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備用成方

水煎,溫服。

豐按,鞠通先生云:溫者熱之漸,熱者溫之極也,暑溫較暑熱為輕者,不述可知。此二方乃大寒之劑,治暑溫似乎過峻,試問治暑熱之病,將何寒藥所用耶?竊謂治暑熱,二方最可,治暑溫,不若豐之清涼滌暑法為穩。

來復丹,: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及伏暑泄瀉,中暍冒暑。

玄精石,硝石,硫黃,五靈脂,青皮,陳皮

米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

豐按:此丹可備中暑之急。

介賓玉女煎,: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煩熱乾渴,失血等證。

生石膏,知母,麥冬,熟地,牛膝

水煎服。如火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

豐按:此方,以生地易熟地最妥。

生脈散,: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咳。

人參,麥冬,五味子

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炎蒸,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胸滿氣促,身熱心煩,口渴惡食,自汗身重,肢體疼痛,小便赤澀,大便溏黃,而脈虛者。

人參,黃耆,白朮,炙草,麥冬,五味子,蒼朮,神麯,青皮,陳皮,黃柏,澤瀉,升麻,葛根,當歸

加薑、棗,煎服。

豐按:千金生脈散,治熱傷元氣,熱中無濕,所以用麥冬以清熱,人參以補氣,五味以斂氣,無濕之證,故用甘涼滋臟無害也。東垣清暑益氣湯,治暑傷元氣,暑中有濕,所以用柏、蒼、陳、澤等藥於益氣之中,有濕之證,故佐苦燥通利無害也。古人用藥,少而不漏,多而不亂,學者當細玩之。

漿水散,:治中暑泄瀉,多汗脈弱。

炮姜,附子,炙甘草,肉桂,高良薑,醋炒半夏

漿水煎,去滓冷服。

《醫通》曰:漿水者,乃秫米和曲釀成,如醋而淡。《集解》曰:泄利漿水,澄澈清冷。觀此二說,全不相合,豐每用是方,以土漿煎藥,無不取效,似不必辨其孰是。考土漿之功能、主治瀉痢,入此方中,最合拍耳。

冷香飲子,:治中暑,內夾生冷飲食,腹痛瀉痢。

附子,草果,橘紅,炙草

加生薑,水煎,冷服。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霍亂吐瀉。

乾薑,肉桂,杏仁,甘草

共為末,每服二錢,沸湯調服。

豐按:漿水散,冷香飲子,皆治中暑之泄瀉,而用薑、附之熱劑,其實治暑月之陰寒,非治陽暑之證,可想而知矣。大順散,亦然也。所以治暑宜分陰陽,弗執暑為陽邪之說耳。

痧疫回春丹,:治一切痧疫神效。

蒼朮(二兩),雄黃(七錢,飛淨),沉香(六錢),丁香(一兩),木香(一兩),鬱金(一兩),蟾酥(四錢),麝香(一錢)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加飛淨硃砂為衣,每服五釐,開水吞服,亦可研末吹鼻。

豐按:此丹治痧極妥,無論風、暑、陰、陽、紅、烏、悶、絞等痧,皆可治之。倘能辨者,於藥引中變動可也。

白話文:

備用成方

水煎,溫服。

豐氏按語:鞠通先生說:「溫」是「熱」的漸進,「熱」是「溫」的極致。暑溫比暑熱輕微,這道理不需多說便能明白。這兩個方劑都是大寒的藥物,用來治療暑溫似乎過於峻猛。試問治療暑熱的疾病,要用什麼寒涼藥物呢?我私下認為,治療暑熱,這兩個方劑最有效;治療暑溫,不如豐氏的清涼滌暑方法穩妥。

來復丹:治療上焦實熱下焦虛寒,裡寒外熱,以及伏暑引起的泄瀉、中暑。

藥物組成:玄精石、硝石、硫黃、五靈脂、青皮、陳皮。

製劑方法:用米湯做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開水送服。

豐氏按語:此丹可備急用於中暑。

介賓玉女煎:治療陰液虧損、陽火亢盛,脈象浮洪滑大,煩熱口渴,失血等症狀。

藥物組成:生石膏、知母、麥冬、熟地、牛膝。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果火盛到極點,可以加入梔子、地骨皮等藥物。

豐氏按語:這個方劑,用生地黃代替熟地黃最為妥當。

生脈散:治療熱邪傷損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咳嗽。

藥物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治療長夏濕熱炎蒸,四肢困倦,精神萎靡,胸悶氣促,身熱心煩,口渴厭食,自汗身重,肢體疼痛,小便短赤澀痛,大便溏瀉色黃,而且脈象虛弱。

藥物組成: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麥冬、五味子、蒼朮、神麴、青皮、陳皮、黃柏、澤瀉、升麻、葛根、當歸。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豐氏按語:《千金方》中的生脈散,治療熱邪傷損元氣,但沒有濕邪,所以用麥冬清熱,人參補氣,五味子斂氣;因為沒有濕邪,所以使用甘涼滋潤臟腑的藥物沒有害處。《東垣錄》中的清暑益氣湯,治療暑邪傷損元氣,暑邪中夾雜濕邪,所以要在益氣的藥物中加入黃柏、蒼朮、陳皮、澤瀉等藥物;因為有濕邪,所以佐以苦燥通利之品沒有害處。古人用藥,用藥少卻不遺漏,用藥多卻不紊亂,學習者應該仔細研讀。

漿水散:治療中暑引起的泄瀉,多汗脈弱。

藥物組成:炮姜、附子、炙甘草、肉桂、高良薑、醋炒半夏。

用法用量:用漿水煎煮,去渣後冷服。

註解:《醫通》說:漿水是用秫米和酒曲釀造的,像醋但比醋淡。《集解》說:瀉利用的漿水,清澈透明、冰冷。這兩種說法完全不一致,豐氏每次用這個方劑,都用淘米水煎藥,效果都很好,似乎不必辨別哪個說法正確。考察淘米水的功效和主治瀉痢,用在這個方劑中,最為恰當。

冷香飲子:治療中暑,內服生冷食物,腹痛泄瀉。

藥物組成:附子、草果、橘紅、炙甘草。

用法用量:加入生薑,水煎,冷服。

大順散:治療中暑伏熱,飲水過多,脾胃受濕,霍亂吐瀉。

藥物組成:乾薑、肉桂、杏仁、甘草。

用法用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調服。

豐氏按語:漿水散、冷香飲子,都治療中暑引起的泄瀉,卻使用薑、附子等溫熱藥物,其實是治療暑天裡的陰寒,而不是治療陽暑,這道理可以想像得到。大順散也是一樣。所以治療暑邪要區分陰陽,不要執著於暑邪都是陽邪的說法。

痧疫回春丹:治療各種痧症和疫病,效果顯著。

藥物組成:蒼朮(二兩)、雄黃(七錢,飛淨)、沉香(六錢)、丁香(一兩)、木香(一兩)、鬱金(一兩)、蟾酥(四錢)、麝香(一錢)。

製劑方法:研磨成細粉,用水泛丸,加飛淨硃砂做衣,每次服用五釐,開水吞服,也可以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

豐氏按語:這個丹藥治療痧症極為妥當,無論風、暑、陰、陽、紅、烏、悶、絞等各種痧症,都可以治療。如果能夠辨證,可以在藥引中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