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擬用諸法
解肌散表法,:治風邪傷衛,頭痛畏風,發熱有汗等證。
嫩桂枝,白芍藥,粉甘草,生薑,大棗
水煎服。
此仲景之桂枝湯,治風傷衛之證也。舒馳遠曰:桂枝走太陽之表,專驅衛分之風;白芍和陰護營,甘草調中解熱,姜辛能散,棗甘能和,又以行脾之津液,而調和營衛者也。
微辛輕解法,:治冒風之證,頭微痛,鼻塞,咳嗽。
紫蘇梗(一錢五分),薄荷梗(一錢),牛蒡子(一錢五分),苦桔梗(一錢五分),栝蔞殼(二錢),廣橘紅(一錢,去白)
水煎服。
凡新感之風邪,惟冒為輕,只可以微辛輕劑治之。夫風冒於皮毛,皮毛為肺之合,故用紫蘇、薄荷以宣其肺,皆用梗而不用葉,取其微辛力薄也。蓋風為陽邪,極易化火,辛溫之藥,不宜過用,所以佐牛蒡之辛涼,桔梗之辛平,以解太陰之表,及蔞殼之輕鬆,橘紅之輕透,以暢肺經之氣,氣分一舒,則冒自解矣。
順氣搜風法,:治風邪中經,左右不遂,筋骨不用。
臺烏藥(一錢),陳橘皮(一錢五分),天麻(一錢),紫蘇(一錢五分),甘菊花(一錢),參條(二錢),炙甘草(五分),宣木瓜(一錢)
加桑枝三錢為引,水煎服。
此師古人順風勻氣散之法,以治風邪中經之病也。香岩曰:經屬氣。所以進烏藥、陳皮以順其氣,天麻、蘇、菊以搜其風。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佐參、草輔其正氣;更佐木瓜利其筋骨,桑枝遂其左右之用也。
活血祛風法,:治風邪中絡,口眼喎斜,肌膚不仁。
全當歸(三錢,酒炒),川芎(一錢五分),白芍(一錢,酒炒),秦艽(一錢五分),冬桑葉(三錢),雞血藤膠(一錢)
加橘絡二錢,煎服。
此治風邪中絡之法也。香岩云:絡屬血。故用雞藤、川芎以活其血,即古人所謂治風須養血,血行風自滅也。經曰:營虛則不仁。故用當歸、白芍補益營血,而治不仁也。秦艽為風藥中之潤品,散藥中之補品,且能活血榮筋;桑葉乃箕星之精,箕好風,風氣通於肝,最能滋血去風,斯二者,誠為風中於絡之要劑。更佐橘絡以達其絡,絡舒血活,則風邪自解,而喎斜自愈矣。
宣竅導痰法,:治風邪中臟中腑,及瘧發昏倒等證。
遠志(一錢,去心),石菖蒲(五分),天竺黃(二錢),杏仁(三錢,去皮尖研),栝蔞實(三錢,研),殭蠶(三錢,炒),皂角炭(五分)
水煎,溫服。
風邪中於臟腑者,宜施此法。其中乎經,可以順氣搜風;其中乎絡,可以活血祛風;今中臟腑,無風藥可以施之,可見中臟之神昏不語,唇緩涎流,中腑之昏不識人,便溺阻隔等證,確宜宣竅導痰。方中天竺、遠、菖,宣其竅而解其語;杏仁、蔞實,導其痰且潤其腸;殭蠶化中風之痰,皂角通上下之竅,此一法而兩用也。尤恐其力之不及,中腑更佐以百順,中臟更佐以牛黃,按法用之,庶無差忒。
白話文:
[使用各種療法的建議]
解肌散表法: 用於治療因風邪侵襲防禦系統,導致頭痛怕風,發燒有汗等症狀。 藥物包含嫩桂枝、白芍藥、粉甘草、生薑、大棗,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張仲景的桂枝湯,用於風邪侵襲防禦系統的症狀。舒馳遠指出:桂枝專門針對太陽經脈的表面,驅逐防禦系統中的風邪;白芍藥平衡陰氣保護營運系統,甘草調理中焦解除熱氣,薑的辛辣能散寒,棗的甘甜能調和,有助於脾臟運轉津液,調和營運與防禦系統。
