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可

《溫疫論》~ 下卷 (7)

回本書目錄

下卷 (7)

1. 小兒時疫

凡小兒感冒風寒瘧痢等證,人所易知,一染時疫,人所難窺,所以耽誤者良多。何也?蓋由幼科專於痘、疹、吐、瀉、驚、疳並諸雜證,在傷寒時疫甚略之,一也;古人稱幼科為啞科,蓋不能盡罄所苦以告師,師又安能悉乎問切之義?所以但知其身熱,不知其頭疼身痛也,但知不思乳食、心胸膨脹,疑其內傷乳食,安知其疫邪傳胃也?但見嘔吐噁心口渴下利,以小兒吐瀉為常事,又安知其協熱下痢也?凡此,何暇致思為時疫,二也。

白話文:

凡是兒童感冒、風寒、瘧疾、痢疾等疾病,一般人很容易辨別,但一遇上時疫,很多人就不容易察覺,因而延誤治療的情況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由於專門研究幼科的醫師專門處理痘疹、吐瀉、驚嚇、疳積和各種雜症,對於傷寒時疫則涉獵較少;

二、古人將幼科稱為「啞科」,因為幼童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痛苦來告訴醫師,醫師又怎麼能充分理解他們所說的情況呢?因此,醫師只能知道孩子發燒,卻不知道他們頭疼、身體疼痛;只能知道他們不思飲食、胸悶,卻誤以為是內傷飲食所致,怎麼會想到是疫邪傳入了胃裡呢?只見到他們嘔吐、噁心、口渴、拉肚子,就以為是小兒常見的吐瀉,又怎麼會知道是協熱引起的腹瀉呢?正因為如此,哪有時間去考慮是時疫呢?

小兒神氣嬌怯,筋骨柔脆,一染時疫,延挨失治,即便二目上吊、不時驚搐、肢體發痙、十指鉤曲、甚則角弓反張,必延幼科,正合渠平日學習見聞之證,是多誤認為慢驚風,遂投抱龍丸安神丸,竭盡驚風之劑,轉治轉劇,因見不啼不語,又將神門眉心亂灸,艾火雖微,內攻甚急,兩陽相拂,如火加油,紅爐添炭,死者不可勝記,深為痛憫。

白話文:

幼兒的生理機能尚不穩定,骨骼柔弱,稍染時疫,若延誤治療,容易出現雙眼上吊、頻繁抽搐、四肢痙攣、十指彎曲,甚至出現角弓反張症狀。遇到這種情況,應請教專門治療兒童疾病的醫師,並根據平時所學的症狀進行診斷。然而,許多人誤認為這種情況是慢性驚風,於是使用抱龍丸、安神丸等治療驚風的藥物,結果病情反而加劇。由於患者出現不哭不語的症狀,又有人胡亂使用艾灸治療神門和眉心。雖然艾灸的熱度不高,但對內部的損傷卻非常嚴重。兩陽相沖,猶如火上澆油,炭爐添碳,導致許多幼兒死亡,令人痛惜。

今凡遇疫毒流行,大人可染,小兒豈獨不可染耶?但所受之邪則一,因其氣血筋骨柔脆,故所現之症為異耳,務宜求邪以治,故用藥與大人彷彿。凡五六歲以上者,藥當減半,二三歲往來者,四分之一可也。又腸胃柔脆,少有差誤,為禍更速,臨證尤宜加慎。

白話文:

現在凡是遇到流行的瘟疫,大人都可能染病,小孩子難道獨自不會染病嗎?不過所感染的病邪都是一樣的,由於小孩子氣血筋骨柔嫩脆弱,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就不一樣,務必要針對病邪來治療,所以用藥和大人類似。凡是五六歲以上的孩子,藥量應該減半,二三歲的孩子,四分之一就可以了。此外,孩子腸胃柔嫩脆弱,稍有不慎,病情變化會更快速,臨證時更應該謹慎小心。

天竺黃(五錢),膽星(五錢),大黃(三錢),麝香(三分),冰片(三分),殭蠶(三錢)上為細末,端午日午時修合,糯米飯杵為丸,如芡實大,硃砂為衣。凡遇疫證,薑湯化下一丸,神效。

白話文:

天竺黃(25公克),膽星(25公克),大黃(15公克),麝香(1.5公克),冰片(1.5公克),殭蠶(15公克)研磨成細末,在端午節中午調和在一起。用糯米飯搗碎成丸,大小如芡實,用硃砂塗抹丸衣。凡是遇到疫症,用薑湯送服一丸,效果神速。

