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溫熱暑疫全書》~ 卷二·熱病方論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熱病方論 (1)

1. 卷二·熱病方論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方注。浮者風也。言不獨傷於寒也。滑為裡熱。以滑且浮。知熱不獨在裡也。故指言此表有熱。蓋表裡俱熱之謂也。里有寒者。里字非對表而稱。以熱之裡言。蓋傷寒之熱。本寒因也。故謂里有寒。指熱之所以然者言也。夫表裡皆熱。欲兩偕而解之。誠哉極其難也。譬如夏秋兩屆之間。燥熱酷甚。非金風之薦涼。則毒暑不解也。

又注。世本作表有熱。里有寒。必系傳寫之誤。夫白虎本為治熱病暑病之藥。其性大寒。安得里有寒者可服之理。詳本文脈浮滑。不但無緊。且復多滑。乃陽氣盛而鬱蒸。此里有熱也。裡熱甚。必格寒於外。多厥逆身涼。而為亢害之證。此表有寒也。厥陰篇中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則知此表裡二字。為錯誤可知。當為上下更易。

白話文:

傷寒症脈象浮滑,表示病人體表有熱,但內裡卻有寒氣。白虎湯可以治療這種症狀。

浮脈代表風邪,說明病人的病症不僅僅是傷寒,還有風邪入侵。滑脈代表內熱,因為脈象既浮又滑,說明熱氣不僅僅存在於內裡,也表現在體表,所以說「表有熱」。

「里有寒」中的「里」字不是指與「表」相對的概念,而是指熱氣所在的部位,因為傷寒的熱氣是寒邪入侵導致的,所以說「里有寒」,意指熱氣的根源。

病人既有表熱又有裡寒,要同時消除這兩種症狀非常困難。就像夏秋交替之際,天氣酷熱,如果沒有秋風帶來涼意,酷暑就難以消退。

古書上寫「表有熱,里有寒」可能是抄寫錯誤。白虎湯本是治療熱病、暑病的藥,藥性寒涼,如果病人內里有寒,就不應該服用。

實際上,根據脈象浮滑,而且滑脈明顯,可以推斷病人陽氣盛,但卻鬱積不通,這是「里有熱」。由於內熱較重,就會阻礙寒氣外出,導致病人出現四肢厥逆、身體發涼,這是「表有寒」。

《厥陰篇》中提到,脈象滑而厥逆,這是內里有熱的表現,白虎湯可以治療。由此可見,「表裡」二字是錯誤的,應該上下顛倒。

周注。熱病皆傷寒伏邪也。至發則但熱矣。乃仲景仍以傷寒揭之者。所謂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也。

白虎湯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注。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陰獸。虎嘯穀風冷。涼生酷暑消。神於解熱。莫如白虎。知母、石膏。辛甘而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且寒。得白虎之體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溫。甘取其緩。溫取其和。緩而且和。得伏虎之用焉。飲四物之成湯。來白虎之嗥嘯。

白話文:

周注:

熱病都是傷寒伏邪造成的。當病症發作時,病人只感到發熱,但仲景仍以傷寒來揭示病因。這就如同「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的道理一樣,不忘記其根本病因。

白虎湯

藥材:

  • 知母(六兩)
  • 石膏(一斤,碎)
  • 甘草(二兩)
  • 粳米(六合)

製法:

以上四味藥材,用一斗水煮至米熟湯成,去渣,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方注:

白虎,西方之金神,掌管秋季的陰獸。虎嘯穀風冷,涼氣生於酷暑,消解暑熱。在解熱方面,莫如白虎。

知母、石膏性辛甘而寒,辛是金之味,寒是金之性。辛甘且寒,符合白虎之特性。

甘草、粳米性甘平而溫,甘取其緩,溫取其和。緩而且和,符合伏虎之作用。

服用這四味藥材熬成的湯,就如同白虎發出吼嘯一樣,可以解熱消暑。

陽氣者。以天地之疾風名也。風行而虎嘯者。同氣相求也。虎嘯而風生者。同聲相應也。風生而熱解者。物理必至也。抑嘗以此合大小青龍真武而論之。四物者。四方之通神也。而以命名。蓋謂化裁四時。神妙萬世。名義兩符。實自然而然者也。方而若此。可謂至矣。然不明言其神。

