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論治 (10)

1. 善後

瘟疫愈後,調養之方,往往不講,而抑知此乃後一段工夫,所關甚巨也。即如過飽者曰食復,腦怒者曰氣復,疲於筋力者曰勞復,傷於色欲者曰女勞復,載在經書,世皆知之,尚有時而觸犯。此外,人所最易忽者,猶有三焉,不在諸復之條者也。雖已愈多日,而氣血苟不充足,犯之隨有釀成終身之患者焉。

一曰淫欲,凡人房事,必撮周身之精華以泄,氣血未充,七日未能來復,欲事頻數,勢必積損成勞,尫羸損壽。一曰勞頓,或遠行或作苦,疲弊筋力,當時不覺,將來肢體解㑊,未老先衰,其苦有莫可名言者。一曰忍飢,愈後凡有覺餓,必得稍食,萬毋強耐,過時反不欲食,強食亦不能化,是飢時既傷於前,強食又傷於後,中州敗而肺金損,則勞嗽,脾胃之病成矣。三者人多忽之,故不可不謹。

白話文:

[善後處理]

在瘟疫康復後,對於如何調理身體的方法,往往被忽略,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比如說,吃得太多叫做「食復」,過度生氣叫做「氣復」,過度勞累叫做「勞復」,因性生活過度而傷身叫做「女勞復」,這些都在古籍中有記載,世人雖然都知道,但還是會不小心觸犯。

除此之外,人們最容易忽略的還有三個方面,這些並不在上述的復發類別裡。即使已經康復很多天了,但如果氣血還未完全恢復,一旦犯了這些禁忌,隨時都可能導致終身的健康問題。

第一個是過度的性行為,每次性行為都會消耗全身的精華能量,如果氣血尚未完全恢復,一個禮拜內都無法完全恢復,若頻繁進行性行為,勢必會累積損耗,導致體弱多病,甚至減短壽命。

第二個是過度勞累,無論是長途跋涉或是過度勞動,都會讓身體疲憊不堪,當下可能不會立刻感到不適,但未來可能會出現肢體乏力,未老先衰的情況,那種痛苦難以言喻。

第三個是忍饑,康復後只要感到餓,就應該適量進食,千萬不要硬撐,錯過了進食時間反而會沒有胃口,即使勉強吃下,身體也無法消化,這樣一來,前面因為飢餓受傷,後面又因為勉強進食而受傷,中焦功能受損,肺部也會受影響,可能會導致勞嗽,脾胃疾病也就跟著產生了。這三個點,人們常常忽略了,所以不得不小心對待。

2. 瘟疫六經治法

3. 太陽經

頭痛熱渴

太陽以寒水主令,手太陽以丙火而化氣於寒水,陰勝則壬水司氣而化寒,陽勝則丙火違令而化熱,故太陽以寒水之經,而易於病熱。冬不藏精,相火升泄,傷其寒水閉蟄之氣,火旺水虧已久,及春夏感病,衛閉營郁,寒水愈虧,故受病即發熱作渴而不惡寒也。太陽在六經之表,是以感則先病。

其經自頭下項,行身之背,故頭項痛而腰脊強。肺主衛,肝主營,而總統於太陽。太陽之經,在皮毛之部,營衛者,皆皮毛之所統轄。瘟病衛閉而營郁,法當清營熱而泄衛閉。治宜涼金補水而開皮毛,元霜丹主之。

元霜丹,治太陽頭項痛,腰脊強,發熱作渴。

浮萍(三錢),麥冬(二錢,去心),元參(二錢),丹皮(二錢,酒洗),芍藥(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三錢,切),大棗(二枚,劈)

水煎,熱服,覆衣取少汗。一方去元參、麥冬,治同。

身痛脈緊煩躁無汗

瘟疫在太陽,脈浮、頭痛、發熱、汗出,以風強而氣不能閉也。若脈浮而緊,發熱惡寒,身痛腰疼,煩躁無汗而喘促者,是寒束而邪不能泄也。蓋瘟疫有汗,寒疫無汗,以風性疏泄,而寒性閉藏,衛陽過閉,邪不能泄,營郁莫達,則煩躁喘促。與傷寒同治,宜以浮萍黃芩,清散經絡之熱也。

浮萍黃芩湯

浮萍(三錢),黃芩(一錢),杏仁(二錢,泡去皮、尖),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大棗(二枚,劈),流水煎大半杯,溫服,覆衣。

煩熱燥渴

(煩熱燥渴與前發熱作渴不同。故用白虎而不用元霜矣。)

