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豐

《時病論》~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暑溫

考暑溫之證,較陽暑略為輕可。吳淮陰曰:溫者熱之漸,熱乃溫之極也。其名暑溫,比暑熱為輕者,不待言矣。在醫者務宜留心慎藥,弗使溫盛成熱耳。夫暑溫之初病也,右脈勝於左部,或洪或數,舌苔微白,或黃而潤,身熱有汗,或口渴,或咳嗽,此邪在上焦氣分,當用清涼滌暑法加杏仁、蔞殼治之。

倘汗少而有微寒,或有頭痛者,宜透肌膚之冒,於本法內去扁豆、瓜翠,加藿香、香薷治之。如口不渴者,乃兼濕也,加米仁、半夏治之。如舌苔黃燥,渴欲喜飲,宜清胃家之熱,用涼解裡熱法治之。如舌苔光絳,傷於陰也,宜用清熱保津法加西洋參、北沙參、元參治之。總當細究其因,或夾冒,或夾濕,或胃熱,或陰傷,按證而分治之,未有不向愈者。

白話文:

關於暑溫這種病症,相對於陽暑來說,它的病情顯得較為輕微。吳淮陰曾說:溫是熱的初始階段,熱則是溫的最終發展。既然稱作暑溫,比暑熱要輕,這一點無需多言。醫生在治療時必須格外小心謹慎使用藥物,防止溫度升高轉變成熱症。

暑溫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右邊的脈搏會比左邊強烈,脈象可能是洪大或是快速,舌苔呈現淡白色,或者黃色且濕潤,身體會感到發熱並伴隨著出汗,可能會口渴,也可能會咳嗽,這表示病邪在上焦的氣分,應該使用清涼解暑的方法,再加入杏仁、蔞殼來治療。

如果患者出汗不多且有些許畏寒,或是出現頭痛,應該讓皮膚透氣,應在上述治療方法中去掉扁豆和瓜翠,加入藿香、香薷來治療。如果患者不口渴,這可能同時伴有濕症,可以加入米仁和半夏來治療。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乾燥,且患者非常口渴想喝水,應該清除胃部的熱,用涼解裡熱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舌苔光滑且呈現紅色,表示陰氣受損,應該使用清熱保護津液的方法,加入西洋參、北沙參、元參來治療。

總之,應該詳細研究病因,可能是皮膚受風、可能是濕症、可能是胃熱、可能是陰氣受損,根據病症的不同,分別進行治療,這樣病情就會逐漸好轉。

2. 暑咳

暑咳之為病,獨在暑月也。良由暑熱下逼,先傷乎上,夫五臟之位,惟肺最高,為諸臟之華蓋,暑熱襲之,肺經先病者,固無論矣。且暑中有火,肺體屬金,火未有不剋金者也。其脈濡滑而數,兩寸有力而強,咳逆乏痰,即有亦少,或身熱口渴,或胸悶脅痛,此皆暑熱入肺之脈證也,宜用清宣金臟法加滑石、甘草治之。如痰多者,不因暑而因濕,不名咳而名嗽,不在肺而在脾,不用清而用溫。

果因痰而致嗽者,宜用加味二陳法治之。倘不細辨,以暑為濕,誤用溫藥,擾動其絡,絡中血沸,而成吐血之疴,然則宜用卻暑調元法去東參、半夏,加杏仁、花粉、旱蓮、生地治之。大概總宜清暑保金,庶不至蔓延虛損耳。

白話文:

【關於暑咳】

暑咳這疾病,只會在炎熱的夏季發生。這是因為夏季的高溫壓迫身體,首當其衝的就是上半身。人體內的五臟之中,肺臟位置最高,如同各臟器的保護傘,當暑熱侵襲,肺臟自然是首當其衝,這無庸置疑。況且暑熱中帶有火氣,而肺臟五行屬金,火克金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從脈象來看,暑咳的脈象呈現濕滑且頻率快,兩側寸脈特別有力強壯,咳嗽時缺乏痰液,即便有也量少,或者會出現身體發熱、口渴、胸悶、脅痛等症狀,這些都是暑熱侵入肺臟的脈象與症狀。治療上,應該採用清熱宣肺的方法,加上滑石和甘草進行治療。如果痰多,那不是暑熱導致,而是濕氣所致,這種情況不能稱為咳,而應稱為嗽,問題不在於肺臟,而是在脾臟,治療上不用清熱,而要用溫補。

如果確因痰多導致嗽,應該使用加味二陳湯進行治療。若不細心辨別,把暑熱誤認為濕氣,誤用溫補藥物,可能擾亂血液循環,導致絡脈中的血液沸騰,進而引發吐血的病症。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卻暑調元法,去掉東參和半夏,加入杏仁、花粉、旱蓮、生地進行治療。

