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
《溫熱逢源》~ 卷上 (19)
卷上 (19)
1. 附註仲景兼感濕溫證治各條
沈堯封曰:此寒邪外束之濕溫證也,麻黃小豆湯是其主方。除卻惡寒,即是梔柏湯證。更加腹微滿,即是茵陳蒿證。
章虛谷曰:面赤者,熱鬱在經也,當以汗解。若攻之,傷其腑氣,則經熱反從內走,與水穀之氣鬱蒸發黃,三焦閉塞,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章虛谷曰:此條雖未誤下,而無汗小便不利,其邪熱閉結而無出路,與胃中水液鬱蒸,則必發黃矣。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喻嘉言曰:濕停熱鬱而誤火之,則熱邪愈熾,津液上奔,額有微汗,而周身之汗與小便,均不可得矣:發黃之變,安能免乎。
白話文:
沈堯封說:這是寒邪外束引起的濕溫病,麻黃小豆湯是主要的方劑。如果寒邪退去(沒有惡寒),那就是梔子柏子湯的病症。如果再加上腹部微微脹滿,那就是茵陳蒿湯的病症。
章虛谷說:臉紅是體內熱邪鬱結在經脈裡,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強行攻邪,會損傷臟腑的元氣,導致經絡之熱反而從內向外走,與水穀之氣一起鬱結蒸騰而發黃,三焦閉塞,小便不利。
陽明病,沒有汗,小便不利,心裡煩躁不安,身體一定會發黃。
章虛谷說:這一條雖然沒有說到誤用下法,但是沒有汗、小便不利,邪熱閉結而沒有出路,與胃中水液鬱結蒸騰,就一定會發黃。
陽明病,被火燒傷,額頭微微出汗,小便不利,一定會發黃。
喻嘉言說:濕邪停滯,熱邪鬱結,又誤用了瀉火的方法,那麼熱邪就會更加熾盛,津液上湧,額頭微微出汗,而全身的汗和小便,都排泄不出來了:發黃的變化,怎麼能夠避免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