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溫熱暑疫全書》~ 卷四·疫病方論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疫病方論 (2)

1. 但表不里

疫之傳有九。然亦不出表裡之間而已。但表而不里者。其證頭疼身痛發熱。而復凜凜。內無胸滿等證。穀食如常。此邪傳外。由肌表而出。或斑消。或汗解為順。輕劑可愈。有汗出不徹而熱不退者。宜白虎湯。或斑出不透而熱不退者。宜舉斑湯。有斑汗並行而並不透者。合用前湯。

白話文:

疫病的傳播方式有九種,但最終都逃不出表裡之間。

如果病邪只在表,沒有入裡,症狀表現為頭疼、身痛、發熱,並且感到寒涼,內無胸悶等症狀,食慾正常,這表示邪氣在表,從肌膚表面傳出。病症可能以斑疹消失或出汗退熱為順利痊癒的跡象。輕劑即可奏效。

但若出現出汗不暢,熱度不退的情況,則適合服用白虎湯。

若出現斑疹不透,熱度不退的情況,則適合服用舉斑湯。

若出現斑疹和汗液同時出現,但都不通暢的情況,則需要同時使用白虎湯和舉斑湯。

2. 但里不表

但里不表者。惟胸膈痞悶。欲吐不吐。吐而不快。宜瓜蒂散。若邪傳裡之中下者。心腹脹滿。不吐不嘔。或燥結便閉。或熱結旁流。或協熱下利。或大腸膠閉。並宜承氣輩。有里而再發。或至於三。皆依前法。

白話文:

如果病症只在內而不在外,表現為胸膈痞悶、想吐吐不出來,吐了也不舒服,可以用瓜蒂散治療。若邪氣傳入內裡的中下部位,出現心腹脹滿、不吐不嘔、或乾燥便秘、或熱氣下注、或腹瀉不止、或大腸阻塞,則應該使用承氣類藥物。如果病情反复發作,甚至出現三次,都應該根據之前的治療方法進行處理。

3. 表而再表

表而再表者。所發未盡。膜原尚有隱伏之邪。故三四日後。依前發熱。脈洪而數。及其解也。斑者仍斑。汗者仍汗而愈。至於三表者。亦稀有也。

白話文:

當一個人已經出現了皮膚表面的症狀(「 表 」),但治療時又再次使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那麼可能還有一些病菌沒有被清除乾淨,因此在第三、四天之後仍然會繼續發燒,而且脈搏跳動的速度和強度都比正常情況下要快且大。如果這種狀況得到解決,那麼之前出現在皮膚上的紅疹或汗水就會消失不見。

對於那些涉及到更深層次的皮膚問題的人來說,這樣的情況相對較少見。

4. 表裡分傳

表裡分傳。始則邪氣伏於膜原。尚在半表半裡。二證俱現。必先通其里。令里邪去。自能達表。或斑或汗。隨其性而升泄之也。病退而熱未除者。膜原尚有未盡之邪也。宜三消飲調之。若分傳至再至三。未之頻見。照前同治。

白話文:

疾病的傳播,一開始邪氣會潛伏在肌膚表層,處於半表半裡狀態,表裡症狀皆會出現。此時要先通裡,讓裡面的邪氣散去,表面的邪氣自然會消散。可能會出現斑點或出汗,依照病情性質讓邪氣向上排出。如果病退但熱度未消,表示表層還有殘留的邪氣,可以服用三消飲調治。如果病邪傳播兩三次,也要按照前面的方法治療。

5. 再表再里

有再表再里。或再表裡分傳者。醫家不解。反責病人不善調養。以致反復。病家不解。每咎醫師疏於救治。彼此歸怨。胥失之矣。不知病勢之當然。其氣性如此。

白話文:

疾病的症狀會在皮膚表面和身體深處之間來回出現,有時甚至會在皮膚表面和身體深處同時發生轉變。醫生不明白這種情況,反而怪罪患者沒有好好保重身體,導致病情反覆。而患者也無法理解這種狀況,常常把責任推到醫生身上,說他們疏忽了治療。這樣互相抱怨是錯誤的,都忽略了疾病本身的特性和發展趨勢。所以要瞭解疾病的本質和特性,纔能有效地進行治療。

