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5)
1. 擬用諸法
辛散太陽法,:(見前)
通利州都法,:(見前)
增損胃苓法,:(見前)
宣疏表濕法,:治冒濕證,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
蒼朮(一錢,土炒),防風(一錢五分),秦艽(一錢五分),藿香(一錢),陳皮(一錢五分),砂殼(八分),生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煎服。
此治冒濕之法也。君以蒼朮、防、秦,宣疏肌表之濕。被濕所冒,則氣機遂滯,故臣以藿、陳、砂殼,通暢不舒之氣。濕藥頗燥,佐以甘草潤之。濕體本寒,使以生薑溫之。
辛熱燥濕法,:治寒濕之病,頭有汗而身無汗,遍身拘急而痛。
蒼朮(一錢二分,土炒),防風(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羌活(一錢五分),獨活(一錢五分),白芷(一錢二分),草豆蔻(七分),乾薑(六分)
水煎服。
法中蒼、防、甘草,即海藏神朮散也,用於外感寒濕之證,最為中的。更加二活、白芷,透濕於表;草蔻、乾薑,燥濕於裡。諸藥皆溫熱辛散,倘陰虛火旺之體,勿可浪投。
清宣溫化法,:(見前)
宣透膜原法,:(見前)
宣陽透伏法,:(見前)
祛熱宣竅法,:(見前)
潤下救津法,:(見前)
苦溫平燥法,:治燥氣侵表,頭微痛,畏寒無汗,鼻塞咳嗽。
杏仁(三錢,去皮尖,研),陳橘皮(一錢五分),紫蘇葉(一錢),荊芥穗(一錢五分),桂枝(一錢,蜜水炒),白芍(一錢,酒炒微焦),前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凡感燥之勝氣者,宜苦溫為主。故以橘、杏、蘇、荊以解之,加白芍之酸,桂枝之辛,是遵聖訓「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是也。秋燥之證,每多咳嗽,故佐前、桔以宜其肺,肺得宣暢,則燥氣自然解耳。
金水相生法,:
松柏通幽法,:治燥結盤踞於裡,腹脹便閉。
松子仁(四錢),柏子仁(三錢),冬葵子(三錢),火麻仁(三錢),苦桔梗(一錢),栝蔞殼(三錢),薤白頭(八分),大腹皮(一錢,酒洗)
加白蜂蜜一調羹沖服。
此仿古人五仁丸之法也。松、柏、葵、麻,皆滑利之品,潤腸之功非小,較硝、黃之推蕩尤穩耳。丹溪治腸痹,每每開提上竅,或以桔梗、蔞、薤開其上覆潤其下。更加大腹寬其腸,白蜜潤其燥,幽門得寬得潤,何慮其不通哉。
白話文:
[擬用各種療法]
辛散太陽法,:(參考前文)
通利州都法,:(參考前文)
增損胃苓法,:(參考前文)
宣疏表濕法,:用於治療因潮濕引起的症狀,如頭腦沉重,全身不適,四肢乏力。
使用藥物有炒過的蒼朮(約3克)、防風(約4.5克)、秦艽(約4.5克)、藿香(約3克)、陳皮(約4.5克)、砂殼(約2.4克)和生甘草(約1.5克)。再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服用。
這是一種用來治療因潮濕引起症狀的方法。主要使用蒼朮、防風和秦艽來疏散身體表面的濕氣。由於潮濕影響,氣血運行會受阻,因此輔以藿香、陳皮和砂殼來疏通氣血。濕氣藥物通常偏乾燥,所以用甘草來滋潤。濕氣本質上是寒冷的,所以使用生薑來溫暖身體。
辛熱燥濕法,:用於治療由寒濕引發的疾病,如頭部出汗但身體不出汗,全身緊繃疼痛。
使用藥物有炒過的蒼朮(約3.6克)、防風(約4.5克)、甘草(約2.4克)、羌活(約4.5克)、獨活(約4.5克)、白芷(約3.6克)、草豆蔻(約2.1克)和乾薑(約1.8克)。用水煎煮服用。
