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瘴瘧

瘴瘧之證,嶺南地方為多也。乃因天氣炎熱,山氣濕蒸,多有嵐瘴之毒,人感之者,即時昏悶,一身沉重,或寒甚熱微,或寒微熱甚,亦有迭日間日而作者,亦有狂言妄語者,亦有口喑不言者。揆其諸證,初起之時,邪必鬱於氣分,甚則血瘀於心,涎聚於脾。先宜宣竅導痰法,探吐其痰,然後辨其輕重表裡為要。

其輕者在表,宜用芳香化濁法加草果、檳榔;其重者在裡,宜用和解兼攻法為治。

白話文:

關於瘴瘧這種疾病,在嶺南地區特別常見。這是因為當地氣候炎熱,山區濕氣蒸騰,產生一種稱為嵐瘴的毒素。人一旦感染,會立刻感到頭暈悶脹,全身乏力,有的冷得厲害但發燒不嚴重,有的則輕微畏寒但高燒,有的每隔一天或兩天發作一次,有的會出現胡言亂語,甚至有人完全無法說話。

從各症狀來看,剛開始感染時,病邪通常會影響到氣分,嚴重的話,血液會在心臟周圍凝結,口涎會在脾臟積聚。首先應採用宣通竅道、導引痰液的方法,將痰液嘔吐出來,然後再根據病情的輕重及是否影響內外臟腑來進行治療。

對於病情較輕,影響到體表的,應使用具有芳香化濁效果的藥物,並加入草果和檳榔;對於病情較重,深入體內的,則應該使用調和並帶有攻效的療法來治療。

2. 癉瘧

帝曰:癉瘧何如?岐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故命曰癉瘧。帝曰:善。

《金匱》云: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

豐按:《素問》謂肺素有熱;又謂氣內藏於心。《金匱》亦謂邪氣內藏於心而未及肺。合而論之,似異而實同也。蓋肺心皆居膈上,主乎陽位,陽氣盛,故但熱而不惡寒。石頑注《金匱》云:少氣煩冤者,肺主氣,肺受火邪也。手足熱者,陽主四肢,陽盛則四肢熱也。欲嘔者,火邪上衝,胃氣逆也。

內藏於心者,陽盛則邪氣內藏,而外舍分肉之間也。消爍肌肉者,火盛則肌肉爍也。治癉瘧惟宜白虎,蓋白虎專於退熱,其分肉四肢,內屬於胃,非切於所舍者乎?又瀉肺火,非救其煩冤者乎?據此而觀,不但病在肺心,亦且兼之胃病。嘉言意用甘寒,亦屬非謬,真所謂智謀之士,所見略同。

竊思陽氣盛則陰益傷,擬用甘寒生津法,庶幾針芥。

白話文:

皇帝問:什麼是癉瘧呢?岐伯回答:癉瘧這種病,是因為肺部平時就有熱氣,身體中的氣血旺盛,導致氣血逆流上衝,中氣過於充盈而無法正常排出體外。當病人在這種狀態下還進行勞力活動,使得毛孔開放,風寒就趁機進入到皮膚和肌肉之間,進而引發疾病。發作時,體內的陽氣過盛,陽氣過剩且無法調節,就會導致疾病。然而,這種過剩的氣血並未影響到陰氣,因此只會發燒而無畏寒的情況,體內的熱氣藏於心臟,外部則停留在肌肉間,使得肌肉消耗萎縮,所以被稱為癉瘧。

《金匱要略》中記載,醫學大師說:陰氣孤獨,陽氣單獨發作,就會出現發燒、氣短、煩躁、手腳發熱想嘔吐等症狀,這就是癉瘧。如果只有發燒而無畏寒,表示邪氣藏於心臟,外部則停留在肌肉間,導致肌肉消耗萎縮。

總結兩書所述,雖然描述方式不同,但實際上是在描述同一種情況。因為心臟和肺臟都位於橫膈膜上方,主導著身體的陽氣,當陽氣過剩,就會出現發燒而不畏寒的現象。《金匱要略》提到的氣短和煩躁,是因為肺部受到火邪的影響;手腳發熱,是因為陽氣過剩,導致四肢發熱;想嘔吐,是因為火邪向上衝擊,使胃氣上逆。

治療癉瘧最適合使用白虎湯,因為白虎湯主要功效是退燒,且它的藥效可以達到肌肉和四肢,這些部位與胃相連,正好對應了邪氣停留的位置。此外,白虎湯還能清肺火,幫助緩解煩躁的情緒。根據以上分析,癉瘧不僅僅是心臟和肺臟的問題,同時也可能伴有胃部的問題。因此,建議使用甘寒的食材來滋養身體,這樣既能滋補陰氣,也能減少陽氣的消耗。

