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備用成方

海藏神朮散,:治外感風寒,發熱無汗。

蒼朮,防風,甘草

加生薑、蔥白,煎服。

香蘇飲,:治四時感冒風寒,頭痛發熱,或兼內傷,胸悶咳逆。

香附,紫蘇,陳皮,甘草

加薑、蔥煎。傷食加砂、曲,咳嗽加桑、杏,有痰加苓、夏,頭痛加芎、芷,有汗加桂枝,無汗加麻黃。

白話文:

「海藏神朮散」治外感風寒,發熱無汗,用蒼朮、防風、甘草,加生薑、蔥白煎服。

「香蘇飲」治四時感冒風寒,頭痛發熱,或兼內傷,胸悶咳逆,用香附、紫蘇、陳皮、甘草,加薑、蔥煎。傷食加砂仁、麥芽,咳嗽加桑白皮、杏仁,有痰加茯苓、澤瀉,頭痛加川芎、白芷,有汗加桂枝,無汗加麻黃。

參蘇飲,:治外感內傷,發熱咳嗽,傷風泄瀉等證。

人參,紫蘇,茯苓,陳皮,半夏,甘草,枳殼,桔梗,前胡,乾葛,木香

加薑、棗煎。外感多者,去棗加蔥白;肺中有火,去人參,加杏仁、桑皮。

金沸草湯,:治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多痰。

白話文:

【參蘇飲】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內傷導致的病症,症狀包括發燒、咳嗽,以及風寒引起的腹瀉等。

藥物組成為:人參、紫蘇、茯苓、陳皮、半夏、甘草、枳殼、桔梗、前胡、乾葛和木香。煎煮時需加入生薑和大棗。若外感風寒較重,可去掉大棗並加入葱白增效;若肺部有熱象,則去除人參,改加杏仁和桑皮以清熱。

【金沸草湯】用於治療因風寒侵襲肺經所導致的症狀,包括頭痛眼花、頭腦昏沉及咳嗽多痰。

金沸草(即旋覆花,用絹包煎),製半夏,茯苓,前胡,荊芥,細辛,甘草

加薑、棗煎。如胸悶加枳殼、桔梗,有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芎。

桂枝,:治風傷衛,陽浮而陰弱,發熱頭痛,自汗惡風,鼻鳴乾嘔等證。

藥味見解肌散表法:

豐按:神朮散,香蘇散,皆治風寒之輕證也,重則不可恃耳。參蘇飲,乃治氣虛之外感,稍壯者減參可也。金沸草湯,治肺經之傷風;桂枝湯,治衛分之傷風。此皆疏散之方,施治有別,弗宜混用。

白話文:

金沸草(也就是旋覆花,需用絹布包裹後煎煮),製半夏,茯苓,前胡,荊芥,細辛,以及甘草,

應加入生薑和大棗一起煎煮。如果感到胸悶,可添加枳殼和桔梗;若有發熱狀況,則加入柴胡和黃芩;倘若頭痛,則額外加入川芎。

桂枝的作用是:治療風邪侵犯衛氣的情況,當陽氣上浮而陰氣衰弱時,症狀如發熱、頭痛、自發性出汗、怕風、鼻塞及乾嘔等。

上述藥物組合體現於解肌散的配方原則中:

豐氏註解:神術散、香蘇散這兩種方劑,都是用來治療較輕微的風寒病症,但對於重症則不宜單獨依賴。參蘇飲則適用於治療氣虛體質的外感病,若患者體質較壯實,可減少人參的用量。金沸草湯適用於治療影響肺經的風寒感冒;而桂枝湯則是針對衛氣層面的風寒感冒。這些都是具有疏風散寒作用的方劑,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加以區分,不應混淆使用。

通關散,:治中風不省人事。

南星,皂角,細辛,薄荷,生半夏

共為細末。吹入鼻中,有嚏可治,無嚏難治。

開關散,:治中風口噤。

烏梅肉,上冰片,生南星

為末,擦牙,其噤可開。

此二方乃救暴中之急,預當備之。

小續命湯,:治中風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言蹇澀,及剛柔二痙。

防風,桂枝,麻黃,杏仁,川芎,白芍,人參,甘草,黃芩,防己,附子

白話文:

通關散,功效為治療中風導致的昏迷不省人事。

成分包括:南星、皂角、細辛、薄荷以及生半夏。這些藥材應一同研磨成細粉。使用時吹入患者鼻中,如果能打噴嚏則表明有治愈的可能,反之若無反應則治療較為困難。

開關散,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口部緊閉無法張開。

所需材料有:烏梅肉、冰片以及生南星。將這幾味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擦拭患者的牙齒,這樣可以幫助解除口噤的狀況。

這兩種方劑都是用來應對急性中風情況的緊急救治,建議預先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小續命湯,適用於治療中風後的昏迷不省人事、半身癱瘓、口眼歪斜、言語不清,以及所謂的刚痉和柔痉等症狀。

其組成為:防風、桂枝、麻黃、杏仁、川芎、白芍、人參、甘草、黃芩、防己以及附子。這個處方針對中風後的多種嚴重症狀提供治療。

加薑、棗、煎服。

三化湯,:治中風邪氣作實,二便不通。

羌活,大黃,厚朴,枳實

水煎,溫服。

大秦艽湯,:治中風手足不能運掉,舌強不能言語,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

秦艽,石膏,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白朮,茯苓,甘草,黃芩,防風,羌活,獨活,白芷,細辛

白話文:

加入生薑、大棗,一同煎煮後服用。

【三化湯】的用法:用來治療因中風引起的邪氣實證,當病人出現大小便不通的情況時適用。

所需藥材包括:羌活、大黃、厚朴、枳實。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趁溫熱時服用。

【大秦艽湯】的適用症狀: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腳無法自如活動,舌頭僵硬影響說話,以及風邪在各經脈間散見的病例。

其組成為:秦艽、石膏、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白朮、茯苓、甘草、黃芩、防風、羌活、獨活、白芷、細辛。這副藥方同样是用水煎煮後服用。

水煎,溫服。

烏藥順氣散,:治中風遍身頑麻,骨節疼痛,步履艱難,語言蹇澀,口眼喎斜,喉中氣急有痰。

烏藥,橘紅,麻黃,川芎,白芷,殭蠶,枳殼,桔梗,薑炭,炙草

加薑、蔥煎。

順風勻氣散,: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烏藥,沉香,青皮,木瓜,白芷,天麻,蘇葉,人參,白朮,甘草

白話文:

水煎後,待藥液微溫時服用。

【烏藥順氣散】,主治:中風導致全身麻木、關節疼痛、行走困難、言語不清、嘴眼歪斜以及喉嚨有痰、呼吸急促的症狀。

成分包括:烏藥、橘紅、麻黃、川芎、白芷、僵蠶、枳殼、桔梗、炮製過的薑(薑炭)以及炙甘草。

可加入生薑和大蔥一同煎煮增效。

【順風勻氣散】,適用於治療中風造成的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症狀。

其組成為:烏藥、沉香、青皮、木瓜、白芷、天麻、蘇葉、人參、白朮以及甘草。

加生薑,煎服。

牽正散,:治中風口眼喎斜,無他證者。

白附子,殭蠶,全蠍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豐按:以上諸方,皆治真中之病。若東垣所謂:煩勞過度,清氣不升而中者,丹溪所謂:濕熱生痰,痰氣上冒而中者,河間所謂:七情過極,五志之火內發而中者,此皆為類中之病,慎毋誤投。

黃耆五物湯,:治風痱身無痛,半身不遂,手足無力,不能動履者。久久服之,自見其功。

白話文:

加入生薑,一同煎煮後飲用。

【牽正散】的用法:適用於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且無其他併發症的患者。

藥方組成為:白附子、殭蠶和全蠍,

將這些藥材等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六克,可用酒調和後服下。

豐註:以上的各方藥,都是針對真正中風病症的治療。然而,如東垣所說,因勞累過度致使清氣不上升而引發的病症,或是丹溪所提,由於濕熱產生痰液,痰氣上衝造成的中風,乃至河間所言,因七情過度,五臟之火內生而導致的中風,這些都屬於類似中風的病症,治療時務必謹慎,切勿誤用藥方。

【黃耆五物湯】的應用:適用於治療風痱導致身體無疼痛感,但半身不遂,手腳無力,無法自如行動的患者。長期服用,其療效自然會逐漸顯現。

炙黃耆,炒白芍,嫩桂枝

加薑、棗,煎服。

防風黃耆湯,:治中風不能言,脈遲而弱者。

防風,黃耆

水煎,溫服。

豐按:此二方,皆用黃耆,是治氣虛之體,患中風之病也,非腎虛不涵肝木,木動生風,而發眩僕之虛風可比,務宜分別而治,庶不齟齬。

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寒暑濕,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及丹、斑、癮疹等證。

