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8)

1. 臨證治案

或問曰:曾見《準繩》論腸風,腹中有痛,所下清血純血,與是痢相似,最易魚目混珠,不識何以別之?答曰:極易別也,休息痢,因痢而起也;腸風病,因外風內客,隨感隨見也。

陰虛之體患五色痢

鄂渚佘某之甥,患痢兩月餘矣,憔悴不堪,夜不成寐,渴飲不食,脈數苔無,取觀所下之痢,五色雜見。豐曰:此五色痢也,乃凶症耳。佘某頗諳醫藥,即告之曰:甥體素系陰虧,今痢久纏,真陰益加虛損,先生謂五色痢,究系溫熱未盡耶?抑亦真陰有損耶?豐曰:石頑有云:痢下五色,膿血稠黏,滑泄無度,多屬陰虛。今此證分明久痢傷腎,下焦不攝,即先哲所謂陰虛痢是也。

斯時即有濕證所彰,亦不能投之滲利。當用銀花、生地、白芍、黃芩,四者均炒為炭,阿膠炒珠,山藥炒黃,與陳皮、石蓮,合為一劑,連嘗三四服,遂中肯矣。登圊略減數遭,惟口渴寐少,脈轉小數,欠力欠神,此氣血津液,皆虧損也。照前方除去枯芩,加入東參、炙草、夜交藤,服數劑更為合拍。

後用六味合四君為主,調治月餘,始得痊可。

或問曰:先生謂五色痢,即陰虛痢也。嘗見古書之中,不惟有陰虛痢之名,且有虛滑、食積、氣滯、瘀血、蟯蟲、蟲疰等痢之名,今概而不論,毋乃太簡乎?答曰:實慮其繁,故就其簡,今既問及,姑略言之:蓋虛滑痢,虛而滑脫,法當補澀。食積痢,因食所積,法當消導。

氣滯痢,因氣所滯,法當調氣。瘀血痢,因血所瘀,法當行血。蟯蟲痢,因胃弱腸虛,細蟲從穀道而出,法當殺蟲。蟲疰痢,因服金石湯丸,逼損真陰,痢下黑色,形如豬肝,為難治也。以上等病,聊述其概。其實風、寒、熱、濕、噤口、水穀、休息、五色等痢為多,學者得能細玩,余痢無難治耳。

又問曰:秋痢之證,致死者多,何謂無難?答曰:不犯死證者生也,犯者死也。曰:死證何?曰:下純血者,如塵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厥逆冷汗者,呃逆不止者,身熱不除者,噤口不食,藥不能開者,驟然能食為除中者,皆死證也。又有如赤豆汁者,唇若塗朱者,大孔如竹筒注者,皆不可治也。

又有如魚腦者,如豬肝色者,身熱脈大者,皆半生半死也。用藥得法,間有生者,不可棄而不治也。

白話文:

臨證治案

有人提问:我曾看过《医方准绳》中关于肠风的论述,说腹痛、排出鲜红的血液,这与痢疾很像,很容易混淆,请问如何区分?

回答:其实很容易区分。休息痢是因为痢疾引起的;肠风则是外邪入侵,随感随发。

一位名叫佘某的先生的侄子,患痢疾两个多月了,消瘦不堪,晚上睡不着觉,口渴不想吃饭,脉搏数而舌苔少,观察他排出的粪便,呈现多种颜色。我诊断为五色痢,这是很凶险的疾病。佘某对医药颇有了解,就问我:我侄子一向体质虚弱,现在痢疾久治不愈,真阴之气更加亏损,先生您说是五色痢,究竟是温热邪气未尽,还是真阴亏损呢?

我回答说:石顽(医家)说过:痢疾排出五色粪便,脓血稠黏,泻下不止,大多是阴虚。现在这个病例很明显是久痢伤肾,下焦失于摄纳,就是古人所说的阴虚痢。

虽然当时也有一些湿邪的表现,但也不能用渗湿利水的药物。我用金银花、生地黄、白芍药、黄芩,这四味药都炒成炭,阿胶炒成珠,山药炒黄,再加陈皮、石莲子,组成一剂药方,连续服用三到四剂,病情就好转了。大便次数减少了一些,但是仍然口渴、睡眠少,脉搏变得细弱,无力乏神,这是因为气血津液都亏损了。于是按照之前的药方,去掉黄芩,加入人参、炙甘草、夜交藤,服用几剂后病情更加好转。

后来,我用六味地黄丸合四君子汤的方子调理了一个多月,终于痊愈了。

有人提问:先生您说五色痢就是阴虚痢。我曾看过古书,不仅有阴虚痢,还有虚滑痢、食积痢、气滞痢、瘀血痢、蟯虫痢、虫疰痢等多种痢疾的名称,您现在概括而不详述,是不是太简略了呢?

回答:我考虑避免过于繁琐,所以简要说明。既然您问到,我就大致解释一下:虚滑痢,是虚弱又滑脱,治疗应该补益固涩;食积痢,是因为饮食积滞,治疗应该消导;气滞痢,是因为气机阻滞,治疗应该调理气机;瘀血痢,是因为血瘀,治疗应该活血化瘀;蟯虫痢,是因为脾胃虚弱,肠道虚损,寄生虫从肛门排出,治疗应该杀虫;虫疰痢,是因为服用金石类的药物汤剂丸药,损伤了真阴之气,痢疾排出黑色粪便,像猪肝一样,很难治疗。以上几种痢疾,我只是大概地描述了一下。实际上,风、寒、热、湿、噤口、水谷、休息、五色等类型的痢疾很多,只要学习者能够仔细研究,其他的痢疾都不难治疗。

又有人提问:秋季痢疾致死的人很多,您怎么说是没有难治的呢?

回答:没有触犯到死症的就能活,触犯到死症的就死了。

提问:什么叫做死症?

回答:排出纯血的,像尘土腐败的颜色,像屋顶漏水一样稀薄的,出现厥逆冷汗的,呃逆不止的,身热不退的,噤口不吃东西,药物无法治疗的,突然能吃东西但病情很快恶化的,这些都是死症。还有像赤豆汁一样颜色的,嘴唇像涂了朱砂一样鲜红的,肛门大如竹筒注水的,这些都是不可治疗的。

还有像鱼脑一样颜色的,像猪肝颜色的,身热脉大的,这些都是半生半死的。如果用药得法,偶尔也有一些能活的,不能因为情况危急就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