效。後余遊秦晉於太行道中,亦見黏一紙於壁前,所見者大同小異,俱變掙為翻,蓋因其方言各異耳,而症治則無殊也。因取而對較增訂之,以廣為流布,至其命名亦各有義意,甚毋以其涉俗而忽之。松峰再志。
白話文:
患者肚子胀痛、头晕眼黑、胸口闷胀,可用白矾水灌入,再用针挑后心和耳稍,即可痊愈。另一种方法是用胡椒七粒、生姜七片、陈麦糠一撮,研磨成糊状,用酒煎煮,去渣后服用四钱。对于深重的病症,挑刺时如果没有流出血液,就必须用力捻挤,直到流出血液才可痊愈。如果患者嘴巴紧闭无法张开,可以用乌梅擦拭牙龈,直到流出唾液即可。这是因为酸味先入筋,木克土,使牙关酸软便可打开。切忌用铁器等硬物刺激牙龈,以免伤齿。这些治疗方法,我曾在泰山石壁上发现并记录下来,遇到患有此病的患者,按照方法治疗,屡有奇效。后来我在秦晋太行山道中,也看到墙上贴着一张纸,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将“挣”字改为“翻”字,这是因为方言不同而已,治疗方法却是一样的。我将两者进行对比增订,以便广泛传播。这些名称也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不要因为这些俗语就忽视它们。
10. 赤膈類傷寒
(松峰曰:是皆疫症,實非傷寒也。)
凡胸膈赤腫疼痛,頭痛身痛,發熱惡寒,名赤膈傷寒,宜荊防敗毒散(見捻頸瘟)。加蔞仁(去油)、黃連、黃芩、紫金皮、元參、赤芍、升麻、白芷。如症有表復有里而胸膈赤腫疼痛者,雙解散(見絞腸瘟。)加蔞仁、黃連、紫金皮。如表症已退,大便燥實,胸膈腫痛者,涼膈解毒加蔞仁、枳殼、桔梗、紫金皮、赤芍。
白話文:
松峰說:這些都是瘟疫,實際上並非傷寒。
凡是胸部和膈膜發紅腫痛,頭疼身痛,發熱怕冷,叫做赤膈傷寒,應該服用荊防敗毒散(見捻頸瘟)。可以加入蔞仁(去除油分)、黃連、黃芩、紫金皮、元參、赤芍、升麻、白芷。如果症狀有表證又有裏證,並且胸部和膈膜發紅腫痛,則服用雙解散(見絞腸瘟),並加入蔞仁、黃連、紫金皮。如果表證已經退去,大便乾硬,胸部和膈膜腫痛,則服用涼膈解毒,並加入蔞仁、枳殼、桔梗、紫金皮、赤芍。
又宜稜針刺腫處出血。如半表半裡,胸膈腫痛者,小柴胡湯加桔梗、蔞仁、紫金皮、赤芍。
涼膈散
連翹(去隔),大黃(酒浸),甘草,梔子(炒黑),黃芩(酒炒),薄荷
加竹葉,生蜜煎。
白話文:
此外,可以用稜針刺破腫脹處讓它出血。如果症狀是半表半裡,胸膈部位腫痛,可以用小柴胡湯,再加入桔梗、蔞仁、紫金皮、赤芍。
另外,可以用涼膈散,包含連翹(去隔)、大黃(酒浸)、甘草、梔子(炒黑)、黃芩(酒炒)、薄荷,再加上竹葉,用生蜜煎服。
11. 黃耳類傷寒
凡耳中策策痛者,是風入腎經也。久則變惡寒發熱,脊強背直如痙之狀,曰黃耳傷寒。宜小續命湯加殭蠶(泡焙)、天麻(酒焙)、羌、獨,次用荊防敗毒散加細辛、白芷、蟬蛻(去足翅)、黃芩、赤芍、紫金皮。
小續命湯
防風,桂枝,麻黃,杏仁(泡,去皮、尖,研),川芎(酒洗),白芍(酒炒),人參,甘草,黃芩(酒炒),防己,附子(制。防己、附子少用。)
白話文:
耳朵裡持續疼痛,是風邪入侵腎經引起的。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怕冷發熱、脊柱僵硬、背部挺直如抽筋的症狀,叫做黃耳傷寒。治療可以用小續命湯加殭蠶(泡過再烘烤)、天麻(酒泡後烘烤)、羌活、獨活,之後再用荊防敗毒散加細辛、白芷、蟬蛻(去掉足翅)、黃芩、赤芍、紫金皮。
小續命湯的藥方包括防風、桂枝、麻黃、杏仁(泡水去皮尖後研磨)、川芎(酒洗)、白芍(酒炒)、人參、甘草、黃芩(酒炒)、防己、附子(炮製,防己和附子用量要少)。
12. 解㑊類傷寒
(按《素問》尺脈緩澀,謂解㑊。音亦,與此處所講不同。)
解者,肌肉解散。㑊者,筋不束骨。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體骨節解散懈墮,倦怠煩痛,飲食不美,食不知味,俗呼為痧病。《內經》名為解㑊。其原因或傷酒中濕,感冒風寒,房事過多,婦人或經水不調,氣血不和,皆能為此,似痧病實非痧病也。治宜先蘸熱水打其臂膊裡面,或以麻蘸水刮之,刮打必皆令其皮紅紫為度,更宜針刺十宣、委中二穴出血,當服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解」是指肌肉鬆弛。「倓」是指筋不能束住骨骼。這種病症看似寒冷但又不是真的冷,看似發燒但也不是真正的高溫,四肢關節鬆散疲憊,感到無力且有疼痛感,吃東西沒有胃口,食物的味道也變得模糊不清,常被稱作是「痧病」。在《黃帝內經》中則稱它為「解倓」。 造成這個疾病的可能因素包括:喝酒後受潮溼影響、感染風寒、性生活太頻繁或是女性月經不規律、血液循環不良等都可能會引發這類疾病。雖然看起來像是痧病,但它實際上並不是痧病。 治療方法可以先用熱水擦拭手臂內部,或者使用麻油沾水來刮擦,直到皮膚變紅紫色為止。此外還可以用針灸刺激「十宣」、「委中」兩個穴位,讓血液流出來。最後再服用「蘇合香丸」即可。
麝香,沉香,丁香,檀香(白者),香附,蓽茇,白朮,訶子(煨,去皮),硃砂,青木香,烏犀角(各二錢),薰陸香,龍腦(各一錢),安息香(二錢,為末,用無灰酒熬膏),蘇合油(入息香,內二錢)
白話文:
麝香、沉香、丁香、檀香(白色)、香附、蓽茇、白朮、訶子(煨過,去皮)、硃砂、青木香、烏犀角(各二錢),薰陸香、龍腦(各一錢),安息香(二錢,研成粉末,用無灰酒熬成膏狀),蘇合油(加入安息香,內二錢)
共為細末,用安息膏並煉蜜丸如彈子,蠟包。用時溫水化服一丸。(丸用蠟包,不出氣為妙。)
白話文:
把藥材磨成細粉末,再使用安息膏和煉製好的蜂蜜揉捏成像彈珠大小的丸狀,最後用蜂蠟包裹住。服用時,取一顆放入溫水中溶解後飲用。丸劑最好能用蜂蠟完全封閉,不讓氣味逸出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