防風,荊芥,麻黃,桔梗,連翹,梔炭,黃芩,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白朮,甘草,當歸,白芍,川芎

白話文:

炙黃芪,炒白芍,以及嫩桂枝,

加上生姜和大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防風黃耆湯】:用於治療因中風導致無法言語,脈搏緩慢且弱的症狀。

成分包括防風和黃芪,

用水煎煮後,趁溫熱時服用。

附註:這兩個方劑都使用了黃芪,主要針對的是氣虛體質遭受中風的患者。這與因腎虛無法涵養肝木,進而引發的肝風動搖、眩晕仆倒之類的虛風病狀不同,治療時必須明確區分,這樣才能避免治療上的混亂。

【防風通聖散】:適用於治療各種風寒暑濕侵襲,以及飲食失調、過度勞累等因素所造成的內外邪氣傷害,還包括丹毒、斑疹、風癮等症狀。

其組成為防風、荊芥、麻黃、桔梗、連翹、炒梔子、黃芩、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白朮、甘草、當歸、白芍、以及川芎。

加生薑、蔥白煎。

豐按:此方是河間所制,主治甚多,不能盡述,其藥味表裡氣血皆備,醫者不能拘守成方,務宜臨時權變。本方除大黃、芒硝名雙解散。汪訒庵曰:麻、防、荊、薄、川芎以解表,芩、梔、膏、滑、連翹以解里,復有歸、芍以和血,甘、桔、白朮以調氣,故曰雙解。

柴葛解肌湯,:治太陽陽明少陽合病,頭目眼眶痛,鼻乾不得眠,寒熱無汗,脈象微洪,或兼弦。

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黃芩,赤芍,桔梗,甘草,石膏

白話文:

加入生薑及蔥白煎煮的汁液。

豐氏註解:此方由河間學派創製,適用的治療範圍廣泛,難以一一致述,其組成藥物涵蓋了表症與裏症、氣分與血分,醫治時不應拘泥於既定的藥方,而應根據實際病情靈活變通。如果去掉方中的大黃和芒硝,則此方稱為「雙解散」。汪訒庵說:方中的麻黃、防風、荊芥、薄荷、川芎用以疏解外表之邪,黃芩、梔子、知母、滑石、連翹則負責清除體內之熱,再加上當歸、白芍以調和血液,甘草、桔梗、白朮以調理氣機,因此稱之為「雙解」。

【柴葛解肌湯】適用於太陽、陽明、少陽三經合病的情況,症見頭部、眼睛四周及眼眶疼痛,鼻腔乾燥導致無法安眠,伴有寒熱交作且無汗,脈搏略顯洪大,或兼有弦脈之象。處方組成為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黃芩、赤芍、桔梗、甘草以及石膏。

加薑、棗,煎服。

《金鑑》云:此方陶華所制,以代葛根湯。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之輕證,均宜此湯加減治之,如無太陽證者,減羌活:無少陽證者,減柴胡;下利減石膏,以避裡虛;嘔逆加半夏,以降里逆。

蘇羌飲,:治寒疫有效,並治傷風傷寒,可代麻、桂、十神之用。

紫蘇,羌活,防風,陳皮,淡豉,生薑,蔥白

豐按:是方乃劉松峰所制,治寒疫之功頗捷,倘豐之辛溫解表法,未獲效者,可繼此方,堪為接應之兵也,慎毋忽諸。

白話文:

加入生薑和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金鑑》中說:這個方子是陶華所創製的,作為替代[葛根湯]的選擇。凡是四季中太陽、陽明、少陽經同時感病的輕微症狀,都適合使用這個湯劑加以調整治療。如果沒有太陽經的症狀,就減少羌活的用量;如果沒有少陽經的症狀,就減少柴胡的份量;若出現腹瀉,則減少石膏的使用,以免損及體內的氣虛;倘若伴有嘔吐,則加入半夏以降逆止呕。

至於[蘇羌飲],對治療寒疫非常有效,同時也能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可以替代麻黃、桂枝以及十神湯的功效。

蘇羌飲的組成為:紫蘇、羌活、防風、陳皮、淡豆豉、生薑和蔥白。

豐按(編者按):這個方子是由劉松峰所創,對於治療寒疫效果迅速。假如我所倡導的辛溫解表療法未能見效,可以接著使用此方作為後續治療,猶如戰場上的接應部隊,務必重視,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