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備用成方

葳蕤湯,:治風溫初起,六脈浮盛,表實壯熱,汗少者,先以此方發表。

葳蕤,白薇,羌活,葛根,麻黃,川芎,木香,杏仁,石膏,甘草

共十味,水煎,日三服。

豐按:風溫之病,因風觸發,發熱有汗,不可汗之。今謂汗少者,風必兼寒可知,故兼用羌、葛、麻黃,倘汗多者,不宜浪用。如春溫之病,因寒觸發,熱重無汗,體素盛者,此方權可用之,弱者尚嫌太猛耳。

銀翹散,:治風溫溫病冬溫等證。

金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竹葉,生甘草

鮮蘆根湯煎服。

小定風珠方,:治溫病厥而且呃,脈細而勁者。

生龜版,真阿膠,淡菜,雞子黃

加童便一杯沖服。

大定風珠方,:治溫熱爍陰,或誤表妄攻,神倦瘛瘲,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

大生地,生白芍,真阿膠,麥冬,生龜版,生鱉甲,生牡蠣,雞子黃,火麻仁,五味子,炙甘草

水煎服。

豐按:以上三方,皆鞠通先生所制。銀翹散,方極輕靈,風溫冬溫初起者,用之每多應手。至於大小定風珠,似乎膩滯,非脈證審確,不可輕用。

消毒犀角飲,:治風熱之毒,喉腫而疼,發斑發疹。

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犀角

水煎服。如熱盛,加連翹、薄荷、黃芩、黃連。

連翹敗毒散,:治時毒發頤。

連翹,天花粉,牛蒡子,柴胡,荊芥,防風,升麻,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粉甘草

水煎服。如兩頤連面皆腫,加白芷、漏蘆;堅腫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犀角地黃湯,:治胃火熱盛,陽毒發斑,吐血衄血。

大生地,生白芍,牡丹皮,犀角

水煎服。熱甚如狂者,再加黃芩。

三黃石膏湯,:治傷寒溫毒,表裡俱盛,或已經汗下,或過經不解,三焦大熱,六脈洪盛,及陽毒發斑。

黃連,黃芩,黃柏,石膏,梔子,麻黃,淡豆豉

加薑、棗、細茶入煎,熱服。

涼膈散,:治溫熱時行,表裡實熱,及心火亢盛,目赤便閉,胃熱發斑。

連翹,梔子,黃芩,薄荷,大黃,芒硝,甘草

加竹葉,煎服。一方加白蜜一匙。

豐按:以上五方,皆治時風溫熱之毒,而成發斑、發疹、發頤、喉腫等證,在體實者,皆可施之,虛者俱宜酌用。

九味羌活湯,:治感冒四時不正之氣,傷寒傷風,溫病熱病。

羌活,防風,細辛,蒼朮,川芎,白芷,黃芩,生地,甘草

加生薑、蔥白煎。

豐按:張元素制是方者,必欲人增減用之。如傷寒傷風初起者,黃芩、生地斷斷難施。溫病熱病初發者,羌、細、蒼、防,又難輒用。可見醫方不能膠守,此所謂能使人規矩,不能使人巧也。

白話文:

[預備配方]

葳蕤湯:適用於初期風溫症狀,特徵為脈象浮現且強,外表實熱,汗出不多。這時先使用此方來促進排汗。

成分包括葳蕤,白薇,羌活,葛根,麻黃,川芎,木香,杏仁,石膏,甘草。共十種,用水煎煮,一天服用三次。

豐氏補充:風溫病症通常由風邪引發,伴隨發熱和汗出,但不應過度促汗。若汗出較少,則表示風邪可能夾雜寒邪,因此方中加入了羌活,葛根和麻黃。若汗出過多,則不宜隨意使用。對於春溫病症,由於寒邪引發,體溫高且無汗,身體強健者,此方可酌情使用,體質弱者則需謹慎。

銀翹散:適用於風溫,溫病,冬溫等病症。

成分有金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竹葉,生甘草。使用新鮮蘆根湯煎煮服用。

小定風珠方:適用於溫病併發厥逆和呃逆,脈象細且有力。

成分有生龜版,真阿膠,淡菜,雞蛋黃。加入一杯童便沖服。

大定風珠方:適用於溫熱損傷陰液,或錯誤治療後,出現精神疲憊,脈象虛弱,舌色深紅,舌苔少,隨時可能病情惡化的病症。

成分有大生地,生白芍,真阿膠,麥冬,生龜版,生鱉甲,生牡蠣,雞蛋黃,火麻仁,五味子,炙甘草。用水煎煮服用。

豐氏補充:以上三個方子都是鞠通先生創製。銀翹散輕盈靈活,對於初期風溫,冬溫,使用後常有良好效果。至於大小定風珠,看似滋膩,除非確定診斷,否則不宜輕易使用。

消毒犀角飲:適用於風熱毒素導致的喉部腫脹疼痛,發斑發疹。

成分有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犀角。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可添加連翹,薄荷,黃芩,黃連。

連翹敗毒散:適用於時節性毒癥導致的頸部腫脹。

成分有連翹,天花粉,牛蒡子,柴胡,荊芥,防風,升麻,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粉甘草。用水煎煮服用。若頸部和麪部都腫脹,可添加白芷,漏蘆;若腫脹堅硬不消,可添加皁刺,穿山甲;若便祕,可添加酒炒大黃。

犀角地黃湯:適用於胃火旺盛,陽毒發斑,吐血,鼻血。

成分有大生地,生白芍,牡丹皮,犀角。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到精神錯亂,可添加黃芩。

三黃石膏湯:適用於傷寒溫毒,表裡俱盛,或已經汗下,或過經不解,三焦大熱,六脈洪盛,及陽毒發斑。

成分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梔子,麻黃,淡豆豉。加入薑,棗,細茶一起煎煮,趁熱服用。

涼膈散:適用於溫熱流行,表裡實熱,以及心火旺盛,眼睛紅,便祕,胃熱發斑。

成分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大黃,芒硝,甘草。加入竹葉,煎煮服用。另一個版本添加一匙蜂蜜。

豐氏補充:以上五個方子,皆用於治療季節性的風溫熱毒,造成發斑,發疹,頸部腫脹,喉部腫脹等病症。對於體質強健者,都可以使用,體質虛弱者則需酌量使用。

九味羌活湯:適用於感受四季不正常的氣候,傷寒,傷風,溫病,熱病。

成分有羌活,防風,細辛,蒼朮,川芎,白芷,黃芩,生地,甘草。加入生薑,蔥白一起煎煮。

豐氏補充:張元素創製此方時,必定希望人們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藥物。對於傷寒,傷風初起,黃芩,生地難以使用。對於溫病,熱病初發,羌活,細辛,蒼朮,防風亦難以使用。由此可見,醫方不能死板遵守,這就是所謂的能讓人遵循規則,卻不能讓人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