6. 先表后里

先表而後里者。始則但有表證。而無里證。宜達原飲。有經證者。當依三陽加法。繼而脈大且數。自汗而渴。邪離膜原。未能出表。宜白虎湯。辛涼解散。邪從汗解。脈靜身涼而愈。二三日後。或四五日後。依然發熱。宜達原飲。至後反加胸滿腹脹。不思穀食。煩渴等證。加大黃微利之。

白話文:

一開始症狀只表現在外,沒有內在的症狀,應該使用達原飲。如果出現經絡症狀,就應該按照三陽加法來治療。接著脈搏變得又大又快,自汗且口渴,邪氣離開了肌膚表層,還沒能完全排出體外,應該使用白虎湯。辛涼解散,邪氣隨著汗液排出,脈搏平靜,身體涼爽,病就好了。兩三天后或四五天后,仍然發熱,應該繼續使用達原飲。之後,如果出現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煩躁口渴等症狀,應該加入大黃,以達到微利的效果。

7. 先里後表

先里後表者。始則發熱。漸加里證。下之便愈。後復發熱。反加頭疼身重脈浮者。宜白虎湯。服之不得汗者。津液枯竭也。加人參。覆杯即解。若大汗大下後。表裡之證悉去。繼而一身盡痛。身如被杖。脈沉細者。此汗出太過。陽氣不周。骨寒而痛。非表證也。此不必治。二三日內陽回自愈。

白話文:

如果先發內熱,再外感風寒,一開始會發燒,逐漸出現內熱症狀,瀉藥後症狀減輕。之後又發燒,並出現頭痛、全身痠重、脈象浮的現象,應該服用白虎湯。如果服用後沒有出汗,可能是津液枯竭,可以加人參,服用後立即見效。如果大量出汗和腹瀉後,內外感症狀都消失,接著全身疼痛,就像被棍子打過一樣,脈象沉細,這是因為出汗過多,陽氣不足,導致骨頭發冷疼痛,不是表證,不用治療,兩三天後陽氣回升自然會好。

8. 表證偏勝

表證偏勝者。膜原伏邪發時。傳表之邪多。傳裡之邪少。何以知之。表證多而里證少。當治其表。里證兼之。

白話文:

如果外在症狀較為嚴重,表示病毒主要集中在皮膚層,進入內臟的病毒相對較少。如何知道呢?因為外在症狀比較明顯,而內部症狀則不那麼明確。因此應該先治療外部症狀,再考慮處理內部症狀。

9. 里證偏勝

若里證多而表證少。但治其里。表證自愈。

邪之傷人也。始而傷氣。既而傷血。傷肉傷筋。以至傷骨。有行邪。有伏邪。故治法有難有易。取效有遲有速。如行邪者。即正傷寒也。始自太陽。或傳陽明。或傳少陽。病勢雖重。一汗可解。若歸胃府。一下而愈。如瘟疫之邪。先伏後行。伏於膜原。如鳥棲巢。如獸藏穴。

營衛所不關藥石所難及。至其發也。邪毒漸張。內侵於腑。外淫於經。營衛受傷。諸證漸顯。然後得而治之。方其侵淫之際。邪毒尚在膜原。此時但可疏利。使伏邪易出。邪毒既離膜原。乃觀其變。或出表或入里。然後可導邪而出。邪盡方愈。初發之時。毒邪漸張。莫之能御。

白話文:

如果裡證很多而表證很少,只要治療裡證,表證自然就會痊癒。

邪氣傷害人體,一開始會傷氣,接著傷血,然後傷肉傷筋,最後傷骨。邪氣有遊走型的,也有潛伏型的,因此治療方法有難有易,見效時間也有快有慢。像遊走型的邪氣,就如同傷寒,一開始從太陽經開始,可能會傳到陽明經,也可能傳到少陽經,雖然病勢嚴重,但只要出一身汗就能解。如果邪氣進入胃腑,一瀉藥就能痊癒。像瘟疫的邪氣,先潛伏後遊走,會潛伏在膜原,就像鳥兒築巢,動物躲藏洞穴一樣。

營衛氣血無法抵擋,藥石也難以到達。等到邪氣發作時,毒邪漸漸擴散,入侵腑臟,外侵經絡,營衛氣血受傷,各種症狀才會逐漸顯現,然後才能治療。在邪氣侵淫之際,毒邪還潛伏在膜原,此時只要疏通利導,使潛伏的邪氣容易排出。毒邪離開膜原後,再觀察其變化,看是從表證出來,還是進入裡證,然後再採取導邪排出的方法,邪氣完全清除才能痊癒。疾病剛開始時,毒邪逐漸擴散,無法抵擋。

