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論治 (13)

1. 呃逆

瘟疫呃逆不止者,大是凶候。余在長安治賀水部蓮友,患瘟發黃,而兼呃逆,用承氣輩加茵陳與服,大便行而黃漸退,惟呃逆不止,更兼喘而痰壅,眾皆謂不治,適得鮮花粉數枚,大如臂,搗爛少加水,濾汁數碗,外用前胡、枳殼、橘紅、香圓、柿蒂,煎出,兌花粉汁頻服,一晝夜服盡,呃逆稍止,瞬息復作,又令其仍將前藥再作一劑,入碗內,用箸一雙,十字加於碗上,令病者自持碗,於箸之四空處,每空吸藥一口,圓轉挨次吸之,持碗不得換手,一順吸去。(此泛常飲水治呃良方,以以之服藥,冀其獲效。

)服後覺漸輕,然時作止,又遲二三日始愈。若諉之不治,不幾誤人性命乎!再者,瘟疫打呃皆熱症,丁香四逆輩,斷不可用。

白話文:

【呃逆】

在瘟疫期間,如果病人持續呃逆不停,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我在長安為水部的賀蓮友治病,他同時患有瘟疫黃疸和呃逆,我使用了承氣湯類的藥物加上茵陳讓他服用,他的大便通暢,黃疸也逐漸消退,但呃逆的情況仍然沒有改善,而且還伴隨著喘息和痰多的症狀,眾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無法治療。

恰巧當時得到了幾個新鮮的花粉,形狀大如手臂,我把這些花粉搗碎,稍微加些水,然後濾出數碗的花粉汁。另外,我還使用了前胡、枳殼、橘紅、香圓和柿蒂煎煮,將煎好的藥汁與花粉汁混合,讓患者頻繁服用。經過一天一夜的治療,患者的呃逆現象稍有緩解,但不久又再次出現。我讓他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並用筷子夾在碗上形成十字形,讓患者自己端著碗,從筷子的四個空隙中逐一吸飲藥汁,全程不能換手,要順序地吸飲。

服用後,患者感覺到病情逐漸減輕,但仍時好時壞,直到兩三天後才完全康復。如果我們放棄治療,豈不是誤人生命!此外,瘟疫引起的呃逆都屬於熱性病症,使用丁香或四逆湯等藥物是絕對不可以的。這是一種常見的用水飲治呃逆的有效方法,用於服藥,希望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2. 搖頭

頭為諸陽之會,陽脈有乘,則頭為之動搖。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多因風火上乘所致,風木動搖之象也。古人治此,有灸百會、風府等穴者,吾終不以為然,頭之所以搖,以熱極生風故耳。清其邪熱,其搖自定,何必用火攻耶。又有心絕而搖頭者,心絕則神去而陰竭,陽獨無根,不能自主所以搖頭。

白話文:

[搖頭]

頭部是所有陽脈的交會點,一旦陽脈受到幹擾,頭部就會不由自主地搖晃。古書上說,各種風病導致的搖晃和暈眩,通常都是因為肝臟功能失調所引起。這大多是因為風火上攻導致的,就是風木在體內搖晃的現象。對於這種狀況,古人常使用針灸百會、風府等穴位來治療,但我始終認為這種方法未必合適。頭部之所以搖晃,主要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進而產生風象。只要能清除體內的邪熱,頭部自然就不會再搖晃,何必再用火療呢?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心臟衰竭導致的搖頭。當心臟衰竭,精神散失且體內陰氣枯竭,只留下孤單的陽氣,無法自我控制,因此出現搖頭的現象。

3. 瘛瘲

(音熾縱。瘛與瘈字異。瘈音記,狂也。瘋狗曰瘈狗。)

筋急而縮為瘛。筋緩而伸為瘲。或縮或伸而不止者,為瘛瘲,與小兒之發搐相似,亦有嘴眼歪邪,角弓反張,有類於發痙與中風者,皆瘛瘲之類。此症多屬於風,風主動搖也。而致此之由不一。有瘟病熱極而生風者;有其人本虛,因汗下後血虛而然者;有因汗後,冒風而然者;有汗下後,因驚惱而然者;有風溫被火而然者。(此症絕少。

)大抵此症,熱極生風只一條,而虛者有數端。虛者投以寒劑,立見危殆。若未經汗下,只因風火相扇者,當平肝木,降心火,佐以和血之藥。蓋心屬火主脈,肝屬木主筋,火為熱,木生風故耳。藥則用羌活、防風、全蠍、殭蠶、柴胡、天麻、生地、麥冬、白芍、丹皮、當歸、川芎之類。如熱甚,黃連、梔子、膽草、黃芩,俱可酌用。

