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丹合編選注》~ 上卷·戒規 (4)
上卷·戒規 (4)
1. 附考
十一戒不節腥葷
腥葷雖養人之物,而齋戒斷味者,未聞有傷。可見養生不盡在血肉也。
上古草衣木食,其民多壽。自火化興,血肉食,民遂夭折者,何也?蓋肥甘動火之物,食之過多,每易縱情損精,不如穀食得天地中和之氣,為至清至潔之味,其養生最好。況食物類之肉以補我肉,其心亦有所不忍。佛家絕腥葷,蓋不嗜口腹以增殺孽也。
南嶽夫人戒楊羲曰:「不欲見血肉。見而避之,不如不見。已死之物,即為屍氣,觸之最能害道。」入道故貴節腥葷。
十二戒慢道輕師
天地間至貴重者,莫若金丹大道,可以出凡籠,可以了生死,可以超九祖。古人萬劫一遇,夫豈等閒細事哉。
雖貴如漢文帝,猶且折節於河上公。富如馬丹陽,猶且虛心於王重陽。武如漢鍾離,且低頭於王玄甫。文如抱朴子,猶其屈膝於鄭思遠,況下焉者乎。故求道者,挾不得一己之富貴,逞不得一己之勢力,恃不得一己之學問。聰明必虛心誠求,如伍沖虛灑掃役力,切問二十載,方能得之。
而授之者,亦不輕易。抱朴子曰:「受真一之訣,皆有盟文,歃白牲之血,以旺相之日,受之以白銀、白絹為約,剋金契而分之,輕說妄傳,其神不佑也。」沖虛子曰:「自古仙真授真道,必清淨齋醮如科條,具信贄,刺血盟天,奏告上帝、三臺、北斗、南辰、三官、四聖、五帝、司命各位下,請命降允,而後可傳。」凡傳一人,遍天地間神聖無不告之者。
倘有惡類,妄自行財及詭詐,私相授受,師弟同受考掠,可不慎哉!使者既不輕易以傳,授者何可輕褻。抱朴子曰:「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也,重於父母也,可不尊崇之乎?!」
觀此可見,求道者既遇真師,即當尊崇恭敬,勤求切問,歷久不怠,方得卒聞心法,而昇天有路矣。
白話文:
[附考]
十一戒不節腥葷
雖然腥葷可以滋養身體,但修行之人戒絕腥葷,卻沒有聽說過因此受傷。可見養生之道並非完全依靠肉食。
古代人穿著草衣,吃著木食,人民大多長壽。從火的使用盛行,開始吃肉食之後,人民就變得短命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肥甘厚膩的食物容易助長慾火,吃得太多,很容易縱情傷身耗損精氣,不如穀物食物能吸收天地間平和的精氣,其滋味至清至潔,最利於養生。況且,用動物的肉來補充人體的肉,從內心來說也是有所不忍的。佛教戒絕腥葷,主要是不想因為貪圖口腹之欲而增加殺生之罪孽。
南嶽夫人告誡楊羲說:「不要去看血肉。看到了就躲開,不如根本就不要看。已經死去的東西,就帶有屍氣,接觸它最容易損害修道。 」所以,修道之人尤其要戒絕腥荤。
十二戒慢道輕師
天地間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金丹大道,它可以讓人脫離凡俗的束縛,可以讓人解脫生死,可以讓人超越祖先九代。古人認為這是萬劫難逢的機遇,怎麼可能是尋常小事呢?
即使貴為漢文帝,仍然謙虛地向河上公學習;富有的像馬丹陽,仍然虛心地向王重陽請教;武功高強的像漢鍾離,也向王玄甫低頭;有學問的像抱朴子,也向鄭思遠學習,更何況不如他們的人呢?所以,求道之人,不能憑藉自身的富貴、權勢和學問而驕傲自滿。聰明的人一定要虛心誠懇地求教,就像伍沖虛一樣,甘願做灑掃的雜役,勤懇地請教二十年,才能得到真傳。
而傳授大道的人,也不會輕易將其傳授。抱朴子說:「得到真一之訣,都要立下盟約,歃血為盟,選在吉日良辰,用白銀、白絹作為契約,刻上金字契約分發,輕率傳授或妄加傳播,神明就不會保佑。」沖虛子說:「自古以來,神仙傳授真道,都必須先齋戒沐浴,按照一定的儀式進行,準備好祭品,刺血盟誓上天,奏告上帝、三臺星君、北斗星君、南辰星君、三官大帝、四聖、五帝、司命等諸位神明,請求批准,然後才能傳授。」每傳授一個人,天地間的神明都會知道。
如果有人品行惡劣,妄圖用財物賄賂或用詭詐手段,私下授受,師兄弟之間互相傳授,都會受到懲罰,不可不謹慎!既然傳授者不會輕易傳授,受教者又怎能輕慢呢?抱朴子說:「明師的恩德,實在勝過天地,重於父母,怎能不恭敬尊崇呢?!」
由此可見,求道之人一旦遇到真師,就應該恭敬尊崇,勤奮地學習,不斷請教,持之以恆,才能最終聽聞到真諦,然後才能有成仙得道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