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附論 (1)

回本書目錄

附論 (1)

1. 附論

2. 治時病常變須會通論

拙著已告竣矣!首先論證,其次立法,其次成方,又其次治案,醫者能於此熟玩,自然融會貫通。弗執定某證之常,必施某法,某證之變,必施某法,臨證時隨機活法可也。姑先論其常而通其用,如初起因於風者,宜以解肌散表法;因於寒者,宜以辛溫解表法;因於暑者,宜以清涼滌暑法;因於濕者,宜以增損胃苓法;因於燥者,宜以苦溫平燥法;因於火者,宜以清涼透邪法。此皆言初患六氣之常證,通用之定法也。

至於反常之變證,不定之活法,則又不可不知。如春溫條中,有舌絳齒燥,譫語神昏,手足瘛瘲,昏憒不語之變;濕溫條中,有或笑或痙,撮空理線,舌苔黃刺,或轉焦黑之變。然而亦非一定之變也,須知春溫亦有濕溫之變證,濕溫亦有春溫之變證,論中不能印定,須活法而通治之。此又不特春溫、濕溫可以會通,而暑溫、冬溫,以及諸病,皆有等證之變,悉可以通治之。

又如諸病,見有舌絳齒燥,熱傷於陰者,清熱保津法可通用之。譫語神昏,熱亂神明者,祛熱宣竅法可通用之。手足瘛瘲,熱極生風者,清離定巽法可通用之。昏憒不語,痰襲心包者,宣竅導痰法可通用之。及至發笑之證,皆由邪襲於心;發痙之證,皆系風乘虛入;或至撮空理線,循衣摸床等證,皆當審其虛實,通其活法,則不但治時病可以融會,即治雜病亦有貫通之妙耳。

白話文:

我的著作已經完成!首先我進行了理論的探討,接著確立了治療原則,然後制訂了具體的處方,再接著分析了實際的治療案例。醫生如果能熟讀並深入理解這些內容,自然就能融會貫通。不必固守特定症狀就必須使用特定療法的原則,在臨牀診斷時,應靈活運用各種治療方法。先讓我討論一般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例如,疾病剛開始是由風邪引起的,應使用解肌散表的療法;若是由寒邪引起的,應使用辛溫解表的療法;若是暑邪引起的,應使用清涼去暑的療法;若是濕邪引起的,應使用調節脾胃的療法;若是燥邪引起的,應使用苦溫平燥的療法;若是火邪引起的,應使用清熱透邪的療法。這些都是談論初次感染六種氣候因素所引起的一般症狀,以及對應的固定治療方法。

然而,對於那些異常的特殊症狀和靈活多變的治療方法,我們也不能忽視。例如,在春天溫病的描述中,有舌頭深紅、牙齦乾燥、胡言亂語、精神混亂、手腳抽搐、昏迷無語等特殊變化;在濕熱溫病的描述中,有突然大笑、肌肉緊張、手指無目的地抓撈、舌苔黃色帶刺、或轉為焦黑色等特殊變化。然而,這些也不是一定的特殊變化,要知道春天溫病也可能出現濕熱溫病的特殊症狀,濕熱溫病也可能出現春天溫病的特殊症狀。在理論中無法完全確定,需要靈活運用治療方法,全面地治療。這不僅僅是春天溫病和濕熱溫病可以相互參照,夏天溫病、冬天溫病,以及其它所有疾病,都可能有類似的特殊症狀,都可以全面地治療。

再例如,各類疾病中,如果出現舌頭深紅、牙齦乾燥、熱邪傷害陰液的情況,清熱保護津液的療法可以全面使用。如果出現胡言亂語、精神混亂、熱邪擾亂神智的情況,去除熱邪、宣通竅道的療法可以全面使用。如果出現手腳抽搐、熱邪極度導致生風的情況,清熱安神的療法可以全面使用。如果出現昏迷無語、痰液影響心包的情況,宣通竅道、引導痰液的療法可以全面使用。至於那些突然大笑的症狀,都是由於邪氣影響心臟;突然肌肉緊張的症狀,都是由於風邪趁虛而入;或者出現手指無目的地抓撈、沿著衣服摸牀等症狀,都應該判斷其虛實,靈活運用治療方法,這樣不僅治療時令性疾病可以融會貫通,即使治療雜病也有貫通的妙處。

3. 五運六氣論

治時令之病,宜乎先究運氣。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也。」戴人云:「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由是觀之,治時病者,可不知運氣乎!近世之醫,皆謂五運六氣,與歲多有不應,置之弗習,是未達夫天地之常變也。常者如君相司令則當熱,寒水主政則當寒,變者當熱反寒,當寒反熱之類是也。