有痰者,加蔞仁、膽星、竹瀝。若汗下後,稍涉虛弱,或冒風,或因驚因氣惱而瘛瘲者,斷不可用寒劑,養血祛風湯主之。至於汗下後多日,傳變而為瘛瘲,以及出汗露風,汗出不透與被火劫等瘛瘲,俱載傷寒門中,茲不贅。

養血祛風湯(自定新方。)

熟地,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川芎(酒洗),半夏(制),殭蠶(泡去涎,焙),天麻(酒蒸)

生薑、大棗為引。若虛甚者,加人參;有風者,酌加羌活、白芷、柴胡、防風。

白話文:

【抽搐】

肌肉緊繃收縮的情況稱為「抽」,肌肉鬆弛拉長的情況叫做「搐」。無論是持續性收縮或拉長的現象,我們都稱之為「抽搐」,這種情況跟小孩的突然抽筋類似。也可能會出現口眼歪斜,身體呈弓形反張的姿態,看起來像是癲癇發作或中風,這些都是抽搐的範疇。這種病症多是由於風邪所致,因為風邪容易導致搖晃震顫。然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種。有的是因為感染熱病後極度高熱產生風邪;有的是本身體質虛弱,在流汗或下痢後造成血虛所導致;有的是流汗後不慎吹風所致;有的是在流汗或下痢後,因為驚嚇或煩惱所致;有的是風熱疾病後因火氣過旺所導致。

大體上來說,極度高熱產生風邪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虛弱導致的情況有好幾種。如果虛弱的病人使用了寒涼的藥物,可能會立即陷入危險。如果沒有流汗或下痢的情況,只是因為風火互相煽動所致,應該平息肝臟的活動,降低心臟的火氣,同時輔以調節血液的藥物。因為心臟屬火,負責控制脈搏,肝臟屬木,負責控制肌肉,火氣代表熱力,而木生風,就是這個道理。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羌活、防風、全蠍、殭蠶、柴胡、天麻、生地、麥冬、白芍、丹皮、當歸、川芎等等。如果熱氣非常嚴重,黃連、梔子、膽草、黃芩,都可以酌情使用。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蔞仁、膽星、竹瀝。如果在流汗或下痢後,稍微有些虛弱,或者不慎吹風,或者因為驚嚇或煩惱而導致抽搐,絕對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應該使用養血祛風湯。至於在流汗或下痢後多日,病情轉變成為抽搐,以及流汗後吹風,汗液未完全排出或被火氣所困的抽搐,都在傷寒的範疇內,這裡不再贅述。

養血祛風湯(自創新方。)

熟地,當歸(用酒清洗),白芍(用酒炒),川芎(用酒清洗),半夏(製造過),殭蠶(用水浸泡去掉涎水,烘烤),天麻(用酒蒸)

薑片、大棗作為引導。如果非常虛弱,可以加入人參;如果風邪較重,可以酌情添加羌活、白芷、柴胡、防風。

4.

瘟疫鮮有不渴者,故弗可以不講也。邪在表則不渴,在裡則渴。三陽雖亦有渴症,但不如三陰之甚也。故太陰腹滿嗌乾,少陰口燥舌乾而渴,厥陰則消渴矣。(飲水多,而小便少,熱能消水故也。)瘟病之渴,一於為熱,初傳則熱微而渴微,傳深則熱甚而渴甚,但未有不見兼症而獨渴者。施治當先問其所飲欲冷欲熱,欲多欲寡。

(飲多飲冷屬熱。)更須審其表裡經臟,曾否汗下。於瘟疫初起及九傳與六經治法中,細尋症脈,斟酌用藥。第治其瘟邪,而渴自除矣。倘不應,當於傷寒發渴條中採取施治。所最要者,飲水常使不足,毋令有餘。不甚渴而多飲則悸動支結,喘咳、䭇(同噎。)噦,腫滿泄瀉,小便不利諸症起矣。

然又不可禁飲。凡瘟症有欲愈而思飲者,蓋得水則能和胃氣而汗解也。禁飲多致悶亂不救。

白話文:

【口渴】

瘟疫患者很少不會感到口渴的,所以我們不能不談論這個問題。如果病邪在身體表面,通常不會感到口渴;但如果病邪深入到身體內部,就會感到口渴。雖然三陽病症也可能出現口渴,但不像三陰病症那樣嚴重。例如,太陰病症會導致腹部脹滿和咽喉乾燥,少陰病症會引起口腔乾燥和舌頭乾渴,而厥陰病症則會引發消渴症(即大量喝水,但排尿量卻不多,這是因為熱能消耗水分所致)。

瘟疫引起的口渴,主要由體內熱度引起。疾病初期,熱度輕微,口渴也會較輕微;隨著疾病加重,熱度增加,口渴也會更加嚴重。然而,一般來說,單純的口渴很少出現,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治療時,首先應該詢問病人想要喝冷飲還是熱飲,以及飲水量的多少。

