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逢源》~ 卷上 (8)
卷上 (8)
1. 詳註靈樞素問伏氣化溫諸條
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而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瘛瘲、齒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詒按:顴赤而噦,腎陰已竭而虛陽上脫之證,故死。已泄而腹尚滿,是陰下脫而邪不減,與熱不為汗衰者相似,故死。目不明,陰脫也;陰脫而仍熱;故死。熱滿當泄,老人幼兒不任攻伐,則熱無出路,故死。熱蘊無汗,上逆則嘔,下迫則血溢,上下交徵,陰液易固,故為死候。
舌本爛,乃腎火上結,與胃熱熾而口糜者不同。若既爛而熱仍不已,亦為死候。汗不至足,是肺氣不下行而化源將絕也。咳衄乃邪閉於上,無汗則邪不外泄,又兼化源將絕之徵,故曰死。髓熱如骨蒸之狀,邪熱深入於腎也。熱而痙,致見腰折等證,是邪熱深入於肝也。腎肝為熱邪所爍,故死。
吳鞠通曰:此節歷敘熱病之死徵,以禁人之刺,大抵由於陰竭者為多。然刺固不可,亦有可藥而愈者,蓋刺法能泄能通,開熱邪之閉結最速;至於益陰以存津,則刺法之所短,湯藥之所長也。
白話文:
熱病有九種情況不能針刺:
一、不出汗,顴骨發紅,呃逆不止的,會死; 二、腹瀉後肚子仍然脹得很厲害的,會死; 三、眼睛看不清,發熱持續不退的,會死; 四、老人和嬰兒,發熱且肚子脹的,會死; 五、不出汗,嘔吐和下血的,會死; 六、舌根潰爛,發熱持續不退的,會死; 七、咳嗽並流鼻血,不出汗,或者出了汗卻不能到達腳部的,會死; 八、骨髓發熱的,會死; 九、發熱並抽搐的,出現腰部彎曲、抽搐、牙關緊閉等症狀的,會死。以上九種情況,都不能針刺。
這些情況不能針刺的原因是:顴骨發紅並呃逆,代表腎陰已經耗竭,虛陽上浮,所以會死。腹瀉後肚子仍然脹,是陰氣下陷,邪氣未減,和發熱不出汗的情況類似,所以會死。眼睛看不清,是陰氣耗竭;陰氣耗竭還持續發熱,所以會死。發熱且肚子脹需要瀉下,但老人和嬰兒不能承受針刺的刺激,熱邪無處排解,所以會死。熱邪鬱積不出汗,向上則嘔吐,向下則出血,上下同時出現症狀,陰液難以保持,所以是死徵。
舌根潰爛,是腎臟的火氣上炎,與胃熱盛而導致口腔潰爛不同。如果舌根已潰爛,發熱持續不退,也是死徵。汗液達不到腳部,是肺氣不能下降,氣血將要枯竭。咳嗽並流鼻血,是邪氣閉阻在上,不出汗則邪氣不能排出,又加上氣血將枯竭的徵兆,所以會死。骨髓發熱如同骨蒸一樣,是邪熱深入腎臟。發熱並抽搐,出現腰部彎曲等症狀,是邪熱深入肝臟。腎和肝臟都被熱邪所損傷,所以會死。
吳鞠通說:這段文字詳細敘述了熱病的死亡徵兆,以此告誡人們不要針刺。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陰氣耗竭。雖然不能針刺,但也有一些可以用藥物治療痊癒的,因為針刺可以瀉熱通絡,最快地解除熱邪閉阻;但滋陰養液,則是針刺的不足之處,也是湯藥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