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溫熱暑疫全書》~ 卷二·熱病方論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熱病方論 (4)

1. 夏熱病論

周禹載曰。冬傷於寒。夏必病熱。則是熱病與春溫對峙。而非夏時所感之熱也。乃嘉言尚論天之六氣。春秋冬各主一氣。獨夏月兼主三氣。謂為痙濕暍者。此仍是氣感之證。而非伏藏之寒。至夏始發之熱也。故人素有伏氣將發。復感濕暍者言之。若但病痙濕暍。不得即謂之熱病也。

故熱病自內發出。不論兼見何經。必由陽明。並無表證。其有表者。必外受風邪。不得遽投白虎。亦必先撤外邪。而後本湯可用。此亦先表后里之法也。

又曰。熱病即伏寒也。彼冬傷於寒。發於春為溫病。發於夏為熱病。何彼發於春。此發於夏耶。蓋感之輕重不同。人之強弱亦異。而觸發亦異。有因飢飽力役者。有因房室勞傷者。故春時雖行風木之令。使氣血不致大虧。感觸亦有先後。不即發也。

至夏則陽氣盡泄。火令大行。正屬濕土寄旺。爾時邪烏肯伏。故其發源。皆自少陰。熱病由出之途自陽明。溫病由出之途自少陽。雖所合之經不一。要不離乎陽明少陽者。各因時令之氣也。但為日既遲。為熱愈熾。此仲景所以用石膏升涼胃熱。以知母盪滌腎伏。用甘草、粳米維持中氣也。

名湯曰白虎者。白屬金屬涼。風從虎且猛。人逢悶熱煩躁。無可奈何之際。忽然狂風薦至。偃草揚波。火輪火樹。不頓成清涼世界而稱快乎。

2. 熱病方四道

3. 附集方一十八道

通解散

麻黃(去節酒洗),石膏(碎),滑石黃芩(各二兩),蒼朮(四兩去皮泔水浸炒),甘草(一兩五錢炙)

上為末。每服半兩。加姜三片。水煎。溫服取汗。陶節庵方加羌活川芎蔥白、香豉。

蔥白香豉湯

蔥白(七莖連須),香豉(一合勿炒),生薑(一片)

上三味。水煎。日三服。覆取微似汗。不汗加蘇葉。

雙解散承氣湯涼膈散天水散(即益元散。四方俱見前)

竹葉石膏湯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連解毒湯(方見前),白虎加蒼朮湯(即前白虎湯加蒼朮二兩)

十味香薷飲清暑益氣湯(二方見後暑病)

金匱升麻鱉甲湯

升麻(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當歸(一兩),甘草(二兩),雄黃(半兩研),蜀椒(一兩炒去汗)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陰毒去雄黃、蜀椒。

陽毒升麻湯

升麻,犀角(各一錢半),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溫服。溫覆手足。汗出則解。不解再作。

陰毒甘草湯(即前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加桂枝),犀角黑參湯(方見前)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各三兩),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散

附子(七錢五分炮),桂心,當歸,白朮(各五錢),乾薑(炮),半夏(各二錢五分洗)

上為散。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暖覆取汗。不汗再服。

人參三白合四逆湯

人參(二錢五分),白朮(蒸炒),白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去核),乾薑,附子(炮),甘草(各一錢炙)

上九味。水煎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