(如果病人選擇多喝冷飲,這表示體內有熱。)還需進一步判斷病情是屬於表證還是裏證,是否已經進行過發汗或瀉下的治療。在瘟疫初期,或是疾病傳變至九傳或六經階段,應仔細觀察症狀和脈象,謹慎使用藥物。只要治療好瘟疫本身,口渴自然會消失。若治療無效,可以參考感冒引起的口渴治療方法。

最重要的是,確保病人喝水不過量,避免產生水濕。若不是很渴卻大量飲水,可能會導致心悸、肢體結實、喘息咳嗽、吞嚥困難、腫脹、腹瀉、小便不暢等症狀。

然而,也不能禁止病人喝水。有些瘟疫患者在病情好轉時會想喝水,因為攝取水分有助於調和胃氣,促進出汗,達到解病的效果。若禁止喝水,可能導致病人悶亂,甚至無法救治。

5. 腹痛

瘟疫雖屬熱症,而腹痛則有寒熱之殊,但熱則其常,而寒則其變也。寒痛多有所因,或服涼藥過多,或不宜用涼藥而妄投,或恣意大食生冷物,或汗下後正氣虛而感寒,皆能致痛。或因病中惱怒氣滯,積食者亦有之,無故而痛者絕少。即有之亦必因腹素有積,因瘟病而觸發之者也。

凡腹痛,但將涼水與飲而試之,若飲水痛稍可者屬熱,痛劇者屬寒。若繞臍鞕痛,大便結實,煩滿而渴,氣粗噎氣者,皆屬燥屎與實熱痛也,急用承氣等下之。因食積痛者,更有惡食噁心,噫氣腐臭等症,治亦同。若小腹鞕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黃者,屬蓄血,亦用寒劑加行血藥,下盡黑物自愈。

凡實熱痛,必脈來沉實有力。若微弱者,仍當詳審,從緩治之。若飲水愈痛,或時綿綿微痛,不甚亦不止,重按則愈,腸鳴泄利,澄澈清冷,口吐苦涎,此為寒痛,當用溫藥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嘔吐瀉利者,急用熱藥救之,(瘟病殊少此症。如有,必因過服涼藥生冷,感寒。

)但須詳脈之有力無力。如腹痛而兼身大發熱,惡飲水,嘔惡,腸鳴如流水聲,此表熱(邪熱。)內寒也,先溫其里,次解其表。

白話文:

【腹痛】

儘管瘟疫通常屬於熱性疾病,但腹痛的情況卻分為寒性和熱性兩種,其中熱性是較常見的情況,而寒性則相對較罕見,是一種異常狀態。寒性腹痛通常有其特定原因,可能是服用過量的寒涼藥物,或是不適合使用涼藥卻胡亂服用,又或者是大量食用冰冷的食物,再者,可能是在出汗或排便後身體正氣虛弱時感受寒氣,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腹痛。另外,有些腹痛是由於生病期間情緒煩躁或生氣導致氣滯,或是食物積滯所引起,無緣無故出現的腹痛非常少見。即便偶爾發生,也往往是因為腹部原本就有積聚,因感染瘟疫疾病而被引發出來。

對於任何腹痛的情況,可以嘗試讓患者飲用冷水來判斷,如果飲水後疼痛稍微減輕,則屬於熱性腹痛;如果疼痛加劇,則屬於寒性腹痛。若疼痛圍繞肚臍周圍,且大便乾硬、固結,伴有煩躁、口渴、呼吸急促以及打嗝等症狀,這都是乾燥的糞石或是實熱引起的腹痛,應立即使用承氣湯等藥物進行通便。因食物積滯導致的腹痛,通常會伴有厭食、噁心、打嗝時散發腐臭味等症狀,治療方式相同。若是小腹部疼痛,小便順暢,但大便黑色,同時伴有黃疸的現象,這屬於血液淤積所致,應使用寒性藥物加上活血化瘀的藥物,將黑色物質排出後,病情自然痊癒。

對於實熱性腹痛,脈搏通常呈現沉實有力的特徵。但如果脈搏微弱,則需進一步詳細檢查,並採取緩慢的治療方法。如果飲水後疼痛加重,或是持續不斷地出現微弱的疼痛,且在按壓腹部時疼痛減輕,伴隨腸鳴、腹瀉,排泄物清澈冷冽,口中吐出苦澀的口水,這屬於寒性腹痛,應使用溫熱藥物調理。如果調理後仍無改善,且出現四肢冰涼、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使用熱性藥物急救。(在瘟疫的情況下,這種症狀很少出現。如果出現,通常是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或食用生冷食物,導致感受寒氣。)

在判斷腹痛時,必須詳細檢查脈搏是否有力。例如,腹痛同時伴有高燒,拒絕飲水,嘔吐,腸鳴聲如流水,這是表面熱性(邪熱)而內部寒性的表現,應先調理內部,再解除表面的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