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備用成方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及傷冷、傷濕,瘧疾、中暑,霍亂、吐瀉,凡感嵐障不正之氣,並宜增減用之。

藿香,紫蘇,白芷,桔梗,大腹皮,厚朴,陳皮,半夏曲,白朮,茯苓,甘草

加薑、棗,煎服。

六和湯,:治夏月飲食不調,內傷生冷,外傷暑氣,寒熱交作,霍亂吐瀉,及伏暑煩悶等證。

藿香,砂仁,杏仁,厚朴,扁豆,木瓜,人參,白朮,茯苓,半夏,甘草

加薑、棗,煎服。

縮脾飲,:清暑氣,除煩渴,止吐瀉霍亂,及暑月酒食所傷

扁豆,葛根,烏梅,草果,砂仁,粉甘草

豐按:正氣散之白朮,六和湯之人參,縮脾飲之烏梅,凡病初起者,如參、術之滯,烏梅之收,不克遽用,務宜臨證時增減可也。

香薷飲,:治感冒暑氣,皮膚蒸熱,頭痛肢倦,或煩渴,或吐瀉。

香薷,製厚朴,扁豆

本方加黃連名四味香薷飲,治同。

新加香薷飲,:治暑溫汗不出者。

香薷,厚朴,鮮扁豆花,銀花,連翹

水煎,稍涼服。

豐按:香薷辛溫香散,宜於陰暑而不宜於陽暑也。蓋陰暑無汗,用香薷以發之;陽暑多汗,用之能無害乎?李時珍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猶冬月之用麻黃。由是論之,其發表之功可見矣。今人不別陰陽,一概用之則誤甚。

桂苓甘露飲,:治中暑受濕,引飲過多,頭痛煩渴,濕熱便秘。

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

豐按:河間制是方,以膏、寒、滑、草清其暑熱,佐以五苓利其濕熱。如舌苔白者,或黃澤者,皆可用之;稍乾燥者,是暑熱將化為火,肉桂又當禁用。

竹葉石膏湯,:治傷暑發渴,脈虛。

竹葉,石膏,人參,甘草,麥冬,制夏

加粳米、生薑,水煎,溫服。

人參白虎湯,:治太陽中暍,身熱汗出,惡寒足冷,脈微口渴。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

加粳米為引。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

豐按:斯二方,皆長沙所作,人皆知長沙之書,專治傷寒,誰知其亦治暑乎!故豐嘗謂欲治六氣之時邪,總當先讀傷寒書而後可。

六一散,: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熱口渴,小便不通,瀉痢暑瘧,霍亂吐瀉。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

為末,燈心湯調下。

此方是河間所作也,一名天水散。少加辰砂以清心,名益元散;少加薄荷以清肺,名雞蘇散:少加青黛以清肝,名碧玉散。治同。

三石湯,:治暑溫蔓延三焦,舌滑微黃,邪在氣分者。

生石膏,寒水石,飛滑石,通草,杏仁,竹茹,銀花,金汁

水煎,溫服。

清營湯,:治暑溫逼近心包,舌赤煩渴,不寐譫語。舌苔白滑,不可與也。

元參,丹參,生地,麥冬,黃連,竹葉,連翹,銀花,犀角

白話文:

備用成方

藿香正氣散:治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以及傷風、傷濕、瘧疾、中暑、霍亂、嘔吐腹瀉等症狀,凡是感受不正之氣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以根據病情增減藥物使用。藥材包括:藿香、紫蘇、白芷、桔梗、大腹皮、厚朴、陳皮、半夏曲、白朮、茯苓、甘草,另加生薑、大棗煎服。

六和湯:治療夏季飲食不調,內傷生冷,外感暑氣,寒熱交替,霍亂嘔吐腹瀉,以及伏暑煩悶等症狀。藥材包括:藿香、砂仁、杏仁、厚朴、扁豆、木瓜、人參、白朮、茯苓、半夏、甘草,另加生薑、大棗煎服。

縮脾飲:清熱解暑,消除煩渴,止吐瀉霍亂,以及夏季飲酒食傷所致的疾病。藥材包括:扁豆、葛根、烏梅、草果、砂仁、炙甘草。 豐氏註解:正氣散中的白朮,六和湯中的人參,縮脾飲中的烏梅,凡是疾病初期,如人參、白朮之類容易滯留的藥物,以及烏梅收斂的特性,不宜立即使用,務必根據病情增減藥物。

香薷飲:治療感冒暑氣,皮膚發熱,頭痛乏力,或煩渴,或嘔吐腹瀉。藥材包括:香薷、制厚朴、扁豆。本方加入黃連,稱為四味香薷飲,治療功效相同。

新加香薷飲:治療暑熱導致汗液不出。藥材包括:香薷、厚朴、鮮扁豆花、銀花、連翹,水煎,稍涼服用。豐氏註解:香薷辛溫香散,適用於陰暑,而不適用於陽暑。因為陰暑無汗,用香薷可以發汗;陽暑多汗,使用香薷反而有害。李時珍說:香薷是夏季解表藥物,如同冬季使用麻黃一樣。由此可見其發表功效。現代人不懂陰陽之分,一概使用,則容易誤診。

桂苓甘露飲:治療中暑受濕,飲水過多,頭痛煩渴,濕熱便秘。藥材包括: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豐氏註解:河間先生所制此方,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清熱,輔以五苓散利濕熱。如果舌苔白色或黃潤的,都可以使用;如果舌苔乾燥,則表示暑熱將化為火,此時肉桂不宜使用。

竹葉石膏湯:治療傷暑發熱口渴,脈搏虛弱。藥材包括:竹葉、石膏、人參、甘草、麥冬、制半夏,另加粳米、生薑,水煎,溫服。

人參白虎湯:治療太陽中暑,身熱出汗,惡寒足冷,脈搏微弱口渴。藥材包括: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加粳米為引。先煮石膏數十沸,再加入藥物和米,米熟湯成,溫服。豐氏註解:這兩個方子都是長沙派所作,大家都知道長沙派著作專治傷寒,卻不知道它也治療暑病!所以豐氏常說,要想治療六氣時邪,必須先讀傷寒論才能做到。

六一散:治療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熱口渴,小便不通,瀉痢暑瘧,霍亂嘔吐腹瀉。藥材包括: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研末,用燈心湯調服。此方是河間先生所作,也稱天水散。少加辰砂以清心,名益元散;少加薄荷以清肺,名雞蘇散;少加青黛以清肝,名碧玉散,治療功效相同。

三石湯:治療暑熱蔓延三焦,舌苔光滑微黃,邪氣在氣分者。藥材包括:生石膏、寒水石、飛滑石、通草、杏仁、竹茹、銀花、金汁,水煎,溫服。

清營湯:治療暑熱逼近心包,舌頭紅赤煩渴,失眠譫語。舌苔白滑者,不可使用。藥材包括:元參、丹參、生地、麥冬、黃連、竹葉、連翹、銀花、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