2. 主客交

凡人向有他病尪羸,或久瘧,或內傷瘀血,或吐血便血咳血,男子遺精白濁、精氣枯涸,女人崩漏帶下、血枯經閉之類,以致肌肉消爍,邪火獨存,故脈近於數也。此際稍感疫氣,醫家病家,見其穀食暴絕,更加胸膈痞悶、身疼發熱,徹夜不寐,指為原病加重,誤以絕谷為脾虛,以身痛為血虛,以不寐為神虛,遂投參、朮、歸、地、茯神、棗仁之類,愈進愈危。

白話文:

一般人原本就有其他疾病、身體虛弱,或者長期瘧疾、內傷出血,或是吐血、便血、咳血;男性遺精、精液異常、精氣虛弱;女性崩漏、白帶、血虛、經期停止等情況。以至於肌肉消瘦,只剩下邪火,所以脈象會偏快。此時如果稍微感染瘟疫,醫生和患者家屬看到患者食慾突然消失,加上胸悶、肢體疼痛、發燒、整夜難眠,就以為是原有疾病加重,誤將食慾不振當成脾虛,將肢體疼痛當成血虛,將失眠當成神虛,於是開立人參、白朮、當歸、熟地、茯神、棗仁等藥物,結果病情不斷惡化。

知者稍以疫法治之,發熱減半,不時得睡,穀食稍進,但數脈不去,肢體時疼,胸脅錐痛,過期不愈。醫以雜藥頻試,補之則邪火愈熾,瀉之則損脾壞胃,滋之則膠邪愈固,散之則經絡益虛,疏之則精氣愈耗,守之則日消近死。蓋但知其伏邪已潰,表裡分傳,里證雖除,不知正氣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與血脈合而為一,結為痼疾也。

白話文:

有知識的人稍稍用治療瘟疫的方法來治療,發燒減輕了一半,偶爾能睡著,飲食也稍微進食了,但脈象仍然沒有變化,身體時常疼痛,胸脅部位像被錐子刺痛一樣,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治癒。醫生頻繁地嘗試各種藥物,補藥會使邪火更加旺盛,瀉藥會損傷脾胃,滋補藥會使邪氣更加凝固,散寒藥會使經絡更加虛弱,疏通藥會耗損更多的精氣,按兵不動作藥會讓疾病日益嚴重而接近死亡。這是因為醫生只知道邪氣已經潰散,表裡同時傳變,裏證雖然已經消除,但不知道正氣已經衰微,不能將邪氣驅出,表邪滯留而不散,因此與血脈融為一體,形成頑疾。

肢體時疼者,邪與榮氣搏也;脈數身熱不去者,邪火併郁也;脅下錐痛者,火邪結於膜膈也;過期不愈者,凡疫邪交卸,近在一七,遠在二七、甚至三七,過此不愈者,因非其治,不為壞證即為痼疾也。夫痼疾者,所謂客邪膠固於血脈,主客交渾,最難得解,且愈久益固,治法當乘其大肉未消、真元未敗,急用三甲散,多有得生者。更附加減法,隨其素而調之。

白話文:

身上的疼痛時好時壞,這是邪氣和榮氣交戰的緣故。脈搏快速,身上發熱一直退不去,這是邪火積聚鬱結所致。肋骨下部刺痛,是火邪凝結在膈膜上。過了一段時間還沒痊癒,凡是疫病邪氣傳遞,近則一七天,遠則二七或三七天。超過這個時間還沒痊癒的,可能是治療方法不對,如果不是不治之症就會變成慢性病。慢性病就是指客邪黏附在血脈中,正邪交錯混雜,最難以解開,而且時間越久越難以治療。治療方法應把握在肌肉還沒消失、元氣還沒衰敗的時候,趕快使用三甲散,很多患者都能得到救治。再根據患者的體質加以加減調整。