3. 牝瘧

《金匱》云: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趙以德不辨魚魯,注為邪在心而為牡。喻嘉言亦為邪伏於心,心為牡臟,即以寒多熱少之瘧,名為牡瘧。二公皆以牝瘧為牡,又皆謂邪藏於心。石頑已正其非,堪為來學之圭臬也。乃曰:若系邪氣內藏於心,則但熱而不寒,是為癉瘧。此則邪氣伏藏於腎,故多寒而少熱,則為牝瘧。

以邪氣伏結,則陽氣不行於外,故作外寒。患斯證者,真陽素虛之體為多,緣當盛夏之時,乘涼飲冷,感受陰寒,或受陰濕,其陽不能制陰邪之勝。故瘧發時,寒盛熱微,慘慼振慄,病以時作,其脈必沉而遲,面色必淡而白。宜以宣陽透伏法治之,因寒者薑、附為君,因濕者蒼、果為主,日久不愈,溫補之法為宜。

白話文:

【牝瘧】

根據《金匱》的記載:瘧疾中多寒的症狀,被命名爲「牝瘧」。然而趙以德和喻嘉言兩位醫家,卻將「牝瘧」誤理解爲邪氣在心,稱之爲「牡瘧」,因爲心被視爲陽髒。石頑已經糾正了這種誤解,爲後世學者提供了正確的指導。他指出,如果邪氣內藏於心,則只會發熱而不會發寒,這樣的病症稱爲「癉瘧」。而「牝瘧」的情況,則是因爲邪氣潛藏於腎,所以出現多寒少熱的現象。

「牝瘧」的發生,是因爲邪氣潛伏結聚,導致體內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至體表,因此產生體表寒冷的感覺。患有這種病症的人,多數是體質原本就陽氣虛弱的人,在盛夏時節貪涼飲冷,或是受到陰溼的影響,使得體內陽氣無法剋制過盛的陰邪。因此,當瘧疾發作時,會感覺寒氣盛而熱度微弱,全身顫抖,病情定時發作,脈象必定深沉且遲緩,面色呈現蒼白。治療上應採用宣通陽氣、透發伏邪的方法,對於因寒引起的症狀,生薑和附子爲主要藥物;對於因溼引發的症狀,則以蒼朮和草果爲主。若病情持續不愈,應該採用溫補法進行調養。

以上是對「牝瘧」病症的現代漢語翻譯解釋。

4. 痰瘧

痰瘧者,因夏月多食瓜果油膩,鬱結成痰;或素系痰體,其痰據於太陰脾臟,伏而不發,一旦外感涼風,痰隨風起,變為瘧病矣。初發之時,頭痛而眩,痰氣嘔逆,寒熱交作,脈來弦滑之象。古諺云:無痰不作瘧,豈不然乎?宜以化痰順氣法,加草果、藿香治之。如昏迷卒倒者,宜以宣竅導痰法,加厚朴、草果、蘇合香丸治之。肥盛之人,痰藥更宜多用。

白話文:

痰瘧這種疾病,通常是因為夏季過量食用瓜果及油膩食物,這些食物在體內積聚形成痰濕;或者本來就是容易產生痰濕的體質,痰濕在脾臟中聚集,平時隱藏不發作,但一旦受到外界涼風的刺激,痰濕就會被激發,進而轉變成瘧疾。剛開始發病時,會有頭痛且眩暈,痰多噁心嘔吐,冷熱交替的症狀,從脈象上看,呈現出弦滑的特徵。古諺語說:「沒有痰濕就不會發生瘧疾」,這話真是不假。應該採用化痰順氣的方法,加上草果和藿香進行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到出現昏迷倒地的情況,應使用宣通竅道、導引痰濕的方法,加上厚朴、草果以及蘇合香丸進行治療。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化痰的藥物用量應當更大一些。

5. 食瘧

食瘧者,即胃瘧也。因於飲食失節,飢飽不常,穀氣乖亂,營衛失和,一有不謹,則外邪冒之,遂成瘧疾矣。其證寒已復熱,熱已復寒,寒熱交併,噫氣惡食,食則吐逆,胸滿腹脹,脈滑有力,或氣口緊盛者,宜以楂曲平胃法,加藿香、草果治之。如脈遲滯,必兼寒也,可加乾薑、白蔻。

如脈緩鈍者,必兼濕也,可加半夏、茯苓。食瘧之證,兼寒兼濕為多,法當分治。

或問曰:介賓之書,謂瘧疾之作,無非外邪為之本,豈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瘧者耶?據此而論,痰食是為兼證,今先生專列痰瘧、食瘧之門何也?豐曰:素來痰體,加感涼風而致瘧者,以痰為本,故曰痰瘧。飲食停積,加受外邪而致瘧者,以食為本,故曰食瘧。如前所論暑、風、寒、濕、溫、瘴、癉、牝等瘧,倘有頭眩嘔逆脈滑者,是痰為兼證也;噫氣惡食脈緊者,是食為兼證也,遂不能以痰瘧、食瘧名之。本證兼證,詎可以不辨哉!

