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卷之一 (6)
卷之一 (6)
1. 臨證治案
亦用生化湯除去桃仁,加芥炭、防風、木香、焦芍,敗醬草為引,服二帖赤痢已瘳,依然轉瀉。思以立有云:痢是閉塞之象,瀉是疏通之象。今痢轉為泄瀉,是閉塞轉為疏通,系愈機也。照舊方除去防風、敗醬,益以大腹、陳皮,繼服二帖,諸恙屏去矣。
風痢病一誤再誤
城東孔某之子,放學歸來,腹中作痛,下利清血,其父母疑為傷損,遂服草藥,應效全無,始迎豐診。脈象緩怠而小,右關獨見弦強。豐曰:非傷損也,是屬春傷於風,夏生腸澼之候也。腸澼雖古痢之名,然與秋痢治法有別,痢門成方,弗宜膠守。即用培中瀉木法去炮姜,加黃連治之,服下未有進退。
更醫調治,便云血痢,所用皆是止澀之藥,血雖減少,而腹痛尤增,甚則四肢厥冷。仍來商治於豐,診其脈,往來遲滯,右關依舊弦強,此中土虛寒,被木所凌之象,總宜溫補其脾,清平其肝,用暖培卑監法加黃連、川楝,服之腹痛頓止,手足漸溫,惟下紅未愈。照前法除去炮薑、智、棟,加芥炭、木香、枯芩、艾葉,令嘗五劑,喜中病機,復用補中益氣,方獲全安。
赤痢亦有屬寒溫補得愈
古黔黃某之母,望六之年,忽患痢疾,曾延醫治未應,始來邀豐。閱前醫之方,系潔古芍藥湯加減。詢其痢狀,腹痛即墜,墜則欲便,下痢皆赤。按其脈,右部緩怠而遲,左部細小而澀,舌無榮,苔白薄。豐曰:此脾土虛寒,寒濕竊據,陰絡之血,得寒而凝,凝則氣機不行,清氣不升而陷,所以有腹痛後墜赤痢等證。即進補中益氣加炮薑、附片,令服二帖,遂中病矣。
後用皆參、耆、朮、附為君,約半月而愈。
程曦曰:此案用薑、附、參、耆,以收全效,益信王海藏謂血為寒氣所凝,用熱藥其血自止之訓。今之醫者,一見赤痢,非投涼血之方,即需清濕之藥,嘗見輕淺之病,誤治轉重者,眾矣。
瘧痢兩作
云岫錢某,忽因冒雨,當夜遂發寒熱,頭身並疼。吾衢土俗,怕有齷齪所染,即以揪刮當先,第三朝始延醫治。醫見寒熱交作,遂以小柴胡湯加消食之品,不但未效,更增面浮痛痢,閤家驚駭,來迓豐醫。脈形浮緩兼弦,舌苔白澤,此風濕由表入里,瘧痢兩兼之候也。當用嘉言先生逆流挽舟之法,加木香、荷葉治之。服二劑,寒熱頓除,痛痢並減矣。
痢下純血死證
城中鄭某,赴杭鄉試,未入闈時,忽患痢疾,即歸桑梓,遂延醫療,未獲應手,始來商治於豐。脈之兩尺俱虛,余皆濡數,形體尫羸,舌光如鏡,眠食俱廢,痢下純血,泄出不禁。豐曰:此陰分被濕所傷,斯時利濕,益傷其陰,補陰恐礙乎濕。正躊躇間,其父出前醫之方,閱之,乃補中兼澀。
思其吃大癮之煙,貪非分之色,其真陰未始不耗損者,前醫補澀並用,似不冰炭。豐亦從本調治,勉以乾地、阿膠,養其真陰;丹皮、白芍,清其血分;禹糧、赤石,止痢固脫;銀花、甘草,養血解毒;生苡、茯苓,扶其脾而滲其濕;東參、荷葉,挽其正而升其清。方已寫竣,謂其父曰:書謂下純血者死,速當早訪高明。
白話文:
臨證治案
某位患者服用生化湯去桃仁,加入芥炭、防風、木香、焦芍藥,以敗醬草引藥後,赤痢痊癒,卻轉為腹瀉。醫生認為痢疾是閉塞不通的症狀,腹瀉是疏通的症狀,由痢轉瀉,表示病情正在好轉。於是去除處方中的防風、敗醬草,加入大腹皮、陳皮,服用兩帖後,諸症消失。
孔某之子放學回家後腹痛下利清血,父母誤以為是外傷,自行用草藥治療無效,才來求診。醫生診斷為春傷於風,夏生腸澼(一種痢疾)的症候,認為與秋痢的治療方法不同,不應拘泥於古方。醫生採用培中瀉木法,去除炮薑,加入黃連治療,但效果不佳。
後經其他醫生診斷為血痢,使用止血澀腸藥物,血雖然減少了,但腹痛加劇,甚至四肢厥冷。再次求診,醫生診斷為中土虛寒,被肝木所克,應溫補脾土,瀉肝火。於是採用暖培卑監法,加入黃連、川楝子,腹痛立即止住,手足漸暖,但下利紅血未愈。醫生繼續使用前法,去除炮薑、智實、棟實,加入芥炭、木香、枯芩、艾葉,服用五劑後,病情好轉。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最終痊癒。
黔黃某之母年近六十,患痢疾,經他人治療無效,來求診。醫生查看之前的處方,是潔古芍藥湯加減方。觀察病情,患者腹痛墜脹,下利赤血。診脈發現右脈緩怠遲滯,左脈細小澀滯,舌無血色,苔薄白。醫生診斷為脾土虛寒,寒濕入侵,陰絡之血寒凝,氣機不通,清氣不升而下陷,導致腹痛、下利赤血等症狀。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附子,服用兩劑後見效。
之後繼續使用人參、黃耆、白朮、附子等藥物,約半月痊癒。程曦評論此案,認為用薑、附、參、耆等藥物獲得全效,證實了王海藏“血為寒氣所凝,用熱藥其血自止”的說法。現在許多醫生見到赤痢,就用涼血或清濕藥物,往往導致病情加重。
錢某因冒雨淋濕,當夜發寒熱,頭痛身痛。當地習俗認為是污穢感染,先用民間療法處理,第三天才求醫。醫生診斷為寒熱交作,用小柴胡湯加消食藥物治療,但病情加重,出現面浮腫、腹痛、痢疾,於是再次求診。醫生診斷為風濕由表入裡,瘧疾和痢疾兼發,採用逆流挽舟法,加入木香、荷葉治療。服用兩劑後,寒熱頓消,腹痛痢疾減輕。
鄭某赴杭參加鄉試,途中患痢疾,返家求醫無效,來求診。醫生診脈發現兩尺脈虛弱,其他脈濡弱,形體消瘦,舌光如鏡,飲食睡眠都差,痢下純血,不能自禁。醫生診斷為陰分被濕邪所傷,此時瀉濕會進一步損傷陰氣,補陰則會阻礙祛濕。考慮到患者有抽煙和房事過度的習慣,真陰已損,之前的治療方法補澀兼用,如同冰炭,效果不佳。醫生決定從根本調理,用乾地黃、阿膠養陰;丹皮、白芍清血;禹糧、赤石止痢固脫;銀花、甘草養血解毒;生苡仁、茯苓健脾滲濕;黨參、荷葉升清扶正。處方寫好後,醫生告訴其父,書上說痢下純血者不治,要儘快另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