總的來說,治療暑咳的原則就是清熱解暑,保護肺臟,這樣就不會讓病情擴散,避免造成虛弱的後遺症。

3. 暑瘵

暑瘵者,驟然吐血衄血,頭目不清,煩熱口渴,咳嗽氣喘,脈象浮取則洪,中取則空,沉取復有。此因盛夏之月,相火用事,火爍肺金,復燃陽絡,絡血上溢所致。昧者以為癆瘵,殊不知火載血上,非真陰虧損而為虛癆者比也。當清暑熱以保肺,清絡熱以止血。如初起體實者,宜以清宣金臟法加枯芩、黑梔治之。

體弱者,宜以卻暑調元法去石膏、半夏、粳米,加鮮地、鮮斛、鮮藕節治之。如未止,再加丹皮、旱蓮草可也。雖非癆瘵之病,但失血後有潮熱咳嗽之證,小數之脈,其陰分不虧亦虧,又當以甘鹹養陰法治之,倘蹉跎失治,傷及真陰,遂難療矣。

白話文:

【暑瘵】

暑瘵這種病症,患者會突然間大量吐血或鼻血,頭腦不清醒,感到煩躁並伴有高熱與口渴,同時咳嗽且呼吸困難。從脈象來看,輕輕按壓會感覺到脈搏宏大,但稍微用力按壓卻會發現脈象空虛,只有深度按壓時才會再次感受到脈搏。這主要是因為在盛夏之際,人體內的相火旺盛,灼燒肺部,導致肺功能受損,同時引燃了陽絡,使血液逆流至頭部所造成的。

有些人可能誤認為這是肺結核,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是由於火氣導致血液上行,而非真正的陰虛型肺結核。對於此類病症,應採用清熱解暑的方式保護肺部,並通過清熱涼血來止血。對於剛發病且體質較壯實的患者,適合使用清宣金臟法,並加入枯芩和黑梔子進行治療。

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應使用卻暑調元法,但需去掉石膏、半夏和粳米,改以鮮地黃、鮮石斛和鮮藕節來治療。如果出血仍未停止,可以進一步加入牡丹皮和旱蓮草。儘管這並非肺結核,但在失血後若出現潮熱咳嗽的症狀,即使脈搏頻率正常,但陰分已有所損失,此時應採用甘鹹養陰法來滋補陰分。倘若拖延不治,導致真陰受損,後果將難以挽回。

4. 霍亂

霍亂之證,在夏秋為多,得之於風、寒、暑、熱,飲食生冷之邪,雜糅交病於中,正不能堪,一任邪之揮霍擾亂,故令三焦混淆,清濁相干,亂於腸胃也。其證嘔吐瀉利,腹中大痛,脈多微澀,或沉而伏,或大而虛。其風甚者,則頭痛寒熱。寒甚者,則轉筋厥冷。暑甚者,則大渴引飲。

邪在上焦則吐多,下焦則瀉多,中焦則吐瀉俱甚。總宜治亂保安法加減主之,風甚加蘇葉、橘紅,寒甚加草蔻、木瓜,暑甚加蘆根、竹茹,吐多加黃連、乾薑,瀉多加葛根、荷葉。倘吐瀉不已,損傷中焦之氣,以致陰陽間隔,手足厥冷,脈微欲絕,不多飲水者,無分風、寒、暑、熱,急以挽正回陽法救之。

若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名曰乾霍亂也,又名絞腸痧也,急用古方炒鹽調童便,服之探吐則愈。若舌卷筋縮,卵陰入腹為難治。大率霍亂之脈,洪大而滑者生,微澀漸遲者死。

白話文:

關於霍亂這種疾病,夏季和秋季較為常見,主要是由風、寒、暑、熱等天氣變化,或是飲食過多生冷食物所導致的。這些因素混在一起影響身體,當身體無法承受時,就會讓邪氣肆意擾亂,導致三焦功能混亂,清濁不分,腸胃功能紊亂。

患者會有嘔吐、腹瀉、腹部劇烈疼痛的症狀,脈搏可能呈現微弱、澀滯,或是沉伏、虛弱的狀態。如果是由風邪引起,會伴有頭痛和寒熱;若是寒邪過重,可能會出現肌肉抽搐和四肢冰冷;如果是暑邪,則會極度口渴,想要大量喝水。