而神卒莫之掩者。君子盛德。此其道之所以大也。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周注。此因中暍而引動伏邪齊出。三陽為病極重。腹滿者。熱本病也。身重難以轉側者。濕本病也。若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則是暍本病矣。惟熱暍相兼。其熱勢尤劇。此時倘復汗之。則津液外亡。而譫語轉甚。若下之。則陰氣下竭。而陽氣上脫。故額上汗而手足逆冷矣。故必仍自汗者。主以白虎。設誤汗下而證如上者。加人參為無疑也。

白話文:

陽氣,就如同天地間急速的風一樣。風吹過,老虎就吼叫,這是同氣相求的道理。老虎吼叫,風就颳起來,這是同聲相應的道理。風颳起來,熱氣就會散去,這是物理必然的道理。

試著以此來比喻大青龍湯、真武湯、四物湯,這四種藥方。它們分別代表著四方的神靈,並以其名稱來命名。這是因為它們能化解四時的變化,功效神妙,延綿萬世。藥名與藥性相符,實際上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方劑能達到這種境界,可謂至高無上了。

雖然沒有明說其神妙之處,但其神效卻是無法掩蓋的。君子擁有高尚的品德,這就是其道理為何如此偉大的原因。

三陽經合病,會出現腹脹、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嘴麻木、面容垢穢、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如果發汗,則神志更加不清,如果瀉下,則額頭上會出汗,手腳冰冷。如果患者自行出汗,則可用白虎湯治療。

周氏註解:這是由於中暑而引發體內潛伏的邪氣同時發作,三陽經病症十分嚴重。腹脹是熱氣所致,身體沉重難以翻身是濕氣所致。如果出現嘴麻木、面容垢穢、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則是中暑所致。熱氣與中暑相互交織,熱氣尤為猛烈。此時如果再發汗,則津液會流失,神志更加不清。如果瀉下,則陰氣會耗竭,陽氣會上浮,導致額頭出汗、手腳冰冷。所以必須針對自行出汗的患者,使用白虎湯治療。如果誤用發汗或瀉下藥物,出現上述症狀,則必須加入人參,毫無疑問。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周注。滑為邪實。何反至厥。即熱深厥深之義。故特申之曰。里有熱也。裡熱安得不用白虎湯乎。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周注。發熱汗出。熱本病也。今脈浮無汗。必因邪風襲表矣。豈可竟與白虎湯乎。故必以辛涼先撤其邪。然後治熱。始為無礙。假使表邪解而煩渴轉甚者。明系因邪以更耗津液。白虎湯固非解表之劑。又豈有助正之功。加人參者。益其元也。元稍益而熱易清矣。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1. 感冒脈搏滑膩卻出現冷感,表示內部有熱毒。此時應服用白虎湯。

周注:滑膩的脈象通常代表邪氣過重,但為什麼會出現冷感呢?這是因為熱毒深藏體內的象徵,因此我們特別指出,這表示內部有熱毒。

  1. 感冒脈搏浮動,伴有發熱但沒有出汗,如果病情未改善,不可使用白虎湯。如果有口渴想喝水的情況,且無外在症狀時,則應使用加有人參的白虎湯。

周注:發熱伴隨出汗是感冒的正常表現,但現在脈搏浮動且沒有出汗,這可能代表受風邪侵襲。怎麼能直接使用白虎湯呢?首先必須使用辛涼的藥物來清除邪氣,然後再針對熱毒進行治療,這樣纔不會造成問題。如果表層的邪氣已經消除,但仍然感到口渴和焦躁,這說明是邪氣進一步消耗了體液。白虎湯並不是用來解表的藥物,又怎麼能補充正氣呢?加入人參的目的在於補充元氣,當元氣得到稍微的增強後,熱毒就容易被清除。

  1. 感冒期間並沒有出現大範圍的高熱,只是口乾舌燥、心煩意亂、背部微微感到寒冷時,應使用加有人參的白虎湯。

周注。燥渴且煩。為熱證本病。而曰無大熱者。以獨背微惡寒也。背為太陽經位。正氣大虛。故微惡寒。安得不用補正之藥。於本湯中乎。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滑者。梔子豉湯主之。(方見前)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周注。浮緊傷寒脈也。何以為熱病。以其發於夏。反惡熱不惡寒也。又何以獨言陽明。以夏時濕熱上蒸。邪從胃發。且腹滿而喘。種種皆陽明證也。然咽燥非少陰證耶。不知陽明為從出之途。少陰其伏臟之地也。夫既陽明熱病。曷又為脈反浮緊。正以夏時肌腠本開。人本多汗。

白話文:

