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上卷 (8)
上卷 (8)
1. 邪在胸膈
溫疫胸膈滿悶,心煩喜嘔,欲吐不吐,雖吐而不得大吐,腹不滿,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此疫邪留於胸膈,宜瓜蒂散吐之。
瓜蒂散,
甜瓜蒂(一錢),赤小豆(二錢,研碎),生山梔仁(二錢)
上用水二鍾,煎一鍾,後入赤豆,煎至八分,先服四分,一時後不吐,再服盡。吐之未盡,煩滿尚存者,再煎服。如無瓜蒂,以淡豆豉二錢代之。
白話文:
【病徵為邪在胸膈】
溫熱疫病導致胸部感到飽脹壓抑,心情煩躁且常有噁心嘔吐感,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即使吐了也吐不乾淨,腹部並無脹滿感,口渴想喝水但又喝不下,想吃東西卻又吃不了,這是因為疫病的邪氣滯留在胸膈之間,適合用瓜蒂散來催吐治療。
瓜蒂散配方:
甜瓜蒂(約3克),赤小豆(約6克,需研磨成粉末),生山梔仁(約6克)
將以上材料加入兩杯水煮沸,待水剩一杯時,再加入赤小豆,煮至剩下約八分之一杯,先服用四分之一杯,一個小時後若未見催吐效果,可再服用剩下的部分。如果吐得還不夠徹底,胸膈間的不適依然存在,可再次煎煮服用。若無法找到甜瓜蒂,可用淡豆豉(約6克)替代。
2. 辨明傷寒時疫
或曰:子言傷寒與時疫有霄壤之隔,今用三承氣,及桃仁承氣、抵當、茵陳諸湯,皆傷寒方也,既用其方,必同其證,子何言之異也?曰:夫傷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單衣風露,或強力入水,或臨風脫衣,或當檐出浴,當覺肌肉粟起,既而四肢拘急,惡風惡寒,然後頭疼身痛,發熱惡寒,脈浮而數,脈緊無汗為傷寒,脈緩有汗為傷風。
時疫初起,原無感冒之因,忽覺凜凜,以後但熱而不惡寒,然亦有所觸因而發者,或飢飽勞碌,或焦思氣鬱,皆能觸動其邪,是促其發也。不因所觸無故自發者居多,促而發者,十中之一二耳。且傷寒投劑,一汗而解,時疫發散,雖汗不解。傷寒不傳染於人,時疫能傳染於人。
傷寒之邪,自毫竅而入;時疫之邪,自口鼻入。傷寒感而即發,時疫感久而後發。傷寒汗解在前,時疫汗解在後。傷寒投劑可使立汗;時疫汗解,俟其內潰,汗出自然,不可以期。傷寒解以發汗,時疫解以戰汗。傷寒發斑則病篤,時疫發斑則病衰。傷寒感邪在經,以經傳經;時疫感邪在內,內溢於經,經不自傳。
傷寒感發甚暴,時疫多有淹纏二三日,或漸加重,或淹纏五六日,忽然加重。傷寒初起,以發表為先,時疫初起,以疏利為主。種種不同。其所同者,傷寒時疫皆能傳胃,至是同歸於一,故用承氣湯輩,導邪而出。要之,傷寒時疫,始異而終同也。夫傷寒之邪,自肌表一徑傳裡,如浮雲之過太虛,原無根蒂,惟其傳法,始終有進而無退,故下後皆能脫然而愈。
時疫之邪,始則匿於膜原,根深蒂固,發時與營衛交併,客邪經由之處,營衛未有不被其所傷者,因其傷,故名曰潰。然不潰則不能傳,不傳邪不能出,邪不出而疾不瘳。時疫下後,多有未能頓解者,何耶?蓋疫邪每有表裡分傳者,因有一半向外傳,則邪留於肌肉,一半向內傳,則邪留於胃家。
邪留於胃,故里氣結滯,裡氣結,表氣因而不通,於是肌肉之邪,不能即達於肌表,下后里氣一通,表氣亦順,曏者鬱於肌肉之邪,方能盡發於肌表,或斑或汗,然後脫然而愈,傷寒下後無有此法。雖曰終同,及細較之,而終又有不同者矣。
或曰:傷寒感天地之正氣,時疫感天地之戾氣,氣既不同,俱用承氣,又何藥之相同也?曰:風寒疫邪,與吾身之真氣,勢不兩立,一有所著,氣壅火積,氣也,火也,邪也,三者混一,與之俱化,失其本然之面目,至是均為之邪矣。但以驅逐為功,何論邪之同異也。
假如初得傷寒為陰邪,主閉藏而無汗,傷風為陽邪,主開發而多汗,始有桂枝、麻黃之分,原其感而未化也,傳至少陽,並用柴胡,傳至胃家,並用承氣,至是亦無復有風寒之分矣。推而廣之,是知疫邪傳胃,治法無異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你說傷寒和時疫有天壤之別,但我們使用三承氣湯,以及桃仁承氣湯、抵當湯、茵陳湯等,這些都是治療傷寒的方劑,既然用了同樣的藥方,就應該對應同樣的症狀,你為什麼卻說它們不同呢?