微辛輕解法: 用於治療輕微的風邪感染,如頭微痛,鼻塞,咳嗽。 藥物包括紫蘇梗、薄荷梗、牛蒡子、苦桔梗、栝蔞殼、廣橘紅,用水煎煮服用。 對於新感染的風邪,只有輕微的感染,可以用這種微辛輕劑來治療。風邪在皮膚表面,皮膚是肺部的聯繫,因此使用紫蘇、薄荷來宣發肺部,都使用梗而不使用葉,因為它們的微辛力較弱。風邪是陽性的邪氣,非常容易轉化為火,溫暖的辛藥不應過度使用,所以輔以牛蒡的辛涼,桔梗的辛平,來解太陰經脈的表面,以及栝蔞殼的輕鬆,橘紅的輕透,以暢通肺部的氣,一旦氣分得到舒緩,感染自然會解除。
順氣搜風法: 用於治療風邪侵入經絡,導致身體左右側活動不靈,筋骨無力。 藥物包括臺烏藥、陳橘皮、天麻、紫蘇、甘菊花、參條、炙甘草、宣木瓜,加上桑枝三錢作為引導,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沿用古人的順風勻氣散的方法,來治療風邪侵入經絡的疾病。香巖表示:經絡屬於氣。所以使用烏藥、陳皮來順暢氣息,天麻、紫蘇、菊花來搜尋風邪。經絡上寫著:邪氣聚集的地方,那裡的氣必定虛弱。因此輔以人參、甘草來強化正氣;再輔以木瓜來利筋骨,桑枝幫助左右側的活動。
活血祛風法: 用於治療風邪侵入經絡,導致口眼歪斜,肌膚失去知覺。 藥物包括全當歸、川芎、白芍、秦艽、冬桑葉、雞血藤膠,加上橘絡二錢,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治療風邪侵入經絡的方法。香巖說:經絡屬於血液。因此使用雞藤、川芎來活血,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治風需養血,血行風自滅」。經絡上寫著:營養虛弱就會失去知覺。因此使用當歸、白芍來補充營養血液,來治療失去知覺。秦艽是風藥中滋潤的成分,散藥中的補品,並且能活血榮筋;桑葉是箕星的精華,箕喜風,風氣與肝相連,最能滋血去風,這兩種成分確實是風邪侵入經絡的重要配方。再輔以橘絡來通經絡,經絡舒暢血液活躍,風邪自然會消失,歪斜也會自愈。
宣竅導痰法: 用於治療風邪侵入臟腑,以及瘧疾發作昏迷等症狀。 藥物包括遠志、石菖蒲、天竺黃、杏仁、栝蔞實、殭蠶、皁角炭,用水煎煮,溫服。 風邪侵入臟腑,應採用這種方法。如果風邪侵入經絡,可以順暢氣息搜尋風邪;如果風邪侵入經絡,可以活血祛風;現在風邪侵入臟腑,沒有風藥可以使用,可以看出侵入臟腑的神智不清、不能說話、嘴脣鬆弛、唾液流下,以及侵入腑的昏迷、認不出人、排尿受阻等症狀,確實需要宣竅導痰。方中天竺、遠志、石菖蒲,宣通竅道解開語言障礙;杏仁、栝蔞實,導出痰液且滋潤腸道;殭蠶化解中風的痰,皁角通上下竅道,這是一種方法的兩種用途。更擔心力量不足,侵入腑的更輔以百順,侵入臟的更輔以牛黃,按照方法使用,幾乎不會出差錯。
辛溫解表法: (詳情請見前文)
辛涼解表法: (詳情請見前文)
清熱保津法: (詳情請見前文)
兩解太陽法: 用於治療風濕的症狀,如頭痛、身體沉重、骨節疼痛、小便不暢。 藥物包括桂枝、羌活、防風、茯苓、澤瀉、生米仁、苦桔梗,用流水煎煮服用。 這個方法,是同時解決太陽風濕的邪氣。風邪無形而存在於外部,因此使用桂枝、羌活、防風,解太陽經脈的表面,讓風邪從汗液排出;濕邪有形而存在於內部,因此使用茯苓、澤瀉、生米仁,滲透膀胱的內部,讓濕邪從尿液排出,再加上桔梗將天氣引至地底,能宣發上方覆蓋的,能下行下方的,可以使風濕邪氣分別從表裡解除。雖然嘉言認為風濕的疾病,確實應該從汗液解除,但風勝過濕的時候,濕可以隨風而去,倘若濕勝過風的時候,就應該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