周注。燥渴且煩。為熱證本病。而曰無大熱者。以獨背微惡寒也。背為太陽經位。正氣大虛。故微惡寒。安得不用補正之藥。於本湯中乎。

周氏注釋: 燥渴且煩,屬於熱證的本病。雖然說沒有明顯的發熱,但患者獨自感到背部微惡寒,這是因為背部是太陽經脈所經之處,正氣虛弱,所以才會感到微惡寒。既然正氣虛弱,怎麼能不使用補正氣的藥物呢?因此,在這個湯方中必須加入補正氣的藥物。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滑者。梔子豉湯主之。(方見前)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陽明病的症狀: 脈象浮而緊,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伴有喘息,發熱且出汗,不畏寒反而畏熱,身體沉重。如果發汗,則會變得躁動不安,心神恍惚,甚至出現譫語。若針灸,則會出現驚恐不安、煩躁難眠。若服用瀉下藥物,則會導致胃中空虛,客氣上衝隔膜,感到心中懊惱,舌苔光滑。治療方法: 梔子豉湯主治此病。 (方劑見前面)如果患者渴想喝水,口乾舌燥,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若脈象浮而發熱,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則用豬苓湯治療。

周注。浮緊傷寒脈也。何以為熱病。以其發於夏。反惡熱不惡寒也。又何以獨言陽明。以夏時濕熱上蒸。邪從胃發。且腹滿而喘。種種皆陽明證也。然咽燥非少陰證耶。不知陽明為從出之途。少陰其伏臟之地也。夫既陽明熱病。曷又為脈反浮緊。正以夏時肌腠本開。人本多汗。

周氏注釋: 浮緊的脈象是傷寒的脈象,為何會是熱病呢?這是因為它發生在夏季,患者不畏寒反而畏熱。為何要特別指出是陽明病呢?因為夏季濕熱蒸騰,邪氣從胃部入侵,並且出現腹部脹滿、喘息等症狀,這些都是陽明病的典型表現。然而,咽喉乾燥不是少陰病的症狀嗎?這是因為陽明病是熱邪從體內向外發散的通道,而少陰病則隱藏在臟腑之中。既然是陽明熱病,為何脈象反而是浮緊的呢?這是因為夏季人體腠理開泄,容易出汗。

邪風襲入。致腠理反閉而無汗。故夏之風脈。每反顯冬之寒脈也。今云汗出而脈亦浮緊者。正因浮甚有力。熱邪盛而致也。若不知者。以辛熱汗之。耗其津液。必至躁妄昏昧。火劫溫針。燥其陰血。必至驚擾無寐。下之必亡其陰。必至胃虛邪陷。心中懊憹。此皆誤治。將何以救之乎。

觀舌上苔滑者。則外邪尚在。以梔子解熱。香豉去邪。是為合法。若渴飲水漿。口乾舌燥。知其外邪亦入。總以白虎湯為治。加人參者。以誤治而津液大傷也。設使緊脈去而浮在。發熱飲水。小便不利。則其浮為虛。而熱已入膀胱矣。入膀胱者。曷不飲以四苓。而主以豬苓耶。

白話文:

邪風入侵身體,導致毛孔閉塞,無法出汗。因此夏季的風脈,常常表現出冬季寒脈的特性。現在有些人說出汗,脈象也浮緊,這是因為浮脈有力,熱邪盛而導致的。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就用辛熱藥物逼汗,會耗損津液,導致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用溫熱針灸,會使陰血乾燥,導致驚擾不安,失眠多夢。瀉下通便,會損傷陰氣,導致胃虛,邪氣入侵,心中煩悶不安。這些都是錯誤的治療方法,該如何救治呢?

觀察舌苔光滑,表示外邪還在體內。可以用梔子解熱,香豉驅除邪氣,這是合乎治療原則的。如果患者渴飲清水,口乾舌燥,就說明外邪已經入侵內部。總之,可以用白虎湯治療,如果加人參,就是錯誤的治療方法,會導致津液大傷。如果浮脈消失,但仍然浮在表面,發熱飲水,小便不暢,說明浮脈是虛的,熱邪已經進入膀胱了。熱邪進入膀胱,為什麼不喝四苓湯,而要使用豬苓呢?