我回答:傷寒一定有受涼的原因,可能是穿著單薄衣服受到風吹,或是強烈運動後下水,或是迎風脫衣,或是屋檐下洗澡,會感覺到肌肉起雞皮疙瘩,接著四肢僵硬緊繃,畏風畏寒,然後頭痛身體痛,發燒畏寒,脈搏浮且頻繁,脈緊無汗是傷寒,脈緩有汗是風寒。
時疫剛開始,原本沒有受涼的原因,突然感覺寒冷,之後只熱不畏寒,但也有因為接觸某些因素而引發的情況,如饑餓、飽食、勞累、焦慮思慮、氣悶,都能觸動邪氣,這加速了它的爆發。但大多數情況下,它會無故自行爆發,加速爆發的情況僅佔少數。傷寒投藥後,一出汗就能解,時疫即使出汗也不一定能解。傷寒不會傳染給他人,但時疫能傳染給他人。
傷寒的邪氣,從毛髮毛孔進入;時疫的邪氣,從口鼻進入。傷寒感染後馬上發作,時疫感染後會延遲發作。傷寒出汗在前,時疫出汗在後。傷寒投藥可讓患者立即出汗;時疫出汗需等到內部病癥破裂,汗水自然流出,不能強求。傷寒靠出汗來解,時疫靠戰汗來解。傷寒出現斑疹病情加重,時疫出現斑疹病情減輕。傷寒邪氣在經絡,依經絡傳遞;時疫邪氣在體內,從內部溢出經絡,經絡不會自己傳遞。
傷寒感染爆發很突然,時疫通常纏繞兩三天,可能逐漸加重,也可能纏繞五六天,突然加重。傷寒初期,以發汗為先,時疫初期,以疏通排泄為主。它們在很多方面不同。它們的共同點是,傷寒和時疫都能傳到胃部,到這裡,它們匯聚到一起,所以使用承氣湯類藥物,引導邪氣排出。總之,傷寒和時疫,開始不同,最終相同。傷寒的邪氣,從皮膚表面直接傳到體內,像浮雲經過天空,沒有根源,只是它的傳遞方式,始終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因此,治療後都能迅速康復。
時疫的邪氣,起初潛伏在膜原,根深蒂固,爆發時與營衛交錯,邪氣經過的地方,營衛無不受到傷害,因為這種傷害,所以稱為潰敗。然而,不潰敗就不能傳播,不傳播邪氣就不能排出,邪氣不排出疾病就不會痊癒。時疫治療後,很多人不能立刻好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時疫邪氣經常在表裡間傳播,一部分向外出,邪氣留在肌肉,一部分向內出,邪氣留在胃部。
邪氣留在胃部,導致體內氣血凝滯,體內氣血凝滯,表面氣血因此不通,於是肌肉中的邪氣,不能立刻到達皮膚表面,治療後體內氣血一旦通暢,表面氣血也順暢,先前鬱積在肌肉的邪氣,才能完全發散到皮膚表面,或出斑或出汗,然後迅速康復,傷寒治療後並沒有這種現象。雖然最終都相同,但仔細比較,最終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有人問:傷寒感受的是天地的正氣,時疫感受的是天地的戾氣,氣質不同,都用承氣湯,為什麼藥物相同呢?我回答:風寒時疫邪氣,與我們身體的正氣,不能共存,一旦被邪氣侵襲,氣血阻塞,火氣聚集,氣、火、邪,三者混合在一起,與之一起變化,失去原有的面貌,到這裡,都成為邪氣了。只要能驅除邪氣,何必在意邪氣的差異呢。
例如,剛開始得到傷寒是陰邪,主閉塞且無汗,風寒是陽邪,主開通且多汗,開始有桂枝、麻黃的區別,這是因為感染但未轉化的緣故,傳到少陽,同時使用柴胡,傳到胃部,同時使用承氣湯,到這裡,也不再有風寒的區別了。推而廣之,可知時疫邪氣傳到胃部,治療方法沒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