這個療法中的蒼朮、防風和甘草,就是海藏神朮散,用於治療外感寒濕的症狀非常有效。再加上羌活、白芷,能將濕氣從表面排出;草豆蔻和乾薑,能在內部消除濕氣。所有藥物都是溫熱且散發的,但如果患者是陰虛火旺的體質,不可輕易嘗試。
清宣溫化法,:(參考前文)
宣透膜原法,:(參考前文)
宣陽透伏法,:(參考前文)
祛熱宣竅法,:(參考前文)
潤下救津法,:(參考前文)
苦溫平燥法,:用於治療燥氣侵入表面,頭部微痛,畏寒無汗,鼻塞咳嗽。
使用藥物有去皮尖並研磨的杏仁(約9克)、陳橘皮(約4.5克)、紫蘇葉(約3克)、荊芥穗(約4.5克)、蜜水炒的桂枝(約3克)、酒炒微焦的白芍(約3克)、前胡(約4.5克)和桔梗(約4.5克)。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
對於感受燥氣的人,應以苦溫為主。因此使用橘皮、杏仁、紫蘇葉和荊芥穗來緩解,再添加白芍的酸味和桂枝的辛辣,這是遵循古訓「燥氣過盛,應用苦溫來平衡,輔以酸辛」。秋季燥氣的症狀常常伴隨咳嗽,所以輔以前胡和桔梗來舒緩肺部,肺部得到舒緩,燥氣自然就會消失。
金水相生法,:
松柏通幽法,:用於治療燥結盤踞在內,腹部脹滿,排便困難。
使用藥物有松子仁(約12克)、柏子仁(約9克)、冬葵子(約9克)、火麻仁(約9克)、苦桔梗(約3克)、栝蔞殼(約9克)、薤白頭(約2.4克)和酒洗的大腹皮(約3克)。再加入一大勺白蜂蜜沖泡服用。
這是一個模仿古人五仁丸的療法。松子仁、柏子仁、冬葵子和火麻仁都是滑利的成分,對潤腸效果顯著,比硝石和黃連的強烈作用更穩定。丹溪治療腸道問題時,常會打開上部通道,或者使用桔梗、栝蔞和薤白頭來打開上部,滋潤下部。再加上大腹皮來擴張腸道,白蜂蜜來滋潤乾燥,當幽門得到擴張和滋潤,就不必擔心不能通暢了。
2. 備用成方
羌活勝濕湯,: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
羌活,獨活,川芎,藁本,蔓荊子,防風,甘草
水煎服。
平胃散,:治濕淫於內,脾胃不能剋制者。
蒼朮,陳皮,厚朴,甘草
為末,薑湯下。
除濕湯,:治傷濕腹痛,身重足軟,大便溏瀉。
蒼朮,陳皮,茯苓,制夏,藿香,厚朴,甘草
水煎服。
豐按:羌活勝濕湯,是治表濕。平胃散,除濕湯,是治里濕。傷濕之證,總當分表裡而治之。
金匱腎著湯,:治傷濕身重,腹痛腰冷。
乾薑,茯苓,白朮,甘草
水煎服。
豐按:《經心錄》加肉桂、牛膝、杜仲、澤瀉,更為切當。訒庵雖謂屬外感之濕,非腎虛也,竊謂受邪之處,無有不虛,標本兼治,未嘗不妥。
松峰達原飲(又可達原飲有知母、黃芩,無黃柏、梔子、茯苓):治濕熱盤踞膜原。
檳榔,草果,厚朴,白芍,甘草,黃柏,梔子,茯苓
水煎服。
劉松峰曰:溫而兼濕,故去知母,而換黃柏以燥濕,且救水而利膀胱;去黃芩換梔子,瀉三焦之火,而下行利水;加茯苓利小便而益脾胃。三者備,而濕熱除矣。
三仁湯,:治濕溫胸悶不飢,舌白不渴,午後身熱,狀若陰虛。
杏仁,蔻仁,生米仁,滑石,通草,竹葉,厚朴,制夏
水煎,日三服。
蒼苓白虎湯,:治濕溫身重,胸滿頭痛,妄言多汗,兩脛逆冷。
蒼朮,茯苓,石膏,知母,生甘草
加粳米,煎服。
豐按:三仁湯,治濕溫之輕者。蒼苓白虎湯,治濕溫之重者。當別見證而分治之。
桂苓甘露飲,:統治濕溫濕熱。
茯苓,豬苓,白朮,澤瀉,肉桂,滑石,石膏,寒水石
水煎,溫服。
豐按:此方即五苓散加三石。蓋五苓利濕,三石清熱,治濕溫最合,倘治濕熱,當去肉桂可也。
杏蘇散,:治燥傷本臟,頭微痛惡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脈弦無汗。
杏仁,蘇梗,茯苓,制夏,陳皮,甘草,枳殼,枯梗,前胡
加薑、棗,煎服。
