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卷之三 (7)
卷之三 (7)
1. 水穀痢
水穀痢者,糟粕膿血雜下,腹中微痛,登圊頻頻,飲食少餐,四肢困倦,脈來細緩無力,或關部兼弦,此因脾胃虛寒,虛則不能健運,寒則不能消化也,當用暖培卑監法治之。亦有因風木剋土,土虛不運者,宜本法內加白芍、防風;有因勞役過度,脾陽困頓者,加黃耆、荷葉;有因下焦無火,不能熟腐者,加故紙、吳萸;有因痢後中虛,飲食停積者,加陳皮、楂肉。然痢疾總不離乎脾胃為病,或木勝,或火衰,當按法加減治之,自然應手耳。
白話文:
【水穀痢】
患有水穀痢的人,會出現糞便中夾雜著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甚至有膿血的情況,腹部會有輕微的疼痛感,且頻繁地想要上廁所,食慾不佳,進食量減少,四肢感到疲倦乏力,脈搏細弱而緩慢,無力感明顯,有時關部的脈象還會帶有弦象。這些症狀多是因為脾胃虛弱且寒涼導致的,脾胃虛弱就無法有效地運化食物,寒涼則影響消化吸收。治療上應採用溫補脾胃的方法。
另外,也有因為肝氣過旺克伐脾土,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在溫補脾胃的基礎上,加入白芍和防風兩味藥材;如果是由於勞累過度,脾臟的陽氣受到耗損,可加入黃耆和荷葉;若是下焦缺乏熱力,無法充分消化食物,則可加入故紙和吳茱萸;若是在痢疾後,身體虛弱,飲食在胃腸中停滯不化,則可以加入陳皮和山楂肉。
然而,痢疾總歸是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可能是肝氣過旺,或是下焦火力不足,治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方藥,這樣就能更有效地對症下藥了。
2. 休息痢
下痢屢發屢止,久而不愈,面色痿黃,脈形濡滑者,為休息痢也。多因止澀太早,積熱未盡,或不能節飲食,戒嗜好,所以時作時止也。亦有過服寒涼而致者,肝脾內傷而致者,元氣下陷而致者,腎虛不固而致者,皆當審其因而分治之。擬用調中暢氣法,俾其氣機得暢,則積熱自清,中州得調,則脾胃自復。
倘或腹中隱痛,宜加吳萸、薑炭,以化中焦之寒;赤痢纏綿,當佐秦皮、白芍,以清肝脾之血;肛門重墜,更加升麻、桔梗,以升下陷之元;虛滑不禁,再入骨脂、龍骨,以固下焦之脫。凡一切之藥,不應手者,當細辨其脈象,若脈沉實,雖日遠仍當攻下,切宜辨確,勿可誤也。
白話文:
這是在講「休息痢」的情況,也就是反覆發作又停歇的腹瀉,長時間無法痊癒,病患臉色呈現萎黃,脈搏呈現濡滑的特徵。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太早停止治療,身體內的熱毒還沒有完全清除,或者在恢復期間沒有控制飲食,沒有戒除不良的飲食習慣,因此病情會時好時壞。也可能是因爲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或是肝脾受到損傷,或是元氣下陷,或是腎虛導致的,這些都需要根據具體原因來分別治療。
我們計劃使用調理中焦、暢通氣機的方法,讓病患的氣機順暢,這樣身體內的熱毒自然就會清除,中焦得到調理,脾胃功能自然就能恢復。
如果病人感覺腹部隱隱作痛,應該加入吳茱萸和炮薑,來去除中焦的寒氣;如果是紅色的痢疾持續不退,應該輔以秦皮和白芍,來清肝脾的熱血;如果肛門有下墜感,應該再加入升麻和桔梗,來提升下陷的元氣;如果腹瀉嚴重到無法控制,應該再加入肉豆蔻和龍骨,來鞏固下焦的脫垂。
對於所有用藥,如果效果不明顯,都應該詳細辨別病人的脈象。如果脈象顯示沉實,即使病情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仍然應該進行攻下治療,一定要辨別清楚,千萬不要弄錯。
3. 五色痢
《金鑑》云:五色痢者,五色膿血相雜而下也,若有臟腑屍臭之氣則凶。因於用止澀太早,或因滯熱下之未盡,蘊於腸胃,傷臟氣也。用一切補養之藥不應,則可知初病非澀之太早,即下之未盡也。診其脈若有力,雖日久仍當攻也。
《醫通》曰:患五色痢者,良由臟腑之氣化並傷,是以五色兼見。然古人皆言腎病,以腎藏精之室,所居之位,最下最深,深者既病,其淺而上者,安有不病之理,精室既傷,安能任蟄藏之令乎?仲景以五液注下,臍築痛,命將難全也。夫以精室受傷,五液不守之患,須知益火消陰,實脾堤水,兼分理其氣,使失於氣化之積,隨之而下,未失氣化之精,統之而安,誠不出乎此法。
豐按:二論誠痢門之要旨。前言止澀太早,滯熱未盡;後言臟腑之氣化並傷,歸於腎病。合而論之,斯疾有虛有實,分別治之,庶乎穩妥。如初起者為實,日久者為虛,裡急後重者為實,頻頻虛坐者為虛,脈實有力者為實,脈虛無力者為虛。虛則宜補,以補火生土法治之;實則宜瀉,以清痢蕩積法治之。
白話文:
【五色痢】
《金鑑》提到:五色痢是指大便中夾雜著五種顏色的膿血,如果伴有內臟腐敗的臭味,則病情較為嚴重。這種情況多是因為過早使用了收澀類藥物,或是體內的熱毒未能完全排出,殘留於腸胃中,損害了臟器功能。如果使用各種滋補藥物都沒有效果,可推斷疾病初期可能是因為過早使用了收澀藥物,或者熱毒未能完全清除。如果診察脈象有力,即使病情已持續一段時間,仍應採取攻邪的治療方法。
《醫通》指出:五色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臟腑功能受到損傷,導致大便出現五種顏色。然而,古人多認為這是腎臟疾病,因為腎臟是儲存精氣的地方,位置在人體最下部,一旦腎臟生病,那麼位於它上方的臟器又怎能不受影響呢?腎臟受到損傷,就不能正常地封藏精氣了。張仲景認為,如果出現五種液體混合下泄、肚臍周圍劇烈疼痛的情況,生命就難以保全。對於這種由於腎臟受傷、五液失控導致的問題,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增強陽氣、消除陰寒,同時調理脾胃,防止水濕泛濫,並且調整氣機,讓那些已經失去氣化功能的積滯能夠順利排出,保留那些尚未失去氣化功能的精華,這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豐按:以上兩段討論的確是治療痢疾的核心原則。前段提到過早使用收澀藥物和熱毒未盡的問題;後段則強調臟腑功能受損,特別是腎臟的問題。綜合兩段,可以知道這種疾病有虛有實,需要區別對待,這樣治療才會更穩妥。例如,剛開始發病時屬於實證,病程長的屬於虛證;大便急迫感強烈的屬於實證,頻繁排便卻排不出的屬於虛證;脈象實有力的屬於實證,脈象虛弱無力的屬於虛證。虛證應該用滋補的方法,採用補火生土的原則來治療;實證則應該用瀉下法,採用清熱解毒、排除積滯的原則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