試以其常而言之,五運者,木、火、土、金、水也,一運主七十二日有奇。六氣者,風、君、相、濕、燥、寒也,一氣司六十日有奇。故五運六氣合行,而終一歲。蓋主運主氣,歲歲皆然;客運客氣,年年更換。每年從大寒日,初交木運,二為火運,三為土運,四為金運,終為水運,此主運也。

經曰:「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如甲己之年,甲己化土,土為初運,金為二運,水為三運,木為四運,火為五運,此客運也。主氣亦從大寒日交,厥陰風木為初氣,少陰君火為二氣,少陽相火為三氣,太陰濕土為四氣,陽明燥金為五氣,太陽寒水為終氣,此主氣也。

客氣每歲循環,依年推算,如子午之年,初為寒水,二為風木,三為君火,四為濕土,五為相火,終為燥金。又如丑未,初為風木;寅申,初為君火;卯酉,初為濕土,辰戌,初為相火;巳亥,初為燥金,此客氣也。每年三氣為司天,終氣為在泉。如子午之年,三氣是君火,乃君火司天,主熱淫所勝。

終氣是燥金,乃燥金在泉,主燥淫於內。其餘可類推矣。倘遇壬、戊、甲、庚、丙之年,皆曰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丁、癸、己、乙、辛之年,皆曰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若太過被克,不及得助,皆曰平運,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此述五運六氣之主客,司天在泉,太過不及之大概。

在學者,先宜熟此有定之常,然後審其無定之變可也。倘欲深求底蘊,再考《內經》,慎毋惑于飛疇運氣不足憑之說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五運六氣”理論,主要講解了如何根據五運(木、火、土、金、水)和六氣(風、暑、濕、燥、寒、火)來理解及治療季節性疾病。

在治療季節性疾病時,首先應該研究五運六氣。古籍記載:“如果不瞭解一年中各個時節的運氣變化,以及氣候的盛衰,就不能稱作一個好醫生。”戴人曾經提到:“如果不學習五運六氣,就算看遍所有的醫書也無濟於事。”由此可見,要治療季節性疾病,怎能不瞭解五運六氣呢?

近代的一些醫生認為,五運六氣理論和實際年份的氣候變化經常不符,因此對此理論置之不理,不去學習,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理解天地之間的常態和變態。通常來說,如君相司令的時節就應當熱,寒水主政的時節就應當冷,但當應熱的時候卻出現冷,應冷的時候卻出現熱,這就是變態。

以常態舉例,五運指的是木、火、土、金、水,每種運氣主導72天左右。六氣指的是風、暑、濕、燥、寒、火,每種氣候主導60天左右。因此,五運和六氣結合在一起,就能涵蓋一年四季的變化。主運和主氣每年都是固定的;而客運和客氣每年都會更替。每年從大寒那天開始,第一運是木運,第二運是火運,第三運是土運,第四運是金運,最後一運是水運,這是主運。

古籍記載:“甲己之年,土運統之;乙庚之年,金運統之;丙辛之年,水運統之;丁壬之年,木運統之;戊癸之年,火運統之。”例如在甲己年份,甲己化生為土,土成為第一運,金成為第二運,水成為第三運,木成為第四運,火成為第五運,這是客運。主氣同樣從大寒那天開始,厥陰風木為第一氣,少陰君火為第二氣,少陽相火為第三氣,太陰濕土為第四氣,陽明燥金為第五氣,太陽寒水為最後一氣,這是主氣。

客氣每年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依照年份推算。比如在子午年,第一氣是寒水,第二氣是風木,第三氣是君火,第四氣是濕土,第五氣是相火,最後一氣是燥金。再如醜未年,第一氣是風木;寅申年,第一氣是君火;卯酉年,第一氣是濕土;辰戌年,第一氣是相火;巳亥年,第一氣是燥金,這是客氣。每年的前三個氣候被稱為“司天”,最後一個氣候被稱為“在泉”。比如在子午年,第三氣是君火,所以那年君火司天,主導炎熱的氣候。

如果遇到壬、戊、甲、庚、丙這些年份,都被認為是“太過”的年份,分別代表木的發生、火的赫曦、土的敦阜、金的堅成、水的流衍。而丁、癸、己、乙、辛這些年份,都被認為是“不及”的年份,分別代表木的委和、火的伏明、土的卑監、金的從革、水的涸流。如果“太過”被剋制,或者“不及”得到助力,就被稱為“平運”,分別代表木的敷和、火的升明、土的備化、金的審平、水的靜順。

這部分內容描述了五運六氣的主客關係,以及“司天”和“在泉”的概念,還有“太過”、“不及”和“平運”的大致情況。

對於學習者來說,首先應該熟悉這些固定的常態,然後才能進一步理解那些不確定的變態。如果想要深入探究這一理論的底蘊,可以參考《黃帝內經》等古典醫學文獻,千萬不要被一些人對於飛疇運氣的批評所迷惑,認為這種理論沒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