病在太陽經,未入陽明之腑,不至遽生煩渴。若陽明燥盛之人,經熱外遏,燥氣內應,則見煩渴。陽明從燥金化氣,腑燥發作,故有燥熱便難之症。今腑燥未作,胸燥先動,是以煩渴生焉。其太陽表症未解,宜浮萍石膏湯清金而解表,絕其燥熱入腑之源。表症已解,第以白虎加元麥湯清燥生津。氣虛者加人參以益氣,因表解而陽虛,恐燥去而陽亡也。

白虎加元麥湯,治太陽經罷,煩熱燥渴。

石膏(三錢,煅),知母(一錢),甘草(一錢),粳米(一撮),元參(二錢),麥冬(三錢,去心),

流水煎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

人參白虎加元麥湯,治太陽經罷,氣虛煩渴。

石膏(三錢,煅),知母(錢半,酒炒),炙草(一錢),粳米(一撮),人參(一錢),元參(二錢),麥冬(三錢,去心)

流水煎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

白話文:

[太陽經]

頭痛熱渴

太陽經屬於寒水,但手太陽經由丙火轉換氣息於寒水中。如果陰氣佔優勢,壬水就會開始控制氣息,導致寒冷;反之,如果陽氣過剩,丙火會違背寒水的指令,轉為熱氣。所以太陽經雖然屬寒水,卻容易產生熱病。冬天如果不能藏精,相火上升,傷害了寒水封閉的力量,久而久之,火氣旺盛,水分不足。等到春夏兩季生病時,防禦系統閉塞,營養物質無法流通,寒水更為缺乏,所以一旦生病,就會出現發燒口渴,但不會怕冷。太陽經位於六經的表面,因此一旦受到感染,就會最先出現症狀。

太陽經從頭部往下到頸部,沿著背部運行,因此頭頸部疼痛且腰部僵硬。肺負責防禦系統,肝負責營養物質,而這兩者都由太陽經統管。太陽經的部位在皮膚和毛髮,防禦和營養物質都歸皮膚和毛髮管理。瘟疫病使得防禦系統閉塞,營養物質無法流通,治療上應該要清除營養物質的熱氣,並打開防禦系統。治療方式應該是降溫補水,並開通皮膚和毛髮,這就是元霜丹的作用。

元霜丹,治療太陽經頭頸部疼痛,腰部僵硬,發燒口渴。

主要成分包括浮萍、麥冬、元參、牡丹皮、芍藥、甘草、薑和大棗。煎煮後熱服,穿好衣服讓身體微微出汗。還有一個配方是去掉元參和麥冬,效果相同。

身痛脈緊煩躁無汗

瘟疫影響太陽經,脈搏浮動、頭痛、發燒、出汗,這是因為風力太強,氣息無法閉合。如果脈搏浮動且緊繃,發燒又怕冷,全身疼痛,腰疼,煩躁無汗且呼吸急促,這是因為寒氣束縛,邪氣無法排解。一般來說,瘟疫會出汗,寒疫則不會出汗,因為風具有疏散性,而寒氣具有封閉性。防禦系統過度閉合,邪氣無法排解,營養物質無法流通,就會產生煩躁和呼吸急促。治療方式和感冒相同,應該使用浮萍和黃芩來清散經絡的熱氣。

浮萍黃芩湯

主要成分包括浮萍、黃芩、杏仁、甘草、薑和大棗。用流水煎煮,溫服,穿好衣服。

煩熱燥渴

(煩熱燥渴和前面的發燒口渴不同,所以使用白虎湯,而不是元霜丹。)

如果疾病還在太陽經,尚未進入陽明腑,就不會立即出現煩渴。但如果陽明腑的燥氣旺盛,經絡的熱氣從外面抑制,燥氣從裡面應對,就會出現煩渴。陽明腑從燥金轉換氣息,腑燥發作,因此會有燥熱和便祕的症狀。現在腑燥尚未發作,胸部的燥氣已經開始活動,因此會產生煩渴。如果太陽經的表面症狀尚未解決,應該使用浮萍石膏湯來清熱解表,防止燥熱進入腑臟。如果表面症狀已經解決,就應該使用白虎加元麥湯來清除燥氣,滋潤身體。如果氣血不足,可以加入人參來補氣,因為表症已經解決,但陽氣可能虛弱,害怕燥氣消失後,陽氣也會消失。

白虎加元麥湯,治療太陽經結束後,煩熱燥渴。

主要成分包括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元參和麥冬。用流水煎煮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

人參白虎加元麥湯,治療太陽經結束後,氣血虛弱,煩渴。

主要成分包括石膏、知母、炙草、粳米、人參、元參和麥冬。用流水煎煮至米熟,取大半杯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