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驤

《女丹合編選注》~ 上卷·戒規 (1)

回本書目錄

上卷·戒規 (1)

1. 上卷·戒規

2. 立志入道

天地陰陽,乾剛坤順,陰無陽不長,陽無陰不生。剛柔得其中和,水火始能既濟,陰陽必有匹偶,人物由茲孕生。是乾坤皆稟真元之氣,男女各具不死之身。乾曰大生,可以道成正覺。坤曰廣生,亦能果證元君。若謂坤陰難入仙道,何以王母長處崑崙。蟾蛾竊梁間之丹,永作月宮皇后。

逍遙讀漆園之書,自號瑤池謫仙。洛神、巫女,自古維昭,紫姑、湘妃,於今維烈。跡載史篇,固可考也。身秉坤德,豈不能乎!

特以沉溺欲海,不發入道之心,安能跳出迷津,以作登云之女。性本陰柔,見多偏隘,罔知四德,寧曉三從,過惡當改不知改,福田宜修未能修。縱無情之欲,喪本性之真,自暴自棄,愈趨愈下,豈知人事如浮雲,塵環原孽網,與其將身入輪迴,何若回頭登彼岸。蓬萊信有路,只在目前;玉京豈無梯,須由心悟。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仙能傲我,我亦可仙。玉汞金鉛,實度生之寶筏;丹經釋典,誠入道之天梯。特以天梯不輕泄,語多露尾藏頭,即使琅𪻱已卒吟,還要參師訪友。聞一訣方知一訣,進一層更有一程。果能擺脫塵緣,拜明師以求心法,何難步入瑤闕,謁金母,而列仙班。

人須立志,各自勉旃。

白話文:

[立志入道]

天地運行著陰陽兩極,乾象代表著堅韌,坤象象徵著順應,陰無法獨立成長,陽亦無法單獨存在,必須陰陽調和,水火才能相濟,陰陽彼此相伴,生命才得以孕育。天地萬物都承載著真實純粹的生命能量,男人女人各具備著永生的可能。乾象象徵著生命的強大,能夠通過道而成佛。坤象象徵著生命的廣大,也能夠證得生命的本源。如果說坤象的陰性難以進入仙道,那麼為何西王母能夠長駐崑崙山,偷取梁間的丹藥,成為月宮的皇后。

自由地閱讀莊子的書籍,自稱為被貶到人世的神仙。洛神、巫女,自古以來就受到敬仰,紫姑、湘妃,至今仍受尊崇。這些歷史記載,都可以考據。身為女性,難道就不能嗎?

只是因為沉迷於慾望的海洋,沒有萌生追求道的心,怎能跳離迷惑,成為翱翔九天的女子。本性陰柔,常見的是狹隘,不知道婦德,怎會懂得順從,明知過錯卻不改正,應該修煉的善業卻無法實踐。放任無情的慾望,喪失了純真的本性,自我毀滅,越走越低,豈不知人世如浮雲,塵世原是孽障的網,與其讓自身陷入輪迴,不如回頭尋找彼岸。蓬萊仙境確實存在,就在眼前;玉京山豈無階梯,只需心領神會。

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仙能超越我,我亦能成仙。玉汞金鉛,確實是渡生的寶筏;丹經釋典,確實是進入道的天梯。只是天梯不會輕易顯現,言語多含藏頭露尾,即使琅玕已經吟誦完畢,還需參訪師友。聽一個法訣才知道一個法訣,進一步更有一程。如果能擺脫塵世的束縛,拜明師學習心法,何難步上瑤臺,拜見金母,列入仙班。

人必須立下志向,各自努力。

3. 入門戒規十二條

一戒妄念迭生

二戒縱欲貪淫

三戒剛暴殘刻

四戒煩惱嗔怒

五戒憂思驚恐

六戒目多妄視

七戒耳多妄聽

八戒多言狂妄

九戒慳吝惜財

十戒殺生害命

十一戒不節腥葷

十二戒慢道輕師

婦女所當戒者,雖不止十二條,能戒以十二件,去仙不遠矣。

一戒妄念迭生

心之所發為念。念頭正,則所行無不正;念頭差,則所為無不差。蓋心為天君,念為役使。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也。

妄念者,一切狂妄不正之念也,古人所謂無念之念,方是正念,即真意也。這點真意卻少不得。有這點真意,方能煉鉛求汞,凝神養胎。丹經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這個,真意也。豈若此不正之妄念,千頭萬緒,莫可名狀。始則憑空而來,繼則鬥境成幻。一念未已,一念續之,緣此及彼,觸境生心。

想到得意時,不禁自慶自足;想到失意時,曷勝自怨自悲。盡日之中,無有寧息宵之寢也,神亦不存矣。

夫所發之念既妄,則見於行者無不妄。如此妄人,安足語仙道哉。即使未見諸行事,而無端妄想,神目如電,指視何其嚴乎。況人之生死輪迴,莫不由一念造之。鍾情之區,即受生之地。噫!一念之輪迴,種無邊之生死,人顧可不慎所發哉。

