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臨證治案
豐用清宣金臟法去桔梗,加花粉、鮮斛治之,迭進五劑,諸證漸平,調治旬余遂愈。
冬溫新感適值經行
徽歙鮑某之女,閨中待字,經水素不調勻,一月兩期,難免血海無熱。一日忽患冬溫,發熱咳嗽,胸閉喉疼,天癸又至。斯時用芩、連、梔子,以卻其溫,實有礙乎經事。倘用歸、芎、艾葉,以調其經,實有礙乎溫氣。細推其證,口不作渴,其邪在肺而不在胃,腹不作痛,其經因熱而不因寒。
古人雖謂室女莫重於調經,然今溫邪告急,不得不先治標。其實清肺之方,治上而不妨下。遂用牛蒡、象貝、桔梗、射干、桑葉、薄荷、蔞皮、叭杏,青果為引。連服三劑,軀熱退清,咳嗽亦衰大半,但腹內轉疼,天癸滴瀝靡盡。仍照原方,益以香附、澤蘭,又服數煎,諸恙平復矣。
冬溫傷陰將欲成損
豐於冬至赴龍掃墓,經過安仁街,適有楊某患冬溫未愈,有相識者,謂豐知醫,楊即懇診。查其所服之方,非辛溫散邪,即苦寒降火,皆未得法。其脈細小滑數,咳嗽痰紅,發熱顴赤,此溫熱傷陰之證也。當用甘涼養陰,辛涼透熱,虛象已著,急急堤防,若再蔓延,必不可挽。
即用清金寧絡法去枇杷葉、麥冬,細地改為大地,再加丹皮、地骨、川貝、蟬衣治之,服至五帖,熱退紅止矣。豐返,復過其處,見病者面有喜色,謂先生真神醫也,病勢減半,惟賸咳嗽數聲,日晡顴赤而已。診之脈亦稍和,此欲愈之象也。姑照原方去旱蓮、蟬蛻,加龜版、鱉甲,令其多服,可以免虛。
歲暮以茶食來謝,始知其恙全可。
白話文:
臨證治案
某女子經期不規律,偶患冬溫,伴隨發熱咳嗽、胸悶咽痛,且正值經期。單純退溫或調經都無法兼顧病情,因此選擇先清肺,再調理經期。先用清肺方劑,服用後熱退咳嗽減輕,但腹部仍疼痛,經血未盡。於是調整方劑,加入理氣調經藥物,最終痊癒。
另一病例,楊某患冬溫未愈,脈象細小滑數,伴隨咳嗽痰紅、發熱面赤,屬溫熱傷陰。需用甘涼養陰、辛涼透熱的藥方,迅速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加重。用藥後熱退紅消,症狀好轉,後續調整藥方,加強滋陰補虛,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