若邪氣影響上焦,會以嘔吐為主;影響下焦,則以腹瀉為主;影響中焦,嘔吐和腹瀉都會很嚴重。治療上,應該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風邪過重可以加用蘇葉和橘紅,寒邪過重可加草蔻和木瓜,暑邪過重可加蘆根和竹茹,嘔吐嚴重可加黃連和乾薑,腹瀉嚴重可加葛根和荷葉。

若嘔吐和腹瀉持續不止,造成中焦氣虛,導致陰陽失調,手腳冰冷,脈搏微弱,且不願喝水的情況,無論是風、寒、暑、熱哪種原因,都應立即使用挽正回陽法進行急救。

若患者想嘔吐卻又吐不出來,想腹瀉卻又拉不出來,這稱作乾霍亂,又叫絞腸痧,需立刻使用古方的炒鹽調合童子尿服用,催吐後可恢復健康。如果舌頭捲曲,肌肉收縮,睪丸或陰道部位內縮,就比較難以治療了。一般來說,霍亂患者的脈象,若是洪大而滑,表示有機會康復,但若脈象漸漸變得微弱且遲緩,則預示著病情危急。

5. 痧氣

南方之人,體氣不實,偶觸糞土沙穢之氣,即腹痛悶亂,名之曰痧,即沙字之訛也。蓋痧在皮膚氣分者,宜刮之,在肌肉血分者,宜刺之,此輕而淺者言也。若深重者脹塞腸胃,壅阻經絡,直犯乎心,斯須莫救,刮刺無功,非藥劑不能救也。須知痧無定脈,凡脈與證不應者,即為痧脈也。

其見證不可不分:如風痧者,頭疼自汗,腹痛肢麻。暑痧者,頭暈汗多,吐瀉腹痛。陰痧者,腹痛肢冷,即涼痧也。陽痧者,腹痛肢暖,即熱痧也。又有膚隱紅點,一如瘄疹,此痧在肌表,為紅痧也。滿身脹痛,且有黑斑,此痧毒在乎臟腑,為烏痧也。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心腹大痛,為絞腸痧也。

痧之為病,不盡六氣所觸,或因飢飽勞役,或因穢濁所犯,皆可成痧,總宜芳香化濁法治之。法內有半夏、藿香,慎勿信俗醫為痧病中之禁藥也。風痧加荊芥、防風,暑痧加滑石、木瓜,陰痧加豆蔻、砂仁,陽痧加連翹、梔子,紅痧加牛蒡、薄荷,烏痧加檳榔、枳殼,悶痧加細辛、桔梗,絞腸痧加檀香、烏藥,倘其勢急不及進湯藥者,先以痧疫回春丹治之。

白話文:

對於居住在南方的人們,他們的體質較弱,一旦不小心接觸到像糞便、土壤等髒污的氣息,就會馬上感到腹部劇烈疼痛且混亂不堪,這種情況被稱為「痧」,這個詞其實是「沙」的誤用。痧如果在皮膚和氣分,我們應該刮痧;如果在肌肉和血分,就該針刺。這是指病情比較輕微的時候。然而,如果病情嚴重,痧氣堵塞腸胃,阻塞經絡,甚至影響到心臟,那刮痧或針刺就無法發揮效果,必須使用藥物才能救治。需要注意的是,痧並沒有固定的脈象,當脈象和症狀不符合時,可能就是痧脈了。

我們不能忽視痧的各種表現:例如風痧,會有頭痛、自汗、腹痛、肢體麻木的症狀;暑痧則會頭暈、多汗、嘔吐、腹瀉;陰痧會有腹痛、肢體冰冷,也就是所謂的涼痧;陽痧會有腹痛、肢體溫暖,即是熱痧。另外,皮膚下出現紅色小點,類似疹子,這是痧出現在肌表,稱為紅痧;全身脹痛且有黑色斑點,痧毒已經深入臟腑,這叫烏痧;有想吐又吐不出來,想拉又拉不出來的情況,伴隨著心腹劇痛,這是絞腸痧。

痧這種疾病,不只是因為受到六氣的影響,也可能因為飢餓、飽食、勞累、工作過度,或是接觸髒污、混濁的環境,都可能形成痧,總之,我們應該使用芳香化濁的方法來治療。治療方法中包含半夏、藿香,千萬不要相信民間醫生說這些是痧病中的禁藥。風痧可以加用荊芥、防風;暑痧加滑石、木瓜;陰痧加豆蔻、砂仁;陽痧加連翹、梔子;紅痧加牛蒡、薄荷;烏痧加檳榔、枳殼;悶痧加細辛、桔梗;絞腸痧加檀香、烏藥。如果病情危急,來不及服用藥物,可以先用痧疫回春丹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