清燥救肺湯,: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之因於燥者。
麥冬,阿膠,杏仁,麻仁,桑葉,枇杷葉,人參,甘草,石膏
水煎,溫服。
滋燥養營湯,:治火爍肺金,血虛外燥,皮膚皺揭,筋急爪枯,或大便秘結。
當歸,黃芩,生地,熟地,白芍,甘草,秦艽,防風
水煎,溫服。
蜜煎導法,:治陽明證,自汗,小便利,大便秘者。
蜂蜜
用銅器微火熬,頻擾勿令焦,候凝如飴,捻作挺子,頭銳如指,糝皂角末少許,乘熱納穀道中,用手抱住,欲大便時去之(加鹽少許亦可,鹽能潤燥軟堅)。
豐按:六氣之中,惟燥氣難明。今人治燥,動手非沙參、玉竹,即生地、二冬,不知燥有勝氣復氣;在表在裡之分。如杏蘇散,是治燥之勝氣;清燥救肺湯,是治燥之復氣,滋燥養營湯,血虛外燥者宜之;蜜煎導法,液虧里燥者宜之。一偏滋補清涼,非法也。
白話文:
[預備成藥配方]
- 羌活勝濕湯: 治療濕氣困在身體表面,導致頭痛、頭部沉重,或者腰部和脊椎感到沉重疼痛,全身都可能感覺到疼痛,伴有微微發燒和精神疲倦。
成分: 羌活、獨活、川芎、藁本、蔓荊子、防風、甘草。以水煎煮服用。
- 平胃散: 治療濕氣過盛於內,脾胃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
成分: 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磨成粉末,以薑湯送服。
- 除濕湯: 治療因濕氣侵害而腹部疼痛,身體沉重,腳步虛弱,大便溏瀉。
成分: 蒼朮、陳皮、茯苓、半夏、藿香、厚朴、甘草。以水煎煮服用。
- 金匱腎著湯: 治療因濕氣影響導致身體沉重,腹部疼痛,腰部寒冷。
成分: 幹薑、茯苓、白朮、甘草。以水煎煮服用。
- 松峯達原飲: 治療濕熱滯留在膜原。
成分: 檳榔、草果、厚朴、白芍、甘草、黃柏、梔子、茯苓。以水煎煮服用。
- 三仁湯: 治療濕溫導致胸部悶痛,胃口不佳,舌苔白色,下午時刻體溫升高,看似陰虛的症狀。
成分: 杏仁、豆蔻仁、生薏苡仁、滑石、通草、竹葉、厚朴、半夏。以水煎煮,每日三次服用。
- 蒼苓白虎湯: 治療濕溫導致身體沉重,胸悶頭痛,胡言亂語,多汗,小腿冰冷。
成分: 蒼朮、茯苓、石膏、知母、生甘草。添加粳米,煎煮服用。
- 桂苓甘露飲: 統治濕溫和濕熱。
成分: 茯苓、豬苓、白朮、澤瀉、肉桂、滑石、石膏、寒水石。以水煎煮,溫熱服用。
- 杏蘇散: 治療因乾燥傷害肺臟,頭部輕微疼痛,畏寒,咳嗽,鼻塞,咽喉堵塞,脈象弦緊,不出汗。
成分: 杏仁、蘇梗、茯苓、半夏、陳皮、甘草、枳殼、桔梗、前胡。加入薑和棗,煎煮服用。
- 清燥救肺湯: 治療各類氣息鬱結,萎縮性症狀,喘息和嘔吐等由乾燥引起的問題。
成分: 麥冬、阿膠、杏仁、麻仁、桑葉、枇杷葉、人參、甘草、石膏。以水煎煮,溫熱服用。
- 滋燥養營湯: 治療火氣損傷肺部,血虛導致外在乾燥,皮膚皺紋,筋骨緊繃,指甲乾枯,或者大便祕結。
成分: 當歸、黃芩、生地、熟地、白芍、甘草、秦艽、防風。以水煎煮,溫熱服用。
- 蜜煎導法: 治療陽明病證,自汗,小便順暢,但是大便祕結。
成分: 蜂蜜。使用銅器以小火熬煮,頻繁攪拌以防燒焦,待蜂蜜凝固如糖漿,捏成尖頭棒狀,表面撒上少量皁角粉,趁熱插入肛門,用手抱住,待想大便時取出(也可加入少量鹽,鹽可以潤滑和軟化硬塊)。
對於燥氣的治療,應當區分其為主導氣候還是反常氣候,以及它是在表層還是深層。例如,杏蘇散是針對燥氣的主導作用,清燥救肺湯是針對燥氣的反常作用,滋燥養營湯適合血虛外燥的情況,蜜煎導法適合液體不足和深層燥氣的情況。一味地滋補和清涼並非正確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