白話文:

【食瘧】

食瘧,其實就是胃瘧。這種疾病通常是因為飲食沒有規律,餓了飽了不定時,導致消化系統紊亂,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失去平衡。一旦稍有不慎,外部的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進而形成瘧疾。患者會出現先冷後熱,再由熱轉冷,冷熱交錯的情況,同時伴有噁心、厭食的症狀,吃東西就可能引起嘔吐,感覺胸口和腹部脹滿,脈搏強勁且滑順,或是氣口緊繃。對於這樣的病情,適合使用楂曲平胃法,加上藿香、草果來治療。如果脈搏遲緩,那一定還伴隨著寒症,可以在藥方中加入乾薑、白蔻。

脈搏緩慢鈍重,代表濕氣重,可以加入半夏、茯苓。食瘧這種病,通常都會伴隨著寒症和濕症,治療時要分別對待。

有人可能會問:在介賓的書裡提到,瘧疾的發生,都是由於外部的病菌所引起的,難道真的會因為飲食或痰多而引發瘧疾嗎?根據這個說法,痰多和飲食問題只是附帶的症狀,那你為什麼要單獨列出痰瘧、食瘧這兩種類型呢?豐回答:如果患者本就有痰多的問題,再加上受到冷風的影響而引發瘧疾,那麼痰多就是主要的病因,所以稱為痰瘧。如果是因為飲食過量,再加上受到外部病菌影響而引發瘧疾,那麼飲食問題就是主要的病因,所以稱為食瘧。就像前面討論到的暑、風、寒、濕、溫、瘴、癉、牝等瘧疾,如果有頭暈、噁心、脈象滑順的,那就是痰多是附帶的症狀;如果有噁心、厭食、脈象緊繃的,那就是飲食問題是附帶的症狀,就不能單純稱為痰瘧或食瘧。主要的病因和附帶的症狀,我們當然不能不區分清楚啊!

6. 疫瘧

疫瘧之為病,因天時寒熱不正,邪氣乘虛而襲膜原,欲出表而不能透達,欲陷里而未得空隙,故作寒熱往來,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而無定期也。寒輕熱重,口渴有汗,右脈多勝於左,是為疫瘧也。蓋疫者役也,若役使然,大概沿門合境,長幼之瘧相似者,皆可以疫名之。竟不必拘於一定之見證,當隨時令而治,此司天運氣之所宜考也,擬以宣透膜原法為主。

白話文:

關於疫瘧這種疾病,是因為天氣的冷熱不正常,導致邪氣趁身體虛弱時侵入膜原(人體的一種組織)。它想從皮膚表面排出但無法完全透出,想要深入體內又找不到空隙,因此會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可能一天出現二到三次,也可能一次且沒有固定的發作時間。

特徵上,患者通常感到熱比冷嚴重,會口渴並有出汗現象,右手脈搏比左手強烈,這就是疫瘧。這裡的「疫」字,就像勞役的意思,就好比整個區域內,無論年長或年輕的人,如果有類似的瘧疾症狀,都可以稱之為疫瘧。我們不需要過分拘泥於特定的症狀,應根據當時的季節和環境進行治療,這是研究自然運行規律所必須考慮的。因此,建議主要使用宣透膜原法進行治療。

7. 鬼瘧

鬼瘧者,因卒感屍疰客忤,寒熱日作,惡夢多端,時生恐怖,言動異常,脈來乍大乍小者是。俗云夜發為鬼瘧者非。獨有通一子謂無鬼瘧,不啻阮瞻一流人也。豐歷見之,患是證者,都系體弱屬陰之人,而強壯屬陽之體,無一患者。古云:壯士不病瘧,殆指鬼瘧而言。擬用驅邪辟祟法治之……。

程曦曰:(佚)

白話文:

【鬼瘧】 鬼瘧這種病症,是因爲突然感染了類似屍疰、客忤之類的邪氣,導致每天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病人會做許多惡夢,時常感到恐懼,言行舉止也會變得異常,脈搏忽大忽小,這些就是鬼瘧的表現。民間常說,晚上發作的就是鬼瘧,但這並不正確。有個叫通一子的人認爲根本沒有鬼瘧這回事,他的看法與阮瞻這類人物相似。豐歷親眼見到,患有此症的人,都是體質虛弱、偏陰性的人,而身體強壯、偏陽性的人,沒有一個會患病。古人說:“壯士不病瘧”,大概就是在說鬼瘧。治療上,建議使用驅邪辟祟的方法來處理……

程曦說:(這部分內容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