傷寒之小便不利。結於氣分。熱病之小便不利。由於血分者也。因邪郁既深。耗液日久。故必以阿膠補虛。滑石祛熱。而無取於白朮也。

白虎加人參湯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周注。口至干。舌至燥。無津液極矣。能生津液而神速者。莫若人參。故加之。

豬苓湯

豬苓(一兩去皮),茯苓(一兩),阿膠(一兩),滑石(一兩碎),澤瀉(一兩)

白話文:

傷寒、熱病小便不利之辨證論治

傷寒小便不利,結於氣分者。 也就是說,傷寒引起的尿液不利,是因為寒邪鬱結在人體的氣分(體表及肌肉等部位)所致。

熱病小便不利,由於血分者也。 而熱病引起的小便不利,則多是熱邪深入血分(血液循環系統)所致。

因邪鬱既深,耗液日久,故必以阿膠補虛,滑石祛熱,而無取於白朮也。 由於邪氣深鬱,導致津液耗損已久,因此治療時必須以阿膠補益虛損,滑石清熱利濕,而不需要使用白朮。

白虎加人參湯

組成: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

用法: 上述五味藥材,以水一斗(約10斤),煮米至熟,湯成後去渣,溫服一升(約200毫升),每日三次。

周注: 口乾舌燥,津液枯竭極矣。能生津液而神速者,莫若人參,故加之。 也就是說,當患者出現口乾舌燥,津液枯竭的症狀時,使用人參能夠迅速生津止渴,因此本方中加入人參。

豬苓湯

組成: 豬苓(一兩去皮),茯苓(一兩),阿膠(一兩),滑石(一兩碎),澤瀉(一兩)

用法: 以上藥材,按照傳統方法煎服。

注: 此方用於治療熱病或濕熱病引起的小便不利,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盡。溫服七合。日三服。

周注。熱甚膀胱。非水能解。何者。水有止渴之功。而無祛熱之力也。故用豬苓之淡滲。與澤瀉之鹹寒。與五苓不異。而此易白朮以阿膠者。彼屬氣此益血也。易桂以滑石者。彼有表而此為消熱也。然則所蓄之水去。則熱消矣。潤液之味投。則渴除矣。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周注。渴而小便不利。本當用豬苓湯。然汗多在所禁也。此與傷寒入腑。不令溲數同意。蓋邪出陽明。已劫其津。汗出復多。更耗其液。津液曾幾。尚可下奪耶。當以白虎加人參去其熱。則小便之不利者。津回而自利矣。

白話文:

膀胱熱盛,單用水是無法解熱的。因為水雖然止渴,卻沒有祛除熱力的功效。因此,此方使用豬苓的淡滲作用,以及澤瀉的鹹寒性質,與五苓散的功效類似。但此方用阿膠代替白朮,是因為白朮屬於補氣藥,而阿膠則補血;用滑石代替桂枝,是因為桂枝偏於表散,而滑石則有助於消熱。因此,蓄積的水分排出去了,熱就會消退;潤液的藥物投進去,渴症就會消除。

陽明病患者,如果出汗很多,又感到口渴,就不可服用豬苓湯。因為汗出過多,導致胃中乾燥,而豬苓湯又會促進小便,這樣會加重患者的津液損失。

一般來說,如果口渴但小便不利,應該使用豬苓湯。但如果汗出過多,就應該禁止使用豬苓湯。這和傷寒入腑後,不應該頻繁小便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邪氣已經從陽明經外出,劫奪了患者的津液,汗出又再次消耗津液,津液本來就已經很少了,怎麼可以再用藥物利尿呢?應該使用白虎湯加人參來清熱,這樣小便不利的情況就會因為津液回補而自行改善。

傷寒病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周注。吐下後至七八日不解。知誤治而熱邪不為吐下少衰。反因吐下轉甚。時惡風者。陽外虛也。舌燥而煩渴。飲水至數升者。陰內亡也。舍人參白虎。將何以解其表裡。補其津液耶。

服桂枝。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周注。桂枝辛熱藥也。熱病本汗。或疑為風。飲以此湯。不更益其熱。而大汗淋漓乎。如是則津液益傷。煩渴益甚。洪大轉增。當與本湯加人參也審矣。

白話文:

經過嘔吐或瀉下治療後,七到八天病症仍然沒有好轉,說明治療方法不當,熱邪並沒有因為嘔吐或瀉下而減少,反而因為吐瀉而加重了。患者經常怕風,說明陽氣不足;舌頭乾燥並且口渴,想要喝很多水,說明身體內部的津液不足。如果不加人參,光用白虎湯,要如何消除表裡熱症,補充津液呢?

服用桂枝之後,大量出汗後,仍然感到非常口渴,而且脈搏洪大,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桂枝性辛熱,治療熱病本就應該讓病人出汗。有些人可能誤以為是風寒所致,而服用桂枝湯。這樣一來,不僅不能消除熱症,反而會加重出汗,導致津液損傷,口渴更加嚴重,脈搏更加洪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加入人參才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