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7)
卷之二·論治 (7)
1. ⿱㓁奄熨法
生蔥,生薑,生蘿蔔(如無,以子代之。)
錦按:原方云蔥姜各數兩,蘿蔔倍之。愚意不如隨症加減更妙。如有表邪或氣滯者,生蔥為君;寒多者,生薑為君;痰食滯者,蘿蔔為君。泛用各等分,或蔥多些亦可。
上用各數兩,共搗微爛,過爛則成水難包。入鍋炒熱住火,用布包出一半,熨患處。冷則將鍋中熱者再包出熨之,輪流更換,覺透為度,無不開通,汗出而愈。
白話文:
【奄熨法】
使用新鮮的大蔥、生薑及生蘿蔔(若找不到生蘿蔔,可用蘿蔔籽代替)。
根據原方,大蔥和生薑各需數兩,蘿蔔則需加倍。但個人認為,根據病情適量增減會更好。例如,若有外感或氣滯的情況,應以大蔥為主;若體內寒氣較重,則以生薑為主;若是有痰飲或消化不良,則以蘿蔔為主。一般來說,這三種材料可以等量使用,或者大蔥的比例稍微高一些也無妨。
取上述材料數兩,一起搗碎至微爛即可,太爛的話會變成汁水,不易包裹。然後將其放入鍋中炒熱,關火後,用布包裹一半,敷在患處。當藥材冷卻後,再從鍋中取出熱的藥材包裹敷在患處,如此交替使用,直到感覺到藥效已完全穿透皮膚為止,此療法能讓經絡暢通,患者通常會出汗,病情也會得到改善。
2. 助汗
古有汗吐下三法,而汗居其首者,以邪之中人,非汗莫解也。吐雖有散意,尚待汗以成厥功。下之有急時,因難汗而始用。此是不論傷寒、瘟疫,而汗之之功,為甚巨矣。瘟疫雖不宜強發其汗,但有時伏邪中潰,欲作汗解,或其人秉賦充盛,陽氣衝激,不能頓開者,得取汗之方以接濟之,則汗易出,而邪易散矣。茲謹擇和平無礙數方以備用。
倘瘟疫之輕者,初覺即取而試之,又安知不一汗而解乎。
姜梨飲,治久汗不出。
大梨一個,生薑一塊
同搗汁入童便一盅,重湯頓服。
取汗方,用新青布一塊,冷水或黃連水浸過,略擠干,置胸上良久,布熱即易之,須臾,當汗出,或作戰汗而解。夏月極熱用此法,他時斟酌用之。凡瘟症,熱在上中焦皆可用之,清熱解毒,邪解而汗出,非能發汗也。
又取汗方
蒼朮,羌活,白礬
等分,生薑汁為丸,彈子大。每用一丸,男左女右,緊攥,對前陰處。再吃蔥湯取汗。
點眼取汗方
冰片(一分),枯礬(一錢),粉草(錢半)
共為細末,蘸無根水點眼角,先飲百沸水一二碗,點後,兩手緊搬兩肩,屈膝片時即汗。二三次,汗透即愈。
塞鼻手握出汗方,譫語,循衣摸床,形如醉人,且如猴像,呃逆目赤。俗云猴症,實陽毒也。
麝香,黃連,硃砂(各三分),斑蝥(一分)
共為細末,棗肉為丸。銀硃三分為衣,作兩丸,用絹包,一塞鼻內,男左女右。一握手中,出汗即愈。
松峰按:此即俗云猴藥也。然此名不見經傳,細參其方,亦未可厚非,故亦能取效。麝香以開竅,黃連以清熱,硃砂以逐邪,用斑蝥之毒以攻疫毒,棗以和營衛,銀硃以發散,頗有至理存焉。
蔥頭粳米粥,治時瘟取汗。
白粳米(一碗),蔥頭(連須二十根)
加水煮粥,煮一滾,滾服取汗。(曾出汗者不用。)
洋糖百解飲,治瘟疫並傷寒。
白糖(五錢)
陰症,蔥湯下。陽症,百沸湯下。暑症並中熱、中暍,(暍,暑熱也。太陽中熱為暍,其症汗出惡寒,身熱而作渴。)新汲水下。虛症,米湯下。實症,陳皮湯下。傷食,山楂湯下。結胸,淡鹽湯下。蛔厥,烏梅花椒湯下。緊沙腹痛,新汲水下。血崩,鍋臍煤湯下。
掌中金,治傷寒、瘟疫,不論陰陽,已傳經與未傳經。
蒼朮,姜(瘟病用生者,傷寒用乾者。),白礬(飛),銀硃(原方無此。新增入。)
等分為末。先飲熱綠豆濃湯,次將藥末五分(五分可疑。)男左女右,攤手心內,搦緊,夾腿腕側臥,蓋被取汗。
瘟疫初覺,蔥白數根生搗,能飲者用黃酒,不飲者滾水沖服。
丹礬取汗方,治瘟疫。
黃丹,胡椒,白礬(各一兩),馬蜂窩(五錢)
為末。蔥搗成膏,手捏,男左女右,對小便處,取汗效。
白話文:
古時候有發汗、催吐、瀉下這三種治病方法,而發汗排在第一位,是因為邪氣侵入人體,不用發汗的方法就無法解除。催吐雖然有疏散邪氣的意思,但仍需靠發汗來完成它的功效。瀉下則是在病情緊急、發汗困難時才使用。因此,無論是傷寒或瘟疫,發汗的功用都非常重要。
瘟疫雖然不適合強行發汗,但有時潛伏的邪氣攻破防線,想要透過發汗來解決,或者病患本身體質強壯、陽氣旺盛,無法馬上發汗時,就可使用發汗的藥方來輔助,這樣汗就容易排出,邪氣也容易散去。這裡謹慎選擇一些平和無害的藥方,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瘟疫病情較輕,剛開始感覺不適時就可嘗試這些方法,或許一發汗就能痊癒。
姜梨飲,治療久久無法出汗的情況。
大梨子一個,生薑一塊,一起搗爛取汁,加入一杯童子尿,隔水加熱後服用。
發汗方,用一塊新的青布,用冷水或黃連水浸濕,稍微擰乾,放在胸口上,等布變熱就更換,很快就會出汗,或者出現戰慄性出汗而痊癒。夏天非常炎熱時可用此法,其他時候斟酌使用。凡是瘟病,熱邪在身體上、中部的都可使用,有清熱解毒的效果,邪氣消散後自然出汗,並非刻意發汗。
又一發汗方
蒼朮、羌活、白礬,等份磨成粉,用生薑汁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使用一丸,男性放在左手,女性放在右手,緊緊握住,對著陰部。然後再喝蔥湯來幫助發汗。
點眼發汗方
冰片(一分)、枯礬(一錢)、甘草粉(一錢半),一起磨成細末,沾無根水點在眼角,先喝一兩碗滾燙的開水,點藥後,雙手緊抓兩肩,屈膝一會兒就會出汗。兩三次後,汗出透徹就可痊癒。
塞鼻手握發汗方,治療說胡話、摸索床邊、行為像醉酒的人、像猴子一樣、打嗝、眼睛發紅等症狀。俗稱「猴症」,其實是陽毒。
麝香、黃連、硃砂(各三分)、斑蝥(一分),一起磨成細末,用棗泥做成藥丸,再用銀硃裹住,做成兩丸,用絹布包住,一丸塞在鼻孔裡,男性塞左邊,女性塞右邊,另一丸握在手中,出汗就會痊癒。
松峰按:這就是俗稱的「猴藥」。雖然這個名稱沒有在經典醫書中記載,但仔細研究這個藥方,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妥,所以也能產生效果。麝香用來開竅,黃連用來清熱,硃砂用來驅除邪氣,用斑蝥的毒性來攻克疫毒,棗子用來調和營衛,銀硃用來發散,其中有很深的道理。
蔥頭粳米粥,治療時疫發汗。
白粳米(一碗)、蔥頭(連根鬚二十根),加水煮粥,煮開後立刻服用,幫助發汗(已經出過汗的人就不用此方)。
洋糖百解飲,治療瘟疫和傷寒。
白糖(五錢)
陰症,用蔥湯送服;陽症,用滾燙的開水送服;暑症以及中暑,用剛打上來的水送服;虛症,用米湯送服;實症,用陳皮湯送服;傷食,用山楂湯送服;胸部結塊,用淡鹽湯送服;蛔蟲引起的腹痛,用烏梅花椒湯送服;肚子緊縮疼痛,用剛打上來的水送服;崩漏,用鍋底灰水送服。
掌中金,治療傷寒、瘟疫,無論是陰症陽症,也不論是否已傳到經絡。
蒼朮、生薑(瘟病用生的,傷寒用乾的)、飛過的白礬、銀硃(原方沒有,新增入),等份磨成粉。先喝熱的濃綠豆湯,然後將藥粉五分(五分可能不對。)男性放在左手心,女性放在右手心,握緊,夾在大腿內側,側身躺下蓋上被子發汗。
瘟疫剛開始發作時,將幾根蔥白搗爛,能喝酒的人用黃酒送服,不能喝酒的人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丹礬發汗方,治療瘟疫。
黃丹、胡椒、白礬(各一兩)、馬蜂窩(五錢),磨成粉。將蔥搗成泥,用手捏住,男性放在左手,女性放在右手,對著小便的地方,可以有效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