不惟不能即瘳。而病證日惟加重。病家見證反增。即欲更醫。醫家不解。亦自驚詫。竟不知先時感受。邪盛則病重。邪微則病輕也。人云。瘟疫莫治頭。勞怯莫治尾。所以疫邪方張之際。勢不可遏。但使邪毒速離膜原。便是治法也。全在後段工夫。識得表裡虛實。詳夫緩急輕重。

投劑不致差謬。如是可以萬全。即使感受之最重者。按法治之。必無隕命之理。若夫久病枯極。酒色耗竭。耆耄之年。皆是天真幾絕。又加疫證。自難支矣。

白話文:

當初受到感染的時候,如果病情嚴重,那麼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相反地,如果病情較輕,那就可以很快康復。因此,在疫情正盛行的時候,我們要儘快讓病毒離開身體,這就是治療的方法。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辨別病情的輕重、虛實和緩急程度,這樣才能正確使用藥物,避免出錯。即使是病情非常嚴重的人,只要按照適當的方式進行治療,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對於長期患病、身體衰弱或者老年人來說,再加上疫情影響,就很難支持下去了。

10. 大頭瘟

大頭瘟者。此天行之厲氣也。其濕熱傷高巔之上。必多汗氣蒸。初憎寒壯熱體重。頭面腫甚。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不速治。十死八九。宜普濟消毒散。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二錢。緩緩服。作丸噙化尤妙。若額上面部焮赤。面腫脈數者。屬陽明。本方加石膏。

內實加大黃。若發於耳之上下前後。並額角旁紅腫者。此少陽也。本方加柴胡栝蔞根。便實亦加大黃。若發於頭腦項下。並耳後赤腫者。此太陽也。荊防敗毒散。去人參。加芩、連。甚者砭針刺之。

白話文:

大頭瘟是流行性疾病,濕熱之氣侵犯頭頂,患者會大量出汗,起初怕冷、發熱、身體沉重,頭面腫脹嚴重,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腫痛,舌頭乾燥口渴。如果不及时治疗,十有八九会死亡。建议服用普濟消毒散,如果大便干燥,可以加酒蒸大黃一至二錢,慢慢服用,製成丸劑含服效果更佳。如果額頭和臉頰發紅腫脹,臉腫脈搏快速,屬於陽明經病症,需要在原方基礎上加石膏,內實加加大黃。如果病症發生在耳朵上下前後,以及額角附近紅腫,屬於少陽經病症,需要加柴胡、栝蔞根,大便乾燥也要加大黃。如果病症發生在頭頂、後腦勺以及耳後,伴有紅腫,屬於太陽經病症,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去除人參,加入黃芩、黃連,病情嚴重者可用砭針刺穴治療。

普濟消毒散

黃連,黃芩(酒炒),人參,黑參,甘草(生),桔梗,連翹,牛蒡子(炒研),升麻,白芷,馬勃(各一錢),殭蠶(炒七分),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柴胡(各二錢)

白話文:

消炎解毒、清熱利咽。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眵多等症。 配方組成: 黃蓮、黃芩(用酒炒過)、人參、黑參、甘草(生)、桔梗、連翹、牛蒡子(炒熟後磨細粉)、升麻、白芷、馬勃(每種均為一兩)、殭蠶(炒至七分熟)、藍根(如果沒有可以用青黛代替)、柴胡(每種均為二兩)。

注: 以上僅供參考, 藥物使用需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或疑慮, 建議先向醫生或其他合格的保健提供者尋求幫助和建議。

上為末。半用水煎去滓。食後徐服。半用蜜丸。噙化就臥。以令藥性上行也。節庵於普濟消毒散中。去人參、升麻、白芷、黑參、馬勃、殭蠶、藍根。加川芎、羌活、防風、荊芥、射干、薑汁、竹瀝。名芩連消毒飲。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狀。取一半用清水煎煮,去渣。飯後慢慢服用。另一半則用蜂蜜製成丸劑,含服至睡前。這樣可以使藥性向上行。節庵在普濟消毒散方中,去掉了人參、升麻、白芷、黑參、馬勃、殭蠶、藍根。並加入川芎、羌活、防風、荊芥、射干、薑汁、竹瀝。改名為芩連消毒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