三甲散,

鱉甲,龜甲(並用酥炙黃為末,各一錢,如無酥,各以醋炙代之),穿山甲(土炒黃為末,五分)蟬蛻(洗淨炙乾,五分),殭蠶(白硬者,切斷,生用,五分),牡蠣(煅為末,五分,咽燥者,斟酌用),䗪蟲(三個,乾者擘碎,鮮者搗爛和酒少許,取汁入湯藥同服,其渣入諸藥同煎)白芍藥(酒炒,七分),當歸(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鱉殼、龜殼(用酥烤黃磨成粉,各一錢,若沒有酥,可用醋烤代替),穿山甲(土炒黃磨成粉,五分),蟬蛻(洗淨烤乾,五分),僵蠶(白色堅硬的,切斷,生用,五分),牡蠣(煅燒成粉,五分,咽喉乾燥者,酌量使用),䗪蟲(三個,乾的搗碎,新鮮的搗爛加少量酒,取汁加入藥湯中服用,渣滓加入其他藥物中一起煎煮),白芍藥(用酒炒過,七分),當歸(五分),甘草(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瀝渣溫服。若素有老瘧或癉瘧者,加牛膝一錢,何首烏一錢;胃弱欲作瀉者,宜九蒸九曬;若素有郁痰者,加貝母一錢;有老痰者,加栝蔞霜五分;善嘔者,勿用;若咽乾作癢者,加花粉、知母各五分;若素燥咳者,加杏仁(搗爛)一錢五分;若素有內傷瘀血者,倍䗪蟲,如無䗪蟲,以乾漆(炒煙盡為度,研末)五分,及桃仁(搗爛)一錢代之,服後病減半勿服,當盡調理法。

白話文:

取水四百毫升,煎煮到剩下八分之一,濾去渣滓,溫熱後服用。

如果有長期的慢性瘧疾或間日瘧疾,可以加入牛膝一錢,何首烏一錢。

如果胃弱容易腹瀉,適合製成九蒸九曬的中藥材。

如果有鬱滯痰飲,可以加入貝母一錢。

如果有陳年痰飲,可以加入栝蔞霜五分。

如果容易嘔吐,不要使用本方。

如果喉嚨乾癢,可以加入花粉、知母各五分。

如果有慢性乾咳,可以加入杏仁(搗爛)一錢五分。

如果有內傷瘀血,加倍用量䗪蟲,如果沒有䗪蟲,可以用乾漆(炒到冒煙為止,研成粉末)五分,以及桃仁(搗爛)一錢代替。

服用後如果病情減輕一半,就不要服用,應該按照一般調理方法調理。

3. 調理法

凡人胃氣強盛,可飢可飽,若久病之後,胃氣薄弱,最難調理。蓋胃體如灶,胃氣如火,穀食如薪,合水穀之精微,升散為血脈者如焰,其糟粕下轉為糞者如燼,是以灶大則薪多火盛,薪斷而余焰猶存,雖薪從續而火亦燃。若些小鐺鍋,正宜薪數莖,稍多則壅滅,稍斷則火絕。

白話文:

健康的人胃氣強盛,能隨意控制飢飽。但如果因長期疾病導致胃氣虛弱,則調理起來非常困難。

因為胃就像爐竈,胃氣就像爐火,食物就像柴薪。食物經過胃的消化吸收,精華部分化為血液散佈全身,就像火焰燃燒;而食物糟粕則排出體外,就像燃燒後的灰燼。因此爐竈大,柴薪多,火勢旺,即使柴薪燒完,餘火仍能持續燃燒,即使補充柴薪,火也能再次燃起。

但如果爐竈太小,只適合少量的柴薪,柴薪稍多就會堵塞滅火,柴薪稍短則火就會熄滅。

死灰而求復燃,不亦難乎?若夫大病之後,蓋客邪新去,胃口方開,幾微之氣,所以多與、早與、遲與皆不可也。宜先與粥飲,次糊飲,次糜粥,次軟飯,尤當循序漸進,毋先後其時。當設爐火,晝夜勿令斷絕,以備不時之用,思谷即與,稍緩則胃飢如剡,再緩則胃氣傷,反不思食矣。

白話文:

比喻死灰復燃非常困難。在經歷大病之後,邪氣剛離去,胃口才剛打開,這時的身體虛弱,必須給予少量、提早、延後少量食物都是不適當的。應該先喝粥水,接著喝糊狀食物,再喝稀飯,最後才吃軟飯,每一步都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應該備妥爐火,日夜持續燃燒,以備不時之需。若患者有想吃東西的想法時,就給予少量的食物。如果延緩供應食物,胃部會像被刀割般疼痛,再延緩則胃氣會受損,反而會失去食慾。

既不思食,若照前與之,雖食而弗化,弗化則傷之又傷,不為食復者,當如初進法,若更多與,及黏硬之物,胃氣壅甚,必脹滿難支,若氣絕谷存,乃致反覆顛倒,形神俱脫而死矣。

白話文:

如果患者已經沒有食慾,如果照以前方法給他食物,雖然他吃得下,但是食物無法消化。如果食物不能消化,就會進一步傷害患者的身體。對於沒有胃口的人,應該採取最初的進食方法。如果給他更多食物,或給他黏稠、堅硬的食物,會導致胃氣堵塞加重,出現脹滿難受的情況。如果氣絕後腸胃裡還有食物,就會導致病情反覆無常,最終身心衰竭而死亡。