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食治》~ 穀米第四(二十七條) (1)
穀米第四(二十七條) (1)
1. 穀米第四(二十七條)
薏苡人:味甘、溫、無毒。主筋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力。其生根,下三蟲。《名醫》云:「薏苡人除筋骨中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一名𧆐,一名感米,蜀人多種食之。
胡麻,味甘、平、無毒。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堅筋骨;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下後虛熱困乏。久服輕身不老,明耳目,耐寒暑,延年。作油微寒,主利大腸,產婦胞衣不落生者;摩瘡腫;生禿髮、去頭面遊風。一名巨勝,一名狗蝨,一名方莖、一名鴻芷。
葉:名青蘘,主傷暑熱。花:主生禿髮。七日採最上摽頭者,陰乾用之。
白麻子:味甘、平、無毒。宜肝,解中益氣,肥健不老。治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風毒腫,復血脈;產後乳余疾;能長髮、可為沐藥。久服神仙。
𥹋:味甘、微溫、無毒。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除唾血;卻卒嗽。
大豆黃卷:味甘、平、無毒。主久風濕痹筋攣,膝痛;除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痣、面䵟,潤澤皮毛。宜腎。生大豆:味甘、平、冷、無毒。生搗淳酢和塗之,治一切毒腫,並止痛。煮汁冷服之,殺鬼毒,逐水脹、除胃中熱,卻風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三建,解百藥毒;不可久服,令人身重。其熬屑:味甘、溫、平、無毒。
主胃中熱,去身腫,除痹;消穀、止腹脹。九月採。黃帝云:「服大豆屑忌食豬肉,炒豆不得與一歲已上,十歲已下小兒食,食竟啖豬肉,必擁氣死。」
赤小豆:味甘、咸、平、冷、無毒。下水腫,排膿血。一名赤豆。不可久服,令人枯燥。
青小豆:味甘、咸、溫、平、澀、無毒。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利小便;除吐逆,卒澼,下腹脹滿。一名麻累,一名胡豆。黃帝云:「青小豆合鯉魚鮓食之,令人肝至五年成干,痟病。
大豆豉:味苦、甘、寒、澀、無毒。主傷寒頭痛,寒熱,闢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殺六畜胎子諸毒。
大麥:味鹹、微寒、滑、無毒。宜心。主消渴,除熱。久食令人多力,健行。作櫱、溫,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搗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漿服之,日三,夜一服。
小麥:味甘、微寒、無毒。養肝氣;去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止漏血,唾血;令女人孕必得。易作曲,六月作者溫、無毒,主小兒癇食不消,下五痔蟲,平胃氣,消穀,止利。作面:溫,無毒,不能消熱止煩。不可多食,長宿癖,加客氣,難治。
青粱米: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除消渴,止泄利,利小便;益氣力,補中,輕身長年。
黃粱米:味甘、平、無毒。益氣,和中,止泄利。人呼為竹根米,又卻當風臥,濕寒中者。
白話文:
穀米第四(二十七條)
薏苡仁:味道甘甜溫和,無毒。主治筋脈拘攣,無法屈伸,久患風濕痺痛及下肢氣滯。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健體。它的根部可以驅除體內三種蟲。[名醫]說:「薏苡仁可以去除筋骨中的邪氣和痺痛,通利腸胃,消除水腫,增進食慾。」又名薏苡,又名感米,蜀地的人多有種植食用。
胡麻:味道甘甜平和,無毒。主治心臟受損、體虛羸弱,滋補五臟,增強體力,增長肌肉,充實髓腦,強健筋骨;治療金瘡止痛;以及傷寒溫瘧之後的虛熱困乏。長期服用可以輕身不老,明目聰耳,耐寒暑,延年益壽。製成油後性微寒,主治通利大腸,產婦胞衣不下;可以塗抹瘡腫;生髮,去除頭面遊風。又名巨勝,又名狗蝨,又名方莖,又名鴻芷。
胡麻葉:名青蘘,主治暑熱傷身。胡麻花:主治生髮。採摘七天內最上部的花蕾,陰乾後使用。
白芝麻:味道甘甜平和,無毒。滋養肝臟,健脾益氣,使人肥壯不老。治療中風引起的汗出;利水,通利小便;破除瘀血,風毒腫脹,恢復血脈;治療產後乳汁不通等疾病;可以生髮,可作洗髮藥。長期服用可以成仙。
豇豆:味道甘甜微溫,無毒。滋補虛寒,增強體力;止腸鳴;治咽喉疼痛;止唾血;治療咳嗽。
大豆黃卷(黃豆芽):味道甘甜平和,無毒。主治久患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膝蓋疼痛;調理五臟,消除胃氣鬱結,益氣,解毒;去除黑痣、面部雀斑,滋潤皮膚毛髮。滋養腎臟。生大豆:味道甘甜平和,性寒,無毒。生大豆搗碎後用醋調和塗抹,治療各種毒腫,並止痛。煮汁冷卻後服用,可以殺死鬼毒,消除水腫、去除胃熱,治療風濕痺痛,治療心臟受損,治療淋病,排出瘀血,散解五臟鬱結的內寒,解烏頭、三建等藥物中毒;不可長期服用,會使人身體沉重。其熬成的粉末:味道甘甜溫和平和,無毒。
主治胃熱,消除水腫,治療痺痛;消食,止腹脹。九月採收。黃帝說:「服用大豆粉末忌食豬肉,炒熟的黃豆不可給一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小孩食用,吃了之後再吃豬肉,必定會脹氣而死。」
赤小豆:味道甘甜鹹味,平和,性寒,無毒。治療水腫,排出膿血。又名赤豆。不可久服,會使人乾燥消瘦。
青小豆:味道甘甜鹹味,溫和,平和,澀味,無毒。主治寒熱,心熱,消渴;止瀉,利小便;止吐逆,治療中風,治療腹部脹滿。又名麻累,又名胡豆。黃帝說:「青小豆和鯉魚鮓一起食用,會使人肝臟在五年內萎縮,導致疾病。」
大豆豉:味道苦甘,性寒,澀味,無毒。主治傷寒頭痛,寒熱,驅除瘴氣和毒邪,煩躁胸悶,虛勞喘息,兩腳疼痛寒冷,解六畜胎兒等毒物。
大麥:味道鹹味,微寒,滑利,無毒。滋養心臟。主治消渴,去除暑熱。長期食用可以增強體力,健步如飛。製成粥,溫熱,消食和胃。熬成粉末,使其呈赤黑色,搗成糊狀,可以止瀉;與清酢漿一起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
小麥:味道甘甜,微寒,無毒。滋養肝氣;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止漏血,唾血;使婦女更容易懷孕。易於製作成麵食,六月製作的性溫,無毒,主治小兒癇證,消化不良,驅除五痔蟲,調理胃氣,消食,止瀉。製成麵食:性溫,無毒,不能消熱止煩。不可多吃,會加重宿疾,加重客邪,難以治療。
青黍米:味道甘甜,微寒,無毒。主治胃痹,心熱;治療消渴,止瀉,利小便;益氣力,補益中焦,輕身延年。
黃黍米:味道甘甜,平和,無毒。益氣,和胃,止瀉。人們稱其為竹根米,也治療因受風寒而臥床不起,濕寒內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