若夫至人,知此無根無據之妄念,牿亡吾性,死趨六道,精心體認,勤加覺察,此念何自而起,何自而滅,未起之前如何,既起之後如何?知此一念起,即提慧劍斬之,務拔其根。勿使潛滋暗長於隱微之中,務令此性空虛靜寂,萬念俱泯,一靈獨存。瀟瀟灑灑,活活潑潑。如此,則私欲盡淨,天理流行,仙道不遠矣。

故入門者,先須於此關頭,謹守勿忽,方是果決烈女,道中法器也。

二戒縱欲貪淫

人所最難破者,色欲一關耳。人胡為有生?因這點淫根未拔。見淫事,而性即入男女之身根,以投胎而生。人胡為有身?因父母淫姤,而始成此身。人從淫事而來,故其習染最深,而根株未易拔也。且人所恃以生者,全憑這點精氣。貪淫則傷精,精傷則陽關不固,百病交作。

古人謂:「服藥百粒,不如獨宿一宵。」惜此精氣也。惜得幾分精氣,即多添得幾年壽數。基成無漏,陽關一閉,則長生矣。況婦女之性情易蕩,一貪淫事,則慾火焚身,情難自禁,無夫以遂其欲,必有喪廉之行。即使不至失身,淫心一動,火逼一身,精氣已不存於中矣。

昔韋十一娘學道,其師化一偉男子,百般調戲,且致逼汙,而此心不易,方授仙術。故淫根未拔者,多失仙緣。即或僥倖聞法,而此道乃色相中事,亦行不得。即或行之,而所結之胎,特一淫胎。一朝出神,必見淫姤而投胎,前妒盡廢矣。

天宮仙女,多有謫下紅塵者,莫不因情緣未斷之故,可不戒哉。戒之之法,要在不思不視而已。不思,則能禁情於未然;不視,又能絕念於當境。文昌帝君云:「未見不可思,當見不可亂,既見不可憶。」誠戒色良箴也。然豈不思、不亂、不憶已哉,務要拔盡情根,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對境忘情,在欲無欲,方可與言仙道。若抱淫欲之心,以希上真之道,而能有成者,吾未之聞也。

白話文:

[入門戒規十二條]

一、戒除雜亂無章的念頭

不要讓心中產生無謂且混亂的想法。一個純正的念頭,我們的行為也會跟著純正;反之,若念頭偏差,行為也會隨之偏差。心就像主宰一切的天王,而念頭就是它的使者。如果天王能平和泰然,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會順從其指令。

二、戒除過度的慾望與貪婪

人最難抵抗的,莫過於色慾。我們之所以會出生,是因為那股無法抑制的慾望沒有被拔除。當我們看到淫穢之事,性慾就會促使我們投入男女性行為,從而孕育生命。人的存在,源自父母的慾望,所以我們對此的習慣最深,也最難拔除其根源。而且,人之所以能生存,全靠這股精氣。過度的慾望會損傷精氣,精氣一旦受損,身體的防禦機能就會弱化,各種疾病紛紛找上門來。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服用再多的補藥,也不如單身一晚來得有益。這是為了珍惜我們的精氣。保養好身體的精氣,就能延年益壽。當我們能控制慾望,不再讓精氣流失,就等於關上了死亡之門,進而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尤其對於女性來說,她們的情感比較容易波動。一旦沉溺在慾望中,慾火就會燒灼全身,情感難以自控,若沒有伴侶滿足慾望,可能會做出有違道德的事。就算沒有發生肉體關係,但只要心動了,火熱的情緒就會迫使精氣流失。

過去,有個叫韋十一孃的女子修道,她的導師化身為一個英俊的男子,用各種手段挑逗她,甚至想要強迫她,但她的心志堅定不移,最後纔得到導師傳授的仙術。因此,如果一個人無法剋制自己的慾望,很難得到修仙的機會。就算有幸聽到修仙的法門,但修仙本就是超越色慾的過程,這樣的人是無法修練的。就算勉強修練,結出的也只是充滿慾望的胎兒。等到靈魂出竅的那一刻,一定會被慾望牽引,再次投身人世,之前的修行也就付諸流水。

許多天宮中的仙女之所以被貶到凡間,都是因為她們的情緣未斷。這樣的教訓,我們怎能不警惕呢?

要戒除慾望,關鍵在於不去思考、不去注視。不思考,就能在慾望萌芽前阻止它;不注視,就能在面對誘惑時斷絕念頭。文昌帝君曾說:「未見到時,不要去想;見到了,不能亂了心緒;見過後,不能一直回想。」這真是戒色的好方法。然而,僅僅做到不想、不亂、不憶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徹底拔除慾望的根源,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才能在面對誘惑時保持冷靜,即使身處慾海,也能心如止水。只有這樣,我們纔有資格談論修仙之道。如果心中仍抱持著慾望,卻期望得到真正的仙道,這樣的人我從未見過。

三、戒除剛愎自用、殘忍苛刻

四、戒除煩惱與憤怒

五、戒除憂慮、思緒過多、驚恐

六、戒除過度用眼

七、戒除過度用耳

八、戒除多言與狂妄

九、戒除吝嗇與貪財

十、戒除殺戮與傷害生命

十一、戒除不節制地食用腥葷

十二、戒除對道的輕視與對師的不敬

對於女性而言,需要戒除的不僅僅是這十二條,但如果能做到這些,離成仙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