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暑疫全書》~ 卷三·暑病方論 (3)
卷三·暑病方論 (3)
1. 夾水傷暑
汗出浴起當風。或冷水浸澡。或坐臥濕地而病。非暑傷也。人自致之病。宜溫散之。
白話文:
出汗後立即洗澡或者坐在溼地上,或是用冷水浸泡身體,這樣會生病,但不是因為受到熱氣所傷害。這是自己造成的疾病,應該使用溫和的方式來疏散它。
2. 內傷夾暑
暑熱之時。恣情房欲。兼膏粱與水果雜進。致周身陽氣不得伸越。脈沉細或弦緊。面垢如塵。無汗惡寒。四肢厥逆拘急。或霍亂嘔吐者。冷香飲子。
吐利兼作。脈微欲絕。或虛浮欲散。此為緊病。非漿水散不救。
若冒暑伏熱。引飲過多。及恣啖生冷。致脾胃受寒。腹痛嘔泄。水穀不分。脈沉緊者。宜大順散。
白話文:
在酷暑時期,如果放縱房事慾望,並同時食用肥膩的高級食品和各種水果,會導致全身的陽氣無法正常發散。這時的脈搏可能會變得沈細或者緊繃,臉部會像蒙上一層塵土般晦暗,沒有汗液分泌,畏寒怕冷,四肢冰涼且抽搐,或者出現霍亂、嘔吐的症狀。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冷香飲子來治療。
如果患者既有嘔吐又有腹瀉的現象,脈搏微弱到接近斷絕,或者脈搏虛浮,似乎要散開,這表示病情非常危急,僅靠一般的湯藥是無法治癒的。
如果是在酷暑和伏天期間,大量飲用水分,或者放任食用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受寒,引起腹痛、拉肚子,並且食物和水分無法區分的情況下,脈搏會呈現沈緊的特徵,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大順散進行治療。
3. 伏暑
人受暑熱之毒。棲伏三焦腸胃之間。久久而發者。為伏暑。如霍亂吐瀉。發於秋間。以及瘧痢等證。又如昔人云。三伏之時。以夏曬曝烈日之中。隨即收藏於笥。火氣未散。冬時啟笥。觸之遂病。明者細詢其因。以香薷飲服之立愈。
伏暑霍亂腹痛泄瀉。正氣散。身熱足冷。勢危者。五苓散下來復丹。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伏暑的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伏暑是指夏季暑熱侵入體內,潛伏在三焦和腸胃之間,秋季時發作的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瀉,也可能導致瘧疾、痢疾等病症。古人認為,夏季曝曬後的衣物,會殘留火氣,冬天打開箱櫃時接觸這些衣物,也會引起疾病。
文中也介紹了兩種治療方法:香薷飲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輕微症狀,正氣散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霍亂、腹痛、腹瀉,五苓散配合來復丹則用於治療病情嚴重的伏暑,如發燒、腳冷等。
4. 暑風
病人忽然手足搐攣者。暑風也。香薷飲加羌活、防風。嘔吐加藿香、陳皮。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豬苓、滑石。有痰加姜半夏。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瀉利不止加白朮。轉筋加木瓜。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者。此熱兼暍也。白虎湯。
白話文:
病人突然手腳抽搐,這是暑熱風邪入侵所致。可用香薷飲,再加羌活、防風。若病人嘔吐,則加藿香、陳皮。若小便不順,則加茯苓、澤瀉、豬苓、滑石。若有痰,則加薑半夏。若口渴,則去半夏加栝蔞根。若腹瀉不止,則加白朮。若手腳抽筋,則加木瓜。
若病人腹脹,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脣麻木,臉色污濁,胡言亂語,且大小便失禁,這是暑熱夾雜著濕邪所致。可用白虎湯治療。
更有痛勢重者。手足搐攣。厲聲呻吟。角弓反張。如中惡狀。亦有先病熱。服表散後漸成風者。譫語狂呼浪走。氣力百倍。此暑風也。以寒涼攻劫之。與陰風不同。宜解散化痰。不宜汗下。日久而脾胃弱者。兼溫補。
白話文:
更有疼痛厲害的病人,手腳抽搐痙攣,發出尖銳的呻吟聲,脖子反弓向後張開,如同中邪一樣。也有一些人一開始是熱病,服用解表藥之後逐漸變成風邪,出現胡言亂語、狂喊亂跑、精力充沛的症狀,這就是暑風。用寒涼的藥物來攻克它,與陰風不同,應該以化痰解毒的藥物來治療,不適合用發汗的藥物。時間久了脾胃虛弱的病人,還要配合溫補的藥物。
5. 暑瘍
凡癰疽毒瘡。發熱有時。晡甚旦止。若夏月間有頭面外項赤腫。或咽喉腫痛。或腿足焮腫。長至數寸。不能步履。人皆疑為毒瘡。但頭痛內燥。晝夜發熱不止。自與瘡毒不同。服敗毒散、石膏、黃連等藥。熱證一解。赤腫自消。全無膿血。此名暑瘍。與外科毫釐千里者也。
白話文:
凡是癰疽毒瘡,發熱有時,下午加重,早晨減輕。若是在夏季,頭面外項出現紅腫,或咽喉腫痛,或腿足紅腫,腫脹長達數寸,不能行走,人們都懷疑是毒瘡。但患者頭痛內燥,晝夜發熱不止,這與瘡毒不同。服用敗毒散、石膏、黃連等藥物,熱證一解,紅腫自消,完全沒有膿血。這種病症叫做暑瘍,與外科瘡毒有天壤之別。
6. 暑瘵
盛暑之月。火能爍金。不禁辛酒。脾火暴甚。勞熱躁擾。火動心脾。令人咳嗽氣喘。驟然吐血衄血。頭目不清。胸膈煩渴不寧。即童稚老夫。間有此病。昧者以為勞瘵。不知火載血上。非真陰虧損。而為虛勞者比也。宜四物去芎、芍。黃連解毒去黃柏。二陳以貝母易半夏。加桔梗以抑之。薄荷以散之。麥冬、五味以斂之。自愈。或黃連香薷飲亦可。
白話文:
盛夏時節,炎熱酷暑,火氣旺盛,就像烈火能熔化金子一樣,容易傷人。此時不宜過食辛辣酒類,以免脾胃之火更加旺盛。過度勞累、熱氣蒸騰,容易讓人心煩意亂,火氣上炎,導致心脾受損,出現咳嗽、氣喘、突然吐血、鼻出血、頭昏腦脹、胸悶口渴等症狀。不論是兒童、青年或老年人,都可能發生這種病症。
有些人誤以為這是勞損所致,卻不知是火氣上炎,帶動血液上湧,並非真正陰虛虧損,而是一種虛勞。
治療方法可用四物湯,去掉川芎、白芍,加入黃連清熱解毒、黃柏瀉火燥濕,二陳湯以貝母代替半夏,加入桔梗以抑止氣逆,薄荷以疏散暑熱,麥冬、五味子以滋陰斂肺。如此服用,便可自愈。若症狀較重,也可以服用黃連香薷飲。
7. 暑瘡
暑熱之時。有遍身發泡。如碗如杯。如桃如李。晶瑩脆薄。中含臭水。此濕熱之水。泛於肌表也。黃連、香薷及解毒湯。重者內實便秘。口疳臭穢。涼膈散、承氣湯選用。外以鮮蓮花瓣貼瘡上。周時平復。
白話文:
在炎炎夏日,如果全身長滿了水泡,形狀像碗、像杯、像桃、像李,晶瑩剔透,薄如蟬翼,裡面充滿惡臭的水,這便是濕熱之氣侵襲肌膚表面的表現。可以用黃連、香薷以及解毒湯治療。病情嚴重者,內裏實熱便祕,口臭且有腐爛的異味,可以用涼膈散、承氣湯來治療。外用新鮮的蓮花瓣貼在患處,經過一段時間即可痊癒。
8. 暑痿
膏粱富貴之人。暑月陽事痿頓。醫以溫熱進之。誤也。濕熱交蒸。石金滲潤。草木流膏。精神虧乏之人。時令應之。金風一鼓。萬類肅然。宜黃連解毒合生脈散。
白話文:
膏粱富貴的人,在夏季容易因為陽氣虛損而出現疲乏無力。如果醫生用溫熱的藥物來進補,就錯了。因為濕熱交蒸,身體內的金石之氣滲潤,草木之精華流失,精神虧損,這是應了時令的變化。當秋風一起,萬物都開始肅殺收斂,應該用黃連解毒,配以生脈散來滋陰清熱。
9. 絞腸沙
夏月不頭痛發熱。但覺小腹疼痛。或心腹俱痛。脹痞不能屈伸。醫疑生冷過多。執為陰證。不知皆暑火流注臟腑。故先小腹痛。遍及心腹。宜六和湯清解之。或四苓加香薷、木瓜、紫蘇、半夏之類和散之。或正氣散。或二陳加厚朴炒梔。或炒鹽和滾湯探吐痰涎。大抵此證以吐法為上。若用熱藥。去生遠矣。
白話文:
夏季時,病人並非頭痛發熱,而是感到小腹疼痛,甚至心腹都痛,脹滿難受,無法伸展肢體。醫生懷疑是食用生冷食物過多,認為是陰證,卻不知道其實是暑熱之氣流注到臟腑所致。因此先出現小腹痛,進而遍及心腹。應該使用六和湯清解暑熱。也可以用四苓湯加上香薷、木瓜、紫蘇、半夏等藥材,使之和散暑氣。或者使用正氣散。又或是二陳湯加上炒厚朴、炒梔子。也可以用炒鹽和滾湯來探吐痰涎。總之,這種病症以吐法治療為最佳。若用溫熱藥物,則離治癒更遠了。
10. 霍亂
暑氣入腹。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瀉如水注。此暑火暴發。升降不利。清濁不分。所瀉者皆五臟之精液。宜速止之。用五苓散。或胃苓湯。利小便。清暑火。甚者桂苓甘露。此證有夾食積者。醫用下之誤矣。不知精液暴涸。元氣頓傷。當立止之為上。按云止者。非通因塞用之謂也。分陰陽。去暑氣。則吐利自止矣。
白話文:
夏天酷熱的暑氣侵入腹中,讓人感到噁心、腹痛,並且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瀉瀉如水一般。這是暑氣暴發,導致身體升降失調,清濁不分,所瀉出的都是五臟的精華液。應立即止瀉,可以使用五苓散或胃苓湯,以利小便,清熱除暑。病情嚴重者,可使用桂苓甘露。
此症若誤用下藥,以為是食物積滯,則會造成錯誤。因為患者並非食物積滯,而是精華液因暑氣暴發而流失殆盡,元氣受到重創,應當立即止瀉為上策。
所謂止瀉,並非以通則不通之法,而是要分清陰陽,去除暑氣,如此便可使吐瀉自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