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擬用諸法

培中瀉木法,:治伏氣飧泄洞泄及風痢。

白朮(二錢,土炒),白芍(一錢,土炒),陳廣皮(一錢),軟防風(一錢),白茯苓(三錢),粉甘草(五分),炮薑炭(八分),吳萸(八分,泡)

加新荷葉一錢,煎服。

朮、芍、陳、防四味,即劉草窗先生治痛瀉之要方,用之為君,以其瀉木而益土也。佐苓、甘培中有力,薑炭暖土多功,更佐吳萸疏其木而止其痛,荷葉升其清而助其脾。

補火生土法,:治飧泄洞泄,命門無火,久瀉虛痢。

淡附片(八分),肉桂(六分,細銼分沖),菟絲子(一錢),破故紙(一錢),吳茱萸(八分,泡),益智仁(一錢),蘇芡實(二錢)

加蓮子肉十粒入煎。

下焦無火,不能熏蒸腐化,致瀉完穀,故以桂、附辛甘大熱,補命門之火以生脾土;菟絲、故紙,溫補其下;吳萸、益智,暖其下復暖其中;中下得其溫暖,則火土自得相生,而完穀自能消化;更佐芡實、蓮子,補其脾且固其腎;蓋火土生,脾腎固,而飧泄洞泄無不向愈矣。

暖培卑監法,:治脾土虛寒泄瀉,及冷痢水穀痢。

西潞黨(三錢,米炒),白茯苓(三錢),於潛術(二錢,土炒),粉甘草(五分,水炙),炮薑炭(八分),茅蒼朮(六分,土炒),益智仁(一錢),葛根(五分,煨)

加粳米一撮,煎服。

經云:土不及曰卑監。法中以四君合理中,暖培其脾土也。脾喜燥,故佐以蒼朮,喜溫佐以益智,喜升佐以葛根,喜甘佐以粳米。

補中收脫法,:治泄痢不已,氣虛下陷,穀道不合,肛門下脫。

東洋參(三錢),黃耆(二錢,米炒),於潛術(一錢,土炒),粉甘草(五分,炙),罌粟殼(一錢,炙),白芍藥(一錢,土炒),訶黎勒(一錢五分)

加石榴皮一錢同煎。

此治瀉痢日久,氣虛脫肛之法也。以參、耆、朮、草之甘溫,補中州以提其陷;罌、芍、訶黎之酸澀,止瀉痢且斂其肛;用榴皮為引者,亦取其酸以收脫,澀以住痢也。

通利州都法,:治火瀉、濕瀉,濕熱痢疾。

白茯苓(三錢),澤瀉(一錢五分),蒼朮(八分,土炒),車前子(二錢),通草(一錢),滑石(三錢,飛),苦桔梗(一錢)

河水煎服。

斯仿舒馳遠先生加減五苓之意。州都者,膀胱之官名也。首用茯苓甘淡平和,而通州都為君;澤瀉鹹寒下達,而走膀胱為臣;佐蒼朮之苦溫,以化其濕;車前、通、滑之甘淡,以滲其濕;使桔梗之開提,能通天氣於地道也。

清涼滌暑法,:治暑溫暑熱,暑瀉秋暑。

滑石(三錢,水飛),生甘草(八分),青蒿(一錢五分),白扁豆(一錢),連翹(三錢,去心),白茯苓(三錢),通草(一錢)

加西瓜翠衣一片入煎。

白話文:

擬用諸法

培中瀉木法: 治療伏氣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以及風寒痢疾。

配方:白朮(二錢,土炒)、白芍(一錢,土炒)、陳皮(一錢)、防風(一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炮薑炭(八分)、吳茱萸(八分,泡製)

另加鮮荷葉(一錢),水煎服。

此方以白朮、白芍、陳皮、防風四味為君藥,出自劉草窗先生治療腹瀉疼痛的要方,具有瀉肝木而益脾土的作用。茯苓、甘草培補脾胃,炮薑炭溫中健脾,吳茱萸疏肝止痛,荷葉升清健脾。

補火生土法: 治療消化不良、腹瀉,以及因腎陽不足、久瀉導致的虛弱痢疾。

配方:附片(八分)、肉桂(六分,細切分沖)、菟絲子(一錢)、破故紙(一錢)、吳茱萸(八分,泡製)、益智仁(一錢)、芡實(二錢)

另加蓮子肉十粒,水煎服。

此方用於治療下焦虛寒,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和腹瀉的症狀。肉桂、附片辛甘大熱,溫補腎陽,以生脾土;菟絲子、破故紙溫補下焦;吳茱萸、益智仁溫暖下焦及中焦;溫暖中下焦後,則可促進脾腎相生,改善消化功能;芡實、蓮子補脾固腎,使火土相生,脾腎健固,從而治癒腹瀉。

暖培卑監法: 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以及寒痢、水穀痢。

配方:黨參(三錢,米炒)、白茯苓(三錢)、白朮(二錢,土炒)、炙甘草(五分,水炙)、炮薑炭(八分)、蒼朮(六分,土炒)、益智仁(一錢)、葛根(五分,煨)

另加粳米少許,水煎服。

本方根據「土不及曰卑監」的醫理,運用四君子湯的組方,溫補脾土。蒼朮燥濕,益智仁溫脾,葛根升提脾氣,粳米益脾和胃。

補中收脫法: 治療久瀉不止,氣虛下陷,甚至肛門脫垂的症狀。

配方: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米炒)、白朮(一錢,土炒)、炙甘草(五分,炙)、罌粟殼(一錢,炙)、白芍藥(一錢,土炒)、訶黎勒(一錢五分)

另加石榴皮(一錢),水煎服。

此方用於治療久瀉導致氣虛下陷、肛門脫垂的症狀。人參、黃耆、白朮、甘草甘溫益氣,補中益氣以提升下陷;罌粟殼、白芍藥、訶黎勒酸澀止瀉斂肛;石榴皮收斂止瀉。

通利州都法: 治療火熱型或濕熱型腹瀉、痢疾。

配方:白茯苓(三錢)、澤瀉(一錢五分)、蒼朮(八分,土炒)、車前子(二錢)、通草(一錢)、滑石(三錢,水飛)、桔梗(一錢)

用河水煎服。

此方仿舒馳遠先生加減五苓散之意,針對膀胱(州都)的病變。茯苓甘淡平和,利水通膀胱為君藥;澤瀉鹹寒下達,清利膀胱為臣藥;蒼朮溫燥化濕;車前子、通草、滑石利水滲濕;桔梗開宣肺氣,使水濕從下排出。

清涼滌暑法: 治療暑熱、暑瀉、秋暑等因暑熱引起的疾病。

配方:滑石(三錢,水飛)、炙甘草(八分)、青蒿(一錢五分)、白扁豆(一錢)、連翹(三錢,去心)、白茯苓(三錢)、通草(一錢)

另加西瓜翠衣一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