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溫熱暑疫全書》~ 卷四·疫病方論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疫病方論 (3)

1. 捻頸瘟

捻頸瘟者。喉痹失音。頸大腹脹。如蝦蟆者是也。宜荊防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人中黃更妙),枳殼桔梗茯苓川芎牛蒡子(炒研),薄荷荊芥防風

上諸藥各一錢。惟防風加五分。水煎緩服。加金汁一杯尤效。

2. 瓜瓤瘟

瓜瓤瘟者。胸高脅起。嘔血如汁者是也。宜生犀飲

生犀飲

犀角(二錢鎊),蒼朮(泔水浸麻油炒一錢),川黃連(一錢),黃土(五錢),岕茶葉(一大撮),金汁(半盞)

上五味。水煎去滓。入金汁攪和。日三夜二服。如大便結加大黃。渴加栝蔞根。虛加人參。鹽水炒。表熱去蒼朮、黃土。加桂枝、黃連。便膿血去蒼朮。倍黃土。加黃柏。便滑以人中黃代金汁。

3. 楊梅瘟

楊梅瘟者。遍身紫塊。忽然發出黴瘡者是也。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丸。並刺塊出血。

中黃丸

大黃(三兩溺浸),人中黃(如無坑垢代之),蒼朮(去皮麻油炒),桔梗滑石(各二兩),人參黃連(酒洗),防風(各五錢),香附(薑汁拌勿炒一兩五錢)

上神麯為丸。氣虛四君子湯送。血虛四物湯送。痰甚二陳湯送。熱甚童便送。通用清熱解毒湯送二三服。

清熱解毒湯

黃連(酒洗),黃芩(酒洗),白芍藥(酒洗),生地,人參(各三錢),石膏雞子大碎),羌活知母(各二錢),甘草(生一錢五分),升麻葛根(各一錢),生薑(二錢切)

上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4. 疙瘩瘟

疙瘩瘟者。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者是也。三稜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及服人中黃散

中黃散

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

上為末。薄荷桔梗湯下二錢。日三夜二服。

5. 絞腸瘟

絞腸瘟者。腸鳴乾嘔。水泄不通者是也。探吐之。宜雙解散

6. 軟腳瘟

軟腳瘟者。便清泄白。足腫難移者是也。即濕溫。宜蒼朮白虎湯。不可輕下。小兒亦易傳染。人見驚搐發痙。誤作驚治。與大人多彷彿也。故凡盛夏濕溫之證。即藏疫癘在內。一人受之。則為濕溫。一方傳遍。即為疫癘。所以疫癘之發。每每盛於春夏者。以其濕熱暑三氣交蒸故也。

蓋春主厥陰肝木。秋主陽明燥金。冬主太陽寒水。各行其政。惟春分以後。至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三氣合行其事。天本熱也。益以日之暑。日本烈也。益以地之濕。三氣交動。時分時合。其分也風動於中。勝濕解蒸。不覺其苦。其合也。天之熱氣下。

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無隙可避。故病之繁且苛者。莫如夏月為最。以無形之熱。蒸動有形之濕。即無病之人感之。未免為患。況素有濕熱。或下元虛人。安得不患濕熱之證乎。是以濕熱之證。最忌發汗。發汗則濕熱混而為一。中氣盡傷。多成死證。惟宜分解。先抉中氣。

使中氣徐領其表其里。上下分消。故多愈也。至若疫氣。則邪正混合。邪極勝。正極衰。轉眼立斃。苦寒傷胃。溫補助邪。如人中黃之類。方為合法也。夫傷寒之邪。先行身之背。次行身之前。次行身之側。由外廓而入。瘟疫之邪。則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上焦為清陽。故清邪從之上入。

下焦為濁陰。故濁邪從之下入。中焦為陰陽交界。凡清濁之邪。必從此區分。甚者三焦相混。上行極而下。下行極而上。傷寒邪中外廓。一表即散。疫邪行在中道。表之不散。傷寒邪入胃腑。則腹滿便鞕。故可攻下。疫邪布在中焦。散之不收。下之復合。此與治傷寒表裡諸法。

有何涉哉。

周禹載曰。按吳又可皆論尋常所有疫癘。喻嘉言止論天地不正之大疫。各極快暢。不可執一。要知瘟疫有傷氣。傷血傷胃之殊。故見證不同。治亦稍異。若入臟者。則必不知人而死矣